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如何上市發行股票
公司上市必經流程:第一、股份改制(2—3個月):發起人、剝離重組、三年業績、驗資注冊、資產評估。第二、上市輔導(12個月):三會制度、業務結構、四期報告、授課輔導、輔導驗收。第三、發行材料製作(1—3個月):招股說明書、券商推薦報告、證券發行推薦書、證券上市推薦書、項目可研報告、定價分析報告、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第四、券商內核(1—2周):現場調研、問題及整改、內核核對表、內核意見。第五、保薦機構推薦(1—3個月):預審溝通、反饋意見及整改、上會安排、發行批文。第六、發審會(1—2周):上會溝通、材料分審、上會討論、表決通過。第七、發行准備(1—4周):預路演、估值分析報告、推介材料策劃。第八、發行實施(1—4周):刊登招股書、路演推介、詢價定價、股票發售。第九、上市流通(1—3周):劃款驗資、變更登記、推薦上市、首日掛牌。第十、持續督導(2—3年):定期聯絡、信息披露、後續服務。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四十七條股票上市交易申請經證券交易所同意後,上市公司應當在上市交易的五日前公告經核準的股票上市的有關文件,並將該文件置備於指定場所供公眾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四十八條上市公司除公告前條規定的上市申請文件外,還應當公告下列事項:(一)股票獲准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日期;(二)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前十名股東的名單和持有數額;(三)董事、監事、經理及有關高級管理人員的姓名及持有本公司股票和債券的情況。
⑵ 財務管理籌資管理題目
理論價值就是內在價值,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說法,就是每股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1/2%=50元
市盈率等於股價除以每股利潤。所以股價等於0.25乘100等於25元
凈資產倍率法。發行價格=每股凈資產值X溢價倍數。(8000-4000)/1000*10=40元
⑶ 採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計算分析應選擇何種籌資方式。
採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計算分析應選擇何種籌資方式。
某公司原有資本700萬元,負債200萬元(利率10%),普通股500萬元(股數10萬股),由於擴大業務需追加籌資300萬元,籌資方式有二:①全部發行普通股:發行股數10萬股,發行價30元/股;②全部籌借長期債務:利率仍為10%。假定公司所得稅稅率50%,將上述資料代入公式:(ebit-20)×50%÷(10+10)=(ebit-20-30)×50%÷10,得到ebit=80.當ebit>80時,運用負債融資可提高每股收益;當ebit<80時,運用權益融資可提高每股收益;當ebit=80時,兩者所得每股收益相同。1.採用「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則能使股東權益增加的方案是可選方案。這時應該用「權益資本收益率」(roce)作為衡量的指標。roce是衡量股東投入資本所得到的回報的財務指標,它是稅後利潤與投入資本的比值。上例中當ebit=90時,按「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應當採用負債融資。此時計算出的企業全部資本收益率(roa)=90÷1000=9%,負債利率10%,可見資產的回報並未涵蓋負債的利息。若發行股票,roce=(90-20)×50%÷800=4.375%;若仍籌集10%的負債,可計算出roce=(90-50)×50%÷500=4%,小於發行股票方式下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可知負債的利息支出超過了資產的盈利能力,負債在侵蝕股東權益。因此得出「roce無差別點」法。設用roce1、i1、c1和roce2、i2、c2分別表示股票融資和負債融資方式下的凈資本收益率、負債利息和股權資本。由於在roce無差別點上,無論採用負債融資還是股票融資,其roce是相等的,則有roce1=roce2,即(ebit-i1)(1-t) ÷c1=(ebit-i2)(1-t)÷c2,能使上述條件成立的ebit為roce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用上例中的資料,則有:(ebit-20)× 50%÷800=(ebit-20-30)×50%÷500,得到ebit=100.當ebit>100時,運用負債融資可提高roce;當ebit<100時,運用權益融資可獲得較高的roce;當ebit=100時,兩者所得roce相同。也就是說在roa>10%的情況下,負債利息才不至於侵蝕股東的權益資本,負債融資才會增加股東財富。2.若要更准確地確定這個問題,應採用「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此時能使總資本凈增值最大的方案才是首選,所以我們選擇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經濟凈增值」(eva)來進行分析。其計算公式是:eva=稅後營業收入-資本投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eva的計算結果反映為一個貨幣數量。如果其值為正,就表示公司獲得的稅後營業收入超過產生此收入所佔用資本的成本;換句話說,公司創造了財富。如果其值為負,那麼公司就是在耗費自己的資產,而不是在創造財富。因此公司的目標應該是最大限度地創造正的、不斷增加的eva.股權資本是有成本的,持股人投資a公司的同時也就放棄了該資本投資其他公司的機會。eva和會計利潤有很大區別。eva是公司扣除了包括股權在內的所有資本成本之後的沉澱利潤,而會計利潤沒有扣除資本成本。eva的計算有兩種方法:一是從凈利潤出發,eva=凈利潤-股權資本成本;二是從息稅前利潤出發,eva=息稅前利潤×(1-t)-全部資本(含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其實最終兩者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仍以上題為例,假設股東要求的報酬率為12%,即股權資本成本為12%,且增加負債對股權資本成本並無影響。則可以分別計算出兩種籌資方式下各自的eva:由於eva=(ebit-d×kd)(1-t)-e×ke.其中:d為負債、e為所有者權益、kd為負債成本、ke為權益資本成本、t為所得稅稅率。我們用eva1和eva2分別表示權益籌資和負債籌資方式下的經濟增加值,則有:eva1=(ebit1-200×10%)×(1-50%)-800×12%>0得到ebit1>212;eva2=(ebit2-500×10%)×(1-50%)-500×12%>0得到ebit2>170.當ebit一定時,eva1總大於eva2,且eva1-eva2=42.這意味著當股權資本成本為12%時,負債融資方式下的eva總是大於股權融資下的eva,故應選擇負債融資。而現實中,企業籌借長期債務會加大財務風險,同時股東為補償增加的風險,必然會要求提高風險報酬,從而引起股權資本成本的提高。而股權資本成本的提高又將減少負債融資方式下的eva,當其提高到一定程度,負債融資方式下的eva將小於股權融資下的eva,就不應再採用負債融資。設eva1=eva2時的股權資本成本為r,可以求出r=16.2%。則得出結論:當股東要求報酬率<16.2%時,應選擇負債融資方式;超過16.2%,則應選擇發行股票方式;當正好等於16.2%時,兩種方式均可。
