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東有沒有自己生產光電感測器的廠家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集成電路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與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並列,其中集成電路產業居首,被列入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位。
不過,中國廠商目前在晶元領域的實力與歐美巨頭仍差距較大,整體市佔率甚至不到10%,核心器件高度依賴進口。尤其在晶元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方面,全球市佔率還不足1%。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定會一飛沖天!
以下為您整理了電子產業各細分領域核心供應商:
1、國內IC晶元產業鏈
大陸IC設計公司
海思半導體、中興微電子、紫光展銳、全志科技、華大半導體、大唐半導體、智芯微電子、杭州士蘭微、國微技術、中星微電子、紫光國芯、國民技術、歐比特、中穎電子、瀾起科技、北斗星通、北京君正、兆易創新、格科微電子、中國電子、韋爾半導體、同創國芯、復旦微電子、艾派克微電子、匯頂科技、聯發科、集創北方、同方微電子、中天聯科、聖邦微電子等。
海思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群方電子、淇諾、曉龍國際、威健、中電器材、智宇鵬電子等;
紫光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艾睿、中豪、力同科技、泰發科電子、普浩國際、Mornsun、國華、廈門建益達、昱博科技、CEACSZ、WPG等;
全志科技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君行科技、藍欣電子、易新泰科技、方糖電子等;
兆易創新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科通、淇諾、鼎芯和中電器材等;
台灣IC設計公司
聯發科、敦泰科技、義隆電子、神盾科技、凌陽、威盛等。
聯發科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北高智、芯智、聯發博動科技、聯發軟體設計、聯發通訊科技、廈門齊昌晟電子、ATM Electronic Corp、富利佳、新芯國際電子等;
敦泰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恆誠科技、首科、鼎力達、科通、浮思特等。
半導體材料公司
中能硅業科技、中環半導體、晶龍集團、新特能源、西安隆基、中硅高科、陽光能源、奧瑞德光電、天宏硅業、上海申和熱磁(日企獨資)、國盛電子、江豐電子材料、有研億金、北京達博、上海新陽、安集微電子、有研新材料、湖北興福電子、江化微、金瑞泓等。
半導體設備公司
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微電子裝備、拓荊科技、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中微半導體,七星華創、華海清科、深南電路、睿勵科學儀器、上海微電子、達誼恆精密機械、漢民科技、琦升機械設備、上海康克仕商貿等。
半導體製造公司 中芯國際、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華潤微電子、華虹宏力、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台積電(台灣)、華力微電子、西安微電子、和艦科技、聯電(台灣)、力晶(台灣)、武漢新芯、君耀電子、吉林華微電子、上海貝嶺、蘇州固鍀、揚傑科技、士蘭微、東晨電子、先進半導體、無錫納瑞電子、芯原股份、西安航天華迅、高雲半導體,方正微電子等。
三星電子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泰科源、深圳升邦電子、萬瑞爾、愛施得、崑山錦騰貿易、成都欣諾通訊科技、深圳市科輝特電子等;
SK海力士在大中華區分銷商有:超聯科技、升邦電子、深揚電子(深圳)、茂凱科技等;
英特爾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安富利、艾睿、大聯大、貿澤等;
高雲半導體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群策電子、致遠達科技、算科電子、欣華隆科技、北高智、晶立達科技等。
半導體封測公司 (含在華外資及台廠) 通富微電、天水華天、南通華達微電子、威訊聯合半導體、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海太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江蘇新潮科技、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晟碟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矽品、力成、南茂等。
2、IGBT供應鏈
IGBT是半導體分立器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全球有70%IGBT模塊市場被日系企業控制,德系的英飛凌在獨立式IGBT功率晶體領域擁有24.7%的全球最高市佔率。中國本土的IGBT廠商目前做得最出色的是中車時代、嘉興斯達以及比亞迪等。
國外:
日立、英飛凌、三凌、富士電機、東芝、ABB、安森美、ADI、Vishay、賽米控、威科、丹佛斯、艾賽斯等;
東芝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大聯大、偉天盛科技、虹日等;
安森美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安富利、艾睿、駿龍科技、digi-key、富昌電子、貿澤等;
英飛凌在大中華地區的授權分銷商有:貝能國際,威健,Tomen,Future,駿龍,大聯大,基創,Pantek,晶川電子,英恆,有萬科技,孚佑實業,Globe Electronic等。
ADI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貿澤、艾睿、駿龍、世健等;
Vishay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貿澤、安富利、艾睿、digi-key、富昌電子、RS、大聯大等。
國內:
IDM廠商主要有中車時代、嘉興斯達、比亞迪、士蘭微、華微、中航微電子、中環股份等;
模塊/設計廠商主要有永電、愛帕克、新佳、宏微、南京銀茂等;
設計廠商有中科君芯、芯派、華微斯帕克、達斯、同方微、新潔能、金芯微電子、科達等;
在製造方面,主要廠商有華虹宏力、先進半導體、中芯國際、方正微、華潤上華等。
3、MLCC供應鏈
目前,全球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主要由日韓廠商主導,其中日本村田(Murata)是全球最大的MLCC供應商。韓國三星電機全球MLCC市佔率僅次於村田。村田在大中華區的授權代理商包括:Arrow,Digi-Key,Premier Farnell,AO-Electronics,怡海能達,湘海,首科等。
國外
日系的有村田、太陽誘電、京瓷、TDK等,韓系的主要有三星電機、三和電容等。
國內
台廠國巨、華新科、禾伸堂,陸廠風華高科、宇陽科技、火炬電子等。
4、液晶屏面板供應鏈
晶元廠商:矽創、聯詠、奇景、格科微、旭耀、天利、天域、瑞鼎、瑞薩、新向微、奕力等。
模組廠商:天馬、同興達、信利、三龍顯示、TCL顯示、帝晶、中光電、天億富、比亞迪、永信、星源、煜彩、國顯、京東方、寶銳視、億都、夏普、東芝、NEC、日立、京瓷、三菱、索尼、富士通、億華、博一、雅視、易欣達、優納思、維拓、比亞迪、宇順、海飛、德思普、凱聖德、立德通訊、萊寶、興展、聚睿鼎、易快來等等。
京東方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冠誠電子、思銳科技、立煌科技、視聯科技、鑫冠誠電子、晶鑫源科技、卓領科技等;
索尼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泰科源、科輝特電子、宏展數碼、碼尼電子科技、麥盛能源科技、博的電子科技、賽特美安防電子等;
在面板製造方面,韓國有LG,三星,HYDIS,現代,金星等;歐美有元太、IBM,Pixel Qi,愛普生,FINLUX等;
IBM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安富利、艾睿、大聯大、威健等;
日本則有夏普(被鴻海收購),東芝、松下、NEC、京瓷、三菱、光王、鳥取三洋、索尼、IDTech、富士通、精工、IPS Alpha、卡西歐、STI、先鋒、星電、IMLS、西鐵城、阿爾卑斯等。
中國大陸面板廠
大陸面板廠近年迅速崛起,以京東方為首的面板商已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除京東方之外,國內主要廠商還有天馬、奇信、龍騰、上廣電、奇菱、凌巨、清達光電、信利、中星光電、中電熊貓、比亞迪、華森、海信、維信諾、翰圖微、長智光電、彩虹、寶銳視、德邦、虹歐、吉林彩晶、億都、平達、靜電、智炫等。
台灣面板廠
奇美-群創、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統寶、錦祥、廣輝、ORTUSTECH、全台晶象、聯友、奇晶、達基、晶采、晶達、眾福、久正光電、光聯、悠景、台盛、富相、智晶、錸寶科技、南亞光電等。
5、連接器供應鏈
國外連接器巨頭
泰科電子、莫仕、安費諾、FCI、申泰、Jae、3M、矢崎、JST、菲尼克斯、德爾福、KET、松下電工、廣瀨電機、住友電氣、魏德米勒、哈丁、然湖電子、歐度等。
中國連接器巨頭
立訊精密、中航光電、長盈精密、得潤電子、日海通訊、航天電器、吳通控股、永貴電器、瑞寶股份、四川華豐、航天電子、富士康、實盈股份、連展科技、禾昌、正崴等。
6、LED晶元供應鏈
近年,大陸LED廠商迅速崛起,助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LED晶元製造國。目前,全球LED晶元市場主要分為三大陣營:日本、歐美廠商為第一陣營,韓國、台灣為第二陣營,大陸廠商為第三陣營。
國外LED晶元廠商
日亞化學(日本)、豐田合成(日本)、科銳(美國)、歐司朗(德國)、安捷倫(美國)、東芝(日本)、流明(總部在美國,被飛利浦收購)、首爾半導體(韓國)、昭和電工(日本)、旭明(美國)等。
國內LED晶元/封裝廠商
大陸公司主要有三安光電、同方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德豪潤達、澳洋順昌、士蘭明芯、圓融光電、藍光科技、雷曼光電、藍寶光電、福日電子、晶藍光電、湘能華磊、聚燦光電、晶能光電、晶科電子、方大集團、晶宇光電、華聯電子、升譜光電等。台灣方面主要有晶元光電、華上光電、合晶光電、璨圓光電、泰谷光電等。
7、國內感測器供應鏈
上市公司
歌爾聲學、航天電子、華天科技、東風科技、航天機電、通鼎互聯、華工科技、科陸電子、士蘭微、機器人、紫光國芯、蘇州固鍀、漢威電子、中航電測、三諾生物、新聯電子、上海貝嶺、晶方科技、威爾泰等。
在華外資
西門子感測器與通訊(SSCL)、西克感測器(廣西)、圖爾克(天津)感測器、美捷特(廈門)、MTS感測器中國、巴魯夫感測器(成都)、威格勒感測器(上海)、德爾達感測器(常州)、墨迪感測器(天津)等。
8、電池產業鏈
正極材料廠家
日亞化學,戶田工業,清美化學,田中化學,三菱化學,L&F,UMICORE,Ecopro,A123,Valance,Saft,湖南杉杉,北大先行,當升科技,巴莫科技,湖南瑞翔,寧波金和,天驕科技,廈門鎢業,振華新材,乾運高科等。
負極材料廠家
日本化成,日本碳素,JFE 化學,三菱化學,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深圳斯諾,星源石墨,江西正拓,湖州創亞,天津錦美,成都興能等。
隔膜廠家
旭化成,Celgard,Exxon—Tonen,日本宇部,住友化學,SK,星源材質,中科科技,金輝高科,滄州明珠,河南義騰,南通天豐,東航光電,河北金力,天津東皋,山東正華等。
電解液廠家
新宙幫,多氟多,三菱化學,富士葯品工業,三井化學,森田化學,關東電化,SUTERAKEMIFA,韓國三星,江蘇國泰,天津金牛,東莞杉杉,廣州天賜,東莞凱欣,珠海賽緯電子,北京化學試劑研究院,汕頭金光,潮州創亞等。
9、半導體分立器件
目前,全球半導體分立器件主要歐美日歐等國家地區壟斷,尤其在高端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由於國內廠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與集群效應,所以其生產仍以「代工」模式為主。
美國
美國半導體分立器件目前居於全球領先地位,擁有一大批如TI、IR(國際整流器)、Diodes、Fairchild(被ON收購)、ON(安森美)、Vishay等在全球擁有絕對影響力的分立器件製造商。除此之外,美國半導體廠商在電源管理晶元領域也擁有絕對優勢,其市場客戶主要針對亞太市場。
TI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安富利、艾睿、Digi-Key、e絡盟、貿澤、新曄電子、文曄等;
Diodes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全志科技、中電器材、安富利、豐林電子、富昌電子、貿澤、新曄等;
歐洲
主要有英飛凌、NXP、ST等全球知名半導體廠商,產品線齊全,無論是IC還是分立器件都具有領先實力。從市場客戶分布來看,亞太地區也是歐洲廠商最大的應用市場,其次是歐洲市場。
ST在大中華區授權分銷商有:貿澤、富昌電子、大聯大、安富利、艾睿、益登、威雅利等。
日本
日本也是全球半導體分立器件廠商主力國,主要有東芝(Toshiba)、瑞薩(Renesas)、羅姆(Rohm)、富士電機(Matsushita Fuji)等半導體廠商。日本廠商在半導體分立器件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且廠家眾多,但很多廠商的核心業務並非半導體分立器件,從整體市場份額來看,日本廠商落後於美國廠商。從日本廠商的市場客戶分布來看,日本國內是其最大的市場,其次是亞太(不包括日本)市場,在歐美市場佔有少量的市場份額。
