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要上市了,原始股能不能買呢
能買。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這便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
投資原始股應注意以下事項:
1、看承銷商資質
購股者要了解承銷商是否有授權經銷該原始股的資格,一般有國家授權承銷原始股的機構所承銷的原始股的標的都是經過周密的調研後才進行銷售該原始股的,上市的機率都比較大;反之,就容易上當受騙。
2、企業經營情況
購股者要了解發售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了解考察企業的經營效益的好壞可從企業的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利潤總額等項情況去看,這些數字都能在企業發售股票說明書中查到。
3、看發行股票用途
要看發行股票的用途。一般說來,發售股票的用途是用來擴大再生產的某些工程項目、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的某些用項等,這些都是值得投資的。如若工業生產企業發售股票是用來補充流動資金私有制,那就要慎重考慮,是不是企業外欠資金太多,發售股票的目的是用來補窟窿還是償還企業的虧損債務,購買這樣的股票是不會創造新的再生價值的。因此也不可能給購股者帶來好的收益,而且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性。
4、企業負債情況
要看發售股票企業負債的額度。購買某企業的股票時要特別注意該企業公布的一些會計資料報告,這些資料報告發售企業資產總額、負債總額、資產凈值等。
5、看溢價發售比例
要看溢價發售的比例。企業發售股票大多採取溢價發售的辦法。溢價發售的比例越小,購股者的風險性越小,溢價發售的比例越大,給購股者造成的風險性就越大。
6、看預測分紅股利
要看預測分紅的股利。股利越高說明資金使用效果越好,這當然是股票投資者最為期望的。所以,在選擇購買股票時,要看預測分紅股利的高低,股利高的是優先選擇的對象,低的應當慎重購買。
綜合以上幾點,如果對自家公司足夠了解,原始股是可以購買的。
⑵ 分紅除息問題
下面有詳盡的分析:
公司的分紅政策與股票價格的關系
公司的分紅政策所涉及的是對公司的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所以分紅政策也可以叫做分配政策。每年公司的經營都有對股東有個交代,即今年的贏利分紅還是不分紅,若是分紅如何分。按照法律和公司制度,應該是董事會提出預案,交股東大會討論表決。對公司的分紅政策,股東各有相同和不同的預期和利益,理想的公司分紅政策應該是公司經營者和大小股東之間利益妥協,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的結果。無論採取什麼樣分紅政策,股東們有一個目標是一致的,即股票能夠增值,價格能夠持續上漲,否則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看跌的股東就會以腳投票。但問題是分紅政策對股票價值有影響嗎?若是有,什麼政策有正面效應,什麼政策有負面效應?對這些疑問理論上是有爭論的,實際操作中也各有不同情況。 一、理論上的爭論 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送現金,一種是送股票。前者因為送的真金實銀,公司的資產要減少,後者是拿股票替換現金,現金留下來,公司的凈資產沒有變化,只是股票數量增加。因為股東的錢以股票方式留在公司,所以股票紅利是股東的再投資。含有分紅權的股票叫含權股,股權登記日後的交易要做除權處理,按分紅比例降價。不分紅當然一切照舊,而分紅股東雖然得到現金和紅股,但手中所持的股票價格也相應地降了一塊,所以從表面上看,不分紅與分現金或股票實在是半斤八兩,股票的真實價值和價格沒有什麼變化。美國學者默頓.米勒(MertonMiller,曾因投資組合理論的貢獻獲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持這種「股利無關論」(DividendIrrelevance)。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假設:(1)個人和公司都沒有所得稅;(2)沒有發行和交易成本;(3)分紅政策對股東權益的成本沒有影響;(4)公司的分紅政策與投資方向和資金使用計劃沒有任何關系;(5)股東和公司經理有對稱的信息(SymmetricInformation),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相同的預期。基於以上假設,他認為公司的分紅政策對公司的股票價格沒有影響,股票的投資價值是由公司的基本贏利能力和風險等級決定。前者是指公司所有資源的賺錢能力,後者是指公司股票的風險系數β,簡單地說,若是公司贏利和股票價格波動大,風險系數β值就高,反之就低。基本贏利能力和風險等級決定了餡餅的大小,而分紅政策講的是如何瓜分現有收益這個餡餅,與餡餅的大小無關,也就是說分不分,如何分,餡餅還是那麼大,不會因此而增大或減小。 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只盯著股票價格,對公司分紅漠不關心,投資者有不同的預期和利益要求,這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股票價值的估價,事實上公司的分紅政策確實會影響到股票價格。比如投資者會認為投資股票獲得現金收益是天經地義的,拿到手裡的現金要比留在公司風險小,因為公司未來的贏利不穩定,有風險,投資者的感覺是「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所以每年都有現金紅利,或現金分紅比例較高的公司股票必然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還有一種觀點是從稅賦的角度來考慮,因為現金分紅要納稅,中國該稅率為20%,若是公司有一億發行在外的股票,十股送一元的話,要1000萬,稅就要交200萬,而送紅股則沒有這項額外支出。所以少分現金,或什麼都不分,或只送紅股是明智的選擇。 筆者的看法,從理論上講,默頓.米勒的「股利無關論」總的價值取向是對的,分配不會使股票增值。但是問題在於他的五項假設條件均不真實,稅賦、發行和交易成本都是逃不掉的,股東的構成不同,有不同信息來源、價值判斷和利益要求,股東與公司經理,不同的股東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公司經營者比股東更清楚公司的底細,控股的大股東也比一般的中小股東更容易操控和獲得內幕信息。因此不同分紅政策肯定會對股東權益的成本、公司投資計劃產生不同的影響,股票的帳面價值在總量(公司+股東個人)上看雖然沒有變化,但投資者對股票內在價值的估價出現了變化,也就是說投資者的預期因不同的分紅政策而改變,贊成的就買進搶權,成為新股東,不贊成就賣出逃權,從而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 如果我們在實踐中堅持默頓.米勒的「股利無關論」,正確的選擇就是不分配。事實上滬深兩市上市公司選擇不分紅的公司越來越多,有些公司近年來一直不分紅,股價每年都有漲幅。這些現象大致可以作為默頓.米勒的「股利無關論」的佐證。不過相反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每年都堅持給股東以紅利回報的公司也贏得不少的擁護者。 應該說投資者偏好現金股息收益甚於資本收益(價差收益)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但決非普遍現象。