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格力收購長園獲批了嗎
6月13日訊,長園集團(600525.SH)1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以要約方式收購其不超過20%股份事項未獲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格力集團決定終止本次要約收購。
據相關公告信息顯示,4月23日,格力集團董事會決議通過其要約收購長園集團相關事宜。要約收購股份數量不超過長園集團總股本的20.00%,即264935431股,價格19.8元/股。
㈡ 格力集團是國企還是私企
格力是世界500強國有控股企業,1991年成立,做空調起家,現在除了空調,市面上大多能見到的家電格力也基本都有在做。
㈢ 格力舉牌長園集團為何不漲
因為股價與業績不同。有些企業,他的業績雖然增長了,但並非是主營的業績增長。有可能是做了投資,或是處置了資產,導致了當年的利潤增長。因為這種增長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你今年投資賺了,不代表你明年投資還能賺,今年處置了資產,不等於明年還有資產可處置。所以這時候他的業績增長,就會被打折扣。
雖然業績也是一直有增長,但是股價卻並不像業績那樣,呈現同樣的增長。這是因為這類股早期像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業績,像近些年新上市的新股,發行時便定價18至23倍的估值進行發行上市,上市後猛炒一波漲個五六倍,有的漲了七八倍十來倍,直接就把估值抬高到了七八十倍至100多倍。對於這樣的高估值,未來得連續增長多年才能消化得了回歸修復至正常合理價值。並非是業績沒增長,而是你價格已經提前透支了未來的價值。 對於這種動轍就被抬高到近百倍估值的股,若是按每年業績增長50%去算,得要連續增長四至5年以後,才能夠對應得上當前股價的價值。若是其中有一兩年業績增長不及預期,這種修復的周期還會拉長,最終要麼股價下跌至合理估值,要麼拉長周期等待業績增長至配得起估值。
雖然業績的增長是主營收益,但是並非常態化的增長收益。而是周期性引起的提價,導致的利潤增長,對於這種增長,也是不具備可持續性,只能是周期波動,最後股價也仍然會回歸原有的價值。像滄洲大化,方大炭素,就是受到產品周期性漲價,帶來的業績增長,在17年3季度股價進入高點後,盡管4季度和18年業績仍然保持著增長,但是股價卻開始逐步回落。直到19年周期回落,產品毛利大幅下降,業績直線回落谷底,股價也一路新低。對於這類周期性的純靠提價帶動業績,而不是市場自身正常需求帶動的業績增長,並不具備可持續性。所以他們的業績帶有較強的波動性,對應他們的估值,也總是會時高時低,在周期低谷時,PE估值就會顯得非常高,而進入景氣周期峰谷時,PE估值就會顯得非常低,以至於一些新人經常會被迷惑騙至山頂站崗。
㈣ 格力收購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6月13日報道,長園集團(600525.SH)1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以要約方式收購其不超過20%股份事項未獲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格力集團決定終止本次要約收購。
此前,5月16日,長園集團收到上交所《關於對格力集團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的信息披露問詢函》。其中要求格力集團就收購資金來源、其自身與其一致行動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是否與長園集團的業務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或者潛在的同業競爭作出說明。5月18日,格力集團回復稱,要約收購所需52.46億元資金將通過其自有及自籌的方式進行。此外,包括格力電器在內,其業務與長園集團目前所從事的主營業務不存在實質的同業競爭。但時有分析稱,因格力電器與主營電動汽車業務的銀隆股份存在關聯交易行為,若收購成功,長園集團未來避免不了與銀隆股份的競爭。
㈤ 散戶的長園股票可以直接賣給格力集團嗎
不可以,收購兼並或重組都是整體操作,集團公司一般都是打包收購,不會零售、收購某一隻股票。但上市公司有可能會在二級市場上回購本公司股票。
㈥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2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㈦ 格力電器這只股票2021年怎麼一直往下跌呢
格力電器優秀么?毋庸置疑,空調行業這么多年NO.1可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
其實對格力電器天花板的質疑,一直都沒有斷過,十多年前就開始了,然而結果如何?市場不斷被打臉,格力電器的業績總是超出市場預期,就我所知道的的投資人中,許多人在格力電器上賺了許多倍。
我們看格力電器的K線圖,就知道它多麼牛!