ROHM(羅姆半導體)在大中華區的授權分銷商有:中電器材,歐特斯、闊然電子、芯恆電子、南皇電子、海宏盛、港德、普矽、德業科技、建倫電子、友倫、上海禾興電機、上海林基電子、上海和煌電子、增你強、高登路等。
中國台灣
台灣的半導體分立器件晶元及成品市場近年發展較快,擁有立鑄(NichTek)、富鼎先進(A-Power)、茂達(Anpec)、崇貿(SG)等廠商。產品方面,除了崇貿(SG)提供 AC/DC 產品之外,台灣地區廠商主要偏重於DC/DC領域,主要產品包括線性穩壓器和功率MOSFET等。總體來看,台灣地區半導體分立器件廠商的發展較快,技術方面和國際領先廠商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產品主要應用於計算機主板、顯卡和LCD等設備。
中國大陸
近年,中國半導體分立器件的全球話語權正在穩步提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場。香港、台灣、韓國為國產半導體分立器件主要出口市場,其中,香港為最大出口市場。目前,廣東、江蘇、上海穩居國內半導體分立器件出口量前三名,國內半導體分立器件出口大省仍以沿海各省為主。
本土分立器件廠商
揚傑科技、華微電子、蘇州固執鍀、台基股份、凱虹科技、華聯電子、樂山無線電、華汕電子、勤益電子、希爾電子、衛光科技、遼晶電子、明昕微電子、燕東微電子、銀河世紀微電子、深愛半導體、愛爾半導體、亞光電子、華潤微電子、中環半導體、東晨電子等。
10、手機攝像頭
晶元廠家:格科微、OV、思比科、索尼、三星、海力士、奇景,海力士Aptina等等。
鏡頭廠家:旭業光電、川和田光電、深圳大立、理念光電、舜宇光學、都樂光電、新旭、精龍達、華鑫光電、興邦光電等等。
模組廠家:舜宇、歐菲光,信利,丘鈦微、盛泰、成像通、美細奈斯、光陣、金康、凱木金、方德亞、日永、桑萊士、三贏興、東恆盛、統聚、博立信、大凌、科特通、卓銳通、鑫晨光、四季春、光寶、群光、富士康、億威利、東聚、中光電、正橋影像、百辰、凱爾、敏像、康隆等等。
攝像頭馬達廠家:阿爾卑斯 (ALPS) 、三美電機 (Mitsumi) 、TDK、Jahwa (磁化) 、SEMCO (三星電機) 、新思考 (Shicoh) 、比路、Hysonic、LG-Innotek (LG-伊諾特) 、索尼、松下、Partron、Optis、富士康、美拓斯、貴鑫磁電、金誠泰、新鴻洲、中藍、瑞聲科技、皓澤電子、友華微、磊源、艾斯、精毅電子、良有電子等。
11、元器件分銷商
國外
安富利(美國)、艾睿(美國)、貿澤(美國)、得捷(美國)、艾買克(美國)、TTI、赫聯電子(美國)、富昌電子(加拿大)、威雅利(新加坡)、新曄(新加坡)、歐時電子(英國)、世健(新加坡)、Premier Farnell(英國)、儒卓力(英國)、導科國際(日本)等。
Avnet(安富利)代理的產品線主要有:3M,AMD,AVX,Amphenol,Bourns,CSR,Dialog,Winbond,KEMET等。
Arrow(艾睿電子)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ADI,AVX,Bourns,Cypress,Cree,EPCOS,Honeywell,Infineon,Intel,Molex,NXP等。
Mouser(貿澤電子)主要代理的產品線有:ADI,Broadcom,Cypress,Fairchild,Honeywell,Maxim,Microchip,Murata,ON Semi,Silicon Labs,ST,TE,TI,Vishay等。
Digi-Key(得捷電子)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ADI, Dialog,Vishay,NXP,Molex,Allegro MicroSystems,TI,ON Semi等700多條。
Heilind(赫聯電子)授權代理的產品線包括:3M,Adam Tech,Alpha Wire,American Zettler,Amphenol Instrial Operations,Amphenol RF,AICC,BEI Sensors,Belden,Bivar,Bulgin,Cambion,Cinch,Circuit Assembly,Conec,Crydom,Delta,EDAC,ERNI,E-Switch,Essentra,Glenair,Heyco,Hubbell,JAE,JST,Keystone,LEMO,Metz Connect,Mill-Max,Molex,Omron,Sensata,Smith Connectors,Souriau,Steward,Switchcraft,Sullins,TE Connectivity,Weidmuller,Xmultiple等。
TTI主要代理的產品線有:Amphenol、DELPHI、BOURNS、Littelfuse、EPCOS、muRata、Vishay、OMRON、Honeywell、MOLEX、TE、Panasonic、FCI、AVX、PHOENIX CONTACT、nichicon、3M、KEMET、TT Electronics。
Future(富昌電子)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NXP, Vishay, Mirochip, ST, TE, ROHM, RENESAS,ATMEL,Fairchild,IR, AVX, Murata, Diodes, AMS, Intersil等。
RS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Infineon,ON Semi,TE Connectivity,松下,Molex,ST,Vishay,Omron,Microchip等。
儒卓力(Rutronik)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Osram, Nordic,Microchip, STM, Vishay, Diodes, Littelfuse, AVX, Yageo, FCI, Assmann, Rubycon, ASJ, Kingstate, HKC 等。
中國大陸
科通集團、中電器材、深圳華強、好上好控股、新蕾電子、商絡電子、泰科源、世強、貝能國際、路必康、維時信、利爾達、潤欣科技、亞訊科技、力源信息、英唐智控、韋爾半導體、豐寶電子、夢想電子、天涯泰盟、芯智科技、淇諾電子、卓越飛訊、馳創電子、鼎芯無限、信和達、周立功、捷揚訊科、雷度電子、元六鴻遠、基創卓越、晶川電子等。
科通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Sandisk,Skyworks,ACSIP,Gigadevice,Sanken,Littelfuse,Winbond,Intel,AOS,Xilinx,Nichicon,Knowles,中興微等。
中電器材(CEAC)代理的主要產品線包括:SPREADTRUM、HISILICON、NXP、CSR、QORVO、GOKE、QUALCOMM、GIGADEVICE、MAXLINEAR、SEMTECH、MAXIM、DIALOG、INTERSIL、EPSON、RDA、IDT、DIODES、 ISSI、AMS、SIMCOM、LITEON、ON SEMI、HED、MONTAGE等。
好上好控股主要代理產品線的品牌包括:MStar, SGMC, Citizen, PI, Memsic, Silergy, Cree, Microchip, Qorvo, Silicon Labs, SK hynix, Nordic, ISSI, InvenSense,ams,Mediatek,Active-Semi,Ai-Thinker,Belling,Crocus,ESMT,GalaxyCore,Injoinic,InvenSense,Inventronics,Isabellenhütte,ITE,Lextar,Lonten ,Longsys,Nordic,Novatek,XTX,PI,RediSem,SIMCom,Skylab,UEI,Amlogic,Bridgelux,Dialog,ESMT,Maxlinear,國民技術,Yamaha 等。
新蕾電子主要代理產品線的品牌包括:Broadcom,Panasonic,Cypress,Giantec,Murata,3M,SII,Silergy,Rohm,Vishay,Tigerbuilder,Maxscend、XTX,HIROSE,Marunix,Secheron,Kinetic,SFI,SHIMPO,Abig,IDT,B-Link,Union,Advantech,isentek等。
南京商絡電子(Nanjing Sunlord Electronics)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TDK,YAGEO,TA-I,HEC,SUNLORD,LRC,EPCOS,CHILISIN,MARUWA,SAMSUNG,WALSIN,TAI-TECH,3L,LELON,KYOCERA,KIWI,JWD,TE,CARLI,TEAPO,LITTEFUSE,NICHICON,CK,HAODA,TST,RF360,KOA,KAMAYA,VIKING,TXC,LS,GIGADEVICE,MICRO CRYSTAL,LITEON,MOLEX,YAMAICHI,PRISEMI,LAMBDA,KEMET等。
泰科源主要代理產品線的品牌包括:三星電機,ARTIK,Walsin,Sharp,PD,Skyworks,Dioo,Sony,Availink,Kyocera,FortiorWisol,Vanchip,Rofs,CK,Analogix,Neurosky,Senodia,Zinitix,HME,NCE Power等。
貝能國際主要代理產品線的品牌包括:Alliance Memory,ams,Atmel,Emerson,Infineon,Littelfuse,Microchip,Power Integrations,Rohm,Silicon Labs,SMI,Univision等。
世強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Silicon Labs,瑞薩電子,Rogers,Epson,Melexis,Alliance Memory,Central Semi,EMC RFLABS,Firecomms,英飛凌,Kendeil,KODENSHI,京瓷,Laird,Littelfuse,PI,PRECI-DIP,Rep-avago,RICOH,聖邦微電子,Shindengen,SMI,Standex-Meder Electronics,TE Connectivity,TT Electronics,UMS,Vincotech,WIMA,Wolfspeed,Keysight,AARONIA AG等。
利爾達主要代理的產品線包括:Cypress,LRC,ZTE,Atmel,ANPEC,大中集成電路,AMS,ROHM,EXAR,decaWAVE,銳駿等。
潤欣科技(Fortune Techgroup)代理的產品線主要有:Qualcomm,AAC,Synaptics,Airgain,Hillcrest,Murata,CellWise,Rayway,Quectel,AVX,Pulse,KED,Skyworks,Nichicon,INZI,Vina,Sawnics,Smiths,Seiko,Preci-dip,復旦微電子,國光電子,強茂電子,捷捷微電子,Chilson,美磊等。
亞訊科技主要代理產品線的品牌包括:microsemi,RDA,FOIT,OSRAM,SUNGSUNG 等。
夢想電子主要代理產品線的品牌包括:Allegro,Libre,Quectel,RDA,Panasonic,Leadtrend,GMT,A1semi,ESMT,GOODARK,Exar,Chipone,MERSEN,Yeashin,ROHM,Lattron,Asink,Silan,BNC,EUTECH,EMC,BYD,LITE-ON,Semitel,Comchip,ETA,AMIC,PREMO,SINOWEALTH,THINE 等。
中國台灣
大聯大、百徽股份、益登、弘憶國際、禾伸堂、三顧電子、普詮電子、倍微科技、彥陽科技、聖邦科技、希馬科技、佳營電子、聯強國際、威健、文曄、豐藝電子、增你強等。
大聯大主要代理的產品線:AUO, Bosch, Cree, CSR, Fairchild, Infineon, InvenSense, Marvell, MediaTek, Microchip, Micron, Novatek, Omnivision, Samsung, Skyworks, Spreadtrum, ST, TI, Toshiba,ON Semi等。
中國香港
帕太集團、駿龍科技、創達電子、首科電子、創興電子、三全科技、鵬華電子、百特集團、赫連德亞太區(香港)有限公司、至高電子、金豐捷電子、藍柏科、揚帆科技、創意電子、時捷集團、威柏電子、棋港電子、易達電子等。
采購知識微刊(微信公眾訂閱號:cppmzixun)
采購人都在看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傳播最前沿采購管理資訊,國際采購證書CPPM認證培訓機構,專注采購培訓,11年專業采購與供應鏈培訓,為中國地區物流、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經理人提供權威資訊與培訓服務。
想參加CPPM采購供應鏈培訓課程,請加微信:17080090357 張老師
(獲取課程大綱)
『貳』 我們常用的主板、顯卡、內存、硬碟 有哪些品牌
這問題你算問對人了 我曾經自己統計過~給你分享一下吧
PU品牌
Intel AMD VIA
內存:
A-DATA內存
apacer/宇瞻內存
BUFFALO內存
CORSAIR內存
DRAGONKING內存
Elixir/易勝內存
geil/金邦內存
hynix/現代內存
infineon/英飛凌內存
Kingbox/黑金剛內存
Kinghorse內存
KINGMAX/勝創內存
Kingston/金士頓內存
Leadram/超勝內存
MAKWAY內存
PMI/勁強內存
RAMBO內存
RAMOS內存
SAMSUNG/三星內存
STARRAM 內存
TRANSCEND內存
TwinMos/茂勤內存
V-DATA/威剛內存
VIKING/維京內存
zouji/澤志內存
富豪內存
慧源內存
記憶內存
推薦品牌
金士頓(Kingston) 三星(SAMSUNG) 現代(Hy)
其他
南亞(elixir) 英飛凌(Infineon) 金邦(GEIL) 海盜船(CORSAIR)
MDT 世邁(SMART) 芝奇(G.SKILL) Kingmax
國內品牌
推薦品牌
宇瞻(Apacer)
其他
南方高科(soutec) 記憶龍條 威剛 NCP
