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創業公司如何制定股票
擴展閱讀
中國科技股ipo股票 2025-02-04 11:34:05
公務員不能從事股票交易 2025-02-04 11:22:10
上海全部股票代碼 2025-02-04 10:26:10

創業公司如何制定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8-29 13:15:08

❶ 創業團隊初期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按照投資的資金大小來分定每個人占公司全部股份的百分之.幾個人不同的資金而投資成的公司,應該股份制。

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完成後,依據《公司法》規定建立合理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其基本結構圖形如下:

股東大會(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它具有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選舉和更換董事決定其報酬事項、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其報酬事項等重大事項決定權。依照現行《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2-50人組成(國有獨資公司除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大會至少有5人以上為發起人(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少於5人但應採取募集方式設立)但不設上限。若股份制改造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有以後發行股票上市的打算,則應按現行證監會有關規定發起人控制在10人以內。

股東大會(股東會)是由股東組成的。股東所佔公司股份的多少取決於進行評估和驗資後其所投資產的數量,因為我們國家實行的是法定資本制度,所以實收股本總額即為注冊資本。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改制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時最底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並且還需國務院授權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在公司擬成立時,制定公司章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章程由全體股東共同制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由發起人制訂,但必須由創立大會通過。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法律約束性文件,其內容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所以制定時一定要慎重全面。

董事會是公司的執行機構,它直接對股東大會(股東會)負責。其成員是由股東或發起人推舉,由股東會或創立大會選舉產生,其中董事長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全體董事會成員選舉產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成員為3-13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為5-19人,一般都為奇數。

董事會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執行股東大會(股東會)決議、制訂各項重大方案、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聘任或解聘公司總經理等多項職能,可以說公司經營業績的好壞董事會應負有主要的責任。

❷ 公司的股權如何科學的分配

創業公司如何制定員工股份和股權的分配?
關於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股東以及員工股權等有關問題,很多創業的人都需要解決的問題。著名風險投資機構Union Square的合夥人Fred Wilson在網站上發文提出了關於到底該給員工發放多少股份比較合理的計算公式和分析,主要思想是根據公司的估值,設置公司員工分級,根據職位設置不同進行公式化的股份分配。另外,Fred Wilson還提出了其他幾種員工配股的方法,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操作意義。
首先,前提說明。
對於你的第一批關鍵員工,可能是3個,5個,或者10個,你最好不要用到以下公式,因為他們都是在你的事業還沒有成型的時候加入你的創業公司。對於給這些關鍵員工多少股份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方法。有一個大概的方法,基於百分比,如1%,2%,5%,10%等。另外,一定要將這批人跟聯合創始人區分開,該文不是談論有關聯合創始人股權分配問題的文章。
當你完成組建核心創業團隊之後,給後續進來的新員工分發股權就要考慮引入新的計算方法了——普遍做法是基於一定數量價值的股票,那麼是多少呢?
具體思路:
首先計算出你公司當前的估值(可以是上次融資後的估值,或者是最近其他公司期望收購你的公司的出價,又或者是未來現金流表現在今天的貼現價值等),無論你用哪種方法算,該價格都應該是你願意將公司出售的一個價格。所以公司估值是第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我們假定其為2500萬美元),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數據就是完全稀釋股份(fully diluted shares)的數量,我們假設其就等於1千萬已發行股份。
然後將你的新雇員分級。CEO和COO應該排除在外,因為他們這部分的股份獎勵一般由董事會決定。一般的做法是分為4個級別:高級管理層(首席財務官,銷售副總裁,首席營銷官,首席技術官,人力資源副總裁等等),主管級別的管理層(工程師主管,設計主管等等),關鍵位置上的員工(如工程師,產品經理,營銷經理等等),普通位置上的員工(比如接待處等)。
各個級別的乘數一般如下,不是硬性規定,也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高級管理層:0.5x
主管級別:0.25x
關鍵員工:0.1x
普通員工:0.05x
假設你的首席財務官的年薪為17.5萬美元,那麼你應該給他們的股份價值就是17.5×0.5=8.75萬美元。
那具體是多少股份呢?我們開始假定過公司估值為2500萬美元,完全稀釋股份數量為1000萬股,那麼具體的股份數量=(8.75/2500萬)×1000萬=35000股。
另外一種也許更加直觀的方法就是用應該發放的股份價值除以當前股價就可以獲得具體股份數量。首先,當前股價=公司估值(2500萬)/完全稀釋股份(1000萬)=2.5美元/股;然後,具體股份數量=應發放股份價值(8.75萬)/當前股價(2.5)=35000股。
所以這里一個最為關鍵的思想就是以股份價值的形式來發放股份,而不是以占公司總股份的百分比形式來發放,因為這樣做太昂貴了。另外考慮到給員工發放股份同樣遵循Vest原則(一般為4年),而公司在4年裡的發展可能會是5倍10倍的,那麼其員工獲得的股份價值也會隨之增長5倍10倍,由8.75萬美元達到 44萬美元甚至87萬美元。而且這一種做法還能更好的讓員工明白,他們股份的價值將隨著公司價值的增長而增長。
非常希望這個簡單的邏輯能夠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分配股份有一個好的借鑒作用。不過不論你最終用什麼方法來分發股份,使用一套合理科學的方法以保證公平都是至關重要的。

