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股票公司頭銜
擴展閱讀
股票賬戶查詢確認單 2025-01-11 09:57:55
股票是t1交易嘛 2025-01-11 08:53:23

股票公司頭銜

發布時間: 2023-01-25 00:58:51

⑴ 證券公司里那種到處向別人宣傳股票之類的人叫什麼

客戶經理或者理財經理之類的頭銜。

⑵ 總裁、首席執行官、董事長、總經理、總監,這些頭銜都有什麼區別

董事長、總裁和CEO的權力詳解

自從信息產業興起以來,尤其是網路股泡沫產生以來,「CEO」在中國驟然成為一個流行詞彙。總經理和總裁們紛紛改稱CEO,這個縮寫詞比它的中譯版「首席執行官」更簡潔,在中國人心目中更有神聖感,於是便出現了今天CEO滿天飛的局面。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驕傲的在名片上印著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爾這樣年營業額上百億的大企業總裁也要求別人稱他CEO,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英文縮寫詞的實質內涵。

董事長,總裁,CEO,這三個公司領導者的稱謂不僅僅是文字游戲,它包涵了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與其說是權力的基礎,還不如說是義務的基礎。如果權力變成了一種享受,甚至連權力擁有者的稱謂都變成了一種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頂。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總裁是President,首席執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是眾人皆知的。但媒體並沒有意識到這三個稱謂的微妙差異,經常把President譯成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CEO有時候又被譯成總裁,情況十分混亂。

Chairman這個職務可能是現代公司管理層最早確定的職務之一,因為它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會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東大會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東聯名呼籲召集,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論上講Chairman也可以隨時解除他們的職務;不僅如此,Chairman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監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許多事情的CEO被罷免,卻依然保留董事職務;即使他沒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東往往也會允許他在董事會繼續呆下去。

董事會不是一個行政機構,而是一個立法性質的委員會,這就決定了董事長和董事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系。一位強大的Chairman可能擁有真正的生殺大權,這種大權有時候來自他掌握的多數股份,有時候來自他的人脈資源,有時候來自他早年積累的威信,這時董事會不過是Chairman的傀儡而已,President和CEO也必須真正對他負責(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負責)——比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李嘉誠,他們目前在公司都只保留了Chairman的職務,但對於行政事物他們一樣擁有最高的發言權。但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種榮譽性職務,就像英國女王一樣,擁有無比尊榮的地位,卻從來不說有分量的話。尤其是資產特別巨大、股權特別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東及行政人員的關系非常復雜,Chairman只是一個德高望重、用來維持局面的「活人神」而已,除了召開董事會沒有任何權力(就連召開董事會都是應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喔,我也許說錯了——准確的說還是有一點權力的,那就是President或CEO太囂張,以至於大部分股東一致決定發動政變把他搞掉的時候,Chairman經常是政變的主腦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就發動過一次非常著名的宮廷政變,那是在20世紀初期,他是一家鐵礦公司的董事長,總裁是洛克菲勒家族之外的人,他與小洛克菲勒產生了嚴重的沖突,最後小洛克菲勒不得不召開一次特別股東大會來審議罷免總裁議案。當時小洛克菲勒掌握的股份只有四分之一,遠沒有到達左右大局的程度,但他出色地收羅了工人、行政管理者和小股東的心,最終以壓倒優勢罷免了桀驁不馴的總裁。不久前迪斯尼公司的CEO也是這樣下台的,對於一位資深經理人來說,被自己的董事長發動股東趕下台無疑是最悲慘的事情。

President這個詞誕生要比CEO早,范圍也比CEO狹窄。被稱做President的人,無論是總統、總裁還是大學校長、委員會主席,都是有一定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但CEO卻可以隨便用在哪個行政負責人身上。看過《兄弟連》的人都記得,E連的戰士甚至把連長稱為「CEO」,連長的上級也稱呼他為「E連的CEO」。對於一個清潔工小組來說,組長就是CEO;對於一個極地探險隊來說,隊長就是CEO,這個詞沒有任何特權榮耀的成分,只代表著某個范圍內的最高執行權和與之相伴的義務。想想中國國內的總裁、總經理們爭先恐後拋棄President的稱謂,視CEO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實在讓人感到好笑——難道他們不知道美英的一個下級軍官、一個職工領班都可以叫做CEO嗎?