RAMOS 勤茂(TwinMOS) Routers 金士泰(KINGSTEK)
富豪 利屏(LPT) 憶寶(RAMBO) 標星(BIAOXING)
慧源 勁永(PQI) 星存(StarRam) 新洋
力晶 UMAX 金士剛(KINGXCON) 金泰克(KingTiger)
美商必恩威(PNY) 麒侖 邁威(MAKWAY) 黑金剛(KingBox)
創見(Transcend) Leadram(超勝)
主板:
主板品牌
一線品牌
華碩 微星 技嘉 精英
富士康 Intel
二線品牌
華擎 碩泰克 青雲 大眾
升技 磐正 DFI鑽石 映泰
富本 QDI 捷波 耕升
麗台
三線品牌
七彩虹 翔升 冠盟 昂達
盈通 頂星 雋星 倍嘉
磐英 賓士 七喜 碩菁
紅船 艾威 梅捷 科盟
雙捷 浩鑫 祺祥 阿波羅
奧美嘉 百時通 建基
其他
科腦 金鷹 聯冠 智仁
宇派 火龍王 萬邦龍 松基
天虹 傑靈 冠譽(奧倫) 磐基(奧倫)
影狐(科腦)
神六(科腦) 雙碩 眾成
豐威
至達
現在的DIY市場可謂魚龍混雜,令人眼花繚亂,為了讓大家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_^,我准備分期把市場上各配件的常見品牌作以簡要介紹,讓大家對品牌的優劣有個大概的了解,希望能對購機的同學有所幫助。
這次先介紹主板,由於我們討論的主要是DIY市場,所以不能僅僅依照出貨量排定座次,而是按渠道銷量、主板品質、市場口碑等綜合因素進行評定。我們這里仍然沿用傳統的說法進行介紹點評:
一線品牌:
主要特點就是研發能力強,推出新品速度快,產品線齊全,***端產品非常過硬,目前認可度比較***的是以下三個品牌:
華碩(ASUS):全球第一大主板製造商,也是公認的主板第一品牌,做工追求實而不華,***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頻能力很強;同時他的價格也是最***的,另外中低端的某些型號也有相對較差的產品。
微星(MSI):出貨量位居世界前五,一年一度的校園行令微星在大學生中頗受歡迎。其主要特點是附件齊全而且豪華,但超頻能力不算出色,另外中低端某些型號縮水比較嚴重,使得造假者經常找到可乘之機。
技嘉(GIGABYTE):出貨量與微星不相上下,一貫以華麗的做工而聞名,但絕非華而不實,超頻方面同樣不甚出眾,中低端型號與微星一樣縮水,因此也經常受到假貨的困擾。
准一線品牌:
三大廠商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Intel方面,而對於銷量相對較少的AMD平台多少都有些漫不經心,於是專心做DIY市場的幾個主板品牌就嶄露頭角。在名氣上他們雖然比不上三巨頭,但是主板品質絲毫不遜色,因此我們暫且把他們列為准一線品牌:
升技(ABIT):歷來都是把超頻作為第一要務,做工用料方面絲毫不遜色於一線品牌,所以受到諸多DIYER的青睞。在國外知名媒體的調查中,升技都是位列華碩之後而居於次席。由於升技只做DIY市場,主板出貨量不算大,在國內名氣還差那麼一點,所以只能暫居准一線這個位置了。
磐正(EPOX):原名磐英,因為在國內被搶注而更名磐正。與升技的風格類似,超頻能力同樣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齊全,價格相對也更為低廉,因此同樣擁有眾多的fans。
二線品牌:
某些方面略遜於一線品牌,但都具備相當的實力,也有各自的特色:
富士康(FOXCONN):隸屬於我國台灣的鴻海集團,目前主板出貨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直追華碩——當然大多數是OEM和代工的。前兩年曾經以「富本」 的品牌進入大陸市場,但無疾而終,真正的自有品牌進入DIY市場才一年有餘,目前接受度還不***,產品線也不太齊全,但相信憑借鴻海的實力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精英(ECS):出貨量曾經一度超過華碩而坐上了頭把交椅,但是近兩年不幸被趕超,現在位列世界第三。與其它大廠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價路線,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頻能力幾乎等於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過僅兩年精英也力圖改變,推出了***端的「EXTREME」系列主板,我們期待著精英更好的表現。
英特爾(INTEL):單憑這個名字,他的影響力絕對在華碩之上,但是完完全全是代工的,目前都是富士康製造,做工用料沒的說,但是根本不能超頻,附件也很少,為DIYER所不齒,比較適合家庭和企業使用。
青雲(ALBATRON):由技嘉的一位***層另立門戶而創建,自稱「一線品質、二線價格」,也確實做到了,各方面都不亞於一線大廠,價格也更低廉,超頻能力出眾,目前名氣還不太大。但我個人比較看好這個品牌,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進入一線廠商的行列。
映泰(BIOSTAR):也是世界級的主板大廠,不過近兩年才進入DIY市場,雖然擁有「九大奇技」等特色技術,因此超頻能力一般,同樣比較適合家用和商用。
承啟(CHAINTECH):同樣是名門之秀,而且在DIY市場也很用心,產品線涵蓋了***、中、低檔,做工精良,超頻方面也不錯,但是市場渠道做的不太出色,近兩年來在天津市場比較少見了。
建基(AOPEN):隸屬於台灣宏基集團,非常有創意的一個廠商,曾經把真空管做到主板上,做工用料都很出色,超頻能力也不錯,但價格偏***,渠道不佳,在國內接受度不甚理想。
佰鈺(ACROP):在OEM市場的出貨量比較大,因此也能躋身世界前十,在DIY市場則很不如意,商標被搶注,銷量受到很大影響。主板做工還不錯,「主板大夫」值得稱道,但超頻能力平庸。
二線品牌之隱士一族:
之所以單獨列出這幾個品牌,是因為他們的實力都很強,但由於種種原因,不太容易在市場上見到:
艾威(IWILL):知名的伺服器/工作站主板生產廠商,也推出了一些DIY主板,品質出眾,但由於在DIY市場的經驗不足,所以銷量一直很小。
大眾(FIC):主板業的老牌勁旅,在99年之前,一直是台灣三大的主板生產商之一,僅次於華碩和精英,但近幾年逐漸走下坡路,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大眾的鐵牌產品了。
麗台(LEADTEK):著名顯卡生產廠商,是nVidia的最***級合作夥伴,近年來進軍主板業,推出的主板也以nForce系列晶元組為主,做工豪華,不惜工本,但市場接受度不***。04年麗台被鴻海收購,發展前景比較樂觀,但以後他的主板恐怕就要姓「富士康」了。
鑽石(DFI):資深的主板製造商,LANPARTY系列堪稱豪華,但由於渠道不善,目前我們只能見到由鑽石代工的主板了,不過據報道鑽石將在今年重回大陸市場,這對於廣大DIYER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梅捷(SOYO):是台灣第一家自有品牌的主板,在奔二時代,梅捷的知名度並不亞於華碩等一線品牌。但後來梅捷的大陸分公司不幸出現虧損,不得已在2001年底退出大陸市場,雖然在03年底又重回大陸,但整個市場已經被瓜分殆盡,梅捷能否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
新泰(SYNTAX):一個來自美國加州的主板品牌,據稱在歐美有很***的口碑,主板做工看起來還可以,不過能否在我國台灣的主板列強中間殺出一條血路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威勝(VIA):威勝本來只是晶元設計廠商,推出自有品牌的主板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最初威勝設計的P4晶元組並未得到INTEL的授權,各大主板廠商迫於INTEL的淫威都不敢生產基於VIA晶元組的P4主板,在這種情況下威勝不得不自己做主板,實際上由其他廠商代工,做工用料都不錯,價格也很有優勢,隨著後來威勝與INTEL達成和解,這個品牌隨之淡出了市場。
三線品牌:
有製造能力,在保證穩定運行的前提下盡量壓低價格,這就是這三線廠商的主要特徵,日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有的品牌已消失了,比如鑫明、麒麟、皇朝、則靈、聯訓等等,我們這里只介紹一下還能見到的:
華擎(ASROCK):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端形象,華碩推出了這個新品牌,主要目的就是打壓包括精英在內的低價主板,由華碩的技術人員設計,但在深圳生產。技術方面頗有創意,但是主板品質一般,返修率也不低。
雋星(MBI):看到華擎在低端市場風風火火,微星也坐不住了,於是在04年夏天推出了這個品牌,但低端市場已經被華擎占據了大部分,雋星不知能否頂得住。
倍嘉(AXPER):技嘉的低端品牌,目的與雋星一樣,而且基本在同一時間推出,三大廠商在低端市場也將展開火拚。
碩泰克(SOLTEK):原本可以列為二線品牌,主板性價比頗***,而且曾經給威盛主板代工,但近兩年來受價格戰影響,主板品質每況愈下,現在也只能淪為三線品牌了。
碩菁(SOKING):名字跟碩泰克很像,也來自台灣,但實際上是另一家廠商,具備研發製造能力,但目前市場影響還不太大。
捷波(JETWAY):還算是一個說得過去的主板品牌,擁有一系列以「精靈」命名的特色技術,主板品質一般,曾經把P4X266A晶元組的主板命名為「848P」,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響,
科迪亞(QDI):就是以前的聯想主板,隸屬於聯想集團的QDI事業部,是中國內地最大的主板供應商。04年初聯想集團把QDI事業部分離出來,成立了獨立子公司,科迪亞這個品牌便應運而生。但是QDI的實力、名氣都不及台灣廠商,眼下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拼價格了。
浩鑫(SHUTTLE):一家頗具實力的台灣廠商,在主板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情況下轉型生產准系統,目前市場上很難見到他的主板了。
博登(XFX):製造商是台灣松景科技,這是一個以造顯卡為主的廠商,主板做得也不錯,不過同樣比較少見。
海洋(OCTEK):是香港第一大主板廠商,在486時代紅極一時,後來由於市場調整而淡出零售市場,雖然曾經在02年重返大陸,但是未能打開局面,不知以後還能否見到。
頂星(TOPSTAR):來自深圳的品牌,有獨立的研發製造能力,自稱要做中國第一品牌,不過他要走的路還很長。
金鷹(EAGLE):由深圳鐳之光電子有限公司製造,多年來一直專供低端市場,除了價格低廉之外沒什麼太多優勢。
翔升(ASZ):同樣產自深圳,製造商是東方恆健電子有限公司,擁有一定的製造能力,還給其他一些品牌做代工,但僅僅是便宜而已,質量並不出眾。
信步(SEAVO):做工還算不錯,但廠商比較低調,沒見到什麼市場宣傳,想打開局面恐怕也只能以價格取勝了。
無能品牌:
這一級別的主板大都是渠道商,沒有製造能力,完全*其他廠商代工,所以我把它們叫做無能品牌。做工方面基本上也就是三線的水準,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品,比如七彩虹的龍戰士實際上是大眾的AU13、昂達的NK7U由鑽石代工,雙敏的部分型號由青雲代工,選購的時候要擦亮眼睛。這里只把這些品牌的名稱列舉出來,就不一一贅述了:
七彩虹、昂達、雙敏、美達、奧美嘉、盈通、斯巴達克、祺祥、建達蘭德、藍科、同維、鈦騰、雙捷、三帝、建邦、紅船……
雜牌:
不用多說了,價格低,質量差,返修率***,最好別買:
眾成、致達、智盟、聯冠、傑靈、科腦、冠盟、科盟、萬邦龍、維斯達、捷嘉、華基、華美、天虹、豐威、紅狐、銀狐、翼馳、聯勝、傑微、雙碩、中凌、福揚、思普、博達、松立、輝煌、天域、賽風、致銘……
垃圾主板:
本來跟那些雜牌主板同屬一丘之貉,但能做到這么大的名氣也實屬不易,堪稱雜牌主板中的「領袖」品牌:
磐英:來自深圳的新天下公司搶注了「磐英」商標,不但做工垃圾,而且混淆視聽,稱自己的才是正品,大言不慚!
賓士:也是新天下搶注的,和磐英狼狽為*,可以說是對賓士汽車的嚴重侮辱!
佰鈺:為了台灣佰鈺相區分,一般把它叫做大陸佰鈺,同樣*搶注起家,做工低劣,嚴重干擾了市場秩序。
神六:一個比較搞笑的名字,害怕叫「神五」吃官司,所以他叫神六^_^
五糧液:在中國,他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INTEL恐怕也只能望其項背。可他自己不珍惜,找深圳的某個雜牌主板代工,然後低價賣出,賠本賺吆喝,隨即宣布企業進軍IT業,以此來拉動他的股票,實在是中國企業的悲哀!
顯卡:
顯卡跟主板相似,生產晶元的只有ATI,NWIDIA,SIS等幾家,但顯卡品牌就很多家,這里我們介紹幾家常用的顯卡品牌。建議我們在選顯卡時同樣先選好自己想用的晶元類型,然後再挑選產品型號和品牌,因為雖然晶元決定性能的高低,但如果沒有好的做工,或偷工減料,顯卡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不穩定導致死機甚至燒毀配件,這樣就要求我們對品牌有一定的要求,因為一般大廠生產的顯卡一般都用料較足,不容易出問題。同時能使晶元發揮最大的功能。
一線品牌:華碩,迪蘭恆進
二線品牌:七彩虹,雙敏,翔升,麗台,盈通等
現今的品牌顯卡廠商似乎已經找到了不同的市場位置,相互對應各自不同的消費人群,自然的分為了面對不同需求的三種廠商。
其中「一線顯卡廠商」,在產品的品質和售後上做的很好,能夠對自己的產品實施長期的驅動和其他軟體跟蹤升級,讓用戶及時的獲取最新驅動及BIOS。
最大的特點是能夠自行研發和設計自有品牌的軟體及相關硬體配套產品。他們的產品是喜歡追求高質量和優質服務的愛好者選擇的對象。
二線顯卡廠商同一線相比,在產品的品質與售後上也能採取積極的態度回應用戶。在硬體(顯卡)附屬功能上能夠較為完整的支持顯卡特性,但採用的配套軟體中,大多數還只是「原版」附送其它軟體廠商的產品,並為對所送軟體進行OEM修改,軟體存在不完整和版本陳舊的現象,在驅動更新方面還是較為積極的。產品所面對的用戶主要是對硬體有了解的普通DIY用戶和一般電腦愛好者,部分廠商將精力多放在OEM端。
最後是我們俗稱的「雜牌顯卡」供應商。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很大。此類顯卡在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上有隱患,容易和用戶產生糾紛。
如果你仔細留意電子市場的裝機櫃台,大多數能夠從外包裝和內容物分辨出來。其中外包裝主要是由普通的單層硬卡紙包裝,不夠精緻。對於顯卡所附帶的驅動與工具經常是整合在一張光碟里,有時沒有說明書。