❸ 4個人的創業團隊,應該怎麼分配股‏權

睿融的G·SSC專家李老師講的案例,我跟你分享一下。小李今年28歲是一個精明強干,思維縝密的文藝小 青年,有一定的人脈和資源關系,從事醫美行業多年,想自己開家美容院,預計投資300萬元,他對關系比較好的3個朋友講了自己的想法,朋友都一致支持他,願意為他投資。
這4個合夥人中,小張和小李一樣都是從事醫美行業多年,屬於全職工作,小周投資100萬,小趙投資70萬,他們都是小李的朋友,喜歡小李的團隊,他們都願意拿出啟動資金,作為美容院早期資金的投入。
小李對這次創業信心十足,但他唯一發愁的是公司的股權架構該如何處理?小李怕萬一合作不好,傷了和氣。
在小李的案例中,我們要考慮幾個問題:
1、誰是公司的老大,誰有絕對話語權和控制權?
2、在初創團隊中,小李和小張該不該拿工資,提成和獎金;小周和小趙是只享受分紅還是也應該有部分工資?
3、如何調動各股東之間的積極性以及團隊後續如何實現股權激勵?
4、萬一企業經營不善,後續還需要重新出資,應該按照什麼比例出資?不出資又該如何處理?萬一在企業經營一半,有人認為前景不好,要退股,又該如何處理?
每次我們對企業做股權架構設計或者調整時,都會和企業進行一番溝通,以下是溝通的要點,看看你企業如果是初創企業,面臨這些問題,你是如何處理的?
1、 你們初步的股權架構是怎樣的,各自佔比是多少?
小李在紙上大概勾畫了他們預計的股權架構,小李佔30%,小張10%,小周30%,小趙20%,其他10%
2、我接著問:「 這樣的股權結構是如何形成的,其他10%目前在誰那,打算做什麼用?」
小李回答:「 基本是按各自出資佔比 ,除不盡的尾數都留出來加在一起作為共同代持,各佔2.5%,小張的出資金額除下來正好是10%因為小張是全職並且我是發起人所以不太計較那些,其他10%主要是為後續開連鎖店或者激勵優秀員工用」 。
3、我再接著問:「 小李你是大股東,還是小周是大股東呢?法人是誰,其他股東有沒有納入公司章程
小李思考了一下:「 我覺得應該是我吧,我們沒有談,周**出錢了,不讓人家參與管理嗎?這個我不懂 ,營業執照在辦,法人是我,合夥人都是私下簽的協議」 。
4、我繼續詢問:「 小李、如果你作為企業的老闆,你想不想讓小周和小趙參與企業的經營呢?」
小李低頭考慮了一會,說:「 我和小張一直從事這個行業,我們兩個比較懂,周**和趙*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應該我來管,他們可以提建議,最後我來定,你一問,我倒是想了一下,以前我倆也沒有商量過,也沒有好意思這么直接商量 」 。
5、我笑了笑接著問:「 小張,小周,小趙拿工資嗎?你拿工資嗎?」
小李有點為難,說:「 張*肯定應該拿,我應不應該拿,我還沒有想好,周**和趙*不應該拿吧,他們不參與經營只享受分紅就好了,老師,你說,我應該不應該拿?」