除非投資者面臨不可推遲的現金支出,如個人必須到期償付的住房貸款,退休基金必須定期支付的退休金等等,否則投資者拿到沒有任何收益的現金還是要選擇投資方向再投資。如果認為原來的公司每年都有現金分紅,因此有投資價值,莫不如再增持該公司的股票。由此看來,這種即期現金偏好理論是一種「在手之鳥悖論」(Bird-in-the-HandFallacy),即期收益與長遠收益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只要公司不會因現金短缺而倒閉,贏利能保持持續增長,投資者並不在意現在能否拿到現金。中國與此意類似的故事來自「朝三暮四」這句成語,其原意是有一個耍猴的人原來的分配製度是每天早上給猴四顆棗,晚上三顆。他覺得這樣做沒有激勵作用,宣布改為早上三顆,晚上視表現賞四顆作為獎金。此舉遭到猴的強烈反對,「朝三暮四」在人看來是一樣的,但猴的感覺是利益受到損害,因為現在早餐比原來少了一顆棗!而且晚上那四顆能否吃到變得有風險了,於是躺倒罷工,主人無奈只好改回舊制,改革以失敗告終。在筆者看來,「股利無關論」和「在手之鳥論」最大的區別是假設投資者有不同的性格,對現在未來有不同的預期和判斷,前者是理想主義、貪得無厭,可以用畫餅充飢,泡沫概念糊弄的人,後者是現實主義、只相信眼前利益,不被增長的泡沫所迷惑的猴。 稅賦對分紅政策是有影響的,但並非是主要因素。每年都有許多公司實行現金分紅,分到股東手裡的是已扣稅的股息,吃虧是明擺的,所以這樣做肯定有其他更重要的考慮。 二、兩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理論上三種不同觀點的爭論並沒有解決我們對公司分紅政策的疑問,這或許是因為每個公司都面臨不同的情況,所以並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所謂最佳分紅政策,但是理論上的爭論卻提出了兩個重要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關註:一是信息的不對稱,信息的內涵和發出的信號,以及對信息內涵、信號的不同理解;二是股東的構成及其影響力。 理論上講,如果公司提高了紅利的派發率,股票的含金量也會隨之提高,股票價格理應上漲。但實際上現行的股票價格也許已經完成了和包含了對紅利權的估價,這是由於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一般投資者不會先於市場得到信息。先於市場得到信息的莊家和憑直覺介入的投資者對有分紅概念股票的追捧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默頓.米勒認為與其說投資者重視分紅,莫如說投資者更為關注分紅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內涵和信號。在他看來,若是公司經營者對公司未來的贏利前景看好,認為贏利會持續增長,就會提高紅利派發率,否則就會不分或少分。對贏利預期預先反應最快是股價,最大限度的增長空間在股價,微不足道的分紅只不過是一個概念和信號。因此清楚內情的公司經營者制訂的分紅政策反映了他們對公司未來的預期和信心,對不知內情的股東來說披露的則是一種可以解讀的信號。 公司的股東往往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團和個人構成,對公司的分紅政策當然會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保險基金偏好現金紅利,中小股東可能喜歡多送紅股,大股東有更為復雜的小算盤,股東當然希望能有對自己最有利的分紅方案,誰控制的票數多誰就能通過對自己有利的方案,因此對公司長遠發展有利,對全體股東有利只是旗號而已,按照公司制度,實際上是誰有力誰就有理。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東構成是奇特的,有國有股、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前兩者處於絕對控制地位,大股東和內部人士操控現象司空見慣,對我國上市公司分紅政策的影響應該說是決定性的。由於股票有上市流通和不流通的巨大差別,這樣就人為地造成了股東之間利益的沖突。站在國有股和法人股的立場上看,由於紅股的收益不能通過上市交易獲得,股價的漲跌也就沒有多大的利害關系,所以更傾向於獲得現金紅利甚至不分紅。1998年銀河科技的國有股股東否決了公司10送3股的預案,改之以10派2元現金就是這種利益沖突的現實表現。送紅股的方案能獲得國有股和法人股投票通過,其背景並非是資本預期收益的推動,而是另有其他考慮。盡管這些考慮迂迴曲折了一點,但目的是明確的,一是如何將原來的投資和收益變現,二是如何能更多地圈錢。 信息不對稱和信號,股東構成及其影響使我們對分紅政策的認識更進了一步,同時也架起了理論通往現實的橋梁和觀察公司分紅政策的多元視角,運用這些觀點我們可以透過對公司可選擇的分紅方式的分析看一看公司分紅政策的實際效果。 三、在不分紅現象的背後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有贏利可分的公司選擇了不分紅的政策,所以不分紅不是沒有錢,而是不想分。其中原因有兩個:第一,從實際效果看,分紅對公司和股東好處並不明顯,現金分紅股東實在是拿了一點蠅頭小利,公司的發展卻受到影響,股票紅利送少了股東覺得不過癮,多送,一次送個夠,經營者覺得盤子大了,經營壓力也大,所以沒有把握最好維持現狀。從股價與分紅政策的相關性來看,送現金基本不受歡迎,市場反應平平,大劑量送紅股股價才會有較大幅度上漲,但一毛不拔,什麼都不送,股價卻仍舊十分堅挺。這些現象說明分紅與否的確與股價沒有什麼關系,公司的不分紅政策與默頓.米勒的「股利無關論」不謀而合;第二,單向解讀不分紅這一信息,其內涵和信號是不清晰的,也就是說它沒有透露出公司經營者對公司贏利前景的看法,我們可以說經營者將利潤留存下來,是因為他們對未來有信心,要加大投資力度,也可以說不分紅是因為公司有頭寸短缺等財務風險,當然我們可以結合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的說明來解讀。但對投資者來說,有一個內涵和信號是明白無誤的,就是公司盤子沒變,又累計了一年的滾存利潤,這就大大提高了公司將來大劑量送股的潛力。用預期理論的道理來講,越是未來前景不清晰的公司,其變化潛力就越大,也就是說,投資者對這項信息做的是反向解讀和加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公司雖然不分紅,股價卻波動不大。 有些持傳統投資價值觀念的學者和投資者會說,成熟的股市和上市公司應該是以普遍派發現金紅利為標志,長期來看,從來不分紅或很少分紅的公司沒有多大的投資價值。首先,頑固堅持不分紅的鐵公雞公司是不道德的,有沒有贏利可分是能力問題,有贏利而故意不分是態度和道德問題。其次,長期不分紅的公司不是被特殊的利益集團和大股東所把持,就是在經營上根本沒有前途,因此不會贏得長線投資者的擁護。股市不相信道德的眼淚,這些持傳統投資價值觀念的學者和投資者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還是讓我們看一組統計數據。 表1是上市兩年以上,從未送股派現的10隻股票。分紅和股價變動計算期為每隻股票上市日到2000年6月30日,贏利和股本計算期為上市日至1999年末。通過對該表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10隻股票的總體情況確實與傳統投資觀念的判斷相符,業績從上市之後全部是大幅度滑坡,這種趨勢也反映在公司的分紅政策上,贏利越來越少甚至虧損,當然無力分紅。(2)這些公司的股本擴張是靠配股,既股東持續的輸血。我們可以說這是業績不良造成的,但當時在上市之初看上去都是相當不錯的,經營者在業績尚好的時候配股圈錢積極,分紅卻為何一毛不拔?我們有理由推斷他們當初就不大看好公司的經營前景!換句話說,分紅不積極,不僅僅是思想有問題。