硬碟:
希捷(Seagate)
邁拓(Maxtor)
西部數據(WD)
日立(HITACHI)
IBM(IBM)
三星(SAMSUNG)
國外品牌
希捷(Seagate) 邁拓(Maxtor) 西部數據(WD) 三星(SAMSUNG)
日立(Hitachi) 富士通(Fujitsu) 昆騰(Quantum) IBM
國內品牌
易拓(Excelstor) 長城 康柏(COMPAQ)
電源:
推薦品牌
長城 世紀之星 金河田
其他
航嘉 九州風神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 TT
大水牛 多彩 欣東林 傳旗
百事得 冠碩(CWT) 皇家之星 康舒
金品 榮盛達(R-Senda) 台達 偉訓
鑫谷 先馬(SAMA) 七盟 全漢(FSP)
閩東 壽昌(L&C) 英志保利得
機箱:
推薦品牌
世紀之星 愛國者 金河田 富士康
百盛 航嘉
其他
技展 多彩(DELUX) 大水牛 永陽
聯志 LG 華碩(ASUS) 技嘉
華康 全利文 美基 智易通
星宇泉 青瓦 威盛 偉訓
美威 銀河 翊碼 保利得
英雄 全盈 AOC 百事得
鴻宇 康和 陽光家園 辛巴達
先馬(SAMA) 東方城 欣東林 福晶
『叄』 力晶半導體的歷史沿革
1994 年 12 月 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5 年 03 月 八吋晶圓廠(8A廠)動土典禮。
1996 年 04 月 8A廠正式啟用。
10 月 8A廠開始量產0.40微米 16Mb DRAM / SDRAM。
1997 年 12 月 獲頒 ISO 9002 國際品保系統驗證證書。
1998 年 02 月 8A廠量產 0.30 微米 64Mb DRAM / SDRAM。
03 月 公司股票正式以科技類股於櫃買中心掛牌上櫃。
07 月 切入代工服務領域有成,第一家美國代工客戶產品試產成功。
12 月 獲頒 ISO 14001 國際環境管理系統驗證證書。
1999 年 06 月 與世界先進及三菱電機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共組聯盟關系。
11 月 發行第一次海外存托憑證,總金額達美金288,900,000元。
2000 年 07 月 舉行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P1廠)動土典禮。
2001 年 05 月 發行第一次公司債(含海外公司債),總額達美金200,000,000元。
09 月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所舉辦的第十二屆「品質優良案例獎」。
2002 年 10 月 通過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評估系列驗證。
11 月 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Fab P1)正式量產。
2003 年 01 月 謝再居博士接任總經理肩負營運重責。
08 月 力晶與日本Elpida公司正式簽訂0.10、0.09微米技術轉移合約。
10 月 第二座十二吋晶圓廠(P2廠)動土典禮。
2004 年 04 月 力晶十二吋晶圓廠代工業務正式投片。
09 月 力晶員工診所開幕。
2005 年 01 月 獲頒ISO / TS 16949證書。
03 月 P2廠正式啟用。
05 月 力晶開始以十二吋晶圓廠生產高容量快閃記憶體。
2006 年 01 月 與旺宏達成協議購入晶圓廠房,並命名為 12M廠。
02 月 與瑞薩 (Renesas) 達成AG-AND 快閃記憶體技術授權協議。
12 月 與爾必達簽訂合作備忘錄,將設合資公司以新台幣4,500億元於台灣中部建置全球最大12吋晶圓DRAM廠區;雙方並決定共同開發50奈米DRAM製程技術。
2007 年 06 月 力晶研發測試中心動土典禮。
10 月 與爾必達合資之瑞晶電子公司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R1廠)啟用。
2008 年 04 月 8A廠獨立為鉅晶電子公司。
4 月 與日商瑞薩、SHARP合資設立Renesas SP公司,共同拓展LCD驅動晶片市場。
4 月 第四/五座十二英寸晶圓廠(P4/P5廠)動土。
『肆』 合肥晶合為什麼還沒上市
產品審查。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合集成」成立於2015年5月,由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台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設。科創板IPO恢復審核。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上市是指首次公開募股,又稱IPO,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
『伍』 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1994 年 12 月 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5 年 03 月 八吋晶圓廠(8A廠)動土典禮。
1996 年 04 月 8A廠正式啟用。
10 月 8A廠開始量產0.40微米 16Mb DRAM / SDRAM。
1997 年 12 月 獲頒 ISO 9002 國際品保系統驗證證書。
1998 年 02 月 8A廠量產 0.30 微米 64Mb DRAM / SDRAM。
03 月 公司股票正式以科技類股於櫃買中心掛牌上櫃。
07 月 切入代工服務領域有成,第一家美國代工客戶產品試產成功。
12 月 獲頒 ISO 14001 國際環境管理系統驗證證書。
1999 年 06 月 與世界先進及三菱電機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共組聯盟關系。
11 月 發行第一次海外存托憑證,總金額達美金288,900,000元。
2000 年 07 月 舉行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P1廠)動土典禮。
2001 年 05 月 發行第一次公司債(含海外公司債),總額達美金200,000,000元。
09 月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所舉辦的第十二屆「品質優良案例獎」。
2002 年 10 月 通過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評估系列驗證。
11 月 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Fab P1)正式量產。
2003 年 01 月 謝再居博士接任總經理肩負營運重責。
08 月 力晶與日本Elpida公司正式簽訂0.10、0.09微米技術轉移合約。
10 月 第二座十二吋晶圓廠(P2廠)動土典禮。
2004 年 04 月 力晶十二吋晶圓廠代工業務正式投片。
09 月 力晶員工診所開幕。
2005 年 01 月 獲頒ISO / TS 16949證書。
03 月 P2廠正式啟用。
05 月 力晶開始以十二吋晶圓廠生產高容量快閃記憶體。
2006 年 01 月 與旺宏達成協議購入晶圓廠房,並命名為 12M廠。
02 月 與瑞薩 (Renesas) 達成AG-AND 快閃記憶體技術授權協議。
12 月 與爾必達簽訂合作備忘錄,將設合資公司以新台幣4,500億元於台灣中部建置全球最大12吋晶圓DRAM廠區;雙方並決定共同開發50奈米DRAM製程技術。
2007 年 06 月 力晶研發測試中心動土典禮。
10 月 與爾必達合資之瑞晶電子公司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R1廠)啟用。
2008 年 04 月 8A廠獨立為鉅晶電子公司。
4 月 與日商瑞薩、SHARP合資設立Renesas SP公司,共同拓展LCD驅動晶片市場。
4 月 第四/五座十二英寸晶圓廠(P4/P5廠)動土。
『陸』 求台灣機械製造百強企業
沒有分的那麼清楚啊,朋友。只有台灣製造業百強企業,要明細的話告訴我。算了,直接給你貼出來吧,給不給分,憑良心,哈哈。
習慣復制的朋友,請手下留情,謝謝。
mayingyi原創。
台灣製造業百強企業名錄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首富郭台銘創立於1974年,是世界500強企業(2006年度第206位),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服務商(EMS),專業研發生產精密電器連接器、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液晶顯示設備、半導體設備等。2006年度累計營收達868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土城市土城工業區自由街2號。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成立於1992年,由台塑、南亞、台化、台朔重工、福懋等公司集資設立,董事長王文潮。主營煉油和乙烯、丙烯等石化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529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台塑工業園區1-1號。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林百里創立於1988年,是世界500強企業(2006年度第454位),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主營筆記本電腦、伺服器、液晶顯示器、網路、通訊等,2006年累計營收4615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文化二路188號。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1987年,大股東為飛利浦和台灣行政院,現任董事長張忠謀。是全球第一家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公司和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業公司,主營半導體業務,2006年累計營收313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力行六路8號。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施崇堂創辦於1989年,主營筆記本電腦、主板、顯卡、伺服器、寬頻通訊設備、數據機及光學儲存設備等,是全球領先的3C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2006年累計營收386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50號。
宏碁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施振榮於1976年創辦,是一家專注於信息產品行銷服務的國際化企業,主要從事自由品牌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液晶顯示器及數位家庭等產品的研發、設計、行銷與服務。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個人電腦品牌,2006年累計營收2379億元。總部地址:台北縣221汐止市新台五路一段88號。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勝雄創辦於1984年,是世界第二大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主要從事筆記本電腦、監視器、電話傳真機、掃描器及衛星接收器等生產研發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303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1號。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王永慶先生創辦於
1958年,主營PVC管、膠皮、膠布、聚酯長纖,聚酯棉,梭織布,針織布,2006年累計營收181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201號。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光寶科技,成立於1975年,是台灣第一家上市電子公司,後於2002年6月與台灣旭立、源興、致福等四家公司合並而成,現任董事長宋恭源。產品范圍涵蓋計算機,消費電子及通訊3C領域,現為全球十大光電半導體、電源供應器及光碟機動器供貨商。2006年累計營收163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2號。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1年,是台灣島內唯一的一家高爐鋼廠,現任董事長江耀宗。主要產品為熱軋鋼品、冷軋鋼品等,2006年累計營收169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高雄市小港區中鋼路1號。
明碁電通股份有限公司:宏基集團的關系企業。成立於1984年,現任董事長李焜耀。產品涵蓋通訊、視訊、影像與儲存器等個領域,2006累計營收130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山頂村山鶯路157號。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友達光電前身為達基科技,成立於1996年,後於2001年9月與聯友光電合並更名友達光電,現任董事長李焜耀。是台灣第一大、全球前三大的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之設計、研發及製造公司,產品涵蓋了1.5至46吋TFT-LCD面板,2006年累計營收293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力行二路1號。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王永慶於1964年創建,主營PP、PS、ABS等三大泛用塑膠及PC工程塑膠,2006年累計營收181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三段359號。
