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溫氏股份股票今天
擴展閱讀
擅自炒作別人股票賬戶 2025-02-02 09:33:58
銀河表計股票代碼 2025-02-02 09:29:16
中國股市一直漲的股票 2025-02-02 08:39:22

溫氏股份股票今天

發布時間: 2022-09-01 00:27:43

Ⅰ 溫氏豬肉來源可靠嗎

靠譜
溫氏集團創立於1983年,由七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公司已在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擁有399家控股公司,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 749.39 億元,利潤總額79.72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26 億元。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年,現已發展成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300498)。

Ⅱ 創業板第一大市值的公司溫氏股份300498在領盈股票的分類屬於哪個板塊

屬於創業板了。

Ⅲ 創業板股票市值紙於5億有什麼股票號

數據顯示,在創業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009年10月30日,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等28隻股票在創業板上市,距今已經整整10年。如今,創業板股票代碼已經從「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股票數量有776隻。

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於廣東省、104家位於北京、102家位於江蘇省、88家位於浙江省。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

上述776隻股票IPO時的首發募集資金合計超過4000億元。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市後,有362隻股票有過增發股票行為,累計增發募集資金合計5499億元。增發募集資金中,芒果超媒、數知科技、東方財富、金科文化上市後募集資金均超過8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重組新規、注冊制預期等全面改革,有助於推動創業板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增強市場投資信心。

總市值超5萬億:市值王為「豬企」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5.68萬億元。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盤,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隻股票總市值為1399.67億元,當日樂普醫療、神州泰岳、華誼兄弟的總市值居前,分別達到了257.4億元、130億元、118.9億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有776隻股票,總市值為5.68萬億元。按照最新收盤價,創業板目前總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為溫氏股份、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東方財富,5隻股票總市值分別為2204.5億元、2178億元、1535億元、1241.9億元、1006.67億元。

作為目前創業板的「市值王」,溫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為一家畜禽養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盤,溫氏股份對應總市值最高達到了2407.9億元。

目前創業板上市的776隻股票中,總市值最低的為當時首批上市的金亞科技。數據顯示,金亞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總市值超過51億元。但在2015年,金亞科技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亞科技欺詐發行一事,並對金亞科技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盤,金亞科技對應總市值2.64億元。

首批28隻股票「冰火兩重天」

十年前,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華誼兄弟等28家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十年後,這28家公司的狀況卻各不相同。

數據顯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總市值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其中愛爾眼科總市值漲幅最大,最新總市值為1241.9億元,較上市首日的69.28億元增長1692.4%。此外,億緯鋰能、華測檢測、網宿科技、機器人總市值增幅分別為850%、507%、475%、370%。

華誼兄弟、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雖然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分別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盤價,華誼兄弟對應總市值124億元,而公司上市首日總市值118.9億元;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23.2億元,而上市首日總市值為21.6億元。

首批上創業板企業中,有7家公司總市值下滑明顯。探路者、鼎漢技術、中元股份、南風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亞科技最新總市值較上市首日分別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Ⅳ 牛奶龍頭股票有哪些

牛奶龍頭股票有伊利股份、益生股份、鵬都農牧、燕塘乳業、溫氏股份、天潤乳業、妙可藍多等,具體分析如下:
一、伊利股份
牛奶龍頭股,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8.43%至291.4億元;凈利潤為24.91億,同比增長-3.91%,毛利潤為105.8億,毛利率37.12%。
公司大洋洲生產基地生產的「金典」紐西蘭進口牛奶、「柏菲蘭」牛奶,在國內相繼上市;公司旗下「JoyDay」冰淇淋進入印尼市場;2018年11月,公司收購泰國本土最大冰淇淋企業THECHOMTHANACOMPANYLIMITED。
二、益生股份
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煙台益生源乳業有限公司從事奶牛的飼養與牛奶銷售。
三、鵬都農牧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乳及乳製品銷售,公司旗下有「紐仕蘭」品牌乳品,乳製品品種有純牛奶、成年奶粉;肉羊養殖和銷售,主要是依託現有的羊業生物育種及開發技術,建立從飼料、育種、育肥到終端銷售的規模化羊業發展模式。
四、燕塘乳業
「燕塘」牛奶品牌源於1956年,經過60餘年經營,公司從一間牛奶加工室起步,現已發展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乳製品加工企業之一。
五、溫氏股份
2020年營收749.4億,同比去年增長2.45%;毛利率19.61%。2018年7月23日公司公告,溫氏乳業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擬與關聯方筠誠投控共同對溫氏乳業進行增資。其中,公司以5.85億元認購此次新增注冊資本5.85億元,筠誠控股以1.07億元認購此次新增注冊資本1.05萬元。
六、天潤乳業
2020年總營收17.68億,同比增長8.67%;凈利潤1.47億,同比增長5.62%;銷售毛利率21.42%。乳業發展「得奶源者得天下」,公司對自有奶源基地進行技術改造升級,使其達到標准化養殖水平。
七、妙可藍多
乳業龍頭,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乳業龍頭,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以金領冠睿為新品代表。從近五年凈利潤復合增長來看,近五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為16.46%,過去五年凈利潤最低為2017年的427.9萬元,最高為2020年的5926萬元。

