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地集團今天除權,怎麼沒看到配股
600383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股票,對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股票其除權除息日的相關轉增股並不會在除權除息日當天交易日的交易時間前到帳的,那些轉送股要等到除權除息日當天交易結束後,經交易清算後才會到帳的,一般來說要等到晚上九點半以後才會到帳(一般那一個時間當天的交易清算就會結束),至於那些現金分紅則要多等幾天才會到帳。注意由於相關的送轉股還沒有到帳導致你的股票帳面有虛增虧損的情況出現,只要相關送轉股到帳後情況會基本恢復原來的情況。
註: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關分紅到帳規則是不同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關送轉股是在股票登記日(也就是除權除息日的前一個交易日)的當天交易清算結束時就會到帳。
2. 股票新手問題
肯定是掙錢了。雖然股價沒有變,但是每年的分紅你都得到了,這個時候你的成本就不是你當初買的5元了,而是低於5元。你既獲得了差價也獲得了紅利
每年是否分紅根據公司的收益來決定的
長線買寶鋼,聯通,中石油都不錯
3. 股票分紅中的術語的意思
股票分紅叫分紅派息.
分紅派息有送紅股,紅利,配股,送權證等形式.
金地集團分紅為10轉10派0.5 :
用公積金轉送紅股,每10股轉送10股,另外派發紅利10股派0.5元(一般另扣稅20%)
泛海建設分紅為10送6轉派0.667 :
用公積金轉送紅股,每10股轉送6股,另外派發紅利10股派0.667元(一般另扣稅20%)
只要你在分紅登記日持有該股票就能享受此紅利,並且三天自動到帳.
4. 股票的分紅時間問題
你指的是600383金地集團吧
股權登記日,即統計和確認本期股利分配的股東的日期,在此日期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方能享受股利發放。
以此為基數,就是在此總股本不變的情況下,按目前的基數實施分紅,根據股權登記日在冊的實際股東數予以分紅。
那麼4.30日收盤之後持有的都是股東,另外5.1—5.3放假
5.4日收盤後分紅派息才能到帳。
具體:金地集團:10轉8派1元,除權除息日為2010年5月4日
金地集團(600383)2009 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已經2010年3月30日召開的公司2009 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每10股轉增8股派1元(稅前),稅後派0.9元;實施送轉股方案後,攤薄計算的2009年年度每股收益為0.40元。
股權登記日2010年4月30日
除權除息日:2010年5月4日
新增可流通股份上市流通日:2010 年5 月5 日
現金紅利發放日:2010 年5 月10 日
5. 金地集團2010年分紅
金地集團騙人那我服了
6. 股票分紅時間問題
你指的是600383金地集團吧
股權登記日,即統計和確認本期股利分配的股東的日期,在此日期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方能享受股利發放。
以此為基數,就是在此總股本不變的情況下,按目前的基數實施分紅,根據股權登記日在冊的實際股東數予以分紅。
那麼4.30日收盤之後持有的都是股東,另外5.1—5.3放假
5.4日收盤後分紅派息才能到帳。
7. 為什麼金地集團每股凈資產大幅度減少
2009末期 每10股轉增8.0股
每10股分紅1.0元
送股和轉增都有攤薄每股收益與每股凈資產的效應,勢必會影響下年度的利潤分配以及下年度的每股盈利指標。 總之,對於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來說,要辯證地看待送股和轉送股本。一般來說,在新興的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比較喜歡用股票股利和轉增股本的方式進行分配,以迎合投資者;而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較多採用現金股利方式進行利潤分配,以保證股東收益的穩定性。
8. 金地集團今日分紅轉增了,我的股票賬戶怎麼沒有變動
今天除權日,送股會在除權日的下一個交易日到賬,並可以交易,也是就是明天你去看就有送股了。
9. 金地集團今天分紅轉贈了,我的 股票怎麼還虧了一般呢不明白,誰告訴我,謝謝
股票分紅派現都會除權,攤薄收益。所以,10元的股票如果送10股,則1000變2000,但股價會從10元變5元。
很多散戶都沖這樣的題材去買股票,這是認識誤區,要知道股票買的是預期,如果預期兌現了,就缺乏題材炒做了。所以,很多股票之所以會被主力拿來惡炒是因為知道該公司會有高送配的題材利於它攤薄成本和股價,達到合理的水平有利吸引散戶購買,而它則悄然出貨。
10. 求股權激勵機制的典型案例 或是金地集團股權激勵機制的相關信息
【案例分析】金發科技股權激勵計劃實施前後的盈餘管理分析