(3)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要讓傳統投資理論大跌眼鏡了,與業績大幅度滑坡相對應的是股價的增長,這種現象是股市所司空見慣的,本文不想做過多的探討。這里只是指出,股價上漲有短線因素的作用,這些股票的表現的確可以證明股市的另一番道理,既股價與分紅,甚至與業績無關,但比較而言,從長線表現看,尤其是對比大幅度送派的公司股價(見表2、表3),這些股票的漲幅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表1十大不分紅股票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上市日期 股價漲跌 股本增長 業績增長0411 ST凱地 1996-7-16 201.09% 22.33% -580.46% 0613 ST東海A 1997-1-28 -37.02% 51.71% -226.19% 0669 中訊科技 1996-12-10 19.14% 28.48% 149.23% 0691 寰島實業 1997-2-28 15.58% 188.15% -6.38% 0788 合成制葯 1997-6-16 -9.71% 48.08% -196.09% 600065 大慶聯誼 1997-5-23 -45.40% 45.45% -93.72%600083 PT紅光 1997-6-6 -62.09% 43.75% -459.70% 600097 ST恆泰 1997-6-19 -6.81% 43.52% -265.12% 600113 浙江東日 1997-10-21 23.23% 51.28% -39.91% 600115 東方航空 1997-11-5 -26.88% 62.23% -34.76% 平均 3.1年 7.11% 58.50% -175.31% 四、現金紅利輕飄飄 現金紅利為何輕飄飄,因為好處不大,弊病甚多。勉強能舉出的好處大致有兩點:一是迎合了部分股東的願望和利益,二是減少股東凈資產和經營者的壓力。而現金紅利的弊病卻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現金紅利派發率相對於股價波動實在是不夠塞牙縫,比如10送10元應該是個相當驚人的大紅包,但這可是一年的收益,而對於50元的股價來說,只是2%的漲幅,這種漲幅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在牛市中2%的收益根本不值一提。其次,前面提到,除非有些特殊情況,實際上偏好現金的股票投資者幾乎等於零。如果當真偏好現金的話不如去買國債或基金,國債無風險,收益又高於銀行利息,證券投資基金按政策規定須拿出年收益的90%分現金。而股票因為公司永續經營,能否每年都有現金紅利可分是不確定的。第三,默頓.米勒認為公司增加紅利派發是經營者對未來有信心的表現,但筆者認為這里應把現金紅利和股票紅利區別開來。西方投資理論有一種說法,就是當企業沒有什麼盈利的項目可做時,不妨還錢於民,減小經營壓力。實際上經營者制訂派發現金政策時確實有這個考慮,這樣做也確實有這個實際效果。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信息內涵和信號原理推測,如果某個公司送現金,就表明該公司發展停滯,經營萎縮,經營者對前途缺乏信心。第四,是有額外的納稅支出。公司如果確有送現金取悅股東的願望,不是沒有其他替代的辦法,比如股票回購,既能達到送錢的目的,又能避稅,何樂而不為呢? 前面曾提到過,公司採取現金分紅的方式既有面上的原因,內幕里也許別有隱情。面上的和內幕的原因如大股東的壓力、國際慣例的束縛、公司經營者不同的觀念和風格、公司所處的行業已進入成熟期等等。B股的早期股東多是國外的各類基金,講求現金投資回報,公司不得不遵循國際慣例來滿足此類股東的要求,而A股的股東看不上那一點蠅頭小利,於是就出現了B股派現金紅利,A股派紅股的怪現象。公司進入成熟期的特徵有兩個:一是所從事的行業難以找到贏利的投資項目,手頭有大量現金沒有出路,二是大比例派送現金紅利。這兩個特徵是公司經營性衰退的表象和信號。 表2以累計派現金額超過10元/10股,累計送股低於10股/10股為標准選擇了10隻股票,剔除了原來也在前10名之列的深發展、四川長虹、深中集、粵電力等幾只既有大量派現,也有大比例紅股的股票,目的是突出那些在現金紅利上有所側重的股票。其他計算條件與表1相同。 表2 十大現金分紅股票 股票 股票簡稱 累計 累計 上市 股價 股本 盈利 代碼 送股 派現 時間 漲跌 增長 增長 600854 春蘭股份 8 43.2 1994 507.64% 155.26% 22.46% 0016 深康佳A 9 31 1992 661.01% 294.11% 449.21% 0418 小天鵝A 2 16.35 1997 68.06% 20.00% -20.34% 600690 青島海爾 7 15.5 1993 369.51% 112.94% 222.24% 600684 珠江實業 5 14.8 1993 18.61% 107.66% -80.86600814 杭州解百 8 13.7 1994 109.15% 171.34% -62.18% 600682 南京新百 5 13.5 1993 165.40% 93.35% -1.57% 600642 申能股份 0 12.8 1993 41.41% -32.03% 10.19% 600826 蘭生股份 6 12.6 1994 100.52% 98.00% 13.81% 0529 粵美雅A 10 12.5 1993 5.52% 298.99% -318.35% 平均 6 18.595 6.4年 204.68% 104.82% 23.46% 為什麼這些公司偏重於派現金呢?首先,我們看到家電類的股票有4隻,佔40%,商業類有兩只,佔20%。這兩類都是成長性不高,但卻直接面對消費者,有大量的現金流量和存量的行業;其次,公司的規模盤子已經相當大,主營業務上幾無拓展空間,反映在盤子上也差不多達到了最大的規模,公司經營者看到了這種前景,但沒有將資金胡亂投向其他領域,搞多元化經營,而是加強研究開發投入,多餘資金選擇了現金分紅,暫時還利於股東的政策,這個政策應該說是明智的,也印證了信息內涵和信號理論對這種現象的推斷。 最後的疑問是,派現金的分紅政策能持續下去嗎?1999年的數據顯示,這10家除了深康佳和青島海爾保持高增長外,其他股票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衰退的跡象。另外,在2000年中期分配中均無貢獻。 五、股票紅利多多益善 送紅股在過去是一種紙上概念或叫紙上操作(PaperWork),如今進入數字信息時代則叫數字概念,在公司來講只不過倒個帳戶,在證交所和登記公司的中央電腦里做個加法,增加數字而已。送紅股固然不會增加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對股東來說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首先,收到紅股,將收益作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種再投資行為。作為股票的職業或長線投資者,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賺的不是錢,而是股票。只要公司經營長線看好,股票多多益善。其次,從市場評價來看,送股題材相當吸引人,但送股之後若能實現每股盈利的同步增長甚至更快增長就越發理想了。根據信息內涵和信號理論,大劑量送股可以說是一個信號,它起碼表明了公司對盈利增長的信心,因為大劑量送股後每股收益被稀釋,為了填補每股盈利的缺口,公司就須加倍努力。第三,大幅度除權後,股價相對便宜,交易也較以前活躍,容易激起投資者的填權預期。投資者對股票紅利的偏好與公司的長遠利益是一致的,同時也向公司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地說就是對公司股本擴張能力的追求。第四,送股還有避稅,沒有交易成本等優點。 