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殼公司的股票能買嗎
你是說已經上市,但是後來就成了一個殼的上市公司股票嗎? 這種是ST股,目前已有退市機制,這種股票現在不能碰了。
『貳』 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合法嗎
法律分析: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不合法。如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殼公司從事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涉及領域廣泛,將擾亂經濟秩序,危害經濟安全,法律應當嚴厲制止。空殼公司通常都具備以下特點:從來沒有委任董事;已經做好公章,股票書等法律所要求的文件;從來沒有開始經營業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二十條 本法所稱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叄』 借殼上市是什麼意思呀為什麼空殼公司也能上市呢是因為該公司本來就是上市公司嗎
借殼上市是一個金融術語,指一家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殼,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
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而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
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3)空頭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一、實現途徑
要實現借殼上市,或買殼上市,必須首先要選擇殼公司,要結合自身的經營情況、資產情況、融資能力及發展計劃。
選擇規模適宜的殼公司,殼公司要具備一定的質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債務和不良債權,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組的可塑性。接下來,非上市公司通過並購,取得相對控股地位,要考慮殼公司的股本結構,只要達到控股地位就算並購成功。其具體形式可有三種:
A:通過現金收購,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智能軟體集團即採用這種方式借殼上市,借殼完成後很快進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場反映。
B:完全通過資產或股權置換,實現「殼」的清理和重組合並,容易使殼公司的資產、質量和業績迅速發生變化,很快實現效果。
C:兩種方式結合使用,實際上大部分借「殼」或買「殼」上市都採取這種方法。
非上市公司進而成為控制股東,通過重組後的董事會對上市殼公司進行清理和內部重組,剝離不良資產或整頓提高殼公司原有業務狀況,改善經營業績。
二、會計處理
針對部分有證券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反映,對於非上市公司通過購買上市公司的股權、實現間接上市交易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別,財政部會計司日前發布《關於非上市公司購買上市公司股權實現間接上市會計處理的復函》,明確相關問題。
財政部在復函中明確,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未形成反向購買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的規定執行。
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對子公司投資等資產為對價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構成反向購買的,上市公司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應當區別以下情況處理。
交易發生時,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資產負債或僅持有現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等不構成業務的資產或負債的,上市公司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財政部關於做好執行會計准則企業2008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財會函[2008]60號)的規定執行。
交易發生時,上市公司保留的資產、負債構成業務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及相關講解的規定執行,即對於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企業合並成本與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或是計入當期損益。
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構成反向購買的,上市公司在其個別財務報表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等的規定確定取得資產的入賬價值。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較個別財務報表應為其自身個別財務報表。
『肆』 股權轉讓:空殼公司轉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您好:
空殼公司一般是指某些只注冊但並不進行實際經營的公司,不少人注冊成功後再將其轉讓獲得利益,而有人也願意去購買空殼公司,這是因為注冊公司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而直接購買空殼公司則就直接可以開展經營工作,可以說很省時省力。那麼,空殼公司轉讓注意事項的問題就來了,若是想不留麻煩,還是在轉讓前熟悉空殼公司轉讓注意事項,確保萬無一失。下面來主要介紹下三個大的注意事項。
空殼公司轉讓注意事項第一條,查看空殼公司有無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注冊資本等現象,雖然新的法律對實繳金額不做限制,但是對於一些特殊行業來說,還是會對注冊資本限額和實繳資本有相應規定。所以,在某種情況下,有兩虛一逃的空殼公司轉讓,收購者還是應該要謹慎的考慮。空殼公司轉讓注意事項第二條,有無債權債務情況,有些空殼公司是在經營不善後轉讓的,可能會存在著潛藏債務的風險,所有在轉讓前要考慮清楚。空殼公司轉讓注意事項第三條,是否進行納稅零申報,沒有產生經營行為的公司要進行納稅零申報,否則可能會被納稅部門列入黑名單。
當然,空殼公司在轉讓過程中必定還會有很多的注意事項,需要被轉讓者仔細斟酌,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伍』 空殼公司可以上市嗎
空殼公司是不能上市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上市公司的注冊資金至少三千萬且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等。空殼公司沒有經營業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五十條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陸』 易會滿重磅發聲,堅決清退「空殼」公司,此舉會帶來哪些影響
易會滿重磅發聲,堅決清退“空殼”公司,這首先會對公司進行重新洗牌,最終能夠留在市場的都是經營能力不錯的公司。其次會引導投資者用手投票,而不是現在的盲目買一些漲幅快但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的公司股票。
易會滿發聲堅決清退“空殼”公司,這個新聞把不少投資者都嚇了一跳,畢竟這幾年投資者們被空殼公司坑得可慘了,不僅血本無歸,而且還將一些本錢都壓進去市場了,最後只能坐在高高的山巔上風吹屁屁涼。目前清退空殼是公司就是為了解決之後進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的困境的,假如空殼公司一直存在,這不僅坑投資者的錢,而且還會導致公司市場的惡性循環。
『柒』 朋友說買股票,如果那公司是空殼公司,股票就會跌死,不會漲,真的有這種事情嗎
沒有什麼空殼公司,你說的所謂空殼公司應該是連續虧損的公司,也就是ST股,ST古有兩條路可以走,1是自己扭虧。2是被別人兼並,也就是你說的殼公司,但不是空殼,他們的債務也一起轉給賣殼的公司了。太大的殼是不好找到兼並的公司的,所以一般地方政府會給予一定的幫助的,要麼承擔一定的債務,或者這政策上給予優惠。但也有賣不出去的殼,賣不出去的殼就有退市的風險。
『捌』 空殼公司是否能上市
空殼公司不能上市。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申請上市,且滿足以下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空殼公司還沒有經營業務,沒有任命第一任董事,也沒有投資者認購股份,因此不符合上市條件。
【法律依據】
《證券法》第十二條,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
(二)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三)最近三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四)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最近三年不存在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刑事犯罪;
(五)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上市公司發行新股,應當符合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條件,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
公開發行存托憑證的,應當符合首次公開發行新股的條件以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玖』 借空殼公司上市是什麼意思
借殼上市(Back Door Listing)
直白地說,借殼上市就是將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上市的目的。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而借殼上市是指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已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
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