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壽險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誠邁科技股票預測價 2024-11-23 08:27:11

壽險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12 13:47:36

❶ 屬於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有哪些

屬於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太平洋保險、中國太平等。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票,是由中國境內注冊公司發行,在境內上市,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台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❷ 保險業的股票有哪些

中國平安 中國人壽 太平洋 上市的就這3家保險公司 平安和人壽的業績都不錯 平安收購了深圳發展銀行 你相信銀行吧??

❸ 請問保險行業有哪幾支股票

  1. 證券代碼:601628 證券名稱: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總部設在北京,世界500強企業。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分設為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2. 證券代碼:601336 證券名稱:新華保險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保險」,成立於1996年9月,總部位於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壽險企業。2011年,新華保險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A股代碼為601336,H股代碼為1336。新華保險2013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人民幣1036.4億元,公司總資產規模達到5658.49億元,實現保費收入正增長,繼續保持國內壽險行業三甲地位。

  3. 證券代碼:601601 證券名稱: 中國太保 中國太平洋保險(A股:601601、H股:02601),又稱太平洋保險,簡稱中國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於1991年5月13日,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2001年,根據中國國務院和中國保監會分業經營機構體制改革的批復,原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太保是中國大陸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財險,也是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它本身經營多元化保險服務,包括人壽保險、財產保險、再保險等。

❹ 保險龍頭股有哪些

我國目前有多家全國性大型保險公司,其中保險龍頭股如下:
1、中國人壽:股票代碼601628;
2、中國平安:股票代碼601318;
3、中國太保:股票代碼601601;
4、新華保險:股票代碼601336;
5、太平洋:股票代碼601099。
提醒大家,即使保險股票發展勢頭並不突出,但是龍頭股票還是可以中長線投資。
更多關於保險龍頭股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71aa7161582555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❺ 中國人壽持有哪些上市公司的股票

我國壽險行業增長迅速,潛力巨大。中國人壽作為中國最大的壽險公司,占據著中國壽險市場的半壁江山。自2003年海外上市以來,中國人壽以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完善的治理結構、明確的戰略定位和優異的業績表現,特別是近一年多以來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高瞻遠矚和勵精圖治,贏得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壽險公司。如今,中國人壽作為「保險第一股」回歸A股市場,將實現中國保險業在A股市場的重大突破,以獨特的行業代表性填補A股市場的一項空白,對中國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中金公司參與了中國人壽從重組改制、海外上市到回歸A股市場的全過程,見證了我國保險行業改革與發展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我們為此深感榮幸和自豪。 作為本次發行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我們誠摯地希望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讓廣大投資者共同分享中國人壽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我們相信,中國人壽將一如既往地秉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創造價值,服務社會」的使命,實施「積極均衡、整合轉型、創新超越」的總體工作方針,把握歷史機遇,創造優異業績,給廣大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你可以去 http://www.gzfengxiong.cn 登錄查看的。希望能幫到你。

❻ 保險股有哪些股票

相關保險股票有:
(1)、中國人壽: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8250億元,凈利潤502.7億元。是保險行業股。公司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16號。
(2)、*ST西水: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210.9億元,凈利潤-87.44億元。公司子公司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5月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0.1億元。
(3)、中國太保:2020年總營收4222億,同比增長9.52%;凈利潤245.8億。
公司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1936.18億元、1250.11億元,合計3186.29億元。
拓展資料:
保險:
保險的險種不同,所提供的保障也不同,如健康險就能給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買保險其實買的是保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風險,而保險可以幫助我們轉嫁風險,盡量減少風險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1、意外險
意外險能給被保人提供意外保障,如果被保人在保險期間因意外傷害導致身故/傷殘,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相應的保險金,可以減少被保人因遭受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損失。
2、健康險
健康險一般分為重疾險和醫療險,都是保障疾病的保險,可以為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3、壽險
壽險是以被保人的生存或死亡為保障對象的保險,被保人在保險期間身故/全殘,保險公司會一次性給付合同約定的保險金。
總的來說,買保險對於當代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不能避免生活中的風險,只得通過買保險來增強我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減少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保險的基本精神是互助。有一個說法,世界上的人分兩種:沒保險的和有保險的,前者相當於以1:1的比例向自己投保,出了事只能靠自己這點錢硬扛;後者則相當於加入了一個團體,大家把錢匯在一處,一個有難大家幫,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強得多。一旦團體中有人出事,保險就可以毫不猶豫地為其開出大額支票,而且不用還。
保險是一種特殊商品,「買時用不到,用時買不到」。有些人年輕的時候覺得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根本沒必要買疾病保險,等到四五十歲,哪兒哪兒都出了毛病,想買點大病保險以防萬一了,結果怎麼著?一體檢,高血壓、脂肪肝都來了,人家保險公司拒保,不賣給你!保險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先埋單,後消費。