公司經營者一般情況下並不情願分紅,既不願意送現金,也不願意送紅股。但是為什麼有些公司選擇了送紅股呢?除了一些外部壓力外,最直接的原因和動力還是為了更多地圈股東的錢。例如,某一小盤股要配股,承銷商會出主意說,先送紅股將盤子做大,然後配股,這樣配股價不致大高,還可以多圈錢。所以中國的上市公司如果大劑量送股的話,接下來可能就是大劑量的配股。 縱橫國際(原南通機床,ST通機,600862)的資產重組和以後的送股、增發是筆者曾接觸過的一個案例。該股從98年的7元多起步一直漲到99年的36元,漲幅500%。其中原因是江蘇國際技術進出口公司的入主以及而後可以預期到的資產重組、業績提升、送紅股等利好。當時公司的重組方和投資項目需資金4億多,計劃先送後配股或增發。但公司決策層有幾個疑慮:第一,是否需要送紅股?要送的話送多少合適?因為不送照樣可以配股或增發,如果照原計劃10送10,送過之後,再加上配股或增發,流通盤子大增,以後日子不好過,股票有可能成為一隻死股。第二,是配股還是增發?價格多少合適?第三,除權之後盤子誰來接?有些莊家對填權不感興趣,除權後可能要出貨。筆者的意見是:這些問題要綜合起來看。首先,送肯定要送,而且還要10送10,現在的股價已經是騎虎難下,莊家的目標是10送10,投資者也是沖著這個目標來的。無論是配股還是增發,股價都不能過高,你總不能弄出20元的配股價和36元的增發價來。那麼大劑量送股就可以大幅度除權,10送10之後除權價是18元,這個價格就可以為配股和增發掃清投資者的心理障礙。其次,配股有30%的限制,還要給股東至少20%的折扣,就南通機床來說,送股後流通股5000萬,只能發行1500萬,14元發行價,大致能籌資2.1億。不僅不能滿足資金需求,還有一個國有股、法人股如何參與配股的問題。增發就沒有這樣的限制,對投資者尤其是大機構投資者,要積極地展開公關推介工作,既要穩住現有的,更要爭取新的,要曉之以理,動之以利。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是公司決策層對未來是否有信心。公司決策層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手裡賺錢的項目很多,只恨錢少。既然如此那就放開手腳大幹吧,只要你能挖出金子,不怕股東不掏錢。 南通機床重組不到一年,歷史上大比例送紅股的公司是否都實現了高增長?
由於字數太多,放不完,原文請看
http://www.cs.com.cn/csnews/20001219/30101.asp
⑶ 首發限售股與大小非有什麼不同
「大小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的,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一年以後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沖擊。而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的,在股改後兩年以上方可流通,因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東,戰略投資者。一般不會拋)。
對大小非解禁有無利好的分析
【1】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之間的套利機制變得更加流暢,大股東將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收益率進行比較和判斷,來選擇是將手中的股票套現,還是繼續將實體經濟金融化。促進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
【2】受實體經濟的影響,近兩年股市的估值持續地下降,市場將在大幅波動中找出它合理的價格中樞。
【3】有利於抑制股市的過度投機,使股價與國際接軌,使股市成熟,使股市的投資理念建立,使各方參與者成熟。
【4】讓老百姓能買到具有投資價值的股價接軌股票。給投資機會和渠道不多的中國人一個熱錢余錢投資的方向。
【5】有助於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
大小非解禁對好公司的股票長期向上趨勢的影響有限,而對績差公司的股票則是毀滅性的。有利於資源配置。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
【6】能使廣大投資者認識到大投入就有大回報,只要能把握好機會.
⑷ 原始股 和 限售股 有何區別
1、概念不同
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唯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2、時間限制不同
購買原始股,一個途徑是通過其發行進行收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
由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一年內不得轉讓,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
限售股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3、性質不同
原始股從總體上可劃分為:國有股、法人股與自然人股。國有股是國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允許上市流通。法人股是企業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經過轉讓是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自然人股是一般個人所持有的股票,一旦該股票上市就可以流通的股票。
限售股是指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轉變而來的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市場俗稱為「大小非」。所謂「大非」指的是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所謂「小非」指的是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內。
⑸ 如何在無情的股市裡優雅地活下去
控制慾望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簡稱LTCM)成立於1994年2月,公司創辦人麥利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譽為是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是當時華爾街最閃亮的明星。199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默頓(RobertC.Merton)和斯科爾斯(Myron Samuel Scholes),美國前財政部副部長、美聯儲前副主席等大人物都是公司合夥人。
公司的交易策略是"市場中性套利"即買入被低估的有價證券,賣出被高估的有價證券。LTCM將金融市場的歷史資料、相關理論學術報告及研究資料和市場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大量數據的處理,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電腦數學自動投資系統模型,建立起龐大的債券及衍生產品的投資組合,進行投資套利活動。在1994--1997年間,LTCM業績輝煌驕人。成立之初,資產凈值為12.5億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為48億美元,凈增長2.84倍。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
