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分紅是怎麼分給股民的
1.每10股轉增8.5股送1.5股派發現金0.17元(含稅)。 意思是:你持有該股每10股,就贈你8.5股(公司減少每股的公積金0.85元),送你1.5股(公司減少每股的利潤0.15元),合計為10股;(公司減少每股利潤0.017元)再給你0.17元錢(但要扣除20%的稅金)。
2.我如果有1000股,按上面的分紅方案,那麼在分紅後會得到:1000股和17元錢(但要扣除20%的稅金)。
3。公司在3月31日開股東大會,分紅在股東大會通過該分配預案後短期內。
4.分紅後股票價格會有變動的,叫除權除息。如果分紅時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為A,則除權除息後的股價為:(A-0.02)/2. 即大約是原來的半價。
5.你11.77買的,與你多少錢買的無關,分紅後開盤以上面所說的半價為基準,至於是漲還是跌,是市場說了算。
6.股票分紅中轉增多少股,送多少股,配股。意思是:你持有該股每10股,就轉贈你8.5股(公司減少每股的公積金0.85元),送你1.5股(公司減少每股的利潤0.15元),合計為10股;(公司減少每股利潤0.017元)再給你0.17元錢(但要扣除20%的稅金)。配股,則是你還要出錢,以低於市場價格按配股比例再買該股票(錢給公司)。
最後,值得說明的是:分紅你並不能得到利益的;或者說你得到了多少利益,股價即相應的減低多少。形象地說:一鍋飯,多加幾盆水,雖然飯好像多了,但稀釋了,純飯還那些。
⑵ 股票的分紅
分紅是送股或送現金.配股是持股者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買一些股票.一個股票從昨天30元,今天就是15元算送股.股票會變,但總價值不變.
⑶ 什麼是股票的分紅流程
因為股票同時具有收益性和風險性,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又不相同,對收益的預期也各有差異。所以上市公司為了更好的達到融資效果,籌集更多的資金,就需要吸引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於是針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設計出了普通股和優先股。
⑷ 股票分紅問題
如果你有100股的話 分紅後你將有130股 將給你15元人民幣(稅前) 實際所得15*0.9=13.5元。 你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做任何事,只有持有到他分紅那天就行(股權登記日) 一切程序自動進行
不是的。是持有到股權登記日,一般股權登記日在預案公布後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在那天之前購買就可以
⑸ 轉融通,融資融券過程中產生的股息和債券的分紅收益歸誰
1. 轉融通:股息及分紅收益,由券商通過證金公司歸還證券出借人。
2. 融資融券:收益歸證券公司,因為是券商借出的券。
⑹ 股票是如何分紅的多久一次
國內股票少有分紅,國外是按季分行。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分紅,也可以兩種形式同時用。
國外是按季分行。「按季分紅」就是國外上市公司成熟的表現,表明國外公司是重視回報股東的。中國股市還是一個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在中國股市裡融資才是第一位的,至於回不回報投資者,其實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在中國股市裡,上市公司5年、8年甚至10幾年不回報投資者似乎也是正常的。因為中國股市並沒有形成一種以不分紅為恥辱的風氣。
⑺ 有限責任公司融資時是怎麼分配股權的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一般有限責任公司的話,股份是按照投資金額和注冊資金的比例確定的,利潤也是按照股份佔有情況按照比例分配的,這個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說法,直接按照股權比例分配。
公司注冊時提供的公司章程和股東會決議中規定了股權分配和利潤分配,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則按照正常分配原則即可。
注冊普通有限責任公司就可以了,在公司章程和股東會決議中規定有關公司的每個人的權力和義務,例如股權比例,個人職責,如何分紅等等,還有規定公司注冊資本和認繳期限等,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股東,也可以不是股東。注冊公司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如果經營范圍有需要許可的項目,則需要辦理相應的許可證。
一般情況下,正規的融資平台都會提供融資咨詢服務,如果企業家自己缺少資金資源,找不到投資人的話,建議你帶著項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試試,比如明德資本生態圈、鯨准、創業邦等等。
網上選平台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動則交幾萬塊錢的費用,卻沒有結果。如果把握不準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明德資本本身就是做投資的,這跟很多平台不一樣,很多平台只是做中介的。
另外,明德還有24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線下活動的對接率比較高,每一期活動都有幾百人參加,近百位投資人會到現場,不少企業獲得了融資,在業內算很靠譜的了,有融資意向的企業家可以試著聯系下。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份分配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⑻ 創業公司融資股權如何稀釋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加盟公司時拿到的期權比例,並非最終公司上市時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外部融資會不斷稀釋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後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融資和期權池。 首先,創業者需要理解融資和股權轉讓的區別。
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注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融資時,企業注冊資本增加,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不變;股權轉讓時,企業注冊資本不變,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調整。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
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
天使輪: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
A輪:經過基本驗證,具有可行性
B輪:發展一段時間,公司還可以
C輪: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大家都覺得該上市了。
第一輪天使輪融資在50萬-200萬之間。天使投資人也會拿走10%到20%的股權。接下來,公司的商業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時,VC會投出A輪。A輪融資通常在500萬-1000萬間,同時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輪(B輪)融資額進一步擴大,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當然了,公司要繼續發展壯大投資人們才會給錢。這時候,公司一般出讓10%到15%的股份。最後,公司進一步擴大,如果達到年營業收入2000萬以上,PE或其他戰略投資者會進一步投C輪,數額在5000萬左右。此時他們拿5%-10%的期權。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一個簡易的稀釋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業A,他們兩人的出資比例為6:4,則此時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的」雙層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
如果公司資金鏈有問題,財務總是不順暢,那麼公司需要以相對較低的估值來融到更多的資金。這樣的話,老員工和原有股東的股份會被稀釋的更厲害。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期權的稀釋在員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體現。以一個中級軟體工程師的offer為例。他在不同階段加入公司時,能夠拿到手的期權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該工程師選擇在A輪融資前加入公司(此時公司有5-20個員工),那麼他大約拿0.27%的期權;如果該工程師等到公司快要B輪融資前加入(此時公司有20-50個員工),則他會拿到0.084%的期權。C輪融資之前加入公司的員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權。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小結
一個股份逐漸稀釋的模型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稀釋不一定是壞事。籌集資金,把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能做到這一步的話,稀釋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續的市值增加帶來的收益會遠高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