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香港金融集團股票被平倉
擴展閱讀
擅自炒作別人股票賬戶 2025-02-02 09:33:58
銀河表計股票代碼 2025-02-02 09:29:16
中國股市一直漲的股票 2025-02-02 08:39:22

香港金融集團股票被平倉

發布時間: 2022-08-24 08:58:55

① 1997年香港金融阻擊戰的前因後果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

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

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力反彈,曾蔭權再次重申,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小時。

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素了。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

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

香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

故在很短的時間內,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

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系匯率。

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聯系匯率制度。

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

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采 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

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 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 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 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

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紅 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場驚心動魄的港幣 保衛戰告一段落。

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難取勝而告終,但 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擊。

(1)香港金融集團股票被平倉擴展閱讀: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

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猖狂進攻,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予以反擊。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准備與之一決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恆生期貨指數的結算日,特區政府與炒家爆發了大決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金融保衛戰

② 誰有當年香港金融危機滴資料

1997年7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運用索羅斯獨創的反射理論,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持久的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這些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在這些國家的金融大戰結束後,索羅斯把矛頭對准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港幣實行聯系匯率制,聯系匯率制有自動調節機制,不易攻破。但港幣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將影響股市大幅下跌,這樣的話,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後再大量向銀行借貸港幣,使港幣利率急升,促使恆生指數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國家一樣獲得投機暴利。自1997年10月以來,國際炒家4次在香港股、匯、期三市上下手,前三次均獲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國際炒家再次通過對沖基金,接連不斷地狙擊港幣,以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顯,他們對港幣進行的只是表面的進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炒家們在證券市場上大手筆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壓恆生指數和期指指數,使恆生指數從1萬點大幅度跌至8000點,並直指6000點。在山雨欲來的時候,證券市場利空消息滿天飛,炒家們趁機大肆造謠,揚言「人民幣頂不住了,馬上就要貶值,且要貶10%以上」。「港幣即將與美元脫鉤,貶值40%」,「恆指將跌至4000點」雲雲。其目的無非是擾亂人心,製造「羊群心態」,然後趁機渾水摸魚。8月13日,恆生指數一度下跌300點,跌穿6600點關口,收市時跌幅收窄,但仍跌去199點,報收6660點。其勢與滬深股市2001年下半年的情況非常相似,天天響地雷,周周都下跌,「推倒」趨勢震撼人心。 在壓低恆生指數的同時,國際炒家在恆指期貨市場積累大量淡倉。恆生指數每跌1點,每張淡倉合約即可賺50港幣,而在8月14日的前19個交易日,恆生指數就急跌2000多點,每張合約可賺10多萬港幣,可見收益之高! 為了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香港go-vern-ment幾經考慮,終於決定調巨資加入戰場,與這些瘋狂的國際炒家展開激戰,這是一場以金錢、意志和智慧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戰,前後共有三次激烈的戰役。 第一回合 8月13日恆指被打壓到了6660底點後,港府調動港資、華資及英資入市,與對手展開針對8月股指期貨合約的爭奪戰。投機資本是空軍要打壓指數,港府是紅軍則要守住指數,迫使投機家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約無法於8月底之前在低位套現。港府入市後大量買入投機資本拋空的8月股指期貨合約,將價格由入市前的6610點推高到24日的7820點,漲幅超過8%,高於投資資本7500點的平均建倉價位,取得初步勝利,收市後,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但金融狙擊手們仍不甘心,按原計劃,於8月16日迫使俄羅斯宣布放棄保衛盧布的行動,造成8月17日美歐股市全面大跌。然而,使他們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恆生指數有驚無險,在收市時只微跌13點。 第二回合 雙方在8月25日至28日展開轉倉戰,迫使投機資本付出高額代價。27日和28日,投機資本在股票現貨市場傾巢出動,企圖將指數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時,經過8天驚心動魄的大戰,在期貨市場上將8月合約價格推高到7990點,結算價為7851點,比入市前高1200點。8月27日、28日,港府將所有賣單照單全收,結果27日交易金額達200億港幣,28日交易金額達790億港幣,創下香港最高交易記錄。 但投機資本並不甘休,他們認為港府投入了約1000億港幣,不可能長期支撐下去,因而決定將賣空的股指期貨合約由8月轉倉至9月,與港府打持久戰。從8月25日開始,投機資本在8月合約平倉的同時,大量賣空9月合約。與此同時,港府在8月合約平倉獲利的基礎上趁勝追擊,使9月合約的價格比8月合約的結算價高出650點。這樣,投機資本每轉倉一張合約要付出3萬多港幣的代價。投資資本在8月合約的爭奪中完全失敗。 第三回合 港府在9月份繼續推高股指期貨價格,迫使投機資本虧損離場。9月7日,港府金融管理部門頒布了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使炒家的投機受限制,當日恆升指數飆升588點,以8076點報收。同時,日元升值、東南亞金融市場的穩定,使投機資本的資金和換匯成本上升,投機資本不得不敗退離場。9月8日,9月合約價格升到8220點,8月底轉倉的投機資本要平倉退場,每張合約又要虧損4萬港幣。9月1日,在對8月28日股票現貨市場成交結果進行交割時,港府發現由於結算制度的漏洞,有146億港元已成交股票未能交割,炒家得以逃脫。