❼ 中國人壽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中國人壽股票代碼 601628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總部設在北京,世界500強企業。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分設為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保監會批准,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組改制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業務范圍全面涵蓋壽險、財產險、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另類投資、海外業務、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並通過資本運作參股了多家銀行、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

❽ 購買保險公司增發的股票屬於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

購買保險公司增發的股票屬於直接融資。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直接融資指的是,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在這種融資方式下,在一定時期內,資金盈餘單位通過直接與資金需求單位協議,或在金融市場上購買資金需求單位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需求單位使用。

❾ 未來的保險行業怎麼樣

歷經了逐漸起步和初步發展,我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已具備相當規模,革命化的技術發展和大眾化的網路普及為我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目前我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公司已有200餘家,市場規模已超過2900億元。未來,在金融科技等加持下,我國互聯網保險仍然具有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

互聯網保險行業相關公司: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壽(601628)、中國財險(2328.HK)、中國太保(601601)、泰康人壽等

本文核心數據:互聯網保險公司數量、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結構等

中國經營互聯網保險公司共有235家

互聯網保險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相關業務。2012-2020年,我國保險公司以及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企業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2020年保公司一共有235家,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有134家,其中參與互聯網人身險公司為61家,參與互聯網財產險的公司為73家。

2020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保費超2900億元

2012-2015年,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增速均在160%以上。蓬勃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是部分中小保險公司主要是通過理財型保險的收益率優勢搶占保險市場,隨著監管引導保險回歸保障本源,整體規模出現邊際收縮回落。

2016年,我國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規模增速開始下降,2016年增速為2.9%,2017年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規模為1875.27億元,同比下降18.4%。2018年互聯網保險業務在規范發展下,保費收入開始出現回升。2020年我國互聯網的保費收入規模總共為2908.8億元,同比上升7.9%。

2020年,受疫情以及車險綜改、意外險改革、信用保證保險新規等監管因素綜合影響,互聯網財產保險累計保費收入797.95億元,同比下降4.85%,低於財產保險市場同期增長率近9個百分點;互聯網財產保險累計承保保單數量279.51億件,同比下降0.92%。

2020年,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累計實現規模保費2110.8億元,同比增長13.6%。從規模保費增速情況看,40家人身險公司規模保費實現不同程度正增長,其中民生保險和信泰人壽增幅最大。

互聯網人身險占據主流市場

從市場結構來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占據主要市場。人身險保費收入在2012-2016年間佔比逐年上升,最高達78%,隨後比例呈現波動變化,2020年佔比為73%。互聯網財產險自2016年開始一直處於低位,2020年佔比僅為27%。

互聯網保險滲透較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2012-2015年,中國互聯網保險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保費收入增長近20倍。但在互聯網保險滲透程度方面,最頂峰的時候也僅為2015年的9.2%。從2016年開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增長陷入停滯並開始減少,滲透率連年下滑,到2018年,滲透率僅為5%,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險業政策影響,給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帶來了短期陣痛。

從長遠發展來看,政策調整後的互聯網保險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2019-2020年,互聯網保險滲透率有所回升,2020年為6.4%。從滲透率可發現我國互聯網保險市場滲透率還不足10%,未來仍然有巨大的發掘空間。