6、我並沒有告訴小李該不該拿,反而問小李:「 你認為你應該不應該拿?」
小李說:「 我真不知道,我覺得我應該拿,可是我畢竟是老闆,這事也是我帶頭做的,如果經營不好不掙錢的話我拿了工資,我也覺得怪不好意思的。可不拿,又覺得不對 」 。
7、我笑了笑又追問:「 那你的意思,你應該拿工資了」。
小李答:「 我覺得我應該拿工資,畢竟我投資又幹活」 。
我笑了笑和她講 「 我支持你拿工資 」 。
8、我再問你一個問題:「 你們有無初步的財務預算,現有的資金能夠支撐企業不盈利多長時間呢?」
這一次,可是真難為小李了,她拿筆在本子上算半天,然後抬頭說:「 如果資金全部到位,每個月的房租加上工人工資,撐一年沒有問題 」 。
9、我問:「 你算過沒有算過,企業明年好的情況下賺多少錢,不好的情況下會虧多少錢?」
小李用筆邊寫邊說著:「 我算一下,如果好的話能賺300萬到是有可能的,不過壓力也有點大,如果不好的話就不好說了 」 。
10、「 好,小李,如果企業賺了 300 萬,你覺的你目前的分配比例合理嗎?」
小李考慮一會兒,說:「 按照出資比例的話,也差不多吧 」 。
11、我又問:「 開連鎖店的話考慮是加盟的方式開呢還是股東投資?」
小李愣一下,然後說:「 兩者都有可能,目前還沒發展到哪一步只是有考慮這個事情 」 。
12、我繼續問:「 如果開連鎖店的話,你感覺你目前的股權架構比例及分紅比例對連鎖店是否適用?」
小李回答:「 還沒有想過這個事,但是我覺得稍微有點不合理,不太懂這塊,說不出來那裡有問題」 。
小李說:「 我大概明白了,我回去和合夥人溝通下,找一個我們接受的方式,讓您直接去我們企業做下股權架構的設計和調整,我如果溝通不好,你能不能和我們合夥人一起溝通一次? 」
聽了小李提出的問題,我告訴她:「 當然可以了,這也是整體股權方案服務的一部分 ,並告訴他股權架構設計及股權問題首先是個法律問題,股權的核心是股東之權利,股東權利之設計是一個法律問題,離開股權法律的股權設計,股權激勵等都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股權法律是一切股權問題之母;股權一系列問題一定要體現為法律文件,不然,今天的美好方案可能就是明天的訴訟所在 。

❹ 和朋友一起創業如何分配股份

一、如果你們事先有注冊公司,那可以按注冊時的股份比例分配。二、如果你們沒有注冊公司,但有簽訂合作協議,可以按協議的股份分配。三、如果你們都沒有做這些准備,那說明你們這方面的意識都不算強,那亡羊補牢,好好協商,為時也未晚。四、至於股份的話,可以按你們當地最低的工資或你們未創業前的工資乘以三個月,所得的資金占總投資的比例可以當做股份,如果這樣,人家不答應,說明不值得你繼續玩下去;如果你覺得太少,那也可以退出不幹,因為在利益面前,最好約定好,免得到時傷錢又傷感情。鴻團八脈祝你幸福!