③ 香港金融風暴是怎麼一回事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

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
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
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
,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
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
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
諾骨牌"效應。
泰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面對投機

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
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

,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
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涌的湖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
,比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

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
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
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斗。此
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
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
美元掛鉤的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
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

嘗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匯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索羅
斯。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
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志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

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

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
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
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

盡管新加坡也採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
的匯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
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東南亞貨幣狙擊戰弄得人人自危,各國金融當局使盡渾身解數以免掉入這一泥

潭之中,就連在此次風潮中一直作壁上觀的美國也開始表態,美聯邦儲備委員會主
席格林斯潘說,他特別"感到不安的是"這場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個國家涉及到
另一個國家,美國願意幫助"受這次波動影響的國家"。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
來西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
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
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
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
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

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後增至1
67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
元的貸款。8月2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給予泰國總值33億美元的
臨時貸款,以協助它渡過難關。
就在東南亞各國四處求援、積極謀劃之時,國際投機商卻銷聲匿跡,突然不再

攻擊。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匯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
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 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
,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
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汶萊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盪東南亞

。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匯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
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
悵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

靜。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場動盪已告一段落。但對東南亞,特別是身處震源的泰國
來說,彈冠可以,相慶卻已苦澀難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國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馳目暈,一
個小業主回憶說:"好像我們挺有錢,以至於每個人都著手准備去買賓士。"他們
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日本松下。像美國人一樣,
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當你在曼谷郊外碰見一
個鄉下主婦,甚至街頭叫賣的小販,說不定就是股票大軍的一員;"錢來得太容易
了",那時候,他們會以這么一種調侃的語氣說正准備去歐洲旅行。可是現在,泰
國人目瞪口呆地瞧著索羅斯之流從他們手裡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家庭轎車被
警察拖走、失業開始困擾自己、浪漫的歐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轉到便宜的
公立學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這個傢伙(指索羅斯)來到我們的國家
,一夜之間,使我們全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化為烏有。"
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

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

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
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干。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印尼音樂家邦尼勒古馬赫為買一
幢夢中花園而奮鬥了30年,正准備遷入時,風暴來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說。
一個為吃飯而憂的時代,一個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經滄海的

感覺,讓他們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廣場里,有小販在聲嘶力竭
地叫著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東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們為了保持體面,幾乎
從頭到腳都租。"小販說他的生意還挺火的,禮拜天的商場里,依然人頭攢動,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澀,只能閑逛。就像許許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鳥一樣。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也只能傻看著自己50%甚至更多的財產無影無蹤而去