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王永慶於1954年創辦,產品包括PVC粉、VCM、液鹼、鹽酸、塑膠改質劑、聚乙烯等,是世界上最大PVC粉生產廠之一,2006年累計營收147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高雄市中山三路39號。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葉國一創辦於1975年。主要從事電子計算機、筆記型電腦、電腦辭典等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235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五股鄉五股工業區五工五路37號。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曹興誠創辦於1982年,是台灣第二大半導體公司,世界第二大專業晶圓代工廠和第二大集成電路製造商。 主營半導體業務,2006年累計營收104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力行二路3號。
遠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徐有庠創辦於1954年。主營固聚酯粒、聚酯棉、胚紗等化纖、紡織品,2006年累計營收122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07號。
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董事長廖錦祥。為世界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領導廠商,產品以顯示器、筆記型電腦用面板、液晶電視用面板為為主,2006年累計營收187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南縣新市鄉環西路一段3號。
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林鎮弘創辦於1971年。主營液晶顯示器(TFT-LCD、STN-LCD)、映像管及其關鍵零組件映管、平板顯示器設備,2006年累計營收106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八德市大湳里和平路1127號。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林憲銘創辦於2001年,其前身為宏基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的研製服務部門,現為全球最大的資訊及通訊產品專業設計及代工廠商之一。專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系統、伺服器及儲存設備、網路暨通訊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218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安路7號。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林尚志創立於1918年,現任董事長林蔚山。經營范圍涵蓋重電、家電、電子、通信、機械、自動化設備、資訊、光電、半導體等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34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22號。
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黃烈火創立於1947年。從事各類汽機車及其零配件用品批發、銷售,現為Toyota、Lexus與Hino等車系在台灣的總代理,2006年累計營收34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21號8-14樓。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董事長張虔生。從事各型積體電路之製造、組合、加工、測試及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64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高雄市楠梓區楠梓加工出口區經三路26號。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張景嵩創辦於2000年,其前身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事業群,現為台灣通訊網路產業的佼佼者。主要著重在各種軟體及硬體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整合,2006年累計營收95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五股鄉五股工業區五工五路37號。
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現任董事長吳舜文女士。生產製造各種類型汽車,2006年累計營收36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楊梅鎮秀才路49號。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董事長徐祥。專精於主機板和各式顯示卡的設計及製造,現為全球前五大及台灣前三大的主機板製造商。主要生產筆記型電腦、主機板、消費類電子、通訊等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36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中和市立德街69號。
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7年,董事長高清願。生產飲料、泡麵、冷凍冷調食品、冰品、乳製品、健康食品等,2006年累計營收42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南縣永康市鹽行中正路301號
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6年,董事長焦佑倫。是台灣電信電纜業界的領導廠商,主要致力於生產電力電纜與通信電纜,2006年累計營收63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17號12樓。
燁聯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董事長林義守。是台灣首座亦是東南亞最大的不銹鋼廠,主要產品為熱軋不銹鋼、冷軋不銹鋼品等,2006年累計營收63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灣高雄縣岡山鎮嘉興里興隆街600號。
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2年,董事長苗豐強。核心業務為個人電腦系列、伺服器產品系列、移動通訊產品系列等,2006年累計營收82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文化二路200號。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3年,董事長許勝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消費性電子產品、通訊產品、資訊影像產品等,2006年累計營收18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號台北縣深坑鄉萬順村北深路三段147號。
廣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7月,為廣達計算機、日本SHARP公司及國內知名企業所共同投資,林百里先生任董事長。主要生產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2006年累計營收45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華亞科學園區華亞二路189號。
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董事長黃崇仁。主要從事動態隨機隨機存取記憶體製造及晶圓代工業務,2006年累計營收921<,FONT face=宋體>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科學工業園區力行一路12號。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1年,董事長鄭崇華。是全球最大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商,主要從事電源管理解決方案,資訊科技、通訊、汽車及消費性電子產品,視訊產品、網路及無線傳輸產品供應業務,2006年累計營收602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186號。
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8年,董事長吳燦坤。主要從事3C流通事業和家電製造事業,2006年累計營收29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331號。
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嚴慶齡創辦於1953年,現任董事長吳舜文女士。製造及銷售各種汽車及相關零組件,2006年累計營收26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苗栗縣三義鄉西湖村伯公坑39號。
環隆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6年,董事長歐正明。研發製造資訊產品、通訊產品、消費性電子、汽車電子及應用裝置等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37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太平路一段351巷141號。
建興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光寶集團旗下所投資成立之公司,董事長宋恭源。主要生產各類光碟機、數位多媒體播放機、資訊家電等產品,目前為台灣第一、全球第二大光碟機供應商,2006年累計營收39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2號。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董事長張威儀。主要從事投影機、背光模組、液晶顯示器、背投電視、電漿電視等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47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力行路11號。
茂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董事長陳民良。是全球知名動態隨機存儲記憶器(DRAM)設計、研發、製造及行銷公司,2006年累計營收60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力行路19號。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成立於1995年,其最大股東為南亞塑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慶。主要從事動態隨機存儲記憶器(DRAM)研發、製造與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75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復興三路669號。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董事長蔡明介。是一家專業的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目前為台灣第一大IC設計公司、全球前十大IC設計領導商,2006年累計營收52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創新一路1-2號。
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董事長蔣東浚。主營主板機、伺服器、筆記型電腦、手持式數位產品等,是全球主板機領導級廠商,2006年累計營收57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91巷38弄22號。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董事長葉培城。主營主板機、伺服器、筆記型電腦、繪圖加速卡、數位家電產品、網路通訊產品等,2006年累計營收42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新店路寶強路6號。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董事長焦佑麒。專攻生產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面板,目前為全球第七大的TFT-LCD面板廠,2006年累計營收64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楊梅鎮高獅路580號。
