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ICL美國公司電子股票
擴展閱讀
中國餐飲類股票 2025-01-23 05:13:38
帶股票的銀行賬戶注銷 2025-01-23 03:59:34

ICL美國公司電子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13 08:22:21

1. 國際上的有哪些金融ADR機制以及機構

ADR應該是很多投資者最熟悉但又有可能最陌生的美股形式。熟悉,是因為$京東(JD)$ $阿里巴巴(BABA)$ 都以ADR形式在美國上市融資發行。陌生,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運作結構,經常忽略持股成本。
從頭開始介紹起:

一、ADR怎麼運作?

如簡圖所示。以$廣深鐵路(GSH)$ 為例,廣深鐵路的ADR代表50股$廣深鐵路股份(00525)$ H股,根據其年報顯示:

需由摩根大通銀行作為預托股份機構。
另補充小知識:ADR就是有摩根在1927年為了規避英國公司不能在海外(美國)上市而設計的小技巧。

二、ADR有三級
1、一級ADR(Level I)
一級ADR只能在櫃台交易市場(OTC)交易,是最簡便的在美上市交易方式。美國證監會(SEC)對一級ADR的監管要求也是很少的,不要求發布年報,也不要求遵從美國會計准則(GAAP)。
例如最近麻煩纏身的大眾,就是以一級ADR形式在美國OTC市場交易的。

2、二級ADR(Level II, listed)
二級ADR要比第一級復雜地多,它要求向美國證監會注冊並接受美國證監會的監管。此外,二級ADR必須要定時提供年報(Form 20-F),並使用美國會計准則。二級ADR的好處是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交易。
如$Israel Corporation Ltd(ICL)$ $智利礦業化工(SQM)$ 等。

3、三級ADR(Level III, offering)
三級ADR是最高一級的ADR,美國證監會對其的監管也最為嚴格,與對美國本土企業的監管要求基本一致。三級ADR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實現融資功能,而不僅限於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為了融資,公司必須提供招股說明書(Form F-1)。此外,這類公司還須滿足公開信息披露要求,以Form 8K表格的形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
這個是中國人民最熟悉的。京東,阿里屬於此類。

三、ADS(美股存托股票)
整個發行行為叫做「ADR」的話,那麼我們作為投資者,買賣的每一股股票,就叫做「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
由於匯率問題,交易方便性,交易成本問題,通常每一股ADR代表不同股數的公司普通股。
還是以$廣深鐵路(GSH)$ 為例:

根據其中報顯示,每50股H股等於一股ADS。
另外,上一次也講過,京東每兩股普通股,等於一股ADS。
而$上石化(SHI)$ 則是每100股H股等於一股ADS。
其他的就留給大家自己查了!

四、持股成本!!!!
分兩項:
1、匯率成本
雖然ADR的價格仍然以交易所的競價為主,美股的價格與當地股市價格沒有直接聯動。但如果匯率發生巨大的變動,最終還是會實實在在落實在股價上。
並且,由於ADR的股息都以美元計價。一旦發生某國貨幣大幅度貶值,則意味著在美持有其ADR的股東獲得股息減少。

2. 2022年最大鉀肥上市公司

鹽湖股份:龍頭,公司恢復上市後,將進一步聚焦鉀、鋰核心主業。未來公司將把鉀肥、鋰電新能源材料業務作為核心業務主體和盈利主體,通過技術創新等手段不斷延伸產業鏈、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擴大業務規模,將鹽湖股份打造成為中國支農肥的「壓艙石」、新能源的「護航者」。

(2)ICL美國公司電子股票擴展閱讀: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英文:Qinghai Salt Lake Instry Group Company Limited)是青海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省屬企業,公司位於中國最大的乾涸內陸鹽湖-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鉀肥工業生產基地,是青海省四大優勢資源型企業之一,也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內的龍頭骨幹企業。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原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8月25日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9月4日,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1年5月9日,公司名稱由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QING HAI SALT LAKE POTASH CO.,LTD.變更為Qinghai Salt Lake Instry Co., Ltd.,股票簡稱由鹽湖鉀肥變更為"鹽湖股份"。
經營范圍:氯化鉀(化肥)、硫酸鉀、碳酸鉀、金屬鎂、氯化鎂、氧化鎂、氫氧化鎂、純鹼、PVC、合成氨、尿素、氯化銨、氯化鋰、碳酸鋰、鈉浮選葯劑、ADC發泡劑、烏洛托品、光鹵石、低鈉光鹵石、聯二脲、氫氧化鉀、甲醇、次氯酸鈉、鹽酸、液氯、硫化鈉、農用硝酸鉀以及塑料編織品的製造和銷售;鉀鹽露天開采;建設監理,設備安裝工程施工(不含特種設備),出口自產的化學品(不含危險化學品),進口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要的原材料、機電設備、儀器儀表及零配件;酒店和物業管理;百貨、針紡織品、五金交電、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日用雜貨、倉儲、計算機系統工程建設、軟體開發、硬體銷售、維護、計算機耗材銷售、技術培訓、有色金屬、建材、鋼材的銷售、房屋租賃、勞務服務。

