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徐崢公司下的股票
擴展閱讀
股票賬戶可以購買基金嗎 2025-02-05 11:15:39

徐崢公司下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8-25 17:00:53

Ⅰ 有資本玩家之稱的徐崢,他的商業投資能力到底有多高

徐崢的商業投資能力主要體現在它在影視業上的投資。他最近投資拍攝的幾部電影基本上都是爆款,深深受到觀眾的喜愛。基本上每一部作品都在10億票房之上,也是讓徐崢賺的鍋滿盆滿。徐崢和吳京已經成為了新生一代導演中的領軍人物。泰囧,港囧,我不是葯神,後來的我們等等影視作品。都有非常好的口碑,有很好的票房。這就說明了徐崢的投資眼光非常的長遠精準,他知道哪一部作品將成為觀眾喜愛的作品。

徐崢還參與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拍攝。能夠拍攝這么具有政治意義的電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Ⅱ 徐崢是如何晉升為新一代「娛樂圈」大佬的

徐崢在接受某主持人采訪時,他說自己曾到網上翻貼,看到有人提問「中國有哪些實力派男演員」,翻遍了一千多條評論,結果也沒翻到自己,心頭一陣落寞。成為一名好演員,是「文藝青年」時期徐崢的理想。

一、徐崢進入演藝圈的時間很早,而且早期的演藝之路順風順水

上海少年宮為兒童劇組挑演員,這部劇一共就四個角色:教書先生、長工、老地主、小地主。頗有地主老財氣質的小徐崢被選上飾演「小地主」,從此他便有了演員夢。

徐崢飾演「小地主」,中學被選進上海市少年宮戲劇班,在同齡人放學回家趕作業的時候,徐崢便揣著作業往大劇院跑,趕著跟奚美娟這樣的「國家一級演員」搭戲。

演出結束後,另一位「國家一級演員」何政軍還得踩著自行車送他回家去。高中畢業後報考大學,徐崢的運氣才結束。他原本想要去北京求學,結果那年中央戲劇學院在上海只招收「新疆班」的學生,想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卻倒在初試階段。

最終徐崢沒能跑去北京,反倒是以專業前十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然而到了大二,他就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遭遇到了人生危機——禿頂。

徐崢獲得「金馬影帝」

一心想做個好演員的徐崢,憑借《我不是葯神》獲得一樽「金馬影帝」,以及被廣大群眾的「封神」贊譽。

僅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徐崢通過與董老闆合作,完成了資本的積累,再通過與寧浩的革命友誼,完成演員生涯的高光時刻。金錢、口碑、榮譽......盡收囊中。

更重要的是,徐崢還成功編織起了以自己為核心的資本、導演、編劇、演員網路,開拓著屬於自己的勢力范圍,已然成為新一代「娛樂圈大佬」之一。

Ⅲ 徐崢寧浩入哪個股票代碼是多少

港股21控股,准備改為歡樂傳媒

Ⅳ 曾僅是一名「屌絲導演」的徐崢,他究竟是如何成長為一名"資本大鱷"的

實際上徐崢之所以會成為現在娛樂圈當中的一個“資本大鱷”,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徐崢本身確實是非常的有才華,導演了很多的電影票房都是特別的高,所以也是為徐崢自己帶來了很多利益。實際上在很多年之前,徐崢還僅僅只是一個“屌絲導演”,真正讓徐崢出名的應該還是《泰囧》這部電影。

現在的徐崢可以說是影視界當中的一個大咖,而且徐崢已經慢慢的成為了電影票房一個支柱了,一般只要有時間參與的電影票房都會大賣,而徐崢自己導演的作品口碑也是非常的好。徐崢可能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說的“大器晚成”,不過是金子,不管在哪裡肯定都會發光發亮。