怎樣運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分析法,為企業進行籌資方式決策?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又稱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或息稅前利潤一每股收益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過分析資本結構與每股收益之間的關系,計算各種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進而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的方法。這種方法確定的最佳資本結構亦即每股收益最大的資本結構。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處的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這種方法只考慮了資本結構對每股收益的影響,並假定每股收益最大,股票價格也就最高。但未考慮資本結構變動給企業帶來的風險變化,因為隨著負債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加大,股票價格和企業價值也會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單純地用EB -EPS分析法有時會作出錯誤的決策。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當中最重要的是EBIT,也就是息稅前利潤,我們在運用EPS無差別點的時候最主要考慮的就是EBIT的大小,從而判斷應該運用債務籌資或者是權益籌資,,那麼我們首先是需要計算在EPS無差別點時候的EBIT,其次是我們需要企業每年進行預算估計的時候,都會進行利潤估計,如果我們預估的EBIT大於計算出來的EBIT的時候,按照國際慣例,我們通常會選擇債務籌資,如果小於的話,我們選擇權益籌資了。那麼在具體進行實務分析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考慮到杠桿系數的及其風險的影響!
EBIT-EPS分析法中,關於籌資方案的選擇。
當預計息稅前利潤等於EBIT時,兩種籌資方式均可;
當預計息稅前利潤大於EBIT時,則追加負債籌資更有利;
當預計息稅前利潤小於EBIT是,則增加股權資本籌資有利。
如何分析每股收益
在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研究時,投資者最關心的一個數字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將公司的凈利潤除以公司的總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當前獲利能力。考察每股收益歷年的變化,是研究公司經營業績變化最簡單明了的方法。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公司財務報表上的凈利潤數字,是根據一定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並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實際的獲利情況,採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數字。與其他國家會計制度比較,相對來說,我國會計制度核算出的凈利潤,比採用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盈利數字通常偏高。投資者要特別留意,公司應收帳款的變化情況是否與公司營業收入的變化相適應,如果應收帳款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收入的增長速度的話,很可能一部分已計入利潤的收入最終將收不回來,這樣的凈利潤數字當然要打折扣了。 另外要注意,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資產折舊是否足夠。如果這些資產的實際損耗與貶值的速度大於其折舊速度的話,當最終要對這些裝置更新換代時,就要付出比預期更高的價格,這同樣會減少當前實際的盈利數字。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變化時,還必須同時參照其凈利潤總值與總股本的變化情況。由於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擴張的經歷,因此還必須注意沒時期的每股收益數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凈利潤絕對值可能實際上是增長了,但由於有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攤到每股的收益就變得較小,可能表現出減少的跡象。但如果以此便認為公司的業績是衰退的話,這些數字應該是可比的。不過,對於有過大量配股的公司來說,要特別注意公司過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過度地攤薄,從而誇大了當前的增長程度。這是因為,過去公司是在一個比較小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經營的,可以使用的資金相對目前比較少,而目前的經營業務是在配股後較大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的。 如果僅僅從每股收益來看,目前的確有較大增長,但是這部分盈利可能並不是因為公司經營規模擴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購了一定公司,將該公司的利潤納入本期的報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長。
計算分析每股收益應注意的問題
每股收益定義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凈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 比率越高, 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 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凈收益是稅後凈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凈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
每股收益=利潤/總股數
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為每股有股價
利潤100W,股數100W股 10元/股,總資產1000W
利潤率=100/1000*100%=10%
每股收益=100W/100W=1元
利潤100W,股數50W股 40元/股,總資產2000W
利潤率=100/2000*100%=5%
每股收益=100W/50W=2元
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期末凈利潤÷期末總股本
使用該財務指標時的幾種方式
一般的投資者在使用該財務指標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尋找所謂「績優股」和「垃圾股」;
二、 橫向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選擇龍頭企業;
三、 縱向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如何分析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我國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紅利,大多數時候是送股,同時為了融資會選擇增發和配股或者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所有這些行為均會改變總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總股本發生變化每股收益也會發生相反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再縱向比較每股收益的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多公司都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G宇通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遞減的同時,凈利潤卻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長率。
應當列示每股收益的企業,比較財務報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34 號——每股收益》的規定計算和列示。