所謂Black-Scholes-Merton公式仍以正態分布為基礎(這是因為該公式涉及Wiener過程,而Wiener過程的定義涉及正態分布),故"長期資本"的風險投資策略仍以"線性"和"連續"的資產價格模型為出發點。具體來說,該對沖基金的核心策略是"收斂交易" (convergence trading)。在其模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而一旦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其投資系統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
1998年之前的差不多10多年裡,每兩、三年俄羅斯都有面臨一次金融危機的考驗,但每次,其他七大工業國或者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會幫助他們。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破產會殃及魚池。1998年,真正的危機發生之前,俄羅斯警告說自己會有危險,債券價格於是下降很多。很多大機構和投機者,都覺得機會又來了,趁機大量收購俄羅斯債券。大家的想法是,真正出問題的時候,別的國家還是會按照慣例出面幫忙,然後危機就會過去,債券價格就會上漲,這樣就又可以穩穩地賺上一大筆。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政府將盧布貶值,宣布無法按時償還國債。
俄羅斯宣布破產,讓很多國際大銀行遭了損失,他們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要出售資產套現。這些大銀行手裡持有很多拋售很方便的7大工業國的債券。LTCM的災難因此而來,因為LTCM手裡持有的金融資產,大多數也是7大工業國債券。一場拋售7大工業國債券的踩踏慘劇由此發生。8月21號,國際大銀行開始大幅拋售他們手中的7大工業國債券,令全球主要債券價格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波動。不到10天,LTCM已走到破產邊緣。7大工業國的債券,虧掉LTCM90%至95%的資本。9月23日,美聯儲出面,組織以高盛、美林、J.P摩根為首的15家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LTCM90%的股權,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閉的厄運。LTCM也因此被稱為是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公司。
一個被認為只會成功,不會失敗的巨人,就這樣在一個看起來風險很低的市場轟然倒下。具有諷刺的意味的是,就在前一年,默頓和斯科爾斯才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接受萬眾矚目的敬仰。
LTCM給我們留下的一個核心教訓是:不要用高桿杠進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風險很低的領域。
謙卑
貪婪是引發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徹底崩潰的關鍵因素之一。2000年第一季度,納斯達克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780億美元,而禁售期解禁到期賣出的股份達到1100億美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納斯達克科技泡沫的破滅是由其投資者和籌資者的貪婪以及原始股東企圖向大眾傾向股票的陰謀造成的。
做空力量也加速了納斯達克科技泡沫崩潰。有這樣一種策略,就是選擇股價比首次公開發行價漲了三倍的公司,在解禁股解禁前11天做空該股票,然後,靜等解禁股的拋售。當然,在做空的時候也請記住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一句話「與你有償付債務能力相比,市場保持非理性狀態所持續的時間更長」
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創下了5132點的歷史新高,《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保守的投資者們躍躍欲試,科級股並非曇花一現」的文章,這意味著最後一批買家終於進入市場,「保守的人們,有些甚至已經80高齡了,此刻都正在走進理財辦公室,要求他們的共同基金或投資組合能夠一沾正在騰飛的新經濟之光」。
寫於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當天的這篇文章怎麼可能少得了對巴菲特和羅伯遜的抨擊言論。
「他的那套經濟理論已經徹底過時了,他的投資組合正在證明這一點。在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局公司透露,七最大的而上市控股公司的股票中,有五隻從最高點下跌了至少15%.........或者仔細想想對沖基金經理朱利安.羅伯遜吧,長期以來他可一直被看做是華爾街最精明的人。他拿著數百萬的高薪替這些國家的某些最富有的投資者理財,但是到現在腦筋還沒有開竅。他的老虎基金去年下跌了19%,1月份有下跌了超過6%。他在舊經濟中的全美航空公司上下了一個大賭注,目前來看這個堵住下錯了」。
然而,如果你在1956年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它今天就已然變成了大約2.7億美元!我們看看巴菲特是怎樣在長跑中勝出的:
知足
在網路股泡沫的瘋狂下,朱利安.羅伯遜堅持的價值投資方法突然失效。2000年3月30日朱利安.羅伯遜給老虎基金投資人的寫了最後一封信。信中寫道
「現時很多人談新經濟(互聯網、科技及電訊)。互聯網誠然改變了世界,生物科技發展亦令人驚嘆,科技及電訊也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機會。炒家們宣揚:「避開舊經濟、投資新經濟、勿理會價錢。」這便是過去18個月市場所見投資心態。」「投資者為求高回報,追捧科技、互聯網及電訊股份。這股狂熱不斷升溫,連基金經理也被迫入局,齊齊製造一個註定要倒塌的P o n z i金字塔。可悲的是,在現時環境下,欲求短期表現,就只有買入這類股份。這過程會自我延續至金字塔塌下為止。我絕對相信,這股狂熱遲早會成過去。」 「我們很難估計這改變何時出現,我沒有任何心得。我清楚的是:我們絕不會冒險把大家的金錢投資在我完全不了解的市場。故此,在經過仔細思量之後,我決定向我們的投資者發回所有資金——即是結束老虎基金。」
之後納斯達克指數狂跌,2002年9月跌去77%........
1999年8月初,黃奇輔(默頓和斯科爾斯的學生)與斯科爾斯重新成立了一家名為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公司,繼續LTCM的業務,默頓出任顧問。公司從4500萬美元的規模起步,東山再起。這家新公司,吸取了LTCM的教訓,高度重視風險管理,把杠桿率降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希望換來持續的成長。
新的基金很快重新站穩腳跟,並在2007年達到5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規模。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奔向100億規模時,公司犯了當年看錯俄羅斯一樣的錯誤,幾乎重蹈了LTCM的覆轍。