,據估計,從3月到9月,馬來西亞排名前12位的富翁,僅在股票市場就損失了
130億美元,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子女們也被迫出售他們的公司,以免顆粒無收局
面的出現。"過去的世界不復存在。"泰國第三大銀行農業銀行總裁拉姆薩姆如是
說。
曼谷奇異的風光依然那麼美麗動人,吉隆坡的高樓大廈依然那麼鱗次櫛比;可

是,曾經的富有與現在的貧窮的鴻溝卻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
",泰一大學教授無奈地嘆氣。
直面現實,也許這是東鄰人最痛苦又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月之後,席捲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風暴登灘香港島---狼終於來了。

黑色星期一

也許,在許許多多的香港人的記憶當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災"就

像一場噩夢,至今仍心有餘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
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
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
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
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
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
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
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
力反彈,恆生指數上升718點,升幅達6.89%,27日,曾蔭權再次重申,
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

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
小時。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
素了。
對此,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強調,香港股市的震盪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中國外

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現過這種波動,不足為怪,港股波動是
特區政府要自行處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將依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直接干預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匯價。北京方面對香港整體經濟仍充滿信心。
特區臨時立法會財政事務局局長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說,社會對於穩定聯合匯

率制度十分關心,關於市場的運作,特區政府的一貫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預應
減到最少。
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勸市民保持冷靜,反應不要過敏,入市時要審慎並

要量力而為。
香港輿論則表示了強烈的信心,《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在經歷

了經濟危機後,本港會很快復甦,而且更加彭勃,這次亦應不例外。美國財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災後,香港股市過去10年的回報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經過
九七股災後,本港只要大力發展經濟,十年後的回報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幣保衛戰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

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
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
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
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
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香
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
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故在很短的時間內,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

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
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
系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
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
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
聯系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
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

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
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
採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
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
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

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
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
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
,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
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
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
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

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
擊。

④ 我想知道關於90年代香港的那次金融危機

我現在給你講講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其實那是被一個金融集團弄的,其集團的馬前卒叫羅傑斯,就是這個人搞了一個金融風暴,

整個金融集團有大量的資金,它們把大量現金湧入,香港, 然後他們用各種辦法買通港幣,(就是囤積大量港幣)
香港畢竟是香港,生產生活 處處都離不開港幣,可是在社會中已經沒有港幣流通了,造成了人為的通貨緊縮,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此時銀行為了恢復生產,就將利率大副提高,
你猜提到了多少?268%
就在這時,他們又將港幣涌如銀行,大賺特賺, 羅傑斯的做法,跟賣空股票差不多,
就是今天我借了你10隻股票,每股市植50塊錢,我50賣了出去,可到了第2天卻跌倒了40,這時我40又買進,就這么一轉手每股我賺了10塊,我又將股票還給你,

經濟一年是不能恢復過來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經濟還沒有到最糟糕的時候
大概今年8,9月應該能達到高潮,
因此經濟的恢復起碼也要等到2年以後,

我說你請不要想當然,什麼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中國是一個二元經濟社會,跟美國不同,他們是一元經濟社會,
因此對於預測美國經濟發展的方法,再中國是不適用的,經濟到底多長時間能恢復,這...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要是恢復了中國就得救了,因為中國是一個出口製造的大國,GDP35%是出口
2年以後物價會有所回升,你很想幫你爸爸,我也很想,我今年讀高2,我甚至不想上學了,因為那些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我每天都在鑽研經濟學,營銷學,還有股票,我家人很是贊同,他們鼓勵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如果很想理解,金融方面,還有經濟方面的書你看看郎咸平的書

⑤ 香港金融風暴真實情況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⑥ 什麼是股票平倉,達到什麼情況才會被股市平倉