❺ 創業公司天使輪,A輪 IPO融資時如何分配股權

現在創業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對創業公司而言,一個好的股權安排無疑至關重要,說最重要也不為過。我在這方面雖沒有直接經驗,但頗看過一些書籍資料,今天總結提煉一番,供創業者們參考。
理想狀態下,創業公司會經歷五個階段:起始→獲得天使投資→獲得風險投資(通常不止一輪)→Pre-IPO融資→IPO。通常而言,如能進展到Pre- IPO階段,創業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股權安排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使公司已經上市,也會因發展需要而調整股東結構。但無論哪個階段,股權分配都遵循三個原則:公平、效率、控制力。
公平是指持股比例與貢獻成正比,效率是指有助於公司獲得發展所需資源,包括人才、資本、技術等,控制力是指創始人對公司的掌控度。
在起始階段,產品尚未定型,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之中,核心團隊也沒有最後形成。此時,股權分配的要義是公平體現既有貢獻,確定拿最多股權的公司主心骨,同時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以矽谷最有名的三家公司為例。蘋果,起始階段的股權比例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各45%,韋恩10%;谷歌,佩吉和布林一人一半;Facebook,扎克伯格65%,薩維林30%,莫斯科維茨5%。
蘋果電腦是沃茲尼亞克開發的,但喬布斯和沃茲股份一樣(沃茲的父親對此非常不滿),因為喬布斯不僅是個營銷天才,而且擁有領導力,對公司未來意志堅定激情四射。而沃茲生性內斂,習慣於一個人工作,並且只願意兼職為新公司工作,喬布斯和他的朋友家人百般勸說才同意全職。至於韋恩,他擁有10%是因為其他兩人在運營公司方面完全是新手,需要他的經驗。由於厭惡風險,韋恩很快就退股了,他一直聲稱自己從未後悔過。
Facebook是扎克伯格開發的,他又是個意志堅定的領導者,因此占據65%,薩維林懂得怎樣把產品變成錢,莫斯科維茨則在增加用戶上貢獻卓著。
不過,Facebook起始階段的股權安排埋下了日後隱患。由於薩維林不願意和其他人一樣中止學業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佔有1/3的股份。因此,當莫斯科維茨和新加入但創業經驗豐富的帕克貢獻與日俱增時,就只能稀釋薩維林的股份來增加後兩者的持股,而薩維林則以凍結公司賬號作為回應。A輪融資完成後,薩維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燒的他乾脆將昔日夥伴們告上了法庭。
薩維林之所以拿那麼高股份是因為他能為公司賺到錢,而公司每天都得花錢。但扎克伯格的理念是「讓網站有趣比讓它賺錢更重要」,薩維林想的則是如何滿足廣告商要求從而多賺錢。短期看薩維林是對的,但這么做不可能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扎克伯格對此心知肚明。
Facebook正確的辦法應當是早一點尋找天使投資,就像蘋果和谷歌曾經做過的那樣。在新公司確定產品方向之後,就需要天使投資來幫助自己把產品和商業模式穩定下來,避免立即賺錢的壓力將公司引入歧途。
這方面蘋果和谷歌都很幸運。蘋果開業後非常缺錢,喬布斯甚至打算用公司1/3股份換取5萬美元(約等於今天的15萬美元)。這時候馬庫拉出現了,這位經驗豐富的矽谷投資人不僅帶來了公司急需的25萬美元運營資金,還帶來了寶貴的商業經驗,他只要求26%股份。這樣,蘋果新的股權結構變成:喬布斯、沃茲、馬庫拉各26%,剩下的22%用來吸引後續投資者。根據《喬布斯傳》里的描述,喬布斯當時心想:「馬庫拉也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25萬美元了!」
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同樣在公司開張不久就揭不開鍋了,他們想籌集5萬美元,但是SUN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矽谷風投人貝托爾斯海姆給他倆開了張10萬美元的支票。我搜遍了網路,翻看了三本谷歌傳記,也沒查到這10萬美元換取了多少股份。但自上世紀末以來,天使投資人所佔的股份,一般不低於10%,也不會超過 20%。