而且投資格力電器的風險極低,為何?正是因為市場總是覺得格力電器空調到天花板了,所以給的估值一直很低,買入的風險極低,賺企業業績增長的錢就足夠可觀了。
那今年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樣呢?我覺得可能不同了,格力電器喊了這么多年的天花板,也許真的到了,而格力電器並沒有其它支撐其繼續成長的業務。這也正是當前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估值出現這么大差異的根本原因。
㈧ 格力集團又出手:從零持股到舉牌 為何看上歐比特
格力電器的資本棋局又開始布下新子。
8月1日晚間,上市公司歐比特宣布已被格力金投正式舉牌,而後者正是格力集團旗下公司。從持股時間來看,格力集團僅有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對歐比特持股從0到5%舉牌線的突破,出手動作快速而精準。
而這也是格力集團繼買下長園集團(維權)之後,又一次重要的戰略布局。不過,格力集團先後持股新能源 汽車 、衛星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公司,其投資跨度不可謂不大。
8月2日,歐比特因格力系資本舉牌消息利好影響,逆勢高開,當日股價觸及最高11.59元,市值大增3億多。截至午盤收盤,歐比特股價為11.29元,漲幅1.99%。
格力集團欲戰略入股歐比特
格力集團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出手速度也越來越快。
昨日晚間,歐比特發布了一則簡式權益變動報告稱,截至8月1日,格力集團旗下企業格力金投合計持有歐比特3510.8萬股,占其總股本5%(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5.02%),已經觸及舉牌線。
而從持股時間來看,從7月15日到8月1日,格力系資本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來零持股到5%的持股舉牌的跨越,躍升成為歐比特第二大股東,其持股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具體來看,格力金投在7月15日至8月1日期間,通過集合競價,以平均11.05元/股的價格,增持2272.8萬股,增持比例為3.24%(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3.25%);7月30日,通過大宗交易增持1238萬股,平均增持價格為10.01元/股,增持比例為1.76%,(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1.77%)。
從公開資料看,舉牌方格力金投是持股100%企業,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資本運營管理、資產管理、資產重組與並購、財務顧問服務等,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為汪永華。
據官網信息披露,格力金投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理念,主要定位於為格力集團和集團各業務板塊提供金融服務,積極開展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資產管理、資本運作和項目投資等業務;同時圍繞珠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創新的目標和要求,為珠海市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實際上,格力集團的強勢入場,並不是無跡可尋。
早在兩天前,歐比特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公告。據公告顯示,2019年7月30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顏軍減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顏軍於2019年7月30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本公司無限售流通股12,38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的1.7716%。
據悉,此次實控人顏軍減持的目的,主要是是引入合作夥伴。同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顏軍承諾:連續六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的股份將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
而這一舉動,也被市場理解為,實控人顏軍有意將為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進場鋪路。
涉足衛星大數據領域?
那麼,已經逐漸適應資本市場節奏的格力集團,為何如此看好歐比特呢?
公開資料顯示,歐比特是國內首家民營衛星大數據領域的公司,業務主要包括宇航電子、衛星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業務板塊。2010年,歐比特正式登陸創業板市場。
2014年,歐比特提出了「衛星空間信息平台的戰略構想」,並啟動了「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 星座 計劃。該計劃將由34顆衛星(視頻衛星、高光譜衛星、雷達衛星及紅外微信等)組成「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 星座 。由珠海、漠河、石河子、貴陽、上海、青島等衛星地面站組成衛星測控和接收網路,再由珠海、貴陽、上海、青島、澳門等數據中心組成的衛星大數據儲存、處理和分發網路。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球在軌衛星大約1980顆。其中對地觀測衛星約661顆,高光譜衛星不超過24顆,同期歐比特在軌運行的高光譜就有4顆。
6月10日,歐比特發布公告稱,確認公司為珠海市「綠水青山一張圖」項目的中標單位,該項目合同金額為8362.33萬元人民幣。