平倉是開盤時價格持平,平倉是最後收盤時價格持平,沒有波動。

股票被強制平倉

股票的強制平倉只會出現在在券商進行融資融券業務的過程中,一般券商要求融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不低於130%,低於這個數值,在一定期限內不補足保證金的話就會被強制平倉。當然虧的時候也是虧自己的錢。除了這種情況外,在金融現貨市場內,不會出現強制平倉的現象。當然股票退市和證監會要求的情況除外,畢竟那就不是一個概念了。所以買股票不要加杠桿也就是借錢投資。股票是投資公司的長遠發展,不是用來炒作短期投機的。歷史的投機派虧損都較嚴重,堅持價值投資,堅持閑錢投資,就會有一個不錯的收益。

⑦ 1998年是以誰為代表的人沖擊香港金融市場結果如何最好說經過,詳細點

1998年香港金融保衛戰回眸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1997年下半年,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由此引發了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沖擊最巨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6-7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准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兵臨城下 將至壕邊 港幣實行聯系匯率制,聯系匯率制有自動調節機制,不易攻破。但港幣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將影響股市大幅下跌。這樣,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後再大量向銀行借貸港幣,使港幣利率急升,促使恆生指數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場一樣獲得投機暴利。 對沖基金在對香港金融市場進行沖擊時,往往受制於香港金融監管部門的傳統作法———提高短期貸款利率。而事實已經證明,在前3次沖擊(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貸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剛也因此被戲稱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會提高投機的成本。在這次炒家沖擊香港金融市場時,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炒家沒有進行即期拆借活動,而是預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這些港元來自多方面,但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一些國際金融機構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發行的一年至兩年期的港元債券,總金額約為300億美元,年利息為11%。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將這些港元掉期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對沖基金。這些港元成為對沖基金攻擊香港金融市場的低成本籌碼,使投機者具備了在匯市進行套利的有利條件。而對沖基金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大量的遠期美元以平衡風險。據說索羅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總金額約400億美元的買入合約,到期日為1999年2月。 聲東擊西 興風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來,國際炒家4次在香港股、匯、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獲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國際炒家再次通過對沖基金接連不斷地狙擊港幣,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顯,他們對港幣進行的只是表面的進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等國際投機者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當恆生指數攀升至8000點高位的時候,對沖基金大舉沽空恆指,建立了大量的恆指空倉頭寸。對沖基金之所以建立恆指空倉,是因為它們預計港股在受到沖擊後恆生指數必然會大幅下跌。而恆指期貨合約的價格是每點50港元,也就是說,若建的是空倉,恆生指數每下跌一個點,就可以給做空者帶來50港元的利潤。 眾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事,開啟了香港的新時代。但是,對國際炒家而言,這正好為他們興風作浪提供了機會。香港的未來何去何從,香港的經濟、社會會發生什麼變故等一系列問題,不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沒譜。而恆生指數代表香港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香港經濟、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經濟的「晴雨表」。只要能動搖恆生指數,就能打擊人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恆生指數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廣大投資者盲目恐慌,從而到達坐收漁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眾 渾水摸魚 國際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上大手筆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壓恆生指數,使恆生指數從1萬點大幅度跌至8000點,並直指6000點。在山雨欲來的時候,證券市場利空消息滿天飛。1998年8月初,投機者大肆宣揚人民幣將貶值10%,其中,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兌換9.5人民幣左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想藉此來影響人們對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其目的仍是為了其狙擊港元創造心理條件,其手段真可謂無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炒家們趁機大肆造謠,揚言「港幣即將與美元脫鉤,貶值40%」,「恆指將跌至4000點」雲雲。其目的無非是擾亂人心,製造混亂狀態,然後趁機渾水摸魚。8月13日,恆生指數一度下跌300點,跌穿6600點關口。 在壓低恆生指數的同時,國際炒家在恆指期貨市場積累大量淡倉。恆生指數每跌1點,每張淡倉合約即可賺50港幣。而在8月14日的前19個交易日,恆生指數就下跌2000多點,每張合約可賺10多萬港幣,收益之高令人震驚!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戰 國際炒家在泰國、馬來西亞的胡作非為,給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可謂來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亞洲其他市場形勢後,為了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香港政府決定調巨資迎戰這些瘋狂的國際炒家。 這是一場以金錢、智慧和魄力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戰。無論是挑戰者,還是應戰者,都深知其成敗所蘊含的利益與風險。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間,投機者就大肆宣揚人民幣將大幅貶值,以致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兌換9.5元人民幣的水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聲東擊西」的招數,旨在藉此影響人們對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目的仍是為狙擊港元創造條件。