一般來說,在公司內部,President是掌握實權的人;在CEO這個稱謂沒有誕生之前,President幾乎是唯一掌握實權的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經常同時給自己加上Chairman和President兩種頭銜,但現代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群人,再優秀的President往往也只佔有很少的股份,一個小股東是不應該成為Chairman的,就好象一個沒有王室血統的人即使再優秀也當不了國王。有時候大股東的力量太強大(比如摩根、杜邦這些大財團是許多公司的大股東),以至於President都成為了股東利益的代表,公司的行政實權就落到了其他行政人員手裡——比如執行委員會主席,副總裁,財務委員會主席等等,當然也包括CEO。

President淪為大股東代表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920年代早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當時通用汽車創始人杜蘭特因為瘋狂買空股票而被一腳踢出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杜邦財團立即派遣了一位杜邦家族成員擔任通用汽車的President(注意不是Chairman,在通用汽車的歷史上Chairman一直是無足輕重的角色),直到赫赫有名的阿爾弗雷德•斯隆接任總裁為止。

事實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時候與中國的總經理是一回事情。總經理可以翻譯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譯成"General Manager",但後者在西方企業中不是一個常見的職位。但中國企業經常同時設立總裁和總經理,如果把總裁翻譯成President,總經理就應該翻譯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業里經常合二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當中),即我們所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你稱呼他President或CEO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在禮儀場合稱呼他為President(強調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場合稱呼他為CEO(強調執行權和責任)。

在少數情況下,董事長、總裁和CEO都是同一個人,我們稱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或「董事長兼總裁」(稱呼「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實在是太恐怖了,沒有必要),這種兼職大部分由公司創始人擁有(如比爾•蓋茨),有時候也是因為公司的傳統習慣(如韋爾奇,按照通用電氣的傳統,他同時擔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而且不存在獨立的總裁職務)。

看到這里,大部分讀者恐怕會有點頭昏腦漲,連我自己都昏了頭——既然President和CEO的職權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經常是同一個人,那麼為什麼要把這兩種職務分開呢?答案比較復雜:第一,因為某些大公司的行政事務過於繁重,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不能處理,必須有兩個地位平等的最高執行官;有的時候,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兩個優秀的領導者,有必要為他們安排平等的地位,所以President和CEO就變成了兩個人。

第二,二戰結束之後,歐美大公司的執行權又發生了變化,演化為「重大執行權」和「日常執行權」兩塊,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針、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較大規模的投資等屬於「重大執行權」范疇,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規模的投資等屬於「日常執行權」范疇,由President掌握。如果說CEO是總理,那麼President就是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總理,如果這兩個職位不屬於同一人,那麼CEO的地位稍微高一點。

我沒有調查CEO和President最早是什麼時候分開的,但最早的著名例子發生在1960年代的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福特三世邀請號稱「藍血十傑」之首的麥克馬納曼擔任福特汽車的President,麥克馬納曼也成為了福特汽車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福特家族血統的President。但是,福特三世並不想完全放棄行政權,因此他改稱自己為CEO,與麥克馬納曼形成了雙頭統治,這是現代企業歷史上CEO職務流行的開始。

從那以後,公司最高執行權掌握在兩個人手裡變的司空見慣,有時候CEO對總裁有很大的優勢,有時候又是總裁乾綱獨斷。1999年左右,比爾•蓋茨曾經任命一位新的微軟公司總裁,但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長兼CEO的職務;許多媒體報道說是蓋茨「辭去」總裁職務,但實際上蓋茨只是把微軟公司的總裁和CEO兩個職務清晰的分離開來,並把日常執行權授予總裁,這談不上什麼辭職可言。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這三個詞的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實質。簡單的說,Chairman是股東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屬於公司雇員的范疇,President和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權力,但他從來不掌握行政權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僅僅是一個禮儀職務,一個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來說是某位大股東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著公司的日常行政權,既可以譯成總裁,又可以譯成總經理;President這個稱謂包含的榮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經常用於禮儀場合。許多時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個人,隨便你怎麼稱呼他;但在許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兩個人,這時「總裁」和「首席執行官」才有嚴格的差異,有時候兩者地位平等,有時候CEO是總裁的上級(實際情況很復雜,必須一一分析)。