Ⅳ 徐崢為什麼要賣掉《港囧》的票房

《港囧》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還是一處資本界和影視界的股權深度合作,這次他以《港囧》估值來作為未來票房凈收入作金融杠桿,在《港囧》上映前,把自己的票房佔比賣給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不僅現金獲利1.5億元,更成為這家公司第二大股東,徐崢持股19%。也就是徐崢在《港囧》上映前就獲得了1.5億,同時還因為成為上市公司股東繼續享有票房的分紅!,當然總體利益計算:
只考慮現金流下:
經粗略計算,當票房收入大於11億時,對於真樂道來說,現金流方面才有所賺,而徐崢才不會虧!
考慮股票增值綜合下:徐崢穩賺的機率比較大,還是很劃算,而針對於真道樂來說為何要做這筆買賣,個人猜測如下:1是短期內獲得較多現金流,2是港囧推動公司股價上升,進而得到部分股票的隱形增值!3、21控股主業將轉向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並更名為「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港囧作為第一炮再好不過。

Ⅵ 張若昀輸了,張國立也輸了,吳京清醒的面對資本,令多少人臉紅,你怎麼看

有關演藝圈的新聞報道,被「億」級的企業忽悠已經是常態化。動則上億人民幣的演員片酬,也讓平常人了解到自身在高額錢財眼前的無足輕重。鄭爽的1.六億,張若昀的1.4億,無論是積極索取或是被親生父親仿冒,自身變成受害人,實際上影視行業對錢財的瘋狂追求是大家無法想像的,這潭底也許很深,鄭爽、張若昀很有可能都僅僅在其中一個小人物。

Ⅶ 盤點徐崢商業版圖,他名下的公司還有哪些

徐崢商業版圖,他名下的公司有:徐崢關聯企業有10家,上海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上海真樂道影視文化工作室、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7家持股企業,涉及文化傳播、海口保稅區金色稻田影視文化工作室3家個人工作室,及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