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預計持續增長

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的發布,未來保險科技的應用將給保險業的風險管理、精準定價帶來持續優化,在科技賦能的基礎上,互聯網保險公司、傳統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公司等各類主體也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大保險科技的運用力度。各類互聯網保險公司保險科技的運用不斷深化,在客戶畫像、精準營銷、客戶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於產品設計、精準定價以及風險管理等全流程,運用保險科技賦能保險全價值鏈。

保險業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發展的同時,依託國內國際一體化發展,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是金融保險行業的應有之義。「新發展格局」為我國金融保險行業提供了更開放多元的發展環境,也有助於金融保險企業多元化「保險+」布局,助力金融保險科技再發展。

隨著我國國民對保險保障、理財意識的提升、中國的互聯網高普及,以及在政策引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下,前瞻預測,到2026年,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將達到4700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❿ 保險股為何跌跌不休

(小塵4x/圖)

以大白馬、高成長為標簽的保險股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至少資本市場是這樣認為的。

據保險概念板塊(BK0474),該指數已從2021年年初的1500餘點左右跌至1045點,跌幅達30%。該板塊囊括了國內六家上市保險公司,其中個股半數跌幅超過20%,個別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險行業正面臨一場艱難轉型。傳統的保險代理人銷售被逐漸淘汰,改革帶來的陣痛正體現在險企的大數據上,上半年的保險不好賣了。

更何況,一些險企短期投資失利,又疊加整個投資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難以維持往年的優勢。

2020年起,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開始推廣代理人升級計劃。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已有超20家保險公司發布了代理人精英項目。「精英」背後的隱含意義,是對原銷售體系的升級或者說淘汰。五大險企一季度報披露,險企代理人規模較年初縮減超13萬人。

這些精英項目的關鍵詞多為「年輕化」「高素質」「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碩士學歷,甚至海歸也有不少。」擔任某大型險企區域市場總監的唐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團隊從2020年就開始了分層合並。

以往保險銷售有「雙臂」,一是營銷隊伍,也就是常見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銀行保險代理渠道。相比銀保渠道,大型險企更願意自建龐大的代理人隊伍。唐風解釋,主要是因為長期類的壽險產品設計較為復雜,直接面對客戶的銷售更有利於溝通產品細節。

但早年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險企對規模的過分追求,都導致了保險銷售為市場詬病。「 社會 投訴」成了行業摘不了的標簽,外加互聯網渠道的沖擊,整個市場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新生代保險代理人現狀調研報告》,壽險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年輕化,90%以上的客戶為45歲以下,92%的90後有 健康 支出,且年保費支出已經超過3000元。

「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保險了,但手機是首選渠道,大量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不好賣了。」唐風說,尤其是近兩年的「百萬醫療」「惠民保」等網紅型產品出現,這類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資功能的基礎產品大量占據了中低端市場。

為了應對變化,保險公司也開始對業務員進行調整,團隊向年輕化、高學歷轉變,以適應客戶群體的變化。「以後中低端的產品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會是長期類壽險的主要戰場。」唐風預測。

人口紅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戰術難以為繼,代理人員結構隨著業務邏輯的改變出現轉變。但轉型過程中,陣痛開始顯現。

「行業苦代理人久矣,大家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然而上市公司因為股東利益訴求,難以下定改革決心。

以擁有「百萬代理人」之稱的中國平安(601318.SH)為例,2019年3月末,公司的代理人數量為131萬人,而到了2021年同期只剩下98萬人。

清退30萬人的代價,是同期公司新增保單業務量比2019年減少近10%,這在仍在上升的保費規模數據面前異常「扎眼」。

在唐風看來,這種低效清退的「副作用」就是銷售下滑,「大家都知道應該這么做,可都怕業務下滑遲遲不想這么干」。

投資者也看到了這一點。

「你重疊這些保險股的K線,就能看到業務保費增速的下滑,幾乎和股價下跌是同步的。」北京東方引擎資本創始合夥人呂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呂晗曾在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負責投資決策。

