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惡意收購中有哪些經典的案例或者手法
敵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又稱惡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收購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場上吸納,否則收購困難。敵意收購可能引致突襲收購。進行敵意收購的收購公司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
就惡意收購來看,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狗熊式擁抱(Bear Hug),第二種則是狙擊式公開購買。
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
歐洲企
敵意收購准備
業界最大敵意收購戰,當法國制葯巨頭塞諾菲宣布斥資480億歐元收購競爭對手安萬特,在全球制葯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的時候,卻有另外兩家看似與此無關的公司從中受益。它們就是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SA)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LOrealSA)這兩家大型法國公司都持有塞諾菲的大量股權。不管收購結果如何,它們都能最終獲利。如果塞諾菲能夠成功地以480億歐元出價收購安萬特,道達爾和歐萊雅就會更容易兌現它們所持新制葯巨頭的股票。如果塞諾菲落敗,自己就會一夜之間成為被收購的目標,那麼道達爾和歐萊雅所持的塞諾菲股票就會增值。
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收購案都是惡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
在美國證券史上,此類惡意收購也層出不窮,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 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
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㈡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會不會被對手大量吃進股票而被收購
這樣很難實現的 因為上市公司流通的股票是有限制的 還有大股東的變更也是需要公布的
㈢ 大家幫我看看「002077大港股份」
5.24創出新高,而且脫離前期整理平台,處於新行情啟動的蓄勢階段,可以繼續持有。
如果下行到前期平台,且有效跌破的話,建議先出來,控制住風險。
最近盤面誰也說不準,見機行事!!!
㈣ 中國石油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為何股價一跌「再跌」
股票的實際走勢跟公司本身不能完全掛鉤,因為股票走勢有個重要因素就是它是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另外它的國內開盤定價比起中國香港上市的定價明顯偏高,現在算是價值回歸吧,另外它作為一個超大盤股不可避免的反應的中國整體經濟的一部分,現在經濟狀況明顯不佳,它也肯定會反映出來。
中石油已經成為A股的逆向標桿,A股投資者的悲劇縮影。
上市的中石油是不成功的,在業績成長期,沒有給最大多數的投資者帶來回報,定價極大扭曲,如果說這是中國大型公司定價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那麼這個代價大到承受不起。
中石油的上市過程像釣魚,釣的是A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中國石油8.85-0.03-0.34%中國人壽17.18-0.07-0.41%中國石化6.02-0.05-0.82%
股投資者。
2000年4月6日和7日,中石油股份分別在美國紐約發行存托憑證,在中國香港上市。2007年11月5日在境內上市。香港H股上市每股1.27港元,A股上市發行價每股16.7元,上市當天開盤價飆升到48.6元。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異常堅挺享有匯率溢價之時,兩個市場發行價差相差10倍以上,是個十足的奇跡,只能得出兩個結論:中石油在境外資本市場毫無定價權;國內的定價體制異常扭曲。扭曲的定價系統,為日後的拉高出貨、壓價做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中石油A股發行之前境外市場經歷了一輪哄抬行情。2007年9月2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4天後發審委將召開發審會審核中國石油A股IPO申請。中石油的H股價格開始上升之旅,當港股高達20港元左右時,A股發行創出天價。很明顯,這是境外市場對境內公司定價權的操縱,其手法與中國人壽等公司一模一樣。
由於信用不彰,大公司在境外上市時必須提供額外信用,中石油提供的是低價,以及分紅。巴菲特看中的是中石油每年占當年凈利潤45%的現金分紅能力。
有兩類投資者獲得了實在的紅利:一是境外長期持有中石油的投資者,通過現金分紅回收成本獲得凈利。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聯通,最近4年海外分紅高達7000億元。從上市至今,中石油等公司是境外投資者的「大笨象」,既有業績也有信用。因此,在美國股市上表現相對平穩;二是大股東,中國石油集團以流通股佔比86.35%具有絕對優勢,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現金分紅流入了中國石油集團,羊毛出在羊身上。以高價購入中石油的境內普通投資者,受到股價與收益率下行的雙層損失。即便市值損失60%,大股東仍然穩賺不賠。中石油在A股天量天價發行,攤薄每股紅利,以巴菲特為首的境外投資者陸續退出中石油,鎖定收益。
中石油案例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其中之一就是,既然境外機構如此狡猾,境內公司不應該到境外上市,中國也不應該開辟國際板,讓國外公司來圈錢。線性思維,將讓中國市場走向閉關的老路。
A股投資者之所以在中石油股票上大上其當,是因為定價機制扭曲與大小股東利益南轅北轍造成的。從日後的走勢看,境外機構的定價顯然更加准確,此時要做的是校準A股市場的定價系統,讓定價體系離准確近一步。
決策者吸取了教訓,境外市場發行股票在境內之後,以便掌握定價權,同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方合夥人成為硬性制度,這是向正確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小步。即便如此,在股市上獲得收益的投資者仍然鳳毛麟角,A股市場扭曲的定價體系無法獲得話語權,而話語權的缺失進一步弱化了國際定價市場的競爭力,因此,按照市場體系進行定價,披露完整、詳盡的信息,斬斷利益鏈條是唯一的出路。
另一個錯誤結論是,關起門來圈自己的錢,以為圈投資者的錢是發展中國經濟的大戰略,是為了中國經濟的未來著想。