Facebook的天使投資人是帕克的朋友介紹的彼得·泰爾,他注資50萬美元,獲得10%股份。這之後,Facebook的發展可謂一帆風順,不到一年就拿到了A輪融資——阿克塞爾公司投資1270萬美元,公司估值1億美元。7年後的2012年,Facebook上市,此時公司8歲。
谷歌從天使到A輪的時間差不多是一年。矽谷著名風投公司KPCB和紅杉資本各注入谷歌125萬美元,分別獲得10%股份。5年後的2004年,也就是公司創立6年後,谷歌上市,近2000名員工獲得配股。
蘋果公司在馬庫拉投資後沒有經歷後續融資,4年之後上市,上百名員工成了百萬富翁,此時公司5歲。
這三家都是產品導向的公司,有了產品才去注冊公司,但即使在產品導向的公司,產品也不是一切,公司得以運轉,除了需要產品(技術)人才,還需要市場人才和運營人才,創業初期,融資人才尤其重要。更重要的,公司需要Leader,也就是主心骨。具備了這五項要素,創業團隊才算搭建完畢。
很少有公司在注冊之時就全部擁有上述5項能力,這就是說,創業團隊不是一下就組建完畢的,最初的團隊成員需要仔細評估自己有什麼,缺什麼,並在此基礎上制定股權分配方案。我認為,在公司主要資產是夢想和未來時,像蘋果公司那樣預留股份,比像Facebook那樣通過增發稀釋股份更加簡明易行,潛在麻煩也更少。
隨著公司逐漸變大,資本需求會越來越旺,後續融資不可避免,引進經驗豐富的運營人才也必須授予其股權或期權,這些都會稀釋創始人的股權。事實上,創始人在公司長大之後如何不被董事會踢出自己創辦的公司,早已是矽谷的經典話題之一。在這個問題上,蘋果谷歌Facebook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喬布斯在蘋果上市4年半後被趕出了蘋果公司,踢他屁股的人是他請來的CEO斯卡利。「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抓住機會改變世界」,當年喬布斯用這句話打動了斯卡利,後者沒能改變世界,但是改變了喬布斯。
公平地講,喬布斯被趕走完全是咎由自取,蘋果董事會1985年趕走他和1997年請回他都是對的。但是,沒有一個創始人願意失去自己的公司,而他們也有辦法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採用雙層股權結構。
蘋果當年是單一股權結構,同股同權,蘋果上市後,喬布斯的股權下降到11%,董事會里也沒有他的鐵桿盟友(他本以為馬庫拉會是),觸犯眾怒後的結局可想而知。
谷歌則在上市時重拾美國資本市場消失已久的AB股模式,佩吉、布林、施密特等公司創始人和高管持有B類股票,每股表決權等於A類股票10股的表決權。 2012年,谷歌又增加了不含投票權的C類股用於增發新股。這樣,即使總股本繼續擴大,即使創始人減持了股票,他們也不會喪失對公司的控制力。預計到 2015年,佩吉、布林、施密特持有谷歌股票將低於總股本的20%,但仍擁有近60%的投票權。
Facebook前年上市時同樣使用了投票權1:10的AB股模式,這樣扎克伯格一人就擁有28.2的表決權。此外,扎克伯格還和主要股東簽訂了表決權代理協議,在特定情況下,扎克伯格可代表這些股東行使表決權,這意味著他掌握了56.9%的表決權。
這樣的股權結構當然能夠確保創始人掌控公司,而像佩吉布林扎克伯格這樣的創始人深信沒有哪個股東能比他們更熱愛公司更懂得經營公司,因此只有他們控制公司才能保證公司的長遠利益,進而保證股東的長遠利益。
在中國,公司法規定同股同權,不允許直接實施雙層或三層股權結構,但公司法允許公司章程對投票權進行特別約定(有限責任公司),允許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將自己的投票權授予其他股東代為行使(股份有限公司)。因此,雖然麻煩,但也能做到讓創始人以少數股權控制公司。
問題是,投資人也許並不想這么做,雖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最心疼,但犯糊塗的爹媽也有的是。一旦創始人大權獨攬,犯個大錯就可能讓投資人血本無歸。
的確,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在實際中,雙層或三層股權結構能否實施,唯一的決定因素就是創始人和投資人誰更牛。