Ⅳ 溫氏養殖集團唐山有分公司嗎

溫氏是養殖集團,在唐山沒有設立分公司。
溫氏股份(股票代碼:300498)創立於1983年,是全球主要的肉類食品供應商,旗下擁有270多家控股公司,涵蓋畜禽養殖、食品加工、現代農牧裝備、生物制葯、金融投資等業務板塊,擁有溫氏生鮮、鮮之外、溫氏佳味等多個品牌,產品銷往全國各地。2018年,溫氏股份銷售值達到573億元,擁有員工近5萬人。

溫氏股份河北養豬公司,2007年落戶滄州,2012年開始發展養豬業,在河北省、滄州市、縣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養豬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15年經集團業務重組成為專業化的養豬公司,目前在滄州市鹽山縣、南皮縣、獻縣已成立3家養豬一體化分公司,在滄州市東光縣、滄縣成立2個一體化養殖項目,在德州市的禹城、陵城、樂陵成立了3個一體化養殖項目。

Ⅵ 五大家族為什麼怕溫氏

2015年11月2日,換股合並實現整體上市的 溫氏股份 (300498.SZ),股價出現暴漲,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創業板巨無霸,萬千股民追捧的對象。

讓外界頗為困惑的是,一家主營禽肉產品的溫氏股份,何以能夠擁有如此大規模的市值,圍繞其發展軌跡,一直為外界所關注。3月6日,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董事長溫鵬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的專訪。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7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經過30餘載的發展,到如今成為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跨地區的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溫氏股份一路走來,穩扎穩打。目前,溫氏股份已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170多家一體化公司,現有合作家庭農場5.3萬戶、員工4萬餘人。

作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歲的溫鵬程第19次參加全國兩會。面對外界關心的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溫氏家族化等問題,溫鵬程毫不諱言,向時代周報記者娓娓道來。

神話背後 依賴「溫氏模式」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溫氏股份定位於畜禽養殖為主業,恰逢其時。溫氏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肉豬、肉雞等禽類產品,近幾年其規模遠超同行。

據溫氏股份官網披露,2014年溫氏集團上市肉豬1218萬頭、肉雞6.97億只、肉鴨1699萬只,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溫氏股份的經營業績再次邁上新台階。

最新的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收達482.34億元,同比增長24.56%;營業利潤為67.17億元,同比增長132.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76億元,同比增長126.16%。

在業內人士看來,溫氏股份的發展得益於其獨有的「溫氏模式」—以緊密型「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為核心、適度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的發展和經營管理模式。

長江證券 分析師認為,溫氏股份通過其「輕資產、全產業鏈、全員持股」的溫氏模式解決了養殖業大規模化而因技術跟不上導致的高成本難題,成本優勢顯著。另外,溫氏股份較高的生產效率及成本控制優勢,能夠保證合作農戶利潤持續增長,吸引更多農戶加入溫氏體系,實現規模的持續擴張。

溫鵬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畜牧業巨大的成本是飼料,大概佔到總成本的70%。目前國家正在提倡「去庫存」的發展思路,近年來玉米和糧食的庫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庫存。溫鵬程認為,在「去庫存」的過程中,會讓這些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這可以讓我們的畜牧產品,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溫氏股份將產業觸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蘇等地,在發展過程中,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引起了環保爭議。對於國家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法規,溫鵬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歷來重視環境保護,並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環保問題解決方案,即環保「三同時」制度,另外這幾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資金達到10億-20億元,「去年我們投入了2.7億元的環保資金,新投產的項目,(環保)標准較高,達到了循環利用的標准。」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50多分鍾的專訪時間里,溫鵬程多次談到環保話題,「我們三年前就明確了環保管理,是生產環節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們的環保壓力不大」。