除了妖言惑眾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 出其不意 首戰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們一天之內拋售200多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過去被動做法,運用香港財政儲備如數吸納,將匯市穩定在1美元兌換7.75港元的水平上,銀行同業市場拆借利息也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拋售了200多億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僅照單全收,而且將所吸納的港元存入香港銀行體系———從而起到了穩定銀行同業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難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業績的一些藍籌股業績不佳,導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恆生指數全日下跌212點,跌幅為3%。在此後的7日至13日這幾個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繼續採用吸納港元的辦法,以穩定同業拆息並進而達到穩定股市的目的。但由於炒家在股票市場上大肆做空,恆生指數最終還是跌到了6600點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恆指被打壓到了6660點後,港府組織港資、內地資金入市,與對手展開針對8月股指期貨合約的爭奪戰。投機炒家要打壓指數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則要守住指數,迫使投機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約無法於8月底之前如數套現。港府入市後大量買入國際炒家拋空的8月股指期貨合約,將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點推高到24日的7820點,高於投資炒家7500點的平均建倉價位,取得初步勝利。當日收市後,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參與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為了維護港元,攜巨額外匯基金進入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與炒家進行直接對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銀、獲多利、和升等多家證券行指示,大手吸納恆生指數藍籌股,表示不惜成本,務求將8月期指抬高600點。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積極不幹預」政策,給投機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擊。 代行中央銀行職權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預期貨股票市場,這在全球開放型資本市場上尚屬首次。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令市場為之一驚。 接著,投機炒家鼓動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一場攻擊港府的輿論大戰。與此同時,炒家們並不願意俯首稱臣,他們又一次玩起了「聲東擊西」的鬼把戲———於8月16日迫使俄羅斯宣布放棄保衛盧布的行動,造成8月17日美歐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圍魏救趙」沖擊恆生指數。然而,使他們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恆生指數有驚無險,在收市時只微跌13點。 攻城略地 乘勝追擊 初戰得手,並不意味對手會棄城投降,因為離期指合約的交割還有時日,港府明白惡戰還在後頭。果然,從8月25日開始直至28日,雙方展開了轉倉戰,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國際炒家為投機付出高額代價。 8月27日和28日,投機炒家在股票現貨市場傾巢出動,企圖將指數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時,經過幾天驚心動魄的大戰,在期貨市場上將8月合約價格推高到7990點,結算價為7851點,比入市前高1200點。8月27日、28日,港府將所有賣單照單全收,結果27日交易金額達200億港幣,28日交易金額達790億港幣,創下香港市場最高交易紀錄。 但投機炒家並不善罷甘休,他們認為港府已經投入了約1000億港元巨資,資金壓力與輿論壓力使其不可能長期支撐下去,因而決定將賣空的股指期貨合約由8月轉倉至9月,想與港府打持久戰。從8月25日開始,投機炒家在8月合約平倉的同時,大量賣空9月合約。與此同時,港府在8月合約平倉獲利的基礎上乘勝追擊,使9月合約的價格比8月合約的結算價高出650點。 這樣,投機炒家每轉倉一張合約要付出3萬多港幣的代價。投資炒家在8月合約的爭奪中,完全敗走麥城。 生死決戰「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恆生指數期貨8月合約的結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擊以對沖基金為主體的國際游資操控香港金融市場的第10個交易日。 雙方經過前幾個交易日的激烈搏殺後,迎來了首次決戰。 上午10點整開市後僅5分鍾,股市的成交額就超過了39億港元。半小時後,成交金額就突破了100億港元,到上午收市時,成交額已經達到400億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創下的460億港元日成交量歷史最高紀錄。 下午開市後,拋售有增無減,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恆指和期指始終維持在7800點以上。隨著下午4點整的鍾聲響起,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恆指、期指、成交金額最終分別鎖定在7829點、7851點、790億上。 1998年8月28日,對於眾多國際炒家來說,是一個心痛的日子。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預以來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針對炒家們慣用的匯市、股市、期市的主體性投機策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勝利。香港政府將恆生指數從8月13日收盤的6660點推高到28日的7829點報收,並迫使炒家們在高價位結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貨。在此之前,炒家們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倉。這樣一來,即使它們轉倉,成本亦很高,一旦平倉,則巨額虧損不可避免。 乘勝追擊獲全勝 「8·28」之戰,港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對國際炒家來說,期指轉倉是可行性選擇,更可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因此,對香港特區政府來說,「8·28」之戰也只能算是階段性勝利。港府決定,在9月份繼續推高股指期貨價格,迫使投機資本虧損離場。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頒布了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使炒家的投機大受限制。當日恆生指數飆升588點,以8076點報收。加上日元升值、東南亞金融市場趨穩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機炒家的資金、換匯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敗退離場:9月8日,9月合約價格升到8220點。8月底轉倉的期指合約要平倉退場,每張合約又要虧損4萬港幣。至此,國際炒家見大勢已去,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來,香港政府動用了100多億美元,消耗了外匯基金約13%,金額大大超過了1993年「英鎊保衛戰」中,英國政府動用77億美元與國際投機者對壘的規模,堪稱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麻煩採納,謝謝!