2007年11月29日,中國證監會批准了鹽湖集團收購數碼網路整體上市方案,「鹽湖集團」股票於2008年3月11日復牌上市交易。公司的注冊資本為30.6762億元人民幣,現有職工9400人。現全集團有5個控股子公司,3個分公司,5個全資子公司,3個參股子公司,1 個國家級技術中心。集團現擁有230萬噸鉀肥生產能力,資產總額達到226億元。
作為國內首家大型鉀肥工業生產企業,地區的艱苦性,企業代錶行業的唯一性和鉀資源的集中性,構成了企業的鮮明特徵。經過多年的發展,鹽湖集團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化工產品生產、後勤服務、建築安裝、工程監理、酒店和物業管理、百貨、資本運作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集團公司。

3. 乙太網的歷史

乙太網的起源:ALOHA無線電系統

乙太網的核心思是使用共享的公共傳輸信道。

共享數據傳輸信道的思想來源於夏威夷大學。

60年代未,該校的Norman Abramson及其同事研製了一個名為 ALOHA系統的無線電網路。

這個地面無線電廣播系統是為了把該校位於 Oahu島上的校園內的IBM360主機與分布在其它島上和海洋船舶上的讀卡機和終端連接起來而開發的。

該系統的初始速度為4800 bps,最後升級到96O0 bps。

該系統的獨特之處在於用「入 境」( inbound)和「出境」(outboundl)無線電信道作兩路數據傳輸。

出境無線電信道(從主機到遠方的島嶼)相當簡中明了,只要把終點地址放在傳輸的文電標題,然後由相應的接收站解碼。

入境無線電信道(從島內或船舶發到主機)比較復雜,但很有意思,它是採用一種隨機化的重傳方法:副站(島嶼上的站)在操作員敲擊 Return鍵之後發出它的文電或信息包,然後該站等待主站發回確認文電;如果在一定的時限(200到1500毫微秒)內,在出境信道上未返回確認文電,則遠方站(副站)會認為兩個站在企圖同時傳輸,因而發生了碰撞沖突,使傳輸數據受破壞,此刻兩個站都將再次選擇一個隨機時間,試圖重發它們的信息包,這時成功的把握就非常大這種類別的網路稱謂爭用型網路,因為不同的站都在爭用相同的信道。

這種爭用型網路有兩種含義:

這一模式允許多個節點用簡單而靈巧的方法,准確地在同--個頻道上進行傳輸。

使用該頻道的站愈多,發生碰撞的機率愈高,從而導致傳輸延遲增加和信息流通量降低。

Norman Abramson發表了一系列有關 ALOHA系統的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文章,其中 1970年的一篇文章詳細闡述了計算 ALOHA系統的理論容量的數學模型。

現在這個模型 已以經典的 ALOHA模型而聞名於世,當時它評估出 ALOHA系統的理論容量達到17%的論效率。

在1972年, ALOHA通過同步訪問而改進成時隙 ALOHA成組廣播系統,使效率提高一倍多。

Abramson及其同事的研製成果已成為當前使用的大多數信息包廣播系統(其中包括乙太網和多種衛星傳輸系統)的基礎。

1995年3月, Abramson因其在爭用型系統的開創性研究工作而獲得 IEEE的 KobayaShi獎。

Xerox PARC創建首台乙太網

今天我們知道的乙太網是在1972年開創的,當時 Bob Metcalfe來到 Xerox 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工作, Xerox是世界上有名的研究機構。

1972年 PARC 的研究員已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名叫 EARS的激光列印機和第一台名叫 ALTO的帶圖形用戶界面的 PC。

當時 Metcalfe已被 Xerox僱用為 PARC的網路專家,他的第一件工作是把 Xerox ALTO計算機連到 Arpa(Arpa是 Inter的前身)。

在1972年秋, Metcalfe 正在訪問住在華盛頓特區的 Arpa計劃的管理員,並偶然發現了 Abramson的關於ALOHA系統的旱期研究成果。

在閱讀 Abramson的有名的關於 ALOHA模型的1970論文時, Metcalfe認識到,雖然 Abramson已經作了某些有疑問的假設, 但通過優化後可以把ALOHA 系統的效率提高到近100%。