邁入2016年,溫氏股份發展勢頭迅猛。3月7日,溫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豬銷售情況,2月銷售商品肉豬109.81萬頭,收入22.15億元,銷售均價17.91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31.74%、-27.66%、4.01%,對此溫氏股份解釋稱,「受春節假期影響,公司商品肉豬出欄量減少;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商品肉豬出欄量增長及銷售價格上漲。」

近來,溫氏股份再次將產業板塊向全國布局。2月3日,該公司披露了一項定增預案,「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以每年合計新增肉豬產能 182 萬頭為目標,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 11.6億元,用於建立 4個肉豬養殖一體化建設項目。

啟動組織架構變革

溫氏股份內部家族分散,共計有13個家族,其中以溫鵬程家族和嚴居然家族影響最甚。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溫氏股份的股本結構較為分散,無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單一股東,各股東的持股數及持股比例均較小。

截至目前,溫氏家族成員中,包括溫鵬程在內的11人在溫氏股份持股,合計持有公司6.07億股股票,持股比例為16.74%,為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在董事會層面,溫氏股份共計有8名握有「實權」的非獨立董事,其中溫鵬程在公司擔任董事長,溫氏家族成員在非獨立董事中擁有4名席位,佔到1/2,對於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形成決議,有重大影響。

另外,嚴氏家族在溫氏股份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溫氏股份總裁、技術總監嚴居然,以及嚴居能兩兄弟,均在董事會擔任董事,兩人合計持有1.77億股,持股比例達4.88%。

溫鵬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對於公司家族化傾向這一話題毫不諱言,「溫氏從成立那一天起,我們就是一個帶有家族烙印的公眾公司。」 溫鵬程表示,正是因為如此,早期的溫氏集團才被拒於資本市場之外,「但我們完全是以公眾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團隊的成長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溫鵬程進一步指出,雖然溫氏帶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團隊的作用、決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學、合理,而且高效的。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從去年11月份整體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後,溫氏股份經過資本市場震盪,依舊穩坐「一哥」寶座。截至3月10日收盤,溫氏股份報收47.87元/股,總市值達到1735.41億元,超過綠地控股(600606.SH,總市值1555.09億元)和光大銀行(601818.SH,總市值1699.12億元),在滬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銀行 的總市值目前不到1500億元,溫氏股份總市值排名第25位,可謂深市的新「巨無霸」

在整體上市後,上述13個家族和個人身家已過億,溫氏創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財富觀念變成現實。今年以來,溫氏股份繼續加大對股東的財富共享。根據2015年度的經營情況,溫氏股份發布了《2015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預披露》公告,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不少於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不少於18.13億元,同時以資本公積向股東每10股轉增不少於2股,合計轉增股本不少於7.25億股。

不僅如此,溫氏股份還啟動了員工持股計劃。2月3日,溫氏股份披露稱,該計劃的資金總額不超過11.6億元,參與對象包括本公司董監高管理人員,以及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子公司員工,總人數達19097人。

溫鵬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了上市後更好地發展,溫氏股份直接啟動了關於組織架構變革的工作,已聘請了有關的第三方咨詢公司,指導此次變革。