這群群金融天才認為,政府一定會挽救雷曼,因為政府已經花大代價挽救了貝爾斯登。於是,我們押重注於政府會挽救它,甚至期待一戰成名。但結果,和沒有人幫助當年的俄羅斯一樣,美國政府居然任由了雷曼兄弟戲劇性的倒閉。公司預期的巨額利潤變成了慘重損失。2008年金融海嘯的前10個月,我們的基金就損失了38%的凈值,單是10月份的上半月,損失就達29%。最終,公司再次敗走麥城,選擇清倉。
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最頂尖理論、模型的創造者,一群金融天才,兩次在市場展試身手,兩次以失敗告終。
究其原因,也許是他們太自信,不知足。
⑹ 如何知道自己的股票有沒有分紅如何拿到分紅
一般分紅都是除權除息日當天就能到賬,不過也有例外。這個看上市公司安排,可以查看公司公告,一般半月之內肯定會到賬。
分紅送股都會自動進行,不需要任何操作,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分紅派息期間,股民通過列印交割單或查詢資金變動情況可以得知紅利是否已劃至自己帳戶。
無論是上交所,還是深交所,投資者的紅股和股息均自動到賬,無需投資者辦理任何手續,只是到賬的時間有所區別,投資者應注意查詢確定。
如果逾期未到帳,股民可先找券商問明原委,如券商解釋不清,股民可直接到當地的證券登記公司查詢。
(6)起步股份股票解禁擴展閱讀:
股票分紅的認繳方式:
上海證券交易所配股認購繳款。配股繳款起始日為R+1日,繳款期一般為10個交易日,投資者可在繳款期內任意一天進行配股繳款,繳款方法,具體數量可在券商處查詢。
如有疑問,可先配1股,第二天交割後再查詢余額即可,如有轉配股,代碼也應作相應變動,具體方法應查閱該股說明書或向券商工作人員查詢。
深圳證券交易所配股認購繳款。配股繳款起始日R+3日,無論上海、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進行配股繳款完之後,第二天都應及時列印交割單。
確認配股的成交,如未成交或余額不為零,應及時補配。另外,配股繳款不收任何手續費。配股繳款期過後,如仍未辦理配股繳款手續,則視為自動放棄,且不能補辦。
所配股票上市日應在該上市公司刊登出「股本變動公告」之後,由交易所通知後即可上市交易,時間一般為配股繳款截止日後半個月左右。
⑺ 春節後的股市行情會如何
鉀肥股中信國安(000839),該股周五收於36.51元,較鹽湖鉀肥(000792)和冠農股份股價相去甚遠,具有較明顯的比價優勢。同時,公司的另一主營業務有線電視網路,受集團扶持,"成熟一家,注入一家" ,公司的青海鹽湖開發業務和有線電視業務均已渡過高投入低產出時期,公司業績已經進入加速上升通道。技術上,該股前期連續放量上升,大資金活動跡象明顯。該股在1月22日、2月1日出現長下影,並伴隨巨量換手,近期股指回探,周五該股再次收出長下影,形成所謂三針探底,結合其他兩只鉀肥股的強勁走勢,預示新一輪上升行情即將展開。
壟斷鹽湖資源,未來成鉀肥最大供應商
國安在青海國安的持股比例為99. 4%,公司具有獨家采礦權的西台吉乃爾鹽湖是我國眾多鹽湖中資源條件好且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的鹽湖,與鹽湖鉀肥(000792)正在開發的察爾汗鹽湖並稱青海省兩大極具開發價值的富湖僅青海西台鹽湖已探明的液體儲量就約摺合氯化鉀2, 600 萬噸,氯化鋰308 萬噸,氧化硼163 萬噸,氯化鎂18,597 萬噸,按設計產能計算以上資源至少可供公司開采25 年以上.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地方政府合作關系, 以較低的成本拿下了西台吉乃爾鹽湖的開采權, 目前正積極爭取東台吉乃爾和一里坪鹽湖的開采權.青海鹽湖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公司的長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公司的設計產能達產, 未來青海國安的收入就將超過33 億元/年,公司將成為硫酸鉀鎂肥,碳酸鋰等產品的國內最大的供應商。我國鉀肥需求量不斷增大,而國內鉀肥自給率尚不到40%,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鉀肥價格近年來一直呈現持續上漲的態勢. 硫酸鉀鎂肥作為一種可直接施用的無公害肥料,不僅可應用於糧食作物,還可以應用於與農業相關的經濟作物(如茶葉,果樹等),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在此項產品上,目前除青海國安公司外國內尚無其他規模化生產供應商。可見,中信國安是市場中最具潛力的鉀肥股。
,中國石化已經6連陽,護盤領軍股!公司是我國三大石油石化集團巨頭之一,是國內僅次於中國石油的第二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商,也是國內及亞洲最大的石油產品生產商及分銷商之一。憑借著公司所具備的規模優勢、一體化優勢以及管理優勢,中國石化正在走上一條低估值、高成長的藍籌道路,我國成品油消費的持續增加,擴大了公司的發展空間和盈利空間。在公司的業務構成中,煉油及銷售收入佔比高達65%,龐大的加油站網路具備典型的中國資產概念,同時受益於我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公司的成品油業務仍將處於景氣周期。隨著普光氣田探明儲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川氣東送等重點工程的建設也將使公司未來天然氣的產銷量得到快速提升,為未來業績增長開拓出巨大的空間。在銷售渠道方面,公司已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成品油零售網路,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非油品的經營利潤將佔到加油站總利潤的40%-50%,我國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其行業領域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所擁有壟斷的優勢,幾乎沒理由不看好其發展前景。
高成長藍籌股 潛在權證火爆題材
作為一家一線藍籌權重品種,公司的業績優秀,基本面情況始終保持高速穩定成長狀態,今年三季度報表顯示,公司的凈利潤繼續穩定增長超過40%,在年報大幕即將拉開之際,公司有望交出一份另市場滿意的答卷。尤其是自07年11月1日起,發改委再次調高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和煤油銷售價格分別提高500元/噸,按公司06年公司國內成品油經營量1.12億噸的規模,中石化可增加成品油銷售收入560億元。另外,2008年2月1日公告,發行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的分離交易可轉債已獲得證監會核准,即發行不超過3億張債券,每張債券的認購人可以無償獲得公司派發的認股權證,認股權證存續期為24個月,行權比例為2:1。本次發行向原A股股東優先配售的比例不低於本次發行規模的60%。可轉債募資擬用於川氣東送工程、天津100萬噸/年乙烯項目、鎮海100萬噸/年乙烯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發行權證行權部分的募集資金擬用於天津100萬噸/年乙烯項目、鎮海100萬噸/ 年乙烯項目、武漢乙烯項目、償還銀行貸款或補充流動資金。我們注意到,含有發行權證題材的股票,其股價走勢均十分強勁。如日照港、中興通訊等,在市場連續暴跌中依然保持上升通道不變,所以(600028)中國石化的絕底反攻行情也應該打響。 2008-02-16 09:08
