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末首富」盛宣懷千萬家產是如何敗掉的
盛宣懷是清末民初時期的傳奇人物,他不光博學多才,敢於創新,在推進洋務運動和發展實業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此外,盛宣懷利用官商的身份,創辦了不少實業,借機聚斂了豐厚的財富。
可是這一次七姑娘盛愛頤表示不服,原來這一年國民政府出台了《關於婦女運動決議案》,明確在新民法中規定了未婚女子享有分配遺產的權利。盛愛頤由於尚未婚配,按照新法規,當然也有分配遺產的權利,於是她就一紙訴狀把分得遺產的三個哥哥和兩個侄子都告上了法庭。由於新民法才推出不久,盛愛頤爭家產的案子就變成了一宗女權案,因此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和關注。
這宗案子的結局,自然是讓盛愛頤贏了官司,分得了50萬遺產。眼看著盛愛頤分得了一筆家產,沒嫁人的八姑娘盛方頤也立刻如法炮製為自己爭回了50萬元的遺產。1929年,國民政府再次出台了《已婚女子追溯繼承財產實行細則》,明確規定,女子不分已嫁未嫁,都與男子享有同等財產繼承權。新的法規出來後,盛氏家族的女兒及孫女們也紛紛與盛恩頤等子孫們對簿公堂,於是盛宣懷留下的遺產很快就瓜分干凈,而偌大的盛家也自此分崩離析。
敗得最快的就是盛恩頤,他好吃懶做,又好賭成性,所以很快就把手中的遺產敗了個精光,以致連買張公園門票的錢都沒有,最後窮困潦倒而死。五子盛重頤倒是沒有惡習,並且在地產方面還做得頗有心理。但是時局動盪,生意不好維系,於是他學別人做股票,由於沒有經驗,虧得血本無歸。解放前夕,他用僅剩的一點本錢在香港開股票交易所,結果再次被騙,自此後他就在窮困潦倒中掙扎度日了。
至於七子盛升頤,也許是庶出的原因。他在盛家子女中一向不起眼,後來為了事業,居然將太太獻給了孔祥熙的公子孔令侃,這一度讓他備受恥笑。顯然有這樣的兒女,別說千萬家產了,就算盛宣懷有金山銀山,也一樣會被敗得乾乾凈凈。(參考資料:《盛宣懷傳》等)
② 這家企業是由李鴻章創辦的,百餘年而不倒,現在怎樣了
說起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很多人會想到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赫赫有名的官員,不過事實上,在這些大人物光環的背後,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商人,他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堪稱中國實業之父,此人便是曾得李鴻章重用的「紅頂商人」盛宣懷。
輪船招商局船隻
時至二零零九年,招商局集團年利潤突破一百七十億元,且總資產達到兩千六百多億,管理資產達到兩萬多億,堪稱一家「巨無霸」企業。不僅如此,招商局集團增長迅速,到二零一二年底,其總資產達到四千億,且管理資產將近四萬億,由此可見其成長潛力。
招商局作為一傢具有一百年歷史的「百年老店」,能夠在漫長的歷史中留存下來足見其生命力之頑強,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中,招商局將以更挺拔的姿態昂首前行。
③ 保路運動有沒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細節
④ 盛宣懷去世後留下了一筆遺產,後來是如何處置的
到了1927年秋庄夫人去世之後,盛氏財產清理處再次清理處一筆財產,這就是庄夫人的“頤養費”的餘下部分。按照庄規,依舊是一分為二,一半劃歸五房子孫,另一半劃歸義庄。義庄實際分得147餘萬兩,加上原先的500餘兩,共有727萬余兩。
⑤ 為什麼說近代上海灘第一家族是盛宣懷家族盛家都有哪些著名人物呢
晚清出過兩個「首富」級的紅頂商人,一個是胡雪岩,另一個是盛宣懷。在民間,胡雪岩的名氣比盛宣懷大,但論成就和結局,盛宣懷則遠在胡雪岩之上。
胡雪岩,歸根結底只是遊走在政商之間的商人,表面風光,背後其實盡是萬丈深淵。在天朝,這類商人往往逃不出「養肥了待宰」的宿命。
而盛宣懷卻不同,雖說他本質上也是紅頂商人,但他卻是亦官亦商,生意一路做大的同時,官位也是一路高升到了郵傳部尚書的高位。
胡雪岩那種賞賜來的紅頂子歸根到底只能拿來裝點門面;盛宣懷的紅頂子卻貨真價實的掌控著洋務運動下的經濟命脈。
盛毓郵出生在1911年,這一年盛宣懷官至郵傳部尚書,風光之極,因此這位盛家三代得了個「毓郵」的名字,盛宣懷親自給取的。
遺憾的,這樣的好彩頭並沒給盛宣懷帶來多大的好運氣,在郵傳部尚書的高位上僅僅坐了十個月,一場辛亥革命就將他掀翻了台。
值得說的是下面這事。
1920年,盛家分家的時候,年僅9歲的盛毓郵竟然也分到了116萬兩銀的家產,這其中包括三新公司、客利房產的合股,沁園房屋、泰吉里、鄭家木橋、東有恆路地塊的房地產,還有上海、南京、漢口、武昌等地的空地,以及中國通商銀行和揚子公司的股票若干。
按說他是盛老四的兒子,分家產應該輪不到他這樣的三代頭上呀?