有時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樣,也淪落為一種無足輕重的禮儀職位,但至今從沒有聽說過CEO變成一種禮儀職位——除了在中國。在中國,無數的經理人瘋狂地給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為這就是跟世界接軌,就是擁有了最高的榮譽與地位;他們不知道,CEO這個詞在西方沒有任何榮譽與地位的暗示。(作者 聯合光子)

⑶ 新浪的股票博主們,有的頭銜是精英博主,有的頭銜是風雲博主,有的是資深博主,請問他們之間的區別和含義

現徽章大致分為普通博主、新新博主、風雲博主、精英博主、資深博主、寫博達人、元老博主七大類。

普通博主多是涉博不深的人士,不做解釋。

新新博主:個性且努力的博主。主要是寫博時間不長但人氣較旺的博主。「新新」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間台灣流行語新新人類。新新人類主要泛指仍是國中生、高中生的「6年級生」,他們的思想、行為等都不同於前人,喜歡我行我素,喜歡特立獨行,喜歡標新立異,喜歡追求刺激。當然,他們自有一家之言,自有獨到建樹。

風雲博主:變幻動盪的博主。主要是時寫時斷、博路常變且莫測的博主。「風雲」語出《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風雲博主思維活躍,博文套路難以捉摸,或許,他們在一定時期對博壇產生過一定影響,但多數時候,他們是沉默的。

資深博主:經驗、能力兼備的博主。主要是多年寫博,博文、博圖數量多但人氣不太旺的博主。「資深」語出《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資深人士主要就資歷而言,與其成就關系不大。

精英博主:少數且優秀的博主。主要是有著尖銳觀點,經常有博文、博圖被加精推薦的博主。「精英」源自17世紀的法國,精英們的政治態度、言行,對政治發展方向和前景產生重要影響,決定著當時政治的性質。在網路上,「精英」主要泛指一些受西方自由思想影響的人物,他們積極宣傳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以民主和人權為理念,攻擊現階段不合理的政策,與「憤青」尖銳對立。精英必不同凡響。

寫博達人:專業且出類拔萃的博主。主要是博文、博圖質量高,在博壇「振臂一呼,應者如雲」的博主。「達人」源自《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達人是指經過長年的鍛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得到某個領域真諦且有建樹的人。或許,寫博達人們在開博以前便已是所在領域的「達人」了。

元老博主:如果你的博客已年滿5歲,就會獲得「元老博主」勛章一枚。

⑷ 經常碰到董事長、總裁、總經理等頭銜,他們的區別

給您詳細說明一下CEO、總經理、董事長、總裁、老闆這些稱呼、職位、職責的區別吧:

董事長,總裁,CEO,這三個公司領導者的稱謂不僅僅是文字游戲,它包涵了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與其說是權力的基礎,還不如說是義務的基礎。如果權力變成了一種享受,甚至連權力擁有者的稱謂都變成了一種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頂。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總裁是President,首席執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是眾人皆知的。但媒體並沒有意識到這三個稱謂的微妙差異,經常把President譯成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CEO有時候又被譯成總裁,情況十分混亂。

Chairman這個職務可能是現代公司管理層最早確定的職務之一,因為它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會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東大會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東聯名呼籲召集,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論上講Chairman也可以隨時解除他們的職務;不僅如此,Chairman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監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許多事情的CEO被罷免,卻依然保留董事職務;即使他沒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東往往也會允許他在董事會繼續呆下去。