❻ 創業公司股權激勵的三種常見方式

常見的股權激勵方式有以下幾種

利潤分成激勵(超額分紅激勵方案與在職分紅激勵方案)

超額分紅激勵:(1)讓員工更關注利潤、節約成本(2)讓員工養成不斷挑戰目標的習慣,促進員工能力的快速提升(3)讓員工感覺到與企業更緊密的關系(4)促進企業主體快速提升(5)給予團隊更大激勵,促進成長。

在職分紅激勵:(1)增強員工的穩定性和歸屬感(2)增加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榮譽感(3)提高全員對企業利潤的關注度和參與感。

【注意】這兩個激勵方式都是以現金的形式。

虛擬股激勵機制:企業根據目前所擁有的資產總量拆分成虛擬的股份,在企業計劃實施前與每一位被激勵者簽訂契約,約定給予虛擬股票的數量、兌換時間、兌換條件、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被激勵者享有股票價格升值帶啦的現金形式收益,但不享受股票所有權。

優點:(1)相對於其他股權激勵方式而言,成本較低,只需要董事會制定會計公司進行資產核算、效益分析、價格約定等,設計的外部壞境少。(2)激勵期長,避免短期行為。(3)解決了「上市公司不得回購可流通股」的法律障礙和變現問題。(3)被激勵者不需要投入成本,解決了員工沒有錢買股的問題。(4)不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架構,避免因變數導致對公司股價的非正常波動。

缺點:(1)虛擬股激勵機制對虛擬股的持有者約束沒有股票期權的約束力強即缺乏真正風險所有者,約束機制效果不足。(2)虛擬股兌換時是依據當時公司股票的價格,如果價格過高,會導致公司的現金支出壓力過大。

實股激勵機制:以合同的形式授予經營者一定數額的股票期權,經營者在一定的行權期內按約定的行權價格自願購買,經營者享有表決權、分紅權、送配股權等一切其他股東相等的權利。

要注意,這種方式有以下缺點:(1)實股期權行權時對股票的來源和退出渠道存在問題,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經營者所持有的股份還沒有正常的退出渠道,無法變現,使所持股份不拒由應有的激勵作用。(2)沒有合適的考核機制,公平性存在很多爭議。

合夥人激勵: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擁有公司並分享公司的利潤,並對經營虧損共同承擔無限責任,合夥人即為公司主人或股東的組織形式。

優點:(1)所有者和經營者的物質利益得到了合理配置,有了制度保障。(2)除了經濟利益提供的物質激勵外,有限合夥人制對普通合夥人還有很強的精神激勵。(3)合夥人制,經營者同時也是企業所有者,並且承擔無限責任,因此在經營活動中能夠自我約束控制風險。(4)公司中,出色的業務骨幹有被吸收為新合夥人的機會,激勵員工進取和對員工保持忠誠,並推動企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缺點:(1)我國目前使用合夥人制的企業一般有三類,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人力資本密集,導致了輕資產、易復制、高裂變的特點,(簡單點說,一個律師自己出去另立山頭是相對容易的一件事)造成組織不夠穩定。

❼ 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如何定價的

1、新股上市都是由上市公司委託專業的發行機構完成,上市公司是不參與定價的。
2、發行機構要和上市公司簽訂股份發行合同,也就是說要幫公司發行指定數量的股票。
3、如果上市公司賣
不完,就要自己拿錢來買,所以他們也不敢定太高了。如果發行公司定太低了的價,上市公司就不願意簽合同,會有其它發行機構來搶生意的。
4、所以發行機構要事先給一個估價,這個估價一般是對應當時同行業同水平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凈率來訂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期定價。
5、發行機構拿到合同以後,再到網上向大眾股民和發行對像詢價,也就是說高也高在股民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