2020年11月,幾乎上市險企的股價都達到了近幾年的 歷史 高位。因為受2020年疫情影響,各大公司提前開始布局下一年的開門紅產品。業內將一季度的產品銷售稱作「開門紅」,是行業每年經營布局的重點之一。

2021年2月是監管部門對新舊重疾險定義的換擋期,舊產品即將「停售」成為最好的「噱頭」,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宣傳力度和渠道的鋪開,整個行業沉浸在一種「謹慎樂觀」的氣氛中。

但到了3月,行業單月保費竟然同比下跌3.3%,出現了2020年疫情後首次負增長。之後的業務量更是「一瀉千里」,4月、5月的負增長還在持續擴大。

截至7月中旬,據南方周末記者粗略計算,6家上市險企的總市值已經蒸發了近萬億元。

險企們運氣不佳,行業轉型才剛剛開始,又迎來了一輪全球利率下調。

全球各國維持低利率是為了刺激經濟恢復,但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並非好消息,因為這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投資收益。

如果對比A股申萬宏源28個一級行業指數,非銀金融板塊的表現是倒數第一,而在非銀機構中,保險又是墊底。

秦明從2020年就觀察到,幾乎每家券商針對保險的研究報告都會加上一句提示「注意利率風險」。秦明在上海的一家券商研究團隊擔任非銀金融機構分析師。

秦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利率長期走低意味著固定收益投資(如債券)和非標投資(如地產)都不會太好,而這正是保險資金投資的兩大重點。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三差」,分別為費差、死差以及利差。費差可以理解為險企經營方面產生的利潤,死差是保險賠付小於預期產生的利潤,利差則是險企用保費投資產生的收益。

通常險企的盈利方式是,盡量降低運營成本(費差)和事故賠付率(死差)來提高負債端的利潤,同時加大投資端(利差)的盈利。將這一模式用到極致的要屬「股神」巴菲特,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公司保費(也被稱作浮存金)作為本金,進行全球化投資。

但看似便宜的資金也有很大的限制。一是對風險把控要求高,大部分資產不能投向波動很大的領域,所以險企很大一部分投資了國債市場,低利率環境下,國債收益同樣很低,險企的這部分收入自然下滑。

對險企挑戰最大的是在另類投資領域,也就是商業地產市場。商業地產因每年能獲得穩定租金,和險企經營周期相當吻合。「(地產)與保險公司就是『天生一對』。」秦明說。

這條在全世界通用的投資理念卻在中國發生了些許「異化」。一是部分險資可能以名股實債的方式投資地產項目,表面是股權投資,實際卻通過各種附加條款變成房企的債權投資。

二是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險企依賴利差作為收入來源。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近10年來,保險公司平均年化投資預期收益率達5.57%,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利率走低時,會導致利差部分利潤大幅度減少,為保險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對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資金高度集中在地產行業的險企可能被爆雷的房企傷害,不排除險企進入買了爆雷、爆雷還得買的死循環。

2021年2月,房企華夏幸福(600340.SH)發生違約,公司總共負債2100億元。同屬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資管曾於2018年投資華夏幸福成為二股東,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兄弟公司中國平安的投資委託金。因受債務波及,中國平安不得不在2021年4月份為其計提撥備了182億元償還債務。

呂晗預計,平安很可能通過3—4年來完成一部分的債務重組,雖然幾百億對集團整體影響不算太大,「但182億明顯是不夠的」。

中國平安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總投資版圖約為3.74萬億,其中涉及房地產的股權投資約為1000億,不動產公司債券也有不到1000億。同期,公司年利潤超過千億。

不只平安投資了多家國內地產公司,幾乎所有險企都或多或少涉及房地產投資。「投資房地產不是一筆壞的買賣,但你投1000塊掙錢很容易,投1000個億就很難。」呂晗說。

(應受訪者要求,唐風、秦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