欣煜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0年,原名為升技電腦,董事長盧翊存。專職於主機板、顯示卡、伺服器、准系統之研發、製造與自有品牌之行銷,2006年累計營收3.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3號8F-1。
燁輝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隸屬於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是台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鋼品專業製造廠,也是全世界產量最大的單鍍廠,主要生產各類鍍制鋼品,2006年累計營收35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高雄縣橋頭鄉宇寮村369號。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成立於1995年,董事長王雪紅女士。從事各種掌上型電腦、無線電話的研發、製造與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106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灣省桃園縣桃園市興華路23號。
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董事長林文伯。專營集體電路封裝及測試,為世界第三大專業封裝測試廠,2006年累計營收56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中縣潭子鄉大豐路三段123號。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董事長蔡豐賜。為聯華神通集團旗下的關系企業之一,是台灣少數具備研發軍工特殊規格技術的公司。從事國防軍用/工業用筆記型電腦、消費型及商業筆記型電腦、攜帶式影音產品、無線通訊產品、電源產品研發、製造、生產、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28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研發二路1號。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9年,董事長黃顯雄。主要從事ITO導電玻璃、觸控面板、導光板暨TN、STN、CSTN及TFT之液晶顯示器及模組研發、設計、製造、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32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中縣潭子鄉加工出口區建國路10號。
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董事長高次軒。為台灣第一家網路上市公司,主營網路通信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4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內湖區新湖三路289號。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董事長焦佑鈞。業務主要內容包含積體電路及其相關產品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34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研新三路4號。
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7年,董事長羅結。從事各類車輛用內、外胎製造及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50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彰化縣大村鄉黃厝村美港路215號。
大成長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0年,董事長韓家宇。主要營業項目為飼料、肉品、油脂及消費品,在台灣上市公司的食品業中排名第二,2006年累計營收14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南縣永康市蔦松二街3號。
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2年,董事長侯貞雄。從事各類鋼材、五金機械及鋼鐵工業使用各種設備等產品的開發、設計、製造、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335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9號。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6年,董事長黃茂雄。從事電機、重電、家電、資訊、通訊、電子、關鍵零組件的製造、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272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南港區三重路19-9號。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4年,董事長黃世惠。為台灣第一家機車及汽車製造廠,營業項目以機車、汽車及相關零組件之製造與行銷為主,2006年累計營收24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縣湖口鄉中華路3號。
中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8年,董事長翁明顯。為全球最大的儲存媒體製造廠商,主要產品有儲存媒體系列、數位娛樂產品系列等,2006年累計營收28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文化村文化二路215號。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董事長范志強。為台灣網路通訊設備製造領導廠商,從事各類網路通訊產品的製造、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422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中和市健康路119號。
永豐余造紙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由何傳昆仲創建,現任董事長丘秀瑩。是台灣民營造紙業先驅,主要生產經營文化用紙、工業用紙、家庭用紙等各式紙類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18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51號。
福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成立於1973年,董事長王文淵。營業項目以橡膠品製造、高分子聚合製品、各類紡織布料、染整等為主,2006年累計營收27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雲林縣斗六市石榴路317號。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董事長賴以仁。為世界第一光學元件大廠,產品包括光學元件、雷射測距儀、顯微境、照相機等,2006年累計營收46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中縣潭子鄉安和路98號。
和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0年,董事長陳武雄。從事清潔劑原料、化學品、氣體等生產與銷售,是台灣唯一的清潔劑原料製造公司,2006年累計營收112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五股鄉中興路一段六號8樓。
華冠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董事長李森田,為華宇集團成員之一。專注於行動通訊產品之研發、生產與行銷,主要產品有多頻GSM/GPRS、3G行動手機與智慧型手機等,2006年累計營收235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鶯歌鎮鶯桃路658巷16號。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3年,董事長許昆泰。主要從事電腦系統相關業,產品有電腦用鍵盤/滑鼠、攜帶式鍵盤、數位影像產品、數位影像模組等,2006年累計營收20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五股鄉五工六路25號。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董事長陳立白。台灣第一大記憶體模組製造商,主要產品有記憶體模組/快閃記憶碟/快閃記憶卡/多媒體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44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中和市連城路258號18樓。
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7年,董事長徐旭東。從事有關水泥及半成品、製品之生產及運銷,2006年累計營收10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2段207號31樓。
茂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董事長陳民良。主營晶元代工、光伏電池、無線辨識等,2006年累計營收5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研新一路1號。
豐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董事長林明儒。主營各種型鋼、條鋼之生產製造及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25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中縣後里鄉甲後路702號。
錸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董事長葉進泰。主營光碟片、影碟片計光電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24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新竹工業區光復北路42號。
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董事長馮亨。為全球前五大己內醯胺生產廠商,全球前十大丙烯腈生產廠商,台灣地區生產醋酸之領導廠商,主要產品有己內醯胺、丙烯腈、醋酸、尼龍粒等,2006年累計營收32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東興路12號10樓。
普立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3年,董事長黃震智。主營數位照相機、數位式投影機、影像投影機、背投電視機光電子元件、相機模組生產製造及銷售,2006年累計營收33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32號1~11樓。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0年,董事長曾子章。主要從事PCB印刷電路板、IC載板生產銷售及IC預燒測試代工,2006年累計營收28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山鶯路179號
雅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2年,董事長黃恆俊。主營印刷電路板、電源供應器、液晶顯示器及光電產品之研發、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37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68號。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董事長胡定華。主營IC集成電路研發、設計、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37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力行路16號。
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4年,董事長楊文雄。生產、銷售工業用合成樹脂、電子化學品材料、光阻材料、電路基板、顯示器材料等,2006年累計營收182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建工路578號。
志合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董事長溫生台。致力於專業筆記型電腦數位電視、衛星定位、無線行動裝置研發和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217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9號5樓。
