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董事長把自己公司持有的股票全部售出是否合法
『貳』 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可以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嗎
可以,但都要作為上市公司的信息對外進行披露,就是說上市企業高層購買或者賣出自己公司的股票都要預先進行披露,避免內幕交易。一般說法叫做增持和減持。
不過現在上市公司的主要高層人物及其相關直系親屬的股票賬戶是被證監會監管的,如果有買賣自己家股票的,一般證監會會打電話通知相關人員以及核查。
『叄』 哪個股票,董事長買本公司股票8000多萬股,遭證監會發問訊涵
國葯董事長如果買本公司的股票八千萬,那麼競爭就會發現,然後。發函詢。
『肆』 上市公司收購其他公司股權是好事還是壞事
大多數情況是好事,不過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才能具體判斷。
上市公司收購之後,或擴展經營范圍,或增加競爭實力,或改善產業結構,或提升盈利能力,所以對公司今後的發展多是好事,不是壞事,至少是利大於弊,對股價的上漲好處居多,但也不是絕對的,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收購是一家占優勢的企業股權吸收一家佔劣勢的企業,收購之後可以進行資源整合,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是利好的。但是也會有收購之後,沒有達到資源整改的效果,給收購公司造成經營負擔的,這種情況下就是壞事了。
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收購其他公司屬於好事,因為這說明上市公司業務領域將進一步擴大,經營能力強,企業證券流動性高、可周轉資金充足,經營風險相對較低。上市公司收購其他公司股權一般都是有利於上市公司業績的提高。當上市公司收購其他公司時,上市公司和被收購公司的股價還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漲幅。
上市公司收購股權算利好,收購股權意味著公司將出現新的業務和增長點,對被收購的公司來說,意味著看好被收購公司,對於兩者來說都算利好。 公司收購股權是指一家上市公司通過購買另一家上市公司股權的投資行為,股權收購公司可能取得被收購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也有可能兩家公司合並為一家。
股權收購是好事,對於被收購的公司和收購方都是利好。因為一個公司對另一個公司進行股票收購,說明這個公司有實力,隨後還會開拓新的經營領域,是利好;對於被收購方,之所以被收購,之前肯定是經營不善,或者產品落後將被淘汰,被收購後,將會給公司帶來新的活力,因此也是好事,當然也是利好!
『伍』 上市公司重組前董事長購買本公司股票違規嗎
屬於違規,屬於內幕交易。
『陸』 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可以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嗎
可以,但都要作為上市公司的信息對外進行披露,就是說上市企業高層購買或者賣出自己公司的股票都要預先進行披露,避免內幕交易。一般說法叫做增持和減持
『柒』 公司董事可否買賣本公司的股票
公司董事可以買賣本公司的股票,但是根據法律規定,公司董事在買入本公司股票後六個月內又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的,所得收益歸公司所有。
所以公司董事買賣本公司的股票有一定的限制。
相關法律可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四十七條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證券公司因包銷購入售後剩餘股票而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賣出該股票不受六個月時間限制。
『捌』 既然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那我是不是把一家公司的所有股票都買下來就可以去這個公司當董事長了
《證券法》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使收購者持有目標公司股份達到30%時,若想繼續增持股份,必須依法向目標公司所有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玖』 可不可以通過多買股票,實現對公司的控股,成為董事長
我們在小說裡面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情節,尤其是商業競爭的時候就是悄悄收購對方的股票,然後達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對方的最主要的股東掌握的比例還要高。這時候就輕松實現公司的易主,成為公司的董事長,這種情節只能出現在小說之中,現實生活中是不會出現的。
因為只要你收購股票超過5%,你就有舉牌的義務舉牌的義務就是告訴公司你擁有了超過5%的股份,你擁有了可以參加公司的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的權利,你不能自己一直在那收購,但是你不出生而且對方的股東把這個股份賣出去,那手續也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的。這不是三天兩天就可以搞定的,所以小說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會發生的。
『拾』 董事長增持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判斷
人們通常會認為董事長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是一種利好消息,其實並不盡然。董事長增持股票的目的並不完全相同,影響股價走勢的能力也有所區別。今天就與各位一起來了解下,應當如何看待董事長增持股票的行為。第一種情況,
董事長確實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
。通常來說董事長作為公司的最主要管理人員,對於公司的發展潛力如何是最清楚的。比如新產品研發成功、技術升級換代、訂單增加、業績大增、引入戰略投資等會影響股價上漲的信息,沒有公布之前外部投資者是無法知曉的。所以,如果一家經營良好的公司,董事長增持股票的行為很容易被市場解讀為利好。
第二種情況,
股價大大低於公司內在價值
。如果股市整體低迷,或是所在行業受到利空的沖擊,使得某家公司也受到了影響,股價已經大幅低於其實際價值。而董事長很清楚自己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錢,因而此時增持股票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回收公司的股權。根據價值回歸理論,這種外部沖擊導致的下跌是暫時的,股價將很快回歸正常水平。所以,精明的董事長經常會在股價被低估時增持股票。
第三種情況,
為了增強對公司的控制能力
。有時候出於某些原因使得公司股權過於分散,董事長的話語權被嚴重削弱,導致對公司的控制權不足,有被取代的風險。為了消除這種潛在的威脅,董事長可能被迫增持公司的股票。這種情況很難被外界知道,一般不會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對股價影響是相對中性的。
第四種情況,
為了高位套現做准備
。有時候股價處於高位,已經大大高於股票的合理估值,這時候董事長為了在高位套現,可能會發布增持公告。實際上,他們可能一邊少量增持維持股價,另一邊就用控制的親屬賬戶大量賣出套現。所以,股價處於高位時,董事長增持的利好還是小心為妙。
第五種情況,
為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有的公司經營不善,股價長期低迷。如果董事長也對公司前景沒有信心,可能會選擇股權轉讓把公司賣掉。如果股價上漲,那麼公司也許能賣一個更好的價錢。所以,董事長有可能會用增持公司股票的方式吸進投資者買進。
第六種情況,
消除質押爆倉的風險
。有的公司董事長把持有的絕大部分股票都質押給了證券公司來獲取流動資金,如果股價持續下跌就有爆倉的風險。相比直接追加擔保物的方式,董事長增持股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低價買回股票用於追加,另一方面也可以維持股價甚至拉升股價來消除爆倉風險。所以,如果董事長低位增持,最好先查清楚他是否有大量質押股票的行為。
另外,如果缺乏足夠的信息來判斷董事長增持的目的,還
可以觀察公司其他大股東有沒有大量減持的行為,機構類資金的態度如何,有沒有戰略投資者感興趣
等等。盡量從多個角度來綜合考慮,不要簡簡單單的把董事長增持行為當做利好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