最後, Metcalfe因為他的基於信息包的傳輸理論而獲得哈佛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72年底, Metcalfe和 David Boggs設計了一套網路,將不同的ALTO計算機連接起來,接著又把NOVA計算機連接到EARS激光列印機。

在研製過程中, Metcalfe把他的工命名為 ALTO ALOHA網路,因為該網路是以ALOHA系統為基礎的,而又連接了眾多的 ALTO計算機。

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個人計算機區域網絡--ALTO ALOHA網路首次在 1973年5月22日開始運轉。

這天, Mctcalfe寫了一段備忘錄,稱他已將該網路改名為乙太網(Ether),其靈感來自於"電磁輻射是可以通過發光的以太來傳播的這一想法"。

最初的實驗型PARC乙太網以2.94Mbps(每秒兆位)的速度運行,該速度值有點太零碎、其原因是第一個乙太網的介面定時器採用 ALTO系統時鍾,意味著每340毫微秒就發送一次脈沖,導致傳送率為2.94Mbps,當然,乙太網比初始的 ALOHA網路有了巨大的改進,因為乙太網是以載波監聽為特色的,即每個站在要傳輸自已的數據流之前先要探聽網路的動靜,所以,一個改進的重傳方案可使網路的利用率提高將近100%。

到1976年時、在PARC的實驗型乙太網中已經發展到100個節點,已在長1000米的粗同軸電纜上運行。

Xeror正急於 將乙太網轉化為產品,因此將乙太網改名為 Xerox Wire。

但在1979年, DEC、 Intel和 Xerox 共同將此網路標准化時,該網路又恢復乙太網這個名字。

1976年6月, Metcalfe和 Boggs發表了題為:"乙太網:區域網的分布型信息包交換"的著名論文,1977年底, Metcalfe和他的三位合作者獲得了"具有沖突檢測的多點數據通信系統"的專利,多點傳輸系統被稱為 CSMA/ CD(載波監聽多路存取和沖突檢測)。

從此,乙太網就正式誕生了。

DEC、 InteI和 Xerox將乙太網標准化

在70年代末,數十種區域網技術已經涌現出來,而乙太網正是其中的一員。

除了乙太網外,當時最著名的網路有:數據通用公司的 MCA、網路系統公司的 Hyperchannel、 Data' Point公司的ARC和 Corvus公司的 Omni。

使乙太網最終坐上區域網寶座的不是她的技術優勢和速度,而是 Metcalfe版的乙太網已變成產業標准。

在1979年初,離開兩年後又重新回到 Xerox PARC的 Metcalfe接到在DEC公司工作 的 Gordon Bell的電話。

Bell想討論 DEC和 Xerox共同建造乙太網 LAN的設想, Metcalfe 認為和不同廠商一起發展乙太網的主意不錯,但 Metcalfe此時有點身不由己,因為 Xerox一 心想保護它的專利、限制 Metcalfe為 DEC工作。

因此, Metcalfe建議 DEC直接與 Xerox主管商討將乙太網轉變成產業標準的計劃,最後 Xerox邁出了這一步。

使DEC和 Xerox在產業標准上合作的障礙之一是反托拉斯法。

Metcalfe在 MIT時的朋友 Howard Charney律師,建議他把真正的乙太網技術轉到標准化組織(不久 Charney成為了3的創始人之一)。

Metaclfe在訪問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標准化局( NBS)時,遇見了英特爾公司的一位 正在 NBS工作的工程師,此人正在為他的先進的25MHz VLSI NMOS集成電路加工技術尋找新的應用,這種珠聯碧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Xerox提供技術, DEC有雄厚的技術力量,而且是乙太網硬體的強有力的供應商,英特爾提供乙太網晶元構件。

不久, Metcalfe離 開 Xerox成為企業家和經紀人。

1979年7月,DEC、英特爾和 Xerox籌備召開三方會議, 1979年正式舉行首次三方會議。

1980年9月30日,DEC、 Intel和 Xerox公布了第三稿的 "乙太網,一種區域網: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規范,1.0版",這就是現在著名的乙太網藍皮書,也稱為 DIX(取三家公司名字的第一個字母而組成的)版乙太網1.0規范。