Ⅷ 徐崢如何從屌絲導演到資本大鱷

電影《港囧》還未下架,導演徐崢就把1.5億裝進了自己的口袋,還間接獲得了13億收入。這一切都源於徐崢跌宕騰挪的一系列資本運作:他先是把47 .5%的凈票房收入收益權攥在自己手裡;接著入股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成為第二大股東;最後他再把47 .5%的凈票房收入收益權以1.5億元價格賣給了21控股。徐崢用一部《港囧》完成了從「屌絲導演」到「資本大鱷」的角色逆轉,同時開了「上市公司提前買斷票房凈收入收益權」的先例。「這是電影資本市場運作上的創新,這種做法會對電影創作起到促進作用」,資深影視從業者王正倫認為,這一手法很可能會被圈內電影行業所效仿。那麼,誰將有幸成為下一個「徐崢」?如何才能成為下一個「徐崢」?角色逆轉:手握電影收益的控制權2012年,徐崢作為導演推出的第一部電影《泰囧》,最終以12.67億元創下當時華語片票房紀錄。頂著《泰囧》的光環,《港囧》一路以來都是高舉高打,各家公司擠破頭地想加入《港囧》的投資行列。不過,徐崢當然不會把嘴邊的肥肉拱手讓人。最終,徐崢、陶虹夫婦成立的全資公司真樂道成為《港囧》第一出品方,另外兩個投資方則是全資出品過《泰囧》的光線影業,以及《港囧》女主角趙薇的經紀公司。業內人士透露,徐崢通過知識產權及個人服務(劇本寫作、導演及演出工作),以非現金形式投資《港囧》,並獲得47.5%的票房凈收入收益權。「徐崢在製作電影時不僅僅是導演,還擔任了投資人和出品方的角色,真正對這部電影的操盤和控制都是徐崢」,王正倫向南都分析指出,光這一點就攔截了大部分的普通導演。一般的導演只能像2012年拍《泰囧》時拚死累活的徐崢,最終拿到手的僅是為數不多的導演費,以及光線傳媒老闆王長田「賞賜」的10%利潤分成。提前套現:回籠資金推後續項目自此,資本游戲開始。9月23日晚,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宣布,與《港囧》投資方、由徐崢控股的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1 .5億元的價格向北京真樂道購買即將上映的《港囧》47.5%的票房凈收入(扣除發行成本)。這意味著,無論最終《港囧》的票房是高是低,徐崢都已經拿到了落袋為安的1 .5億元現金。這筆1 .5億的資金到位之後,真樂道將有機會快速推進接下來的項目。根據此前廣電總局的公示內容,真樂道在《港囧》之後,即將拍攝《印囧》。基於這一成功案例,王正倫認為,未來可能會有上市公司想要去嘗試買斷電影的部分票房收益權。但只有確保整個交易過程是透明、正規的,並對國內電影市場產生促進作用,才有可能完全作為正面案例被圈內人士所效仿。此外,高價賣出票房凈收入收益權,也並非想賣就能賣的。「圈內導演想要效仿徐崢的做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王正倫指出,《港囧》很大程度上是頂著《泰囧》的光環誕生的,所以說,這種做法的「前提是要有一部口碑好的電影,如果《泰囧》票房不佳,那麼上市公司也不會去冒風險買入票房凈收入收益權(即投資電影),電影票房還是存在許多未知性。」 入股上市公司:分享資本市場多重收益以47.5%的票房凈收入換得1.5億元收入推算,在徐崢心中,《港囧》的保守票房應該在9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根據目前票房分成規則,如果票房低於9億,21控股將獲得低於1 .5億的票房凈收入,投資失敗;如果票房高於9億,他們則獲得超過1.5億收入,投資成功。不過,票房無論高低,對於徐崢而言都是「賺」的。而且如果票房大賣,他還能獲得「雙重收益」。因為,在賣出票房收益權之前,徐崢入股了21控股。5月14日,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宣布,徐崢出資1 .75億元,以0 .4港元的價格買下21控股4 .38億股,成為21控股第二大股東。上市公司股價受所投資電影票房影響的先例比比皆是。2012年底《泰囧》上映前後光線股價一度飆升逾75%。2010年周星馳借殼比高集團,《西遊降魔篇》在上映前就促使其股價暴漲近50%。而《港囧》自上映以來票房十分傲人,首日破2億,公映第六天破10億。藝恩票房智庫數據顯示,截至昨日下午3點,《港囧》票房接近15億。昨日,21控股報收3.42港元,徐崢手握的21控股股票市值接近15億港元,除去1.75億入股資金,徐崢還凈賺了超過13億港元,補上當初「賤賣」票房收益權的缺口還綽綽有餘。資本市場:人脈也很重要「徐崢現今和許多電影圈內的資本機構關系很好,也是能夠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也能算是徐崢成功的一個偶然因素。」王正倫分析指出。這一偶然因素,也意味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並非人人可玩。21控股公告顯示,與徐崢一同入股21控股的還有資本大佬董平,而且董平是第一大股東,持股24%。據悉,董平是圈內知名的資本大佬,熟悉買殼、注入資產、高價拋售公司的「資本游戲」。2009年,董平將自己的影視業務裝入香港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上聯水泥,隨後改名為文化中國,2014年,他把文化中國按104億港元的估值賣給了馬雲。跟著董平「有肉吃」,這一次因「港囧」而產生的10多億直接或間接收入,僅僅是一個「前菜」。寧浩也與徐崢、董平一同入股21控股,寧浩持股與徐崢持平。根據入股協議,21控股將獲得寧浩和徐崢6年的排他性合作。當6年的合約期滿,21控股還將獲得下一個6年的優先磋商權。具體來說,未來的6年中,寧浩和徐崢將每3年導演1- 2部電影作品(以作品正式上映為准),21控股將獲得電影作品排他性投資權、製作權及在中國大陸,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優先發行權。坐擁「優質內容」的21控股被業內視為下一個阿里影業。而阿里影業借殼文化中國上市後,阿里影業的市值從53億港元一度飆升至最高800億港元。昨日收盤後,阿里影業市值為464億港元,相比之下,21控股市值僅僅是7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