中信建投研究認為,此次中標是公司「衛星大數據」戰略實施以來,加強市場拓展,落實衛星大數據應用的重要成果,開拓了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的新模式,對後續推廣數據應用具有積極意義。公司將依託本次「綠水青山一張圖」 項目實施,打造並形成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樣板示範,加強在廣東省及其他省市推廣應用的力度,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歐比特從事的衛星大數據業務屬於高精尖方向,但上市後公司表現卻始終不溫不火,直到出手進行不斷並購動作,業績才有了起色。
數據顯示,2015-2017年連續三年凈利潤連年高增長的高光時刻(分別增速130.74%、46.26%、42.89%),但是2018年出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降,其中凈利潤0.95億元同比下降21.47%。
而具體來看,歐比特前幾年高增長業績離不開頻繁的並購動作。2014年後,歐比特先後收購鉑亞信息、智建電子、繪宇智能,分別耗資5.25 億元、1億元和5.2億元。但其中鉑亞信息業績承諾期過後,去年凈利潤開始大幅下滑,內部管理層變動也非常頻繁。
截止去年底,歐比特賬上商譽高達8.36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25.91%,同時,從2015年開始,連續四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3.36億元、4.65億元、5.4億元、6.72億元,應收賬款數據不斷高企,而同期的壞賬損失也在不同增長,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不過,這些情況並沒有消減格力集團強勢入場的決心。據上述股權變動公告顯示,格力金投的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看好歐比特未來的發展前景,有意戰略入股歐比特。在此次舉牌之後,格力金投存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歐比特股份的計劃。
8月2日,二級市場上,歐比特股價逆勢高開,股價最高漲幅超過4%。截至午盤收盤,歐比特股價為11.29元。相比買入均價10.58元而言,格力金投的這筆投資已經有所盈餘。
曾高調增持問題公司
今年以來,格力集團頻頻發起入股動作,其動作和力度又快又狠,似乎對其投資布局已有長期的戰略節奏。
5月底,長園集團公告披露,格力集團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通過不斷持股已經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合計持股比例高達4.96%,逼近公司舉牌線。在格力集團的帶動下,市場資金紛紛經常跟風買入,從5月30日到5月31日,連續兩日,長園集團股票連續兩日出現一字漲停,累計漲幅20%。
然而令格力集團意外的是,高調買入長園之後,長園卻在5月31日收到了證監會一紙調查通知書,由於去年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涉嫌業績造假事件,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正式立案調查。
盡管長園集團設法從長園和鷹業績造假事件中進行補救,並對前兩年業績進行追溯調整,但公司仍不斷受到該事件的負面影響。而長園集團的突然被啟動調查,無疑也令格力集團的這筆投資遭受重挫。
從6月13日開始,長園集團股價一路下跌,截至8月1日,公司股價已經從6.62元下跌至5.70元,跌幅13%。
據7月24日,長園集團公告顯示,擬以總價款6.03億元人民幣出售子公司長園南京名下的辦公樓、附屬設施及土地使用權,長園集團方面解釋稱,出售部分存量資產,有利於盤活公司資產,降低負債,緩解資金壓力。
由於針對長園集團的調查還沒結束,目前長園子公司造假案對公司影響尚難評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格力集團的這筆投資短期可能難以獲得較好的收益。
格力電器股權轉讓仍在進行中
當然,格力集團資本動作最讓市場不解的是,就是出讓千億市值的明星企業——格力電器的股權,而且還涉及控制權的出讓。
今年4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復牌,並透露格力集團轉讓持有的格力電器15%的股票。本次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終轉讓價格以公開徵集並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批復的結果為准。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
按照停牌前的收盤價47.21元計算,這筆股權轉讓涉及400億資金。一時之間,誰來接盤引發市場巨大猜想。
5月22日,格力集團召開股份轉讓意向投資者見面會,據悉當天見面會共有25家意向投資者出現。
從公開的意向投資者名單來看,厚朴投資、淡馬錫、高瓴資本等國際戰略投資者,以及博裕資本、珠海通沛等本土私募均在名單之列。除此之外。華能貴誠信託、匯添富基金等具備國資背景的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
對於外界最關心的轉讓方案、轉讓價格和轉讓條件,珠海國資委、格力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具體徵集方案尚在研究制定中,且相關具體的條件和要求後續均需要履行國資監管部門的審核程序後方可公開披露。
而據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公司股權的轉讓,主導方是珠海國資委和格力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在轉讓以後,格力集團雖然失去了格力電器的控制權,但格力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可以在已使用的領域內繼續無償使用「格力」商標作為的公司名稱、公司標識。就其未來任何投資或擴張的主體和領域等如需使用「格力」商標、「格力」商號的,應由雙方另行協商,書面確定。
這也意味著,雖然格力集團失去了格力電器這樣的核心資產,但在商標權使用上,雙方仍可共用「格力」商標。
未來,格力集團又會有怎樣的資本布局,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