如前所述,最初的實驗型乙太網工作在2.94Mbps,而 DIX開始規定是在20Mbps下運行,最後降為 10Mbps。

在以後兩年裡 DIX重新定義該標准,並在1982年公布了乙太網2.0版規范作為終結。

在 DIX開展乙太網標准化工作的同時,世界性專業組織 IEEE組成一個定義與促進工 業LAN 標準的委員會,並以辦公室環境為主要目標,該委員會名叫802工程。

DIX集團雖已推出乙太網規范,但還不是國際公認的標准,所以在1981年6月, IEEE802工程決定組 成802.3分委員會,以產生基於 DIX工作成果的國際公認標准,一年半以後,即1982年12 19日,19個公司宣布了新的 IEEE802.3草稿標准。

1983年該草稿最終以 IEEE10 BASE5而面世。

(選用縮寫詞10BASE5是因為該標准指定了利用基帶的10MbpS傳輸速率和允許節點間的距離是50米,802.3與 DIX乙太網2.0在技術上是有差別的,不過這種差別甚微。

)今天的乙太網和802.3可以認為是同義詞。

在此期間, Xerox已把它的4件以 太網專利轉交給 IEEE,因此現在任何人都可以用1000美元從 IEEE得到乙太網使用許可證。

1984年美國聯邦 *** 以 FIPS PUB107的名字採納802.3標准。

1989年 ISO以標准 號 IS88023採納802.3乙太網標准,至此, IEEE標准8O2.3正式得到國際上的認可。

3將乙太網產品化

在DEC、 Intel、Xerox的工程師們仍在為乙太網規范進行最後加工時, Metcalfe已在謀求 其它商業利益,井謝絕了 Steve Jobs建議他參加 Apple計算機公司開發網路的建議。

1979 年6月, Bob Metcalfe、Howard Charney、Ron Crane、Greg Shaw和 Bill Kraus組成一個計算機通信和兼容性公司,就是現在著名的3公司。

1980年8月,3 公司宣布了它的第一個產品,即用於 Unix的商業版 TCP/IP,並在 1980年12月產品正式上市,1981年2月制定了宏偉的經營計劃。

3 收到了一大筆風險基金,1981年3月,即在官方標准正式公布前18個月,3公司已將它的第一批符合 802標準的產品(3C100收發器)投放市場。

1981年底,該公司開始銷售 DEC PDP/11系列 和 VAX系列用的收發器和插卡,同時也銷售 Intet Multibus和 Sun微系統公司機器用的收 發器和插卡。

Metcalfe的最初商業計劃是把1980年的風險資金投到為新個人計算機開發乙太網適配器的工作上,因為新的個人計算機在世界各地剛剛興起。

1981年 Metcalfe與所有的大牌 PC公司(其中包括 IBM和Apple)商談建造乙太網適配器的計劃。

在 Apple工作的 Steve Jobs立即表示贊同,一年後3公司為Apple機配置的第一批乙太網產品投放市場。

這台名叫Apple Boxes的乙太網設備是一台連接到 Apple II並行埠的笨拙的機箱,在市場上 以失敗而告終。

一直以創造歷史著稱的 IBM當時也宣布了最初的 IBM PC,但不與3 合作,原因是 IBM正忙於發明自己的令牌環網。

但3決定在沒有 IBM合作的情況下推進自己的計劃,開始開發 EtherLink ISA適配器。

18個月後,即1982年9月29日,第一 台 EtherLink投放市場,並隨機配置相應的DOS驅動軟體。

第一台 EtherLink在許多方面有技術上的突破:

EtherLink網路介面卡可通過硅半導體集成工藝來實現。

1983年,3成為新起的 Seeq技術公司的合夥人。

Seeq公司許諾在它的 VLSI技術中使一個矽片能包含大多數的離散控制器功能,從而減少印製板上的元件數量及其成本,並留出足夠的空間使收發器能組裝在一塊印製板上。

1982年年中, EtherLink變成包含一塊乙太網 VLSI 控制器矽片的第一個網路介面卡(NIC)--Seeq8001。

更重要的是 EtherLink成為 IBM PC的第一個乙太網ISA匯流排適配器,這是乙太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由於 Seeq矽片的價格低,所以3能以950美元的價格銷售 EtherLink,這比其它的卡和以前銷售的收發器都要便宜得多。