董事會不是一個行政機構,而是一個立法性質的委員會,這就決定了董事長和董事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系。一位強大的Chairman可能擁有真正的生殺大權,這種大權有時候來自他掌握的多數股份,有時候來自他的人脈資源,有時候來自他早年積累的威信,這時董事會不過是Chairman的傀儡而已,President和CEO也必須真正對他負責(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負責)——比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李嘉誠,他們目前在公司都只保留了Chairman的職務,但對於行政事物他們一樣擁有最高的發言權。但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種榮譽性職務,就像英國女王一樣,擁有無比尊榮的地位,卻從來不說有分量的話。尤其是資產特別巨大、股權特別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東及行政人員的關系非常復雜,Chairman只是一個德高望重、用來維持局面的「活人神」而已,除了召開董事會沒有任何權力(就連召開董事會都是應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准確的說還是有一點權力的,那就是President或CEO太囂張,以至於大部分股東一致決定發動政變把他搞掉的時候,Chairman經常是政變的主腦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就發動過一次非常著名的宮廷政變,那是在20世紀初期,他是一家鐵礦公司的董事長,總裁是洛克菲勒家族之外的人,他與小洛克菲勒產生了嚴重的沖突,最後小洛克菲勒不得不召開一次特別股東大會來審議罷免總裁議案。當時小洛克菲勒掌握的股份只有四分之一,遠沒有到達左右大局的程度,但他出色地收羅了工人、行政管理者和小股東的心,最終以壓倒優勢罷免了桀驁不馴的總裁。不久前迪斯尼公司的CEO也是這樣下台的,對於一位資深經理人來說,被自己的董事長發動股東趕下台無疑是最悲慘的事情。

President這個詞誕生要比CEO早,范圍也比CEO狹窄。被稱做President的人,無論是總統、總裁還是大學校長、委員會主席,都是有一定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但CEO卻可以隨便用在哪個行政負責人身上。看過《兄弟連》的人都記得,E連的戰士甚至把連長稱為「CEO」,連長的上級也稱呼他為「E連的CEO」。對於一個清潔工小組來說,組長就是CEO;對於一個極地探險隊來說,隊長就是CEO,這個詞沒有任何特權榮耀的成分,只代表著某個范圍內的最高執行權和與之相伴的義務。想想中國國內的總裁、總經理們爭先恐後拋棄President的稱謂,視CEO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實在讓人感到好笑——難道他們不知道美英的一個下級軍官、一個職工領班都可以叫做CEO嗎?

一般來說,在公司內部,President是掌握實權的人;在CEO這個稱謂沒有誕生之前,President幾乎是唯一掌握實權的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經常同時給自己加上Chairman和President兩種頭銜,但現代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群人,再優秀的President往往也只佔有很少的股份,一個小股東是不應該成為Chairman的,就好象一個沒有王室血統的人即使再優秀也當不了國王。有時候大股東的力量太強大(比如摩根、杜邦這些大財團是許多公司的大股東),以至於President都成為了股東利益的代表,公司的行政實權就落到了其他行政人員手裡——比如執行委員會主席,副總裁,財務委員會主席等等,當然也包括CEO。

President淪為大股東代表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920年代早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當時通用汽車創始人杜蘭特因為瘋狂買空股票而被一腳踢出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杜邦財團立即派遣了一位杜邦家族成員擔任通用汽車的President(注意不是Chairman,在通用汽車的歷史上Chairman一直是無足輕重的角色),直到赫赫有名的阿爾弗雷德.斯隆接任總裁為止。

事實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時候與中國的總經理是一回事情。總經理可以翻譯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譯成"General Manager",但後者在西方企業中不是一個常見的職位。但中國企業經常同時設立總裁和總經理,如果把總裁翻譯成President,總經理就應該翻譯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業里經常合二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當中),即我們所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你稱呼他President或CEO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在禮儀場合稱呼他為President(強調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場合稱呼他為CEO(強調執行權和責任)。

在少數情況下,董事長、總裁和CEO都是同一個人,我們稱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或「董事長兼總裁」(稱呼「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實在是太恐怖了,沒有必要),這種兼職大部分由公司創始人擁有(如比爾?蓋茨),有時候也是因為公司的傳統習慣(如韋爾奇,按照通用電氣的傳統,他同時擔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而且不存在獨立的總裁職務)。

看到這里,大部分讀者恐怕會有點頭昏腦漲,連我自己都昏了頭——既然President和CEO的職權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經常是同一個人,那麼為什麼要把這兩種職務分開呢?答案比較復雜:第一,因為某些大公司的行政事務過於繁重,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不能處理,必須有兩個地位平等的最高執行官;有的時候,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兩個優秀的領導者,有必要為他們安排平等的地位,所以President和CEO就變成了兩個人。 第二,二戰結束之後,歐美大公司的執行權又發生了變化,演化為「重大執行權」和「日常執行權」兩塊,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針、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較大規模的投資等屬於「重大執行權」范疇,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規模的投資等屬於「日常執行權」范疇,由President掌握。如果說CEO是總理,那麼President就是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總理,如果這兩個職位不屬於同一人,那麼CEO的地位稍微高一點。