在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研究時,投資者最關心的一個數字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將公司的凈利潤除以公司的總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當前獲利能力。考察每股收益歷年的變化,是研究公司經營業績變化最簡單明了的方法
。 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公司財務報表上的凈利潤數字,是根據一定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並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實際的獲利情況,採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數字。與其他國家會計制度比較,相對來說,我國會計制度核算出的凈利潤,比採用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盈利數字通常偏高。 投資者要特別留意,公司應收帳款的變化情況是否與公司營業收入的變化相適應,如果應收帳款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收入的增長速度的話,很可能一部分已計入利潤的收入最終將收不回來,這樣的凈利潤數字當然要打折扣了。
另外要注意,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資產折舊是否足夠。如果這些資產的實際損耗與貶值的速度大於其折舊速度的話,當最終要對這些裝置更新換代時,就要付出比預期更高的價格,這同樣會減少當前實際的盈利數字。 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變化時,還必須同時參照其凈利潤總值與總股本的變化情況。 由於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擴張的經歷,因此還必須注意 沒時期的每股收益數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凈利潤絕對值可能實際上是增長了,但由於有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攤到每股的收益就變得較小,可能表現出減少的跡象。但如果以此便認為公司的業績是衰退的話,這些數字應該是可比的。不過,對於有過大量配股的公司來說,要特別注意公司過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過度地攤薄,從而誇大了當前的增長程度。這是因為,過去公司是在一個比較 小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經營的,可以使用的資金相對目前比較少,而目前的經營業務是在配股後較大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的。
如果僅僅從每股收益來看,目前的確有較大增長,但是這部分盈利可能並不是因為公司經營規模擴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購了一定公司,將該公司的利潤納入本期的報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長。
參考::ke../view/134658.htm
*****************************************
檢視文章
如何分析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間的關系?2007年06月29日 星期五 下午 11:40每股股利是公司股利總額與公司流通股數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股股利=當期分配利潤/總股本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獲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則公司股本獲利能力就越強;每股股利越小,則公司股本獲利能力就越弱。但須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發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獲利能力大小影響以外,還取決於公司的股利發放政策。如果公司為了增強公司發展的後勁而增加公司的公積金,則當前的每股股利必然會減少;反之,則當前的每股股利會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獲得的稅後凈利潤,但上市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往往不會全部用於分派股利。每股股利通常低於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為留存利潤用於公司自我積累和發展。但有些年份,每股股利也有可能高於每股收益。比如在有些年份,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稅後利潤不足支付股利,或經營虧損無利潤可分。按照規定,為保持投資者對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公司仍可按不超過股票面值的一定比例,用歷年積存的盈餘公積金支付股利,或在彌補虧損以後支付。這時每股收益為負值,但每股股利卻為正值。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股利發放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額與當期的每股收益之比。藉助於該指標,投資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發放政策。
「每股收益」反映企業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賺得的利潤。計算公式:每股收益=(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額。
每股獲利額常被用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評估股票投資的風險。如果企業的每股獲利額較高,則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從而投資於該企業股票風險相對也就小一些。應該指出,這一指標往往只用於在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以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變動,而很少用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比較,因為不同企業由於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的不同會使這一指標產生較大的差異
參考::hi../%C9%EA%BA%E9%D4%CB/blog/item/158eaaef37c1b314fcfa3c41.
什麼是事件收益分析法?
事件分析法是一種實證研究方法,最早運用於金融領域,藉助金融市場資料分析某一特定事件對該公司價值的影響。
財務管理————算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選擇籌資方案,
採用債券籌資的每股收益=(EBIT-4000*10%-2000*12%)*(1-25%)/240
採用股票籌資的每股收益=(EBIT-4000*10%)*(1-25%)/(240+80)
設(EBIT-4000*10%-2000*12%)*(1-25%)/240=(EBIT-4000*10%)*(1-25%)/(240+80)
EBIT=1360
每股收益=(1360-400)*75%/320=2.25
由於稅前利潤為2000萬元,說明此時息稅前利潤大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則應選擇債券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