·在 EtherLink適配器推出之前,所有乙太網設備的特點是採用一個外接的 MAU收發器,將它連接在乙太網的細同軸電纜上。

由於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節省了大量空間,因而該收發器就可集成在插件卡上。

由於傳統的粗同軸電纜存在各種缺點,因此3公司也採用新的細纜布線方法。

這個名為細纜乙太網的基本思想是由 EtherLink設計師 Ron Crane發明的,並很快成為事實上的標准。

這種細纜乙太網有許多優點:不需要外加收發器和收發器電纜,價格便宜,由於細同軸電纜容易安裝和使用,使得網路與用戶更加友好。

Metcalfe決定以 IBM PC為目標,使3公司大受其益。

當時 IBM設計 IBM PC是 想將該機主要作家庭計算機用;然而開始大量購買 PC機的卻是各個公司,而不是家庭用 戶。

1982年對 PC的需求已超過預測值, IBM一個月就賣出20萬台 PC,比公司原先的預測超出一倍之多,使得 IBM公司的工廠加班加點,用一年時間生產出要兩年半才能完成的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

在1981年初, IBM XT上市,此時 IBM已佔有 PC商業市場的75% 的份額,可惜的是 IBM當時沒有認識到各公司想把他們的個人計算機聯網。

到1983年時, EtherLink的生意火爆,1984年3的股票開始上市。

同年3、ICL(國際計算機有限公司)、 HP將細纜乙太網的概念提交給 IEEE,不久 IEEE就以 l0BASE2承認它為官方標准。

由於節點到節點的距離縮短到200米,所以將該標准稱為10BASE2;還有,由於它採用較便宜的細同軸電纜,因此也稱為 Cheaper。

StarLAN:思想偉大,但速度欠佳

細纜乙太網在大多數方面都比常規乙太網優異,細纜乙太網用廉價的柔軟性強的細同軸電纜取代了昂貴的黃色粗同軸電纜。

另外,大多數細纜乙太網的網路介面卡( NIC)都有 內含的收發器,使得它容易安裝和降低費用。

但是細纜乙太網仍有一些主要的缺點,例如同軸電纜因偶然性事故或用戶的某種粗心而斷裂(這種事往往時有發生),就會使整個網路癱瘓。

另外,要求在網路兩端進行正確的端接,而且網路重構是一個問題--如果用戶進行實體方面的移動,則網路電纜必須相應地重新布線,這往往是既不方便,而又容易出事。

1983年底,從英特爾公司來的 Bob Galin開始與 AT&T和 NCR協作,研究在無屏蔽雙 絞線(UTP)電話電纜上運行乙太網。

NCR建議採用類似細纜乙太網的匯流排額撲結構,而 AT&T電話公司熱衷於類似現行電話布線結構的屋形結構。

UTP星形配置的優點是多方面的:便於安裝、配置、管理和查找故障,而且成本較低;這種星形星置是一個突破,因為它允許採用結構化布線系統,它用單獨一根線將每個節點連接到中央集線器,這對於安裝、故障尋找和重新配置顯然是一個明顯的優點,可以大大降低整個網路的成本。

1984年初又有14個公司參加到 UTP乙太網的研究活動中來,有過很多次討論,主要都是圍繞如何使快速乙太網能運行在 UTP線上。

他們證實低速乙太網( l-2Mbps)可以在 Category3線上運行,並能滿足電磁干擾規定和串擾方面的限制。

但某些經銷商強烈反對將速度降到常規乙太網速度的10%,很快使不少人失去興趣,其中也包括乙太網的兩位領頭人3和DEC在內,而其它一些參與者認為1Mbps對配置 IBM PC和 XT機的 PC網已夠快的了。

在經過--番激烈的技術討論後,該集團表決通過將乙太網退回到1Mbps。

10家公司決定執行 lMbps乙太網,並與 IEEE進行商討。

IEEE802小組委託以 Galin 為首的 StarLAN任務組進行標准化工作。

1956年中,作為 IEEE802.3新標準的1BASE5被 批准實施(StarIAN 可支持從集線器到節點間長達250米的距離,在1BASE5中的5表示節點到節點的距離為500米)。

StarLAN走向消亡

1984年,以 HP和 AT&T為首的經銷商將 StarLAN 集線器網路介面卡推向市場。

在 80年代 StarIAN完成了數百萬個連接,但包括3和 DBC在內的許多經銷商早已認定 1Mbps太慢--在計算機工業上已形成每兩年將性能翻一番的傳統,一些客戶和經銷商把 lMbFs乙太網看作是一種後退行為。

(在1984年 IBM已宣布基於 Intel80286微處理器 的PC AT,兩年後,即在 StarLAN 1BASE5標准被批準的那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 處理器,這個32位的 CPU比它的上一代80286強勁許多倍。