我沒有調查CEO和President最早是什麼時候分開的,但最早的著名例子發生在1960年代的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福特三世邀請號稱「藍血十傑」之首的麥克馬納曼擔任福特汽車的President,麥克馬納曼也成為了福特汽車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福特家族血統的President。但是,福特三世並不想完全放棄行政權,因此他改稱自己為CEO,與麥克馬納曼形成了雙頭統治,這是現代企業歷史上CEO職務流行的開始。

從那以後,公司最高執行權掌握在兩個人手裡變的司空見慣,有時候CEO對總裁有很大的優勢,有時候又是總裁乾綱獨斷。1999年左右,比爾.蓋茨曾經任命一位新的微軟公司總裁,但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長兼CEO的職務;許多媒體報道說是蓋茨「辭去」總裁職務,但實際上蓋茨只是把微軟公司的總裁和CEO兩個職務清晰的分離開來,並把日常執行權授予總裁,這談不上什麼辭職可言。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這三個詞的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實質。簡單的說,Chairman是股東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屬於公司雇員的范疇,President和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權力,但他從來不掌握行政權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僅僅是一個禮儀職務,一個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來說是某位大股東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著公司的日常行政權,既可以譯成總裁,又可以譯成總經理;President這個稱謂包含的榮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經常用於禮儀場合。許多時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個人,隨便你怎麼稱呼他;但在許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兩個人,這時「總裁」和「首席執行官」才有嚴格的差異,有時候兩者地位平等,有時候CEO是總裁的上級(實際情況很復雜,必須一一分析)。

有時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樣,也淪落為一種無足輕重的禮儀職位,但至今從沒有聽說過CEO變成一種禮儀職位——除了在中國。在中國,無數的經理人瘋狂地給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為這就是跟世界接軌,就是擁有了最高的榮譽與地位;他們不知道,CEO這個詞在西方沒有任何榮譽與地位的暗示。

至於老闆不是一個正式場合的稱呼。CEO、總經理、董事長、總裁、部門經理、個體戶、自由市場的小販都可以稱為老闆。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⑸ > 什麼是ST股

高風險常常與高收益相伴,有許多新手一聽到ST股票可以賺錢,就開始摩拳擦掌,想要嘗試,在這里我建議大家,在沒有徹底了解清楚ST股票之前,就不要輕易去觸碰它!那麼接下來,我就跟大家普及一下這種ST股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在進行科普之前,給大家分享幾個炒股神器: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一、ST、*ST股票是什麼?
ST即Special Treatment,意為特別處理--對財務或其他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進行另一種方式的標記,在簡稱前冠以ST。股票被冠以ST,這並不意味著上市公司就要被處罰,而是為了引導投資者理性消費進行的投資風險警示。在這段時間里,公司股票每日的漲跌幅度在±5%內,當公司恢復穩定時,交易也就隨著公司狀況的恢復而恢復。除了ST,大家還常常會看到*ST。*ST提醒著公司連續三年虧損的退市,一般下一個月就會做出退市處理(也會因股而異)。
二、為什麼有人熱衷炒ST股票?
從以下這兩方面可以體現ST股票的投資價值:
1、摘帽:摘帽意味著公司狀況恢復,股價可能會回升。因而一旦上市公司被ST,部分投資者預期公司業績早晚會有好轉,因此就會購買股票,等著股價上漲。
2、股價低:經過長期的下跌之後,ST股票價位已經處在了較低的位置,就有了上漲的可能,一些投資者利用短線操作,及時抓住反彈機會,來賺取股票的差價。新手在剛剛接觸這個時,沒有足夠的渠道獲取ST股票的最終整改狀況或者業績是否好轉的信息,所以你需要有足夠的准備去應對投資ST股的風險,這里給大家推薦股市播報,及時獲取相關信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ST股票怎麼買賣?
1、為什麼買不了ST?
沒有買賣過ST股票的小夥伴,首次購買會遇到買不了的情況。ST的股票意味著被風險提示,所以,你需要開通對應的許可權以後再購買ST的股票,開通這個許可權需要簽風險協議書。
2、如何開通買賣許可權?
一般情況下,在選擇ST股票掛單買入的時候,就有一個風險提示的窗口展現出來,你既可以直接點「警示板」,打開風險警示許可權。也可以在官網或營業部要到櫃台簽署風險提示書。(溫馨提示:賣出持有的ST股票不需要許可權,可直接賣出)
3、持有的股票變ST怎麼辦、會怎樣?
好多股票剛變ST就大幅度下跌,這時候很多投資者有被套的情況發生,並且我們不能忽略ST股後期會面臨退市這一風險。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經營性虧損是一個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有些ST股需要面臨這個困難,那麼在短期內很難通過加強管理扭虧為盈。所以在ST公告的內容推送出來後 ,它們就會被投者賣出,從而造成連續跌停板,但是成交量比較小。有的股票ST是受到了一些特殊原因的影響,資產重組也會對部分ST股造成影響,這些股票往往潛力巨大。捨得酒業就是符合上述所說的情況,由於控股股東違反規定佔用資金被ST,後問題得到解決,股票雖說被ST,不過根據業績來看近一年來捨得酒業表現不錯。從去年的9月22日ST-今年5月19日,已復牌「摘帽」,ST的這一時間內股價增長超300%。很多股民都不知道怎麼樣判斷自己手中股票的行情,建議大夥快做個診股,以免錯過大好的止損時期,免費的診股方法請點開這個鏈接:給你看中的股票一個深度體檢:【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0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⑹ 金融行業要具備的頭銜有哪些