昨日中石化集團發布信息稱,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已與湖北省荊州市國資委達成框架協議,正式收購原湖北天發集團所屬64座加油站。至此天發石油加油站核心資產最終敲定買家。
此次收購的64座加油站,分別位於湖北、湖南、河南境內,其中湖北境內59座,收購的加油站評估值總計1.4億元人民幣。湖北石油分公司將利用所收購的加油站現有資產,在荊州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成品油零售經營公司,經營管理所收購的加油站。
天發石油於去年12月拍賣了旗下8項資產,總成交額2.181億元。湖北天發集團創立於1988年,是一家涉足成品油、石油液化氣等領域的大型集團
⑻ 股權激勵限售股解禁什麼意思
你好,股票解禁一般是利空。股票解禁,就是限售股的限售期結束了,變成可流退股市。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首發限售股
公司IPO申請上市,首發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持有的股份屬於首發限售股,自上市之日起鎖定36個月。上市後6個月內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發行價或者上市後6個月期末收盤價低於發行價,持有公司股票的鎖定期自動延長至少6個月。普通股東(非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也不存在突擊入股情況:自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鎖定一年。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的限售股,自上市之日起鎖定一年,離職後鎖定半年。
二、增發限售股
增發限售股,是已經上市的公司,通過增發新股的方式融資進行非公開增發,這部份股票也有限定期。
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下列規定:本次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得轉讓;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認購的股份,三十六個月內不得轉讓。
解禁,就是以上兩類限售股鎖定期已滿,解除禁售。解禁會增加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份,增加股票實際供給,肯定是利空。但解禁股並不是一解禁就可以直接套現賣出,需要按照減持股份相關規定進行減持。
根據2017年新修訂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及深滬交易所相關細則,持有公司IPO前發行股份的所有股東均都被納入監管范圍(修訂前僅限制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需要遵守相關減持規定。主要規定包括:
(1)集中競價交易退出:任意連續90自然日內減持數量公司總股本1%。(2)大宗交易退出:任意連續90自然日內減持數量公司總股本2%,而且受讓方在受讓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受讓股份。
⑼ 股票漲停的問題
大家都應該知道,當你進入股市就如同進入了戰場。唯一的區別,金融戰場是沒有硝煙的。在很多時候你將面對的是強大的對手,而這個強大的對手就是主力、莊家(券商機構、公私募團體、上市公司等等甚至聯合做莊)。對散戶來說,莊家是個資金雄厚的「隱者」。他有強大的信息功能並能做到先知先覺。主力在暗中控盤,隨時掌控著股票走向,並使出渾身解數讓你上當受騙,然後從你身上套走你的微薄投資,來實現他的最大的利潤。在股市這個戰場上可以說主力的勝率遠大於你。而你要想不被主力莊家擊敗,並能從莊家那裡分取一杯羹,那麼你就必須熟知主力莊家運作股票的手法,掌握當前操盤手操盤的手段及操盤的定律。
現在業內操盤手操作一支股票一般情況下分為七個階段,即:1准備階段。2吸籌階段。3震倉階段。4拉升階段。5洗盤階段。6沖刺階段。7出貨階段。
1、准備階段。
莊家分短線莊家、中線莊家、長線莊家。短線莊家是快進快出,炒作周期一周—1個月,控盤程度低,拉升空間只能在30%左右,獲利目標一般為30%;中線莊家的炒作周期是1-6個月,控盤程度中等,拉升空間一般不低於50%,獲利目標一般為60%以上;長線莊家基本上把籌碼鎖定,炒作周期半年-1年,高度控盤,拉升空間一般不低於100%,獲利目標一般為一倍以上。隨著股票市場的不斷變化,當前的莊家多以中短線為主,操做手法越來越趨向短評快。
莊家入住一支股票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即指最好的進庄時機,一般是當宏觀經濟運行至低谷開始復甦時期,大盤長期低迷出現啟動跡象之時。此時入庄意味著在日後的操控過程中能得到來自基本面的正面配合,能順應市場大趨勢的發展,並能取得較大的成功。從本質上來講,莊家只是大規模的投資者,但它是智者,是識實務者,它決不逆市而行,他入住股票一定要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如果經濟形式不好或出現大的動盪,莊家會迅速撤離股市的。地利,即是選擇合適的個股。一般來講在正式炒作之前,會對多支股票進行全面分析調查,擇優而取並形成詳細的立項報告,制定完整的操作計劃。莊家是大資金持有者,動輒上億,所以,他決不打無把握之仗,他必須在有絕對把握下才進行投入。人和,即與各方面關系協調,特別是能調動資金的方方面面。莊家炒做之時最怕出現資金鏈斷裂,資金鏈斷裂會招致滅頂之災。因此,人和的關鍵就是確保資金渠道的暢通。
2、建倉吸籌階段。
莊家進駐一支股票後必須建倉吸籌,低價囤積籌碼(股票)。莊家建倉吸籌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前提條件必須是隱蔽的,不露聲色,不能讓散戶看出來。否則,散戶會風擁而至,莊家會成為「抬轎子」的轎夫。因此,隱蔽建倉吸籌是莊家的鐵律。莊家建倉吸籌常用的手法基本有三種方式:
一是壓低吸貨。莊家通過多筆賣單將股價從一定的價位上壓下來,讓它沉底落地。K線走法破位下跌,技術形態越走越壞,連續不斷的中陰線使散戶感到恐怖無望,最後交出籌碼離場。為了降低運做成本,莊家壓低吸貨一般要借勢,即藉助大盤下跌和各種利空消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該方法的一般是中線莊家,此法多用於中小盤績優股上。
二是橫盤吸貨。莊家讓股票在底位長期橫盤,橫盤時間有的長達幾個月,股票走勢蕭條冷落,毫無生氣。特別是股市火暴時,莊家有意壓住股價上漲,使股票明顯滯後同類股票。最後散戶對該股失去信心和耐力,拋出股票換股。(這就是許多散戶抱怨的為什麼股票不賣不漲,而一賣就漲的一部分原因)。有時橫盤吸貨的方法也用在相對的高位上。在牛市的情況下,莊家有時間完成二到三波行情。這時莊家將股價拉高後只讓部分股票賣出兌現利潤,留一部分繼續控盤,在股價稍做下跌後即開始震盪橫盤。散戶看到高位震盪橫盤往往誤以為莊家出貨,紛紛獲利了結,莊家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大量籌碼,然後迅速拉升股票完成第二撥行情。使用該方法的一般是長線莊家,多用於大盤績優股上。
三是拉高吸貨。當莊家感到市場不確定因素過多,長時橫盤吸籌有較大風險時,會採取直接拉升股票,然後反復洗盤的方法吸貨,形成邊拉升、邊洗盤、邊吸貨的運行策略。莊家每次會將股價拉高5—10%左右,主動地讓散戶獲點蠅頭小利,然後用連續的高開低走的大陰線嚇走獲利散戶,當散戶拋出籌碼後,莊家暗中接盤,吞吃籌碼。此招伴隨股票向上反復使用,直到最後拉高出貨。莊家採用洗盤吸貨的成本要高於其它方法,但可以快進快出,適應短評快的特點,在當前的「政策市」情況下多被短期莊家所採用。