)因此, StarLAN再也不可能獲工業界和市場上的支持使之重新起飛。

終於在1987年走向衰亡,當時 SynOPtics公司推 出 LATTISNET和提交在常規電話線上實現全速10Mbps乙太網性能的產品。

不久,LAT TISNET由 IEEE按照雙絞線乙太網進行標准化,同時定名為10BASE-T,這樣 StarLAN 和 Galin的死期已是屈指可數的了,不過作為無屏蔽雙鈕線和星形線乙太網的開拓者,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4. A股再次穿越歷史均值,醫療行業開啟新一輪牛市

A股市場依然在上升趨勢通道中,指數之間分化,結構性牛市明顯,不出意外,近期蓄勢結束,尋求突破,向上概率更高。只是沒有到十拿九穩的程度。市場並無異常,美國還是有點亂,該煩惱的是特朗普而不是你。中美之間的航線恢復,中國上半年還在大量購買美國商品。其實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都是被很多媒體誇大了,如今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更多的體現在局部焦灼,比如孟晚舟在加拿大什麼時候無罪釋放,這方面美國的長臂管轄的確也太流氓,從宏觀經濟,估值和A股目前的位置來看,我們認為, A股具倍啟動新一輪牛市的條件,其中最確定性的機會來自醫療和消費,本文有點長。

一, A股目前估值數據統計

當前上證 綜指 PE(TTM,剔除負值)12.2X, 歷史 分位數為 47.9%;中小板指 PE(TTM,剔除負 值)為 28.5X, 歷史 分位數為 48.8%;創業板指的 PE(TTM,剔除負值)為 48.7X,環比上升 3.4%, 歷史 分位數上升至 58.0%;其餘主要指數估值變化如下表所示。

雖然A股的PE超過了 歷史 均值,但從PB來看,目前股市仍然處於 歷史 性的底部區域。主要是銀行,保險和券商,還有鋼鐵水泥等藍籌股PB處於 歷史 性低位,拉低了A股整體的PB估值。

三,A股估值分化,創業板處於結構性牛市,醫葯、傳媒、消費行業牛市特徵

二八行情下,關於消費、TMT、醫療行業的投資機會策略,已經放在我的圈子裡了,點擊下方卡片即可查看:

從 PE 和 PB 聯合分布來看,整體估值偏高的主要是消費者服務、食品飲 料、醫葯、傳媒和通信等。目前 PE 估值分位數處於較高水平的行業集中於大消費領域,如消費者服務(98.0%)、汽 車(97.3%)醫葯(93.2%)、食品飲料(92.6%)傳媒(81.8%)和通信(80.9%)等明顯屬於結構化牛市特徵。

四,A股對比全球股市,估值相對具有吸引力

美納斯達克指數再創 歷史 新高,目前道指、標普 500 和 納指的估值遠高於A股的均值水平。可以用標普500的26倍比滬深300的11.97倍足足貴了一倍。對於外資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備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 提倡以經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 來觀察股市估值是否合理,故CAPE又 稱為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

五,下半年的宏觀經濟背景,A 股估值是否具備進一步向上提升空間

這里我們說說宏觀經濟的一些指標。央行在6月份7400億MLF中期便利到期,結果只置換了2000億MLF,而且利率也沒有變,依然是2.95%。這給人的感覺,我國真的沒有放水的意思,我們對於寬松的預期還是有一點落空。下半年中國經濟可能略有緊縮。

一個國家正常的通脹率,就是今年比去年同比保持2%-3%的通脹率。一般發達國家的央行,也會將中性利率鎖定在這個區間。比如美聯儲上一次加息到降息轉折就在這個范圍內。貨幣流通數量剛剛好,貨幣增加數量剛剛同步於通脹,完美中性。一般而言,通脹高過3%是通脹,超過5%就有點嚴重,超過10%就惡性了。而通縮,低於2%就是通縮。

通脹有無牛市:首先看什麼程度的牛市,惡性通脹一定不存在牛市,因為那屬於危機,溫和型3%-5%的通脹率未必不好,消費品價格上漲,使得企業盈利更加簡單,利潤增加,股票走好。但是要注意有一個尖銳的問題,如果資源價格上漲超過消費品通脹呢?也就是說,鐵礦石漲價10%,但是鐵鍋只漲價1%,因為消費品有激烈的價格競爭市場,也就是過剩。這事就復雜了,實際上,在2007年-2008年4萬億政策之前,我國就經歷了這種困境。原材料價格飛漲,油價居高不下,但是產品需求不振。於是才有了當年的4萬億。在2008年10月之後,我做生意的朋友明確告訴我,那段時間生意真好做。