金融行業分成「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活動」四類,在此類下分別列出其具體的職位…… 金 融 行 業 銀行業 高管 / 運營類、銀行 / 財政金融類、投資 / 融資 / 擔保 / 理財類、 CEO 、總裁、總監、合夥人、分公司、分支機構經理、銀行 / 財政 / 金融經理、風險控制 / 外匯交易、資金管理 / 交易管理、資產管理 / 資產評估、信貸管理 / 信用調查等職位。 證券業 證券 / 外匯 / 期貨類、風險 / 基金類、顧問 / 咨詢類 證券 / 外匯 / 期貨經理、證券 / 期貨 / 外匯經濟人、證券分析師、媒體分析師、產權交易類、股票 / 期貨操盤手、風險 / 基金管理、基金經理、基金產品開發、基金銷售等職位。 保險業 保險類 保險業務經理、保險代理、保險顧問、財務規劃師、保險核保、保險理賠等職務。 其他金融活動 項目管理類、金融翻譯、金融法律類、市場營銷、行政人員等。 項目總監、項目專員、項目經理、翻譯、法律顧問、律師、律師助理、法務專員、市場經理、市場專員、市場分析、調研人員、銷售、客戶代表、行政、人事、前台、助理、文職等職位。 有具體的明細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用

⑺ 什麼樣的股票會被強行加上ST

*ST---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ST----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特別處理。
S*ST--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還沒有完成股改。
SST---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特別處理 還沒有完成股改。
S----還沒有完成股改
*ST類股票想要摘掉*ST帽子必須全部符合如下條件:
1、並非連續兩年年報虧損(包括對以前年報進行的追溯調整),從現有ST的情況看,2006年年報必須盈利;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股東權益為正值,即每股凈資產為正值,新規定不再要求每股凈資產必須超過1元;3、最新年報表明公司主營業務正常運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正值,因此不能只看每股收益數據,還要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每股收益;4、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沒有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5、沒有重大會計差錯和虛假陳述,未在證監會責令整改期限內;6、沒有重大事件導致公司生產經營受嚴重影響的情況、主要銀行賬號未被凍結、沒有被解散或破產等交易所認定的情形。
若想一步到位摘掉*ST帽子,恢復10%的漲跌交易制度,在硬指標上必須是年報的每股收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凈資產三項指標同時為正值,才有提出摘帽的資格,交易所有權根據各家公司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批准

⑻ 股票概念中的准ST股是什麼意思

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 縮寫,意思是「特別處理」。

冠以這個頭銜的股票,都是一些經營特別差的虧損公司,財務上岌岌可危,基本上資不抵債。

按證監會最近的政策,都面臨摘牌的險境。

你問的准ST股,應該就是即將成為ST(垃圾股)的股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