2006年1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後,股權激勵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理論上講,股權激勵制度可以約束管理人員的機會主義行為,減少股東對其進行監督的成本,實現委託代理雙方之間長期的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目的。但在我國公司治理發展的初期,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上市公司管理層通過盈餘管理讓公司賬面業績滿足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的行為時有發生,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制度的實施給其業績帶來較大的波動性。本文在此以金發科技公司為例,分析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狀況、企業存在盈餘管理的可能性及其對企業的影響,以期為投資者正確認識企業股權計劃的合理性提供分析手段與方法。
一、股權激勵計劃及實施情況
2006年9月1日,金發科技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股權激勵計劃,授予激勵對象3 185萬份股票期權,股票來源為金發科技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股票,標的股票總數占激勵計劃簽署時金發科技股票總額31 850萬股的10%,達到激勵股數的上限。每份股票期權擁有在授權日其3年內的可行權日以行權價格13.15元(2006年度轉增股本後,行權價格調為6.43元/股)和行權條件購買1股金發科技股票的權利。
在金發科技股權激勵方案中,與公司業績指標相關的行權條件有兩個:一是金發科技上一年度凈利潤較前一年度增長20%,二是金發科技上一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8%。自股權激勵計劃授權日一年後,滿足行權條件的激勵對象可以在可行權日行權。激勵對象首次行權不得超過獲授股票期權的20%,剩餘獲授股票期權,激勵對象可以在首次行權的90天後、股票期權有效期內選擇分次行權,但自授予年度後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累計行權比例不得超過獲授份額的30%,第二個完整會計年度的累計行權比例不得超過獲授份額的60%,第三個完整會計年度的股票期權有效期內累計行權比例不得超過獲授份額的100%。
金發科技2006年度和2007年度業績指標均達到行權條件。2008年3月激勵對象均以自身獲授股票期權數量的2%參加行權,行權數量合計為127.4萬份,行權價格為6.43元/股。2007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實施完成後,行權價格相應調整為6.23元/股,剩餘未行權股票期權為6 242.6萬份。於是,2008年6月公司激勵對象以自身獲授股票期權數量的58%參加行權,行權數量為3 694.6萬股,行權價格為6.23元/股。
二、股權激勵計劃實施前後業績對比分析
金發科技股權激勵計劃中規定,?獲准行權年度是指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因此,2006年度至2008年度公司的業績尤為重要,這三年的業績是關系著高管層能否順利行權的關鍵因素。
表1顯示,2006年度金發科技的
表1 2003年度至2008年度與行權條件相關的業績指標
年 度
2003
2004
2005
2006(舊)
2006(新)
2007
2008
凈利潤較前一年度
增長幅度(%) 24.44
13.12
56.26
87.69
54.93
29.19
-42.67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32.39
17.17
17.47
26.42
21.56
18.64
6.95
註:2006(舊)表示2006年度舊企業會計准則下的財務數據,2006(新)表示2006年度新企業會計准則下的財務數據。
業績非常好,兩項業績指標在6年中都達到了較高點。按照新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進行調整後,這兩項指標的數值依然可觀。但從2007年開始,公司業績開始下滑。2007年度金發科技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勉強達到行權條件規定的18%,僅僅高出0.64%。而2008年度金發科技的經營業績則未達到股權激勵計劃規定的行權條件。觀察這6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凈利潤的增長幅度起伏較大,但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卻較為平穩。為何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否與股權激勵計劃產生股票期權費用計入成本費用有關?筆者在此做進一步分析。
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在行權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金發科技需根據行權條件對可行權股份作出最佳估計,以各部分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按從授予日其各會計期間換取期權實際服務的月份占該部分期權最低服務總月份(等待期)的權數進行分攤計算股票期權費用總額,扣除前期分擔的所有期權費用列入當期的成本費用,同時計入資本公積,不確認其後續公允價值變動。金發科技2006年度(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調整後的財務報表)和2007年度分別確認了55 220 067.12元和147 700 559.88元的成本費用,分別計入了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製造費用。