通縮有無熊市:一般通縮導致經濟不景氣,要不,美日歐為什麼天天在那裡調低利率,釋放流動性。通縮也要看具體,日歐通縮,日歐央行寬松都救不了,因為通縮的原因是老齡化和生產率下降。你印很多錢,稀釋了大家的財富,卻沒有提升消費能力。但是如果是自然周期性通縮,並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原材料價格下跌導致的通縮,比如油價下跌100%,但是化工產品下跌了3%。那麼對於企業增加利潤是有好處的,此時通縮無熊市。

回過頭,我們要了解到,通脹率就是東西漲價。說到底,漲價最佳情況是需求增加,水漲船高,為什麼需求增加呢?因為老百姓有錢了,所以買買買,把商品買貴了。但如果不是需求增加,而是市場中的貨幣太多,東西太少,短缺導致了物價上升。那麼就不好說了。

所以,不管日歐如何寬松,其經濟依然不起色,因為日歐的老齡化導致需求不足,不是你發發鈔票就能改變的。為什麼我們不寬松,依然有可能進入經濟和股票雙牛?因為我們是需求導向的。

A股這輪如果通縮,有沒有牛市?5月PPI同比下降3.7%,環比下降0.8%。CPI同比上漲2.4%,環比下降0.8%。CPI扣除能源和食品,同比上升1.1%。其實本質上,中國經濟還是受益於低油價,屬於輸入性通縮,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全球市場對疫情防控和疫後經濟重啟表現出頗為樂觀的情緒,疊加各 國央行貨幣政策寬松的激勵下,全球市場主要指數的估值均顯著回升。聯合國預計,中國將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一直在進口美國農產品,完成了之前的承諾,中國再次成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政府允許華為參與美國5G標准制定,顯示中美關系有所緩和,所以我們認為,股市具有新一輪牛市的外部基礎。

六,疫情過後,醫療行業 歷史 驚人相似

回顧 歷史 ,2003年SARS 等重大疫情催生和完善了我國防疫體系 回顧我國醫療體系發展 歷史 ,重大疫情對其建設和完善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我們回顧、總結了我國近 20 年的重大疫情的影響,認為重大疫情主要 在葯品、醫療和支付三個環節促進醫療體系的完善。我們以 SARS 為例加以 說明,雖然 SARS 疫情只持續約半年的時間,但卻引發了葯品、醫療和支付 等幾乎醫葯產業全環節的變革,對醫療行業的未來投資方向有一個啟發。

1)疫苗: 市場化時代拉開序幕 1970-2000年間是中國計劃免疫時代,中生集團壟斷著全國疫苗的供應體系, 主要以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為主。2003 年 SARS 之後,資本對疫苗市場放開,民企紛紛湧入。七大生物製品研究所培養的人 才開始走向市場,民營企業紛紛涉足疫苗領域,外企默沙東、葛蘭素史克、 賽諾菲·巴斯德等也進入中國,疫苗市場經濟時代開啟了序幕。2000-2010 年間,中國疫苗企業的數量從不到 10 家猛增到 46 家,康泰生物、智飛生物、 沃森生物等上市疫苗龍頭均是在這一時期成立。

2)血製品: 非典疫情短期拉動業績,長期促進普及 從 歷史 經營數據來看,血製品行業在非典疫情期間收入有明顯的增長,當時 已上市的企業包括雙林生物(2003 年+39%,2004 年+3%)、天壇生物(2003 年+23%,2004 年+18%)、華蘭生物(2003 年+46%,2004 年+27%)。疫情期間增長的動力主要是來源於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臨床上的應用。除了短期推動收入增長外,非典疫情還促進了血液製品在臨床上的普及和推 廣,對血製品的長期增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醫療設備: 疫情激發硬體建設浪潮,潮水退去,龍頭勝出 如前所述,重大疫情中,往往暴露出我國醫療系統硬體配置的不足,在疫情 中,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往往會有一波醫院硬體建設浪潮,帶動醫療設 備行業高增長。由於醫院硬體建設是由國家層面推動,招采中往往對國產醫 療設備會有一定的傾斜,會增強國產醫療設備產業升級。非典之後,我國醫 療器械市場規模已從 2001 年 179 億元增長到 2018 年 5304 億元,CAGR 為 20.72%,遠高於全球市場增速。而另一數據顯示,非典後我國 CT 機出 口量開始大幅增加,進口量則保持平穩,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國產醫療器 械生產能力的提升。在疫情之後的建設浪潮中,往往相關公司業績優秀,但 由於設備存在使用周期,集中建設意味著需求的集中釋放,之後往往伴隨著 需求疲軟。在需求疲軟期,往往是優秀的公司脫穎而出的機會。比如邁瑞在 疫情之後的需求疲軟期,國內業務仍然持續高增長,從監護儀、呼吸機等市 場中脫穎而出。