⑧ 誰清楚香港金融危機的詳細內幕等信息資料

索羅斯是九七年七月二日開始阻擊泰國銖的,迫使泰銖與美元脫鉤且大幅貶值,繼而橫掃東南亞,東北亞,最後來到了香港。 時任特區財政司的曾蔭權,在決定反擊索羅斯的老虎基金及其同夥量子基金前,曾往北京,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以及朱鎔基總理的公開支持,說,中央政府將以傾國之力,協助香港維持金融穩定與繁榮。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香港排行第三。說香港無力維持自身的金融穩定,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香港開埠以來,實行的是完全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由貿易,自由港,五六十年代以後,在經濟上實行積極的不幹預政策,即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策。正是因為此一制度,才使得地少人多資源匱乏的香港,在亞洲躋身四小龍,獨享東方之珠美譽。也正是因為此一制度,外資自由進出,融資不受任何規限,使得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九七回歸,對索羅斯來說,是個契機,如果從陰謀論來考慮,阻擊港幣,壓低港股,的確對特區新政府有政治上的打擊,但是作者應該了解,香港人只認錢,不講政治,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港英政府,總有那麼一小撮,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大罵,以發泄不滿。這不足為奇。如果從香港現實出發,港股在回歸前已經累計升幅,並屢創新高,達到歷史高位,在沒有實體經濟支持下,出現泡沫,並被索羅斯窺中機會,並加以阻擊,可以說,那完全是商家在商言商的商業決定。人家找到了好時機,你沒看到,我也沒看到。所以咱發不了財,只能在這里發言。 索羅斯,作為運籌帷幄的統領,不僅要能夠領兵打仗,還要善於布局,以期達到全殲對手的戰略意圖。索羅斯在東南亞做到了,並大獲全勝,在香港卻慘遭鎩羽。 決定與索羅斯對決,曾蔭權是流著眼淚下決心的。他不是擔心斗不過量子基金與老虎基金,而是擔心破壞了香港的聲譽,他不忍心香港市民的財富無端端地被索羅斯空手套白狼地席捲而空,他不甘心由他自己親自背上破壞香港行之以久並足以使香港長期穩定的積極的不幹預政策,香港的金融地位一旦因此受損,他將無顏面對六百萬市民。但是如果讓索羅斯捲款走人,那他更對不起香港市民。所以決戰前的部署,在秘密中進行了。 香港股市從當時最高點的一萬六千多點,下跌到六千多點,最後穩定在八千多點,香港政府因此獲利數百億港幣,反觀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總共虧損超過二十億美金,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從此銷聲匿跡,為什麼?倒閉了。各位客官除了還能看到索羅斯偶爾露崢嶸以外,還看到他有什麼作為? 香港政府當時的外匯儲備九百多億美金,外匯基金三千多億港幣,就憑這,足以應付索羅斯的阻擊並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中央政府傾國力協助,前往北京,首先,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匯報,同時力陳利弊,繼而請求批准,這是程序,不是求救。朱鎔基總理在公開場合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也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話雖不好聽,事實如此,因為香港政府動用的不過區區七百多億港幣而已,以一己之力,足以抗衡,何用牛刀? 香港政府慘勝打贏了索羅斯,卻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長達五年的通縮期,九八年以後,香港百業蕭條,股市樓市均下跌百分之六十以上,市面景象,慘不忍睹。什麼是蕭條?什麼是衰退?那可比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猛烈的多。有鑒於此,中央政府作出重大決定,幫助香港度過難關,那就是開閘放水,允許內地旅客前往香港旅遊。僅此一特殊政策,令到當時的香港入境旅遊人數中內地遊客從九六年以前的一年一百二十萬人次,達到二零零零年的一年一千兩百萬人次,增長之迅猛,空前絕後。為香港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香港經濟復甦,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 索羅斯,是能人;香港政府,有能人;當時的中央政府,有強人。