華宇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董事長李森田。筆記型電腦、伺服器、隨身娛樂、數位家庭等產品研發及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14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大溪鎮仁和路二段349號。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關系企業。成立於1992年,董事長王雪紅女士。是台灣著名的IC設計廠商,主營系統晶片組、網際網路系統整合元件設計、供應,2006年累計營收146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新店市中正路533號8樓。
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2年,董事長喻賢璋,從事SM(苯乙烯單體)、ABS/SAN塑膠品生產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14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號10樓。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2年,董事長劉金標。從事自行車、健身車、電動腳踏車生產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9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中縣大甲鎮順帆路19號。
統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董事長高清願,從事馬口鐵底片、馬口鐵皮、空罐產銷的多角化經營,2006年累計營收202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南縣永康市中正北路837號。
文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董事長鄭文宗,為台灣專業的電子零組件通路商,經銷代理的產品線涵蓋主機板、筆記型電腦、區域網路、影像產品、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高科技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29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中和市中正路738號14樓。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董事長杜憶民。是一家研發製造全方位乙太網路產品解決方案的世界級公司,產品包括交換器、無線通訊系列、語音數據整合器、VDSL、儲域網路、網際網路產品等等,2006年累計營收15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科學工業園區研新三路1號。
春源鋼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4年,董事長蔡進季。主營鋼結構、冷/熱軋鋼板及鋼卷、銅/鋁板及卷、矽鋼及其沖壓件、特殊鋼、活動儲櫃及倉儲設備生產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16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502號7樓。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吳火獅創辦於1967年,產品涵蓋化纖與塑膠兩大類,2006年累計營收23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23號8樓。
聲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36年,董事長陳盛泉,主營電子、電化、通信、電料、信息產品、音響等產品之生產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15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桃園縣龜山鄉大崗村頂湖路26號
精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3年,董事長蔡其虎。為寶成工業集團之旗下子公司之一,主營印刷電路板(PCB)及印刷電路板組裝加工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49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3號8樓。
豐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1年,董事長王秋雄。為全球頂尖的鞋製造廠之一,專事運動鞋的生產製造,2006年累計營收110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科技工業園區科工八路52號。
台灣玻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4年,董事長林玉嘉。主要從事玻璃及玻璃製品製造業,2006年累計營收14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61號台玻大樓11樓。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9年,董事長鄭政隆。為亞洲第四大、台灣第一大工業用紙廠和紙器廠,生產各類紙張、紙箱包裝等,2006年累計營收215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縣板橋市民生路一段1號。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9年,董事長余俊彥。提供各項工程專業服務,2006年累計營收233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2樓。
台灣苯乙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9年,董事長張鍾潛。主要產品為苯乙烯單體、對二乙苯、甲苯及乙苯等,2006年累計營收128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高雄縣林園鄉工業一路7號。
盛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3年,董事長國保善次。主要產品為冷軋鋼品、鍍(鋁)鋅鋼品、烤漆鋼品、特殊鋼品等,2006年累計營收189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高雄市小港區中林路11號。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3年,董事長李後藤。主營各型空氣壓縮機等附屬配備,高爾夫球頭等,2006年累計營收84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72號1-3樓。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0年,董事長黃洲傑。台灣界多媒體單晶片的領導廠商,研發、設計、製造及銷售高品質及高附加價值的積體電路產品,2006年累計營收171億元新台幣。總部地址: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創新一路19號。
『柒』 進軍科創板融資120億,國內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崛起
(文/陳辰 編輯/尹哲)眾所周知,晶元製造主要簡單分為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大環節。其中,晶元製造是國內半導體被「卡脖子」最重要的環節。
近年來,隨著產業發展及國際形勢變化,中芯國際一度成為「全村的希望」。因此,在一路「綠燈」下,中芯國際順利登上科創板,成為國內晶圓代工第一股。
如今,繼中芯國際之後,第三大晶圓代工企業——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合集成」)也擬進軍科創板,以實現多元化發展。
5月11日,晶合集成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書(申報稿)已獲上交所科創板受理,並於6月6日變更為「已問詢」狀態。
招股書顯示, 公司擬發行不超過5.02億股,募集資金120億元,預計全部投入位於合肥的12英寸晶圓製造二廠項目。
根據規劃, 募投項目將建設一條產能為4萬片/月的晶圓代工生產線,主要產品包括電源管理晶元(PMIC)、顯示驅動整合晶元(DDIC)、CMOS圖像感測晶元(CIS)。
圖源:晶合集成招股書,下同
自12英寸晶圓製造一廠投產以來,晶合集成主要從事顯示面板驅動晶元代工業務,產品廣泛應用於液晶面板領域,其中包括電腦、電視和智能手機等產品。
與此同時,隨著產能持續抬升以及工藝不斷精進,晶合集成的營業收入實現高速增長。
而在這背後, 晶合集成的經營發展也存在系列風險,其中包括產品結構較單一、客戶集中度極高、盈利能力不足,以及擴產項目能否達成預期業績等 。
因此,盡管自帶「國內第三大晶圓代工企業」光環,但晶合集成未來數年發展走勢如何,仍是一個尚難定論的未知數。而要實現多元化及技術突破,其還需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誕生與發跡「錯配」
近十年來,合肥新型顯示產業異軍突起,加劇了「有屏無芯」的矛盾。同時,電子信息企業快速集聚,更激起地方政府打造「IC之都」的雄心。
「大約在2013年左右,家電、平板顯示已經作為合肥的支柱產業,但在尋求轉型升級時都遇到了同一個問題——缺『芯』。」合肥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陳軍寧教授曾表示。
為了解決缺芯問題,合肥市邀請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十幾名專家一起參與討論和論證,最終制定了合肥市第一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
基於此,2015年,合肥建投與台灣力晶集團合作建設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圓代工廠——晶合集成。
據部分媒體報道, 這一項目旨在解決京東方的面板驅動晶元供應問題。
晶合集成合肥12英寸晶圓代工廠
根據總體規劃,晶合集成將在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內,建置四座12寸晶圓廠。其中一期投資128億元,製程工藝為150nm、110nm以及90nm。
至於力晶達成合作的重要原因,是其當時遭遇了產能過剩危機重創,便致力於從動態存儲晶元(DRAM)廠商轉型為晶元代工企業。
2017年10月,晶合集成的顯示面板驅動晶元(DDIC)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是安徽省第一座12寸晶圓代工廠,也是安徽省首個超百億級集成電路項目。
隨後,晶合集成的產能實現迅速爬升。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下稱「報告期內」), 公司產能分別為7.5萬片/年、18.2萬片/年和26.6萬片/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8.59%。
與此同時,其產品也迅速佔領市場。據央視報道稱,2020年佔全球出貨量20%的手機、14%的電視機和7%的筆記本電腦,採用的都是晶合集成的驅動晶元產品。
對於近五年實現快速發展的原因,晶合集成董事長蔡國智曾總結為,首先是「選對合作夥伴很重要」,以及公司對市場趨勢判斷正確、不間斷的投資和新冠疫情帶來的「紅利」。
但稍顯「遺憾」的是,報告期內, 晶合集成向境外客戶銷售收入分別為2.15億元、4.68億元和12.63億元,占當期總營收比例為98.59%、87.69%、83.51%。
其中,鑒於公司的台灣「背景」及相關資源,晶合集成的境外客戶中中國台灣地區客戶佔比頗高。
這也就是說,京東方並沒有大量采購晶合集成的面板驅動晶元。業內數據統計,我國驅動晶元仍以進口為主。2019年,京東方驅動晶元采購額為60億元,國產化率還不到5%,可見配套差距之大。
此外,晶合集成依賴境外市場同時,還存在客戶集中度極高的問題。
報告期內, 其源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總營收比例均約九成。其中,2019年和2020年,公司過半總營收來自第一大客戶。 這顯然對公司的議價能力和穩定經營不利。
國資台資加持主控
誠然,如蔡國智所言,晶合集成的快速成長的確得益於「不間斷的投資」。
2015年5月12日,合肥市國資委發文同意合肥建投組建全資子公司晶合有限(晶合集成前身),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
成立之初,晶合有限僅有合肥建投一個股東。隨後,在國內半導體產業以及合肥電子信息產業迅速發展情況下,公司決定大搞建設。
2018年10月,晶合有限增資,合肥芯屏、力晶 科技 入股。具體股比上,合肥建投持股32.71%,合肥芯屏持股26.01%,力晶 科技 持股41.28%。
後來經過數次減資、增資,晶合有限於2020年11月正式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公司,即晶合集成。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 合肥建投直接持有發行人31.14%股份,並通過合肥芯屏控制晶合集成21.85%股份,合計佔有52.99%股份。而力晶 科技 的持股比例降至27.44%。
值得一提,合肥市國資委持有合肥建投100%的股權,因而為晶合集成的實際控制人。
那麼,多次出現且持股一度占優的力晶 科技 是什麼來頭?