「我們很快會以原來的母公司來帶動分公司發展,到下個階段,組織變革(實施)以後,可能會讓企業的管理更專業化,具體從業務隊伍專業化、年輕化這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Ⅶ 養豬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養豬股票的龍頭股有:
一、牧原股份
養豬龍頭股。公司擁有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為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目前是國內較大的生豬養殖企業、生豬育種企業。
二、溫氏股份
養豬龍頭股。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400個監測縣6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5.0%,同比下降26.7%,存欄量跌破上幾輪周期的低點。
三、京基智農,股票代碼是000048,發展至今已形成集低碳都市農業、公用事業、房地產、金融投資等多種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
四、羅牛山,股票代碼是000735,公司是以畜禽養殖業為主的集團型企業和農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五、新希望,股票代碼是000876,明確地提出在優勢區域集中發展聚落化養豬業務。
六、天康生物,股票代碼是002100,這是一家集獸用生物製品與動物疫病防治、現代生豬科學育種與養殖等為一體的農牧類上市公司。
養豬行業股票其他的還有:萬科A、羅牛山、立華股份、綠康生化、龍大肉食、唐人神等。
【拓展資料】
當然,現在股市的大行情是普漲,但大盤股指上漲實際上不足30%,而養豬概念股普遍暴漲2倍以上,遠遠超過大盤的上漲速度。這個漲幅是不正常的。
投資人傻嗎?投資人當然不傻,借著大盤上漲的機會推高養豬概念股至少有兩個好處。
1.解困
大家還記得2018年嗎?行業內多家上市公司因資金鏈問題被迫出讓股權甚至痛失控股權。出讓股權的包括大北農、唐人神、天邦、金新農等。雛鷹農牧更是面臨破產威脅,股價只有1塊多,成為垃圾股。2018年,喪失控股權的有大北農和金新農的大股東。
其實,養豬行業龍頭股牧原也曾面臨著股權高質押率的風險。可以不客氣的說,如果不是因券商努力護盤沒有揭露非瘟疫情的內幕,很多養豬概念股早已崩盤。
不過,當時在大盤沒有啟動上漲行情的基本面下,散戶對非瘟疫情談非色變,根本不具備炒高養豬概念股的基礎條件。現在,大盤啟動,券商自然聞風而動。
2.解套
可以說,現在券商比我們更了解非瘟疫情的真實情況。事實上,魯南、蘇北、豫北的疫情,正是早期券商調研後披露出來的。那時候,券商的心態是通過披露、呼籲來解決非瘟防控的問題,是為了降低風險,防止養豬概念股崩盤。一旦崩盤,券商損失將會慘重。

Ⅷ 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龍頭企業一覽表

以下是目前國內各行業的龍頭,供大家參考。

1、食品飲料

貴州茅台(白酒)、伊利股份(牛奶)、雙匯發展(豬肉)、海天味業(醬油)、安琪酵母(酵母)、金禾實業(甜味劑)。

2、家用電器

美的集團(全線產品)、青島海爾(全線產品)、格力(空調)、老闆電器(抽油煙機)、飛科電器(剃須刀)

3、傢具製造

索菲亞(定製傢具)

4、超市零售

永輝超市(超市)


12、鋼鐵煤炭

寶鋼股份(普鋼)、方大特鋼(特鋼)、中國神華(煤炭+電力+運輸)

13、基建、房地產、建材、園林環保

萬科(房地產)、華夏幸福(園區)、中國建築(基建)、海螺水泥(水泥)、東方雨虹(防水)、偉星新材(管材)、東方園林(園林生態)、金螳螂(幕牆)

14、服裝

偉星股份(服裝輔料:紐扣與拉鏈)、歌力思(女裝品牌)、海瀾之家(男裝品牌)

15、電子信息、晶元

京東方(顯示面板)、信維通信(手機天線)、歌爾股份(聲學器件)、立訊精密(連接器)、長信科技(顯示觸控)、三安光電(LED晶元)、木林森(LED封裝)、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件)、紫光國芯(晶元)

16、化工與原材料

萬華化學(化工)、中國巨石(玻璃纖維)、康得新(碳纖維)、浙江龍盛(染料)、龍蟒佰利(鈦白粉)

17、養殖

溫氏股份(生豬養殖)

18、機械加工

大族激光(激光加工工具)、先導智能(鋰電池加工工具)

19、傳媒

藍色游標(整合營銷)、分眾傳媒(電梯廣告)

20、鋰電池

天齊鋰業(鋰礦)、贛鋒鋰業(鋰化合物加工)、國軒高科(鋰電池製造)

21、高鐵、航空運輸

中國中車(軌道車輛)、中國國航(航空公司)

22、環保

三聚環保(凈化劑)、碧水源(污水處理)

23、旅遊

中國國旅(旅行社)、宋城演藝(主題公園)

24、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語音識別)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研究結果,不作為投資建議!

Ⅸ 豬價大漲有關豬的期貨或股票嗎

今天剛剛證監會已經批准生豬的期貨上市了。豬的股票有溫氏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