3、震倉階段。
莊家吸飽籌碼後就准備拉升股票,但莊家是不想讓散戶「坐轎子」,這部分浮動籌碼是必須清洗的。一般在拉升前都要進行一次震倉,盡量甩掉短線跟風盤,以減少拉升股票時因短線散戶拋盤而形成的阻力。莊家的做法首先是試盤,感到盤面上浮動籌碼過多時就開始打壓股票,連續出現嚇人陰線,使散戶蒙頭轉向。多數短線散戶都是買漲不買跌,或追漲殺跌的,當股價出乎意料地向下跌,就會斬倉離場,被莊家"震"出來,莊家即可輕裝上行。莊家震倉只是想甩掉不堅定的短線跟風盤,並不奢望嚇跑所有的人。在莊家吸籌時有些長線跟進的散戶不見利是不走的,莊家只能默認這些人跟盤,待到洗盤時解決。莊家震倉時間不長,一般是一至兩天,否則會影響行情操作。震倉時股價下跌幅度不大,多在10%以內,如果下跌幅度過大再拉升會增加成本和引來抄底盤。在實際炒做中,莊家震倉不震倉要根據實際情況,有些莊家為降低成本吸完籌後直接拉升股票,以中途洗盤代替震倉。
4、拉升階段。
莊家做行情就是形成低買高賣局面,從中獲取股價的最大價差。因此,莊家指揮操盤手建倉吸籌後,接下來就是將股票的價格拉高。莊家對股價拉升高度取決於莊家的控盤程度,控盤程度高對股價拉升幅度就大,相反,控盤程度低對股價拉升幅度就小。莊家拉升股票主要有四個特點:首先是採用突襲的方法,事先股票走勢毫無症狀,消息面基本平靜,這時操盤手早盤以突然發力的方式拉起股票,並使股價迅速脫離成本區。一般的一次拉升幅度在10-20%。為了取得股票價格的絕對優勢,控盤程度高的莊家可以連續拉出幾個漲停板,當散戶醒悟過來追進時股價已高出莊家成本許多。
二是莊家拉升股票一般採取的都是「對敲」手法。莊家讓手裡的大部分籌碼伏底,等待升值,只投入少量資金,通過巧妙操盤不斷買進、賣出,推升股價,莊家啟動所有帳戶,在賣擋上連續高價掛單,然後自己反手通吃,使股價越買越高,直到股票達到莊家設定的價位。「對敲」是比較安全的迅速拉高股價的操盤手法,是當前坐莊的主要手法。
三是借勢,即借大盤火暴之勢,充分利用板塊效應(莊家借勢往往產生板塊輪動)拉升股票。莊家對同板塊股票的動向十分關注,如果錯過塊輪動時機,往往事倍功半。一般莊家都不會單獨做行情,單獨做行情目標太大,增加操作的風險,弄不好將自己套在高位。
不管如何,一般情況下庄股的拉升階段,漲幅都會在一倍以上。
5、洗盤階段。
只要莊家拉升股票,莊家的意圖就會暴露,大量的跟風盤就會相繼湧入,搶噬籌碼。莊家為達炒作目的,必須清除拉升前和途中低價買進的股票,把搶噬跟風散戶趕下車,以減輕上檔拋盤壓力。同時,使自己的票股平均價位升高,並在高拋低吸中,兼收差價,彌補在拉升階段付出的高成本。「洗盤」是莊家做行情必須實施的一個重要步驟,什麼時候洗盤由莊家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它可以出現在股票上升階段任何一個區域內,並無定數。當莊家感到股票中浮籌過多時,會在拉升中一路洗盤,直到感覺盤面干凈為止。莊家採用的常規洗盤手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直接打壓洗盤。先行拉高,然後反手做空,連續出現嚇人的大、中陰線,使股價一直跌到先行拉高的開盤價之下,同時,在市場中製造強烈的空頭氣氛,促使散戶形成恐慌和悲觀情緒。持倉散戶見此情況會紛紛逢高出局避險,有的會離場換股。莊家直接打壓洗盤的特點是快和狠,一般時間較短,多數不超一周。
二是大幅振盪洗盤。在上升中途莊家採取大幅振盪方式洗盤,會綜合打壓、振盪、橫盤各種K線走勢,使K線形態與頂部出貨同出一轍。寬幅振盪洗盤一般持續時間相對較長,有的達到一個來月。在拉升過程中莊家突然停止做多,而且K線形態大有向下趨勢,散戶必生疑心,擔心變盤。看到這種情況,多數散戶都會交出籌碼,一走了之。
三是邊拉邊洗。在拉高過程中伴隨回檔,走出進二退一行情。上升陽線中相夾連續不斷的陰線,一般散戶會感覺該股走勢疲軟,缺乏耐性者會換股出局。
四是借勢洗盤。莊家利用散戶「炒股看勢」的心理,密切結合大盤走勢,充分利用大盤在上升途中的回調進行洗盤。利用大盤回調打壓股價能使散戶驚恐萬狀,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這種洗盤方式中,莊家一般是腳踏兩只船,形勢一但變壞莊家順勢做空,如大盤繼續向上,莊家洗盤後會迅速將股價拉升起來。
洗盤中莊家製造騙線是專門對付技術派和盯盤散戶。當今散戶看盤技術不斷提高,莊家也在不停地變換手法,洗盤力度越來越大,一般是將下跌K線做得異常恐怖難看,甚至專門將股價打到30日平均線和重要的支撐點位以下,同時,將頂部出貨K線形態全部用上,讓散戶誤認為莊家就是出貨,最後,害怕被套交出籌碼走人。從實踐中來看,一支股票從起步到頂部能夠跟下來,而不被莊家洗出的散戶寥寥無幾,除非你是高手中的高手。或則你只是長期不看盤,不聽消息。
6、沖刺階段。
沖刺階段是莊家拉升的最後階段。莊家連續拉出幾根壯觀的大陽線,股票顯得異常強勁,強力吸引跟風貪婪盤追高接貨。這時的莊家已經達到拉升股票目的,並在沖刺後期開始隱蔽出貨。莊家使用少量資金繼續推高股價,大部分股票按計劃悄悄套現。沖刺階段並不是無節制的拉升,否則追漲者會看出股票的異動現象,先莊家一步出貨。因此,操盤拉升一般不超過前面洗盤之間的拉升幅度,使散戶誤認為是再一次洗盤,繼續持倉。在沖刺階段,由於莊家進行股票對充,以及高位的大力派發換手,這時的成交量會達到行情以來最大的放量。
7、出貨階段。
這個階段有時候和第六個階段是並行的,並不是特別清楚。為更為清楚,所以另分一個階段。出貨是莊家操作中最關鍵的階段,也是最難的一關,一波行情後,莊家必然進行股票兌現,將股票轉拋給接盤的投資者,否則坐莊就會失敗,成為「股東」難以脫身。因此,在這個階段,莊家會使出渾身解數,甚至不擇手段地進行宣傳,欺騙散戶進場,接過莊家的籌碼。一般來講,莊家出貨的手法有三種:
(1)橫盤振盪出貨。橫盤振盪出貨是莊家常用的手法。在高價區莊家反復進行橫盤振盪,K線形態全做成吸貨狀,讓散戶誤以為該股走高後進行必要的整理,莊家利用橫盤繼續吸貨,橫盤整理後就會產生更大的行情。這時莊家會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大肆宣傳該股有多大的潛力,什麼高分配、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等等都會出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散戶上當,從莊家手裡接過所有的籌碼,然後莊家脫身退出,散戶被套。橫盤振盪出貨時間較長,一般一至兩個月,常用於大盤股或重要的指標股出貨操作。這也是筆者一直提示不要聽消息的原因之一(當然政策性的重大確切利好是除外的)
(2)二次拉高出貨。莊家出貨,股票必形成頂部。目前的散戶「眼尖腿快」不等頂部完全形成就廖稈子,因此莊家出貨很難一次性完成。這時莊家會再次將股票拉起來,讓股票再創新高,表面形成二次行情,使拋出股票的散戶踏空,不得不再返身追回來,結果套在高處。在創新高過程中莊家會加大對敲力度,一邊對敲一邊出貨,K線走勢較為激烈。這種出貨操作手法,一般用在中小盤股的操作上。
(3)打壓出貨法。莊家不做任何掩飾,直接拋盤,K線連續出現大、中陰線,行情走勢出現多殺多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因為莊家發現了突發性的利空,或者某種原因迫使莊家迅速撤庄。投資者不要以為莊家只有拉高股價才能出貨,事實上莊家持股成本遠遠低於大眾持股水平,(如莊家手裡有解禁原始股,只是1-2元的成本)即使打壓出貨也有豐厚利潤。這種出貨方式快速、時間短,適應短評快操作,但對莊家有一定風險。由於莊家不做任何掩飾地出貨,行情一目瞭然,散戶會先莊家一步逃脫。因此,只能在大行情火爆時才能進行運做。
這篇文章是目前主力操盤手運做個股的內幕。方法上會各有區別,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總體操盤手法都逃不出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