資料顯示,力晶 科技 是一家1994年注冊在中國台灣的公司。經過業務重組,其於2019年將其晶圓代工業務轉讓至力積電,並持有力積電26.82%的股權,成為控股型公司。
得益於力晶 科技 的較強勢「助攻」,力積電的晶圓代工業務迅速實現位居世界前列。
調研機構預估,力積電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2.89億美元左右,位列全球十大晶元代工第7名,領先另一家台灣半導體企業——世界先進一個名次。
而除了力晶 科技 和合肥市國資委之外,晶合集成還曾於2020年9月引入中安智芯等12家外部投資者。
其中, 美的集團旗下的美的創新持有晶合集成5.85%股權。而持股0.12%的中金公司則是晶合集成此次IPO的保薦機構。
不過,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今年初發布公告顯示,申報前12個月內產生的新股東將被認定為突擊入股,且上述新增股東應當承諾所持新增股份自取得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
鑒於晶合集成的申報稿是於2021年5月11日被上交所受理,美的創新、海通創新等12家股東均屬於突擊入股 ,才搭上了晶合集成奔赴上市的列車。
對此,晶合集成解釋稱,股東入股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是對公司前景的長期看好。
「上述公司/企業已承諾取得晶合集成股份之日起36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託他人管理在本次發行上市前直接或間接持有的晶合集成股份,也不由晶合集成回購在本次發行上市前直接或間接持有的晶合集成股份。」
經營業績持續增長
背靠有半導體技術基因的力晶 科技 ,以及資金雄厚且自帶官方背書的合肥建投,晶合集成近年來在營收方面有較明顯增長。
報告期內, 晶合集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8億、5.34億和15.12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63.55%。
其中,2020年,疫情刺激全球宅經濟、遠距經濟等需求大舉攀升,而半導體作為 科技 產品的基礎元件也自然受惠。因此,晶合集成的業績同比大增達183.1%。
美國調研咨詢機構Frost&Sullivan的統計顯示, 按照2020年的銷售額排名,晶合集成已成為中國大陸收入第三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僅次於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
值得注意,這一排名不包含在大陸設廠的外資控股企業,也不包含IDM半導體企業。
不過,相比業內可比公司的經營狀況,晶合集成仍有不小差距。比如,2020年,中芯國際營收274.71億元,華虹半導體營收62.72億元,分別是晶合集成的18倍及4倍以上。
另一方面,晶合集成已經搭建了150nm至55nm製程的研發平台,涵蓋DDIC(面板驅動)、CIS(圖像感測器)、MCU(微控制)、PMIC(電源管理)、E-Tag(電子標簽)、Mini LED及其他邏輯晶元等領域。
但公司的市場拓展及經營高度依賴DDIC晶圓代工服務,因而主營業務極為單一。
報告期內, 晶合集成DDIC晶圓代工服務收入,分別為2.18億元、5.33億元、14.8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9.96%、99.99%、98.15%。
然而,正因如此,晶合集成預計,如果未來CIS和MCU等產品量產以及更先進製程落地,企業的收入和產能還有機會迎來新一波增長。
目前,晶合集成在12英寸晶圓代工量產方面已積累了比較成熟的經驗,但工藝主要為150nm、110nm和90nm製程節點。
其中,90nm製程是業內DDIC類產品最為主流的製程之一,而提供90nm製程的DDIC產品服務也逐漸成為晶合集成的主營業務。
報告期內, 晶合集成90nm製程類產品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52.15%,占營收比重從2018年6.52%逐年升至2020年的53.09%。 這一定程度上體現其收入結構正在優化。
此外,晶合集成正在進行55nm製程節點的12英寸晶圓代工平台研發,預計之後會在55nm製程產品研究中投入15.6億元人民幣,以推進先進製程的收入轉化。
另據招股書透露,2021年,90nmCIS產品及110nmMCU產品將實現量產;55nm的觸控與顯示驅動整合晶元平台已與客戶合作,計劃在2021年10月量產。而55nm邏輯晶元平台預計於2021年12月開發完成,並導入客戶流片。
基於此,晶合集成的企業版圖未來確有望進一步擴充,而營業收入也勢必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盈利毛利「滿盤皆負」
雖然持續增收,但作為半導體行業新晉企業,晶合集成要實現盈利並不容易。由於設備采購投入過大,以及每年產生大量折舊費用等因素,晶合集成近年來凈利潤一直在虧損。
報告期內, 晶合集成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91億元、- 12.43億元和-12.5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54億元、-13.48億元和-12.33億元,三年扣非凈利潤合計為-38.35億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公司經審計的未分配利潤達-43.69億元。
對此,在招股書中,晶合集成也做出「尚未盈利及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及持續虧損的風險」提示,並稱「預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後,公司短期內無法進行現金分紅,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造成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為滿足產能擴充需求,晶合集成持續追加生產設備等資本性投入,折舊、 攤銷等固定成本規模較高。這使得其在產銷規模尚有限的情況下產品毛利率較低。
報告期各期, 晶合集成的產品綜合毛利分別為-6.02億元、-5.37億元及-1.29億元,綜合毛利率則分別為-276.55%、-100.55%與-8.57%。
與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晶合集成的毛利率差距巨大,而且遠低於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
值得一提,同期台積電的毛利率遙遙領先。而在大陸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中芯國際及華潤微的毛利率均低於平均值,僅有華虹半導體於2018年和2019年略高於平均值。
不過,隨著產銷規模逐步增長且規模效應使得單位成本快速下降,晶合集成的毛利率與可比公司均值的差距正在快速縮短。2020年,其綜合毛利率已大幅改善至-8.57%。
與此同時,晶合集成各製程產品的毛利率也在持續改善。
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150nm製程產品毛利已實現扭負為正,而110nm及150nm製程產品毛利率,相對優於90nm製程產品的毛利率。其主要原因為90nm製程產品工藝流程較為復雜,固定成本分攤比例較高。
晶合集成似乎對未來盈利很有信心,在招股書中稱「主營業務毛利率雖然連年為負,但呈現快速改善趨勢... 未來規模效應的增強有望使得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改善。」
其實早在去年底,晶合集成就定下四大戰略目標:即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實現月產能達到10萬片、科創板上市、三廠啟動以及企業盈利。 不難看出其對實現盈利的重視。
但是,參考近三年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並未看出晶合集成的虧損有明顯好轉趨勢。更有行業人士稱,「由於每年設備折舊費用可能吃掉大部分利潤,收回成本可能要歷時數年。」
技術研發依賴「友商」
毋庸置疑,晶圓代工行業屬於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行業,除需大量資本運作外,對研發能力要求也極高。可以說,研發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般來說,半導體企業的研發能力,主要通過研發費用投入占總收入比例、研發人員占總人員比例、科研成果轉化率等評判。
首先,在研發費用投入方面。近年來,盡管一直「入不敷出」,但晶合集成的研發投入總額依然保持著較快上漲。
報告期內, 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31億元、1.70億元及2.45億元。 然而,鑒於營業額的更快速增長,其 研發投入佔比則出現持續下滑,分別為60.28%、31.87%及16.18% 。
不過,目前晶合集成的研發費用率仍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其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收入規模較可比公司相對較低,但研發投入維持在較高強度。
其次,在研發人員投入方面。 報告期各期末, 晶合集成研發人員數量持續增長,分別為119人、207人和280人, 占員工總數比例分別為9.47%、15.16%和16.81%。
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研發人員分別為2335人、未知、697人,占總人員比例分別為13.5%、未知、7.7%。
由此可見,晶合集成的研發人員佔比超過已知的中芯國際和華潤微,但在研發人員總數量上仍遜色不少。
另招股書顯示,晶合集成現有5名核心技術人員,分別為蔡輝嘉(總經理)、詹奕鵬(副總經理)、 邱顯寰(副總經理)、張偉墐(N1 廠廠長)、李慶民(協理兼技術開發二處處長)。
然而,根據背景信息介紹, 5名核心技術人員全部為台灣籍人士,而且除了詹奕鵬外,其餘4人均曾任職於力晶 科技 。 這說明晶合集成的核心技術研發極為依賴力晶 科技 。
另外,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晶合集成及其子公司擁有境內專利共計54項,境外專利共計44項, 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共71項 。
在行業可比公司方面,中芯國際僅2020年內便新增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布圖設計權總計991項,新增獲得數1284項;累計申請數17973項,獲得數12141項;
華虹半導體2020年申請專利576項,累計獲得中美發明授權專利超過3600項;
華潤微2020年已獲授權並維持有效的專利共計1711項,其中境內專利1492項、境外專利219項。
可以看出, 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擁有的專利均超過了1000項,大幅領先於不足百項的晶合集成。
當然,對成立較短的半導體企業來說,這是必然會遭遇的問題之一。但要加強技術專利的積累及實現追趕,晶合集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募資百億轉型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全球信息化和數字化持續發展,新能源 汽車 、人工智慧、消費及工業電子、移動通信、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領域的快速成長,帶動了全球集成電路和晶圓代工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為抓住產業發展契機及進一步爭取行業有力地位,晶合集成自2020開始便積極謀劃在科創板上市,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而這一時程較原計劃提早了一年。
具體而言,本次科創板IPO, 晶合集成擬公開發行不超過約5.02億股,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5%,同時計劃募集資金120億元。據此,公司估值為480億元。
截至6月11日,科創板受理企業總數已達575家,其中僅9家公司擬募資超過100億元。也就是說,晶合集成的募資規模已進入科創板受理企業前十。
在用途方面,公司的募集資金將全部投入12英寸晶圓製造二廠項目。該 項目總投資約為165億元,其中建設投資為155億元,流動資金為10億元。
如果募集資金不足以滿足全部投資,晶合集成計劃通過銀行融資等方式獲取補足資金缺口。
根據規劃,二廠項目將建設一條產能為4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其中,產品包括電源管理晶元(PMIC)、顯示驅動整合晶元(DDIC)、CMOS圖像感測晶元(CIS)等,主要面向物聯網、 汽車 電子、5G等創新應用領域。
在圖像感測器技術方面,晶合集成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90nm圖像感測器技術的開發,未來將進一步將圖像感測器技術推進至55nm,並於二廠導入量產;
在電源管理晶元技術方面,晶合集成計劃在現有90nm技術平台基礎上進一步開發BCD工藝平台,輔以IP驗證、模型驗證、模擬模擬等構建90nm電源管理晶元平台,並於二廠導入量產;
在顯示面板驅動晶元方面,晶合集成已在現有的90nm觸控與顯示驅動晶元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工藝製程能力,將技術節點推進至55nm。
招股書顯示,12英寸晶圓製造二廠的項目進度為:2021年3月,潔凈室開始裝設;8月,土建及機電安裝完成及工藝設備開始搬入;12月,達到3萬片/月的產能。
此外,2022年3月,即項目啟動建設一周年,達到3萬片/月的滿載產能。同年, 晶合集成還將裝設一條40nmOLED顯示驅動晶元微生產線。
未來,隨著項目逐步推進建設及產能落地,晶合集成將繼續堅持當前的戰略規劃:
依託合肥平板顯示、 汽車 電子、家用電器等產業優勢,結合不同產業發展趨勢及產品需求,形成顯示驅動、圖像感測、微控制器、電源管理(「顯 像 微 電」)四大特色工藝的產品線。
結語
依託台灣技術團隊及合肥的國有資本等,晶合集成成立僅五年就成為了全球重要的顯示面板驅動晶元代工廠商,並且劍指顯示器驅動晶元代工市佔率第一桂冠。
這樣的成就對國內半導體企業來說,實屬難能可貴。但長年押寶在「一根稻草」上,晶合集成的經營發展無疑潛在較多重大風險。同時,行業的激烈競爭及國際形勢變化等外部壓力也越來越大。
晶合集成董事長蔡國智,2020年上任,曾在宏碁股份、力晶 科技 和力積電等公司任職。
對此,晶合集成近年來正致力於推動企業轉型,並制定了詳細的三年發展計劃。2020年7月,晶合集成董事長蔡國智接受問芯Voice采訪時,曾透露了公司的具體戰略規劃:
2021年:目標是營收要倍增至30億,公司必須開始獲利賺錢,同時要完成N2建廠、產品多元化以及科創板IPO上市;
2022年:目標是N2廠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公司營收突破50億元大關,並維持穩定獲利;
2023年:目標是單月產能要達到7.5萬片,公司營收達70億,並且開始規劃N3和N4廠房的建設。
但在清晰的目標背後,晶合集成不可避免的面臨一系列挑戰。
比如現階段半導體代工行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晶合集成要如何扭轉劣勢或突圍?在現有企業規模及相關儲備下,其多元化戰略是否還能順利推進並攻下市場?
此外,由於客戶主要在境外,公司要如何真正提高關鍵國產晶元的自給率?
基於此,即便科創板上市成功,晶合集成還需要克服諸多問題及困難,其中包括改善盈利、升級工藝、募集資本、招攬人才、推進多元化及應對行業競爭等等。
至於本次募資的12英寸晶圓代工項目是否能達到預期業績,以及相關戰略未來是否能卓有成效落地,從而改善當前的系列問題,促使晶合集成進一步壯大乃至真正崛起,且拭目以待!
『捌』 廣東力晶科技有限公司是支付寶的嗎
廣東力晶科技有限公司不是支付寶的
簡介:力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一家以從事無法歸類的組織機構為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