⑨ 1998年的香港金融風暴是怎麽回事

我給你糾正一下,是九七年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

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
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
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
,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
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
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
諾骨牌"效應。
泰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面對投機

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
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

,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
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涌的湖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
,比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

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
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
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斗。此
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
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
美元掛鉤的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
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

嘗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匯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索羅
斯。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
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志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

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

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
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
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

盡管新加坡也採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
的匯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
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東南亞貨幣狙擊戰弄得人人自危,各國金融當局使盡渾身解數以免掉入這一泥

潭之中,就連在此次風潮中一直作壁上觀的美國也開始表態,美聯邦儲備委員會主
席格林斯潘說,他特別"感到不安的是"這場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個國家涉及到
另一個國家,美國願意幫助"受這次波動影響的國家"。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
來西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
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
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
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
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

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後增至1
67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
元的貸款。8月2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給予泰國總值33億美元的
臨時貸款,以協助它渡過難關。
就在東南亞各國四處求援、積極謀劃之時,國際投機商卻銷聲匿跡,突然不再

攻擊。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匯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
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 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
,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
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汶萊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盪東南亞

。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匯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
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
悵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

靜。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場動盪已告一段落。但對東南亞,特別是身處震源的泰國
來說,彈冠可以,相慶卻已苦澀難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國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馳目暈,一
個小業主回憶說:"好像我們挺有錢,以至於每個人都著手准備去買賓士。"他們
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日本松下。像美國人一樣,
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當你在曼谷郊外碰見一
個鄉下主婦,甚至街頭叫賣的小販,說不定就是股票大軍的一員;"錢來得太容易
了",那時候,他們會以這么一種調侃的語氣說正准備去歐洲旅行。可是現在,泰
國人目瞪口呆地瞧著索羅斯之流從他們手裡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家庭轎車被
警察拖走、失業開始困擾自己、浪漫的歐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轉到便宜的
公立學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這個傢伙(指索羅斯)來到我們的國家
,一夜之間,使我們全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化為烏有。"
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