4)CRO: SARS 加速葯改進程,奠定安評格局 SARS 疫情加速了我國葯監政策推進,使得 GLP、GCP 制度於 2003 年順利 落地。由於葯物研發過程中的合規要求提高,內資葯企在葯物評價、臨床環 節的研發外包需求被激發。昭衍新葯(成立於 1995 年)和美迪西(成立於 2004 年)充分受益於這波浪潮,成為了國內葯物評價 CRO 領域的優勢公司。葯明康德、泰格醫葯則分別受益於 21 世紀初開始的外資葯企葯物發現外包 浪潮和 2009 年開始的外資葯企的國內臨床需求浪潮,分別成為國內葯物發 現 CRO 和臨床 CRO 的龍頭。總的來說,由於國內 CRO 產業的訂單主要來 自海外葯企,SARS 疫情帶來的 GLP、GCP 制度加速落地,從而奠定安評 CRO 的格局基礎,具有 歷史 特殊性,SARS 之後的幾次疫情(除新冠疫情) 並未對 CRO 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流通端:疫情後醫葯分離加速,零售葯店受益 非典期間葯品零售額大幅上升。

從中西葯品類零售額趨勢圖來看疫情拉動了 葯品類銷售,2003年3-7月間單月同比增速均大於10%,個別月份達到25%, 相關流通、零售企業均受益。但隨著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葯品零售額同比增 速因為基數原因出現了下滑。

疫情後醫葯分離制度改革加快,醫葯零售行業春去春又來。非典前夕,中國 葯品分銷業務對國外資本的准入放開,葯品分類管理逐步到位處方葯將全憑 處方銷售,GSP 認證拔高了行業准入門檻迫使葯店加大軟硬體設施投入。在醫葯不分家的背景下,這些政策無疑加大了零售葯店的競爭壓力。但非典故 後,國家迅速意識到大型連鎖葯店的 社會 效應,加快了醫葯分離改革的步伐, 多項強調破除「以葯補醫」的政策出台,鼓勵處方外流。此外,疫情後國家 大力推進城鎮社區衛生建設和「新農合」試點,使得醫葯陣線向社區和基層 前一、基層零售終端興起,醫葯零售行業春去春又來。

服務端:民營醫療、檢驗機構加速發展

醫療服務:疫情後 社會 辦醫受鼓勵,民辦醫院數量大增

民辦專科醫院可起到分流和支持作用,疫情後專科醫院數量激增。2000 年 7 月 18 日,由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財政部、國家計委聯合制定了《關 於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並於同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該《意 見》明確指出了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根據經營目的、服務任務,以及 執行不同的財政、稅收、價格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由此開始,各地醫院的 改制試點紛紛開始啟動,這一政策為 社會 資本進入醫療機構搭建了大體的架 構。疫情中,民營醫院不僅可以起到分流綜合醫院患者避免大量交叉感染的 作用還可盡其所能提供醫務人員參與救治。非典過後,隨著國家鼓勵 社會 辦 醫療步伐不斷加快,醫療服務行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民營專科醫院數量 由 2003 年的 629 家已上升至 2018 年 6155 家,CAGR 高達 15.33%。

ICL:SARS 催生產業化「元年」 2000 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開啟了 公立醫療機構的產權制度改革,公立醫院開始加大對利潤的考核,這為第三 為檢驗中心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在 SARS 疫情中,暴露了我國基層醫療 機構檢驗能力的不足,促進了 ICL 的發展。2003 年是我國 ICL 產業化的「元 年」,金域醫學和達安基因的首個獨立檢驗中心都是在 2003 年建立、迪安 診斷、艾迪康的首個中心則在 2004 年建立。2003 年之前,國內的臨床檢驗 中心僅 20 家,且基本是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出於檢查和科研目的而設立。此後,2014 年開始的醫保控費,加速了行業的發展。總的來說,SARS 催 生了 ICL 產業化「元年」。此後由於在新冠疫情之前,並未有類似規模的疫 情,所以 ICL 主要在醫保控費、特檢放開等政策下迎來快速發展。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投資建議,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