因此,在行權等待期內,股權激勵只會對企業成本費用和資本公積等科目產生影響,並不影響企業當期的現金流量。金發科技2006年度的財務報告由於採用了舊的企業會計准則,對成本費用和資本公積並沒有產生影響,從而對當年的利潤也無影響。2007年度金發科技由於確認了大量的成本費用,影響了其財務狀況,因此,筆者在剔除了股權激勵對金發科技財務數據的影響之後,將其與同行業未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凌雲股份進行對比發現:身處相同經濟環境中同一行業的凌雲股份凈資產收益率相對穩定,從2005年起就開始穩步上升,這與金發科技大幅度波動的凈資產收益率形成鮮明對比。雖然2008年度金融危機的爆發會對企業的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是金發科技在剔除股權激勵影響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還是比2007年度下降了13.80%,下降幅度過大。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度金發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是凌雲股份的3.63倍,高達71.68億元,但是其凈利潤僅是凌雲股份的2.33倍即2.27億元。也就是說金發科技2008年度存在大量的成本費用,凈利潤大幅下降,導致凈資產收益率迅速降低。為何會出現這一反常現象?是否與其自身進行盈餘管理有關?筆者在此做進一步分析。
三、盈餘管理方法剖析
(一)控製成本費用
金發科技2006年度和2007年度分別確認了55 220 067.12元和147 700 559.88元的股票期權費用,該成本費用占凈利潤比重較大。在剔除股票期權成本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後,2007年度成本費用比例總計為90.20%,是2003年至2008年中成本費用最低的一年。表2清晰地反映出金發科技歷年成本費用的情況,除去2007年的特殊情況,其餘5年都維持在92.29%以上。如果以92.29%為成本費用正常情況下的最低比例,那麼2007年度比最低比例時的成本費用還減少了1.28億元。在這種情況下2007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卻增加了17.76億元。恰恰相反,2008年度主營業務收入比2007年度增加了7.45億元,但其成本費用比例卻增加至93.58%。這反映了金發科技在股權激勵計劃實施之前就開始進行盈餘管理,其目的是為在適當時機釋放利潤埋下伏筆,為達到行權條件提供一定的保證。
(二)控制應計項目
實證會計理論認為企業營業利潤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這部分利潤已經實現了現金流入;另一部分是總體應計利潤,這部分利潤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但沒有實際的現金流入。企業難以對現金流量進行操控,因此只能通過應計利潤進行盈餘管理。表3為幾年來金發科技的利潤構成情況。
表3顯示,金發科技2007年度營業利潤比2006年度增加了109 944 875.72元,但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卻比
年 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主營成本比例(%)
87.64
89.59
89.65
87.47
85.63
86.36
營業費用比例(%)
2.81
1.96
1.72
1.76
1.82
2.17
管理費用比例(%)
2.16
2.59
2.45
2.23
1.70
2.47
財務費用比例(%)
0.62
0.72
0.76
0.83
1.05
2.58
成本費用比例總計(%)
93.23
94.86
94.59
92.29
90.20
93.58
2006年度減少了1 093 462 994.36元,其結果是2007年度的總體應計利潤比2006年度增加了1 203 407 870.08元。令人奇怪的是,在2008年度總體應計利潤又急劇下降,恢復到2007年之前的水平。由此可見,2007年度金發科技可能已經預見了公司本年度盈利困難,業績指標將會下降,所以對總體應計利潤的可操控部分進行了操縱,其目的就是使2007年度的業績指標達到行權條件。
下面再看金發科技的應收賬款情況。正常情況下,公司應收賬款金額應隨著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而增長,每年應收賬款凈額與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變化是較為平穩的,差異不會太大。但從表4中可以看到,2007年度應收賬款凈額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了6年的最高點,主營業務收入比2006年度增加了17.72億元,應收賬款凈額增長了5.36億元,與期初相比增幅67%,賬齡在6個月以內的應收賬款高達13.1億元,占應收賬款期末數總額的97.06%,其中,金發科技給予客戶1到3個月的信用結算期未到,是產生13.1億元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應收賬款的增加並沒有使得應收票據減少,情況恰恰相反,2007年度期末應收票據比期初增加了101.72%。2008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雖然增加7.44億元,但應收賬款凈額反而下降,應收賬款凈額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了6年中的最低點。盡管2008年度應收票據增加,但其增加金額與應收賬款減少金額還是相差1億元。表明金發科技將2008年的部分利潤進行提前確認,以保證2007年能夠順利滿足行權條件。