實在是因為盛毓郵有財運,因為盛家老三盛同頤早逝無子,盛毓郵就過繼給了盛同頤,於是就繼承了三房的那份。
⑥ 股市的誕生背景
我國股市的誕生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股市也由此發展起來。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目前,股市仍在飛速發展,對於發展經濟有著極大的作用。
⑦ 紅頂商人之盛宣懷:毀譽參半的"中國商父"到底做了哪些中國第一
說到近代的紅頂商人,盛宣懷是個不得不提的人物,創建了龐大的商業帝國,也有其深厚的官方背景,真的是亦官亦商。
盛宣懷,字杏蓀,1844年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府的官宦世家。早年他曾輔佐父親治理湖北(其父盛康曾任湖北布政使),當時漢口已是通商口岸,洋行林立,洋貨齊聚,盛宣懷耳濡目染,事事研求,對於西方先進技術有著直觀和真切的了解,並慨然以匡時濟世為己任。
1891年,在煙台設立膠東第一廣仁堂慈善機構。
1892年,任直隸津海關道兼直隸津海關監督。
1895年,奏設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於天津。
1896年,以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務,接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奏設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於上海。授太常寺少卿銜。
1897年,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被補授大理寺少卿銜。
1901年,因保護東南地方有功,被賞加太子少保銜。
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1905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設了中國紅十字會。
1908年,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
1911年,升任郵傳部大臣。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盛宣懷被革職移居大連,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戶。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盛宣懷受孫中山邀從日本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
1913年5月,盛宣懷又出任漢冶萍公司董事長。
1916年,盛宣懷在上海病逝,他遺囑將其家產的一半,捐贈為慈善基金。
⑧ 清朝的第一富翁盛宣懷,給後世留下了什麼財富
提到盛宣懷,也許讀者們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晚清首富。這當然沒錯,但是除此之外他還給後世留下了一筆更大的財富,這筆財富不是銀子嗎?真的不是,這筆財富比銀子寶貴得多。
想搞明白這筆財富,首先要從盛宣懷的一個不同尋常的愛好說起,他是一位收藏大家,而且收藏的東西都很特殊;要是換做其他人,早將這些東西一把火燒了,而盛宣懷卻視若珍寶。也正是由於他這一愛好,才為後人留下了一筆異常寶貴的「財富」。那到底都是些什麼東西呢?
可以說「一部盛宣懷,半部近代史」,關於「盛檔」的研究工作還在進行,不過是海邊拾貝,還有更多的東西等著專家和學者們去研究和考證。在這里,我們也要慶幸這些「文件」能被盛宣懷收藏起來,若不然這將是多大損失啊!
⑨ 盛宣懷的家庭生活
盛宣懷的祖父盛隆,舉人出身,當過浙江海寧州知州;父親盛康,進士出身,當過布政使,與李鴻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長。
盛家雖也可謂是書香門第,但祖父兩人都比較注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對孩子的「學歷」教育抓得不是很緊,盛宣懷有時隨父親居住官邸,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時回到老家盛氏府第,攻讀經書,接受傳統教育,其間,他也並非心無旁騖,而是經常參與設義庄、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等具體事務的規劃。成長於這樣一種環境的盛宣懷,八股文章了了,應試能力平平,所以他在1866年考中秀才後,鄉試三次不中。然而,盛宣懷落榜不落志,慨然以匡時濟世自期,從此絕意科舉,積極致力於「有用之學」,對天下之事,均「事事研求」。
盛宣懷的兒女們各自與豪門聯姻,互相依附,富上加貴,成為清末民初一支頗為龐大的家族體系,可謂近代上海灘最大的豪門顯貴。盛宣懷先後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成為清末民初一支頗為龐大的家族體系。他的後代,絕大多數人都吃老太爺留下的家業,成為一事無成的紈絝子弟。卻也不乏熱衷於實業,經歷豐富的成功人士,延續著這個百年家族的未完傳奇。 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撒手人寰,家業由其遺孀庄德華夫人接管。庄夫人出生於常州大戶人家,並善於理財治家,精明過人。當時她的賬房叫「太記賬房」,所管理經營的盛家產業,從上海、蘇州、常州,直到南京、九江、武漢,極為雄厚。
1927年秋天,庄夫人突然患病去世。台柱子一倒,盛家子孫頓時慌做一團。而最敏感的問題,莫過於老太爺的遺產分配。