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

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
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干。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印尼音樂家邦尼勒古馬赫為買一
幢夢中花園而奮鬥了30年,正准備遷入時,風暴來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說。
一個為吃飯而憂的時代,一個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經滄海的

感覺,讓他們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廣場里,有小販在聲嘶力竭
地叫著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東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們為了保持體面,幾乎
從頭到腳都租。"小販說他的生意還挺火的,禮拜天的商場里,依然人頭攢動,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澀,只能閑逛。就像許許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鳥一樣。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也只能傻看著自己50%甚至更多的財產無影無蹤而去

,據估計,從3月到9月,馬來西亞排名前12位的富翁,僅在股票市場就損失了
130億美元,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子女們也被迫出售他們的公司,以免顆粒無收局
面的出現。"過去的世界不復存在。"泰國第三大銀行農業銀行總裁拉姆薩姆如是
說。
曼谷奇異的風光依然那麼美麗動人,吉隆坡的高樓大廈依然那麼鱗次櫛比;可

是,曾經的富有與現在的貧窮的鴻溝卻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
",泰一大學教授無奈地嘆氣。
直面現實,也許這是東鄰人最痛苦又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月之後,席捲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風暴登灘香港島---狼終於來了。

黑色星期一

也許,在許許多多的香港人的記憶當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災"就

像一場噩夢,至今仍心有餘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
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
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
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
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
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
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
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
力反彈,恆生指數上升718點,升幅達6.89%,27日,曾蔭權再次重申,
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

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
小時。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
素了。
對此,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強調,香港股市的震盪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中國外

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現過這種波動,不足為怪,港股波動是
特區政府要自行處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將依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直接干預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匯價。北京方面對香港整體經濟仍充滿信心。
特區臨時立法會財政事務局局長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說,社會對於穩定聯合匯

率制度十分關心,關於市場的運作,特區政府的一貫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預應
減到最少。
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勸市民保持冷靜,反應不要過敏,入市時要審慎並

要量力而為。
香港輿論則表示了強烈的信心,《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在經歷

了經濟危機後,本港會很快復甦,而且更加彭勃,這次亦應不例外。美國財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災後,香港股市過去10年的回報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經過
九七股災後,本港只要大力發展經濟,十年後的回報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幣保衛戰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

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
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
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
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
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香
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
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故在很短的時間內,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

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
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
系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
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
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
聯系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
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

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
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
採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
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
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

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
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
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
,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
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
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
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

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
擊。

QQ:394405900

⑩ 97年香港保衛戰怎麼回事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1997年下半年,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

由此引發了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沖擊最巨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6-7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准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經濟實力的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匯儲備為928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日本和中國內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對國際炒家予以反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額達到790億元港幣,創下當時的記錄。香港政府全力頂住了國際投機者空前的拋售壓力,收盤時恆生指數為7829點。曾蔭權立即宣布:在打擊國際炒家,保衛香港股市和貨幣的戰斗中,香港政府已經獲勝。索羅斯在此一役損失慘重。

(10)香港金融集團股票被平倉擴展閱讀

「8·28」之戰,港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對國際炒家來說,期指轉倉是可行性選擇,更可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因此,對香港特區政府來說,「8·28」之戰也只能算是階段性勝利。港府決定,在9月份繼續推高股指期貨價格,迫使投機資本虧損離場。

1998年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頒布了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使炒家的投機大受限制。當日恆生指數飆升588點,以8076點報收。

加上日元升值、東南亞金融市場趨穩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機炒家的資金、換匯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敗退離場:9月8日,9月合約價格升到8220點。8月底轉倉的期指合約要平倉退場,每張合約又要虧損4萬港幣。至此,國際炒家見大勢已去,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來,香港政府動用了100多億美元,消耗了外匯基金約13%,金額大大超過了1993年「英鎊保衛戰」中,英國政府動用77億美元與國際投機者對壘的規模,堪稱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