(三)控制子公司財務狀況
金發科技在2007年報告期內收購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房地產公司),對其進行盈餘管理也有幫助。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金發科技2007年度其他應收賬款凈額與期初相比增幅為660.80%,某房地產公司的應收款項是其應收賬款增加的主要因素。另外,2007年度金發科技預收款項比期初增加1.53億元,增幅為279.69%,而在預收款項中,某房地產公司為1.39億元,佔90.85%。某房地產公司開發的項目竣工驗收尚未辦理完畢,為2008年金發科技的年度報告保留了利潤增長空間。如果2008年度項目能夠竣工驗收,那麼就可確認某房地產公司的收入3.4億元,這對金發科技2008年度的利潤會有較大影響。
只可惜,金發科技在保證了前兩年業績的增長後,2008年度功虧一簣。由於前兩年的業績均符合行權條件,金發科技的高管層獲得了3 822萬股的股權激勵,並均在2008年度A股市場上行權套現獲取巨額報酬。而與此同時,金發科技2008年度凈利潤較前一年下降42.6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下降至6.95%,接近2007年度的三分之一。這種反常的現象就是高管層針對股權
表4 2003年度至2008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情況 單位:元
年度
主營業務收入
應收賬款凈額
應收賬款凈額/主營業務收入(%)
應收票據
應收票據/主營業務收入(%)
2003
1 560 507 039.08
232 791 331.47
14.92
47 309 576.38
3.03
2004
2 391 575 738.45
434 137 652.52
18.15
151 578 887.60
6.34
2005
3 454 873 302.08
610 519 671.82
17.67
199 131 174.60
5.76
2006
4 651 811 484.86
796 253 112.38
17.12
221 752 309.68
4.77
2007
6 423 411 880.81
1 331 855 201.23
20.73
447 312 407.11
6.96
2008
7 168 283 182.96
1 036 660 212.85
14.46
643 275 004.88
8.97
激勵進行盈餘管理所遺留下的後果。
四、啟示和建議
(一)我國股權激勵尚在摸索階段,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不夠合理,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可能通過盈餘管理操控公司未來業績,來獲取個人利益。因此,只有規范股權激勵計劃的制定、提出嚴格的行權條件與行權時間,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上市公司管理層通過盈餘管理來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此外,我國相關會計准則和上市公司外部監管制度的不完善也在某種程度上為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提供可趁之機。
(二)完善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考核指標體系,採用以財務比率和經營性現金流量為基礎的短期考核指標,以及股票市場價格等長期考核指標。經營性現金流量不易被企業管理層操縱,是比較客觀的會計信息。在股權激勵計劃中加入這個衡量指標,能夠較好地控制管理層的盈餘管理行為。將股票的市場價格作為一個長期考核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同時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三)對上市公司有關股權激勵制度以及實施的信息實行強制性披露,加強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監管。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會增加盈餘管理的難度,從而可以減少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行為。另外,需加強對上市公司披露行為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違規行為要進行嚴厲懲處。
(四)進一步細化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前提下,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促使管理層基於自身長遠利益考慮,作出理性選擇,才能降低盈餘管理對企業長期發展的不利影響。■
(作者單位:東華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 劉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