盛宣懷到底留下了多少遺產,一直是眾說紛紜。他在去世之前,曾有遺囑,將其遺產的一半拿出來建立「愚齋義庄」,救濟盛氏家族貧苦人家,並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盛宣懷指定的遺囑執行監督人,是他的恩師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經過兩年半的清理,最終統計出盛氏財產至1920年1月止,總額為銀元1349萬余兩,除去償款等,實際應分財產為1160餘萬兩。其中五成分給五房盛氏子孫,每房各得遺產116萬兩。另五成捐入「愚齋義庄」。
1927年11月,老四盛恩頤無視父親遺囑,突然向法院提出,要將早已歸入「愚齋義庄」用於慈善基金的遺產,由盛氏五房分掉。這一下,在家族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盛宣懷的女兒甚至為此告上了法庭。江蘇省政府趁此機會,趕緊插上一手。1928年10月,省政府委員會主席鈕永建下令,限時將義庄的資金股票一律凍結,派員來接收。白撿了一個大皮夾子。這個結果是盛恩頤始料不及的,但對此也無可奈何。 盛宣懷的兒子們,大多無一技之長。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鴉片鬼,老四更是花錢如流水,曾有過一夜間輸掉一整條弄堂的「豪舉」。唯獨老七盛萍臣,倒是做過件大事。上海足球史上隊齡最長的球隊——東華足球隊,在上世紀30年代曾有過頗為輝煌的戰績,史稱「上海足球史上的黃金時代」,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的足球重鎮。而這支令華人揚眉吐氣的球隊的老闆,正是盛宣懷的七公子盛萍臣。作為球隊的發起人,盛萍臣不僅具體操辦了球隊的建立,還負責主持隊中的一切事務,更把盛家老公館中靠西側的一幢小洋樓騰出來,供球隊作隊部。
同為上世紀初葉的豪門望族,宋氏家族(宋子文、宋靄齡、宋美齡、宋慶齡)與盛氏家的淵源極為深厚。兩家的關系,以宋子文與盛家七小姐愛頤的恩怨苦戀流傳最廣。宋子文從美國留學回來,擔任了盛氏漢冶萍公司的英文秘書,常常出入盛府,由此結識了「驚為天人」的七小姐。宋子文不僅主動擔任了七小姐的英語教師,還經常向她講述大洋彼岸的景色和風土人情,充分顯示他的博學,很快便贏得了七小姐的傾心。但七小姐的母親庄夫人硬是不允許這門婚事。1923年2月,宋子文由其二姐宋慶齡引薦,被孫中山起用,電報催其火速南下廣州,但他放不下七小姐,就力勸七小姐跟他同赴廣州。七小姐內心深處對婚姻自由充滿了嚮往,而宋子文要她離家出走,卻又是她無法接受的。飽受情感煎熬的盛七小姐最終掏出一把金葉,給宋子文作路費。1930年,宋子文再次返滬時,已帶來了夫人張樂怡。盛七小姐為此大病了一場,從此二人很少來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七小姐留在上海參加了里弄工作,宋子文則跑到美國當了寓公。1971年,宋子文在美國舊金山去世。七小姐則活到1983年,享年83歲。 盛宣懷四女兒盛樨蕙的大兒子邵洵美,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氣的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還曾被譽為「民國美男子」。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壇上,邵洵美有「孟嘗君」之美譽。為文藝,為朋友,他最肯花錢,甚至賣房賣地。當時能把實業與文學結合起來的最好辦法,就是開書店,辦雜志,出新書,這正是邵洵美極樂意全身心投入的事業。回國的第二年,他就在靜安寺路斜橋老公館的對面,開設了一家「金屋書店」,出版《金屋月刊》。之後又專心致力於「新月書店」的經營。這時「新月」的成員有胡適、林語堂、羅隆基、沈從文、潘光旦、葉公超、梁實秋、梁宗岱、曹聚仁、卞之琳等文化名人,更出版了享有盛名的《論語》、《詩刊》、《新月》等雜志,在30年代的文壇,可謂風頭獨健。1934年,他在平涼路21號開辦了時代印刷廠,從德國引進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影寫技術設備(即照相版設備),這是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採用影寫技術的印刷廠。
盛毓度是盛家老四恩頤的二兒子, 20來歲時留學日本。盛毓度不僅是個成功的實業家,還是中日邦交史上有貢獻的政治家。他經常出席各種社團的演講會,為中國與日本恢復邦交大聲疾呼,故而享有「國士」之譽,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政論家之一。1975年,周恩來總理邀請盛毓度全家回國參觀、探親。
1993年盛毓度在東京逝世,遵其葉落歸根的遺願,歸葬上海歸園墓園。
曾孫女盛勤,復旦大學教授,曾孫女婿著名學者錢文忠。
⑩ 盛宣懷的介紹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又號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漢族,祖籍江陰,出生於中國常州,死後歸葬江陰。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干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范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他熱心公益,積極賑災,創造性地用以工代賑方法疏浚了山東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