尊重市場之外,還需要擁有正確的市場理念,股票市場是為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不是讓大股東獲得免費的午餐,一家公司沒有經歷市場的考驗,在最短的時間達到萬億元的市值,一度全球排名第一,絕不是什麼好事。比這更糟糕的是,為了圈錢,不惜在境外低價發行。打如此算盤,要小心了,市場正在以癱瘓進行報復。
國際能源巨頭們也實行分紅,歐洲投資者偏好現金分紅。歐洲大型能源公司投其所好,殼牌公司的股息率是4.2%,道達爾為5%。《巴倫周刊》報道,大能源企業開始關注投資者要求增加分紅的呼聲。雪佛龍公司過去12個月兩次提高股息,現在它的股價為109美元,而股息率是3.3%。一向小氣的埃克森美孚也提高了股息,股息率為2.7%,很有可能年內再次提高股息率。
看到沒有,以中石油目前3%不到的股息率,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分紅不是問題,圈錢與高昂的成本、含糊的關聯交易、在新能源戰中的失敗才是大問題。
㈤ 世界股市哪最火 全球股票誰最牛
■上半年中國股市
漲幅全球第一
根據華爾街知名證券商美林證券對海外股市所做的最新調查,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滬深股市以47%的漲幅成為全球最佳投資市場。美國排名第15,香港排名第21,台灣股市排名第20。排名第2的是加拿大股市,今年前六個月的漲幅達20%。
這份由美林國際客戶服務中心所做的調查還指出,中國滬深股市去年全年的漲幅為32%,全球排名第22,而到今年上半年則一舉沖上冠軍寶座,表現傑出。
作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股市去年漲幅只有20%,全球排名第29,今年上半年則下跌2%。
去年全球表現最出色的是土耳其股市,共漲485%,但今年上半年後繼無力,反下跌2%,排名倒退到第17。
排行榜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陸續走出亞洲金融風暴的國家,今年上半年表現都不理想,情況最糟的是泰國,下跌33%,其次是菲律賓下跌28%,印尼下跌24%,韓國下跌20%。
美林證券國際客戶服務中心總經理史密斯說,報告顯示,投資人如果想擁有最高的投資報酬率,就必須在國際市場分散投資。他說,今年美國經濟成長萎縮,投資人特別需要將部分資金轉往海外市場。
■26家股票被認為最有潛力
另據報道,美林證券最近還推薦了26家最具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
這份最具投資潛力的股票名單如下∶美國在線公司、美國國際集團、貝爾大西洋公司、伯林頓資源公司、思科公司、花旗集團、EMC、通用電器公司、家庭百貨公司、匯豐銀行、休斯電子公司、網路設備公司、JDSUniphase公司、京都陶瓷公司、醫療免疫公司、新聞集團、諾基亞公司、北方電訊公司、全廣告公司、蘇格蘭電力公司、索尼公司、道達爾芬拿公司、沃達豐空中通訊公司、德州儀器公司、華格林葯店和雅虎公司。
這份名單中包括了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公司,如通用電器公司和花旗銀行集團,當然也有深受投資者喜歡的高科技企業,如雅虎公司。名單上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這些公司都具備促進變革的能力,並能夠利用這種變革加速增長,提高股東的利益。
㈥ 它們有敵意嗎
敵意(hostile takeover),又稱惡意(hostile takeover),是指在未經目標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場上吸納,否則困難。敵意可能引致突襲。進行敵意的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就惡意來看,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狗熊式擁抱(Bear Hug),第二種則是狙擊式公開購。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從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完成,甲骨文先後對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歐洲企敵意准備業界最大敵意戰,當法國制葯巨頭塞諾菲宣布斥資億歐元競爭對手安萬特,在全球制葯業掀起一場軒然的時候,卻有另外兩家看似與此無關的從中受益。它們就是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SA)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LOrealSA)這兩家大型法國都持有塞諾菲的大量股權。不管結果如何,它們都能最終獲利。如果塞諾菲能夠成功地以億歐元出價安萬特,道達爾和歐萊雅就會更容易兌現它們所持新制葯巨頭的股票。如果塞諾菲落敗,自己就會一夜之間成為被的目標,那麼道達爾和歐萊雅所持的塞諾菲股票就會增值。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案都是惡意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在美國證券史上,此類惡意也層出不窮,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 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從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完成,甲骨文先後對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㈦ F1 車隊是如何盈利的
F1車隊的盈利來源:
- 來源於商家大力的贊助。F1車隊可以自由地跟企業協商贊助合同,在賽車和制服上加印企業標志,以換取客觀的經濟回報。比如很多車手服裝上的殼牌石油公司(Shell)、萬寶路(Marlboro)等,比如此次贊助索伯車隊,索伯F1賽車車身出現的LOGO。
- F1大獎賽完結後年底的分成。總營收包括電視轉播權交易、活動招待、賽事贊助以及由賽道方支付的費用等。比如,F現場的觀眾都會注意到了索伯車隊戰車上的標志;賽道運營商提高了所有場次的門票收入。年終的排名影響到車隊在總營收中獲得的份額,除了法拉利車隊憑借在F1運動中的特殊地位,另享5%的分成之外,其他車隊都將根據積分獲得分紅。
- 車手的贊助費。F1賽車算是高強度,又比賽危險的賽事。有些新晉車隊、玩票型的車隊因為沒有穩定的贊助商,拉不到足額的賽事贊助,只能依靠車手席位的競價來吸引一些想要參與F1大獎賽的車手的贊助。
- 車手的傷殘費用以及墊資費用。賽車畢竟作為一個比較危險的運動,賽車手難免會在賽道發生一些交通事故,這個時候人員傷亡就需要專業的人員加以救治。一般來說出現傷員之後,就可以直接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產生大量的傷殘費用是巨額的。
㈧ 有哪些經典的敵意收購 案例和手法
敵意收購(hostiletakeover),又稱惡意收購(hostiletakeover),是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收購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場上吸納,否則收購困難。敵意收購可能引致突襲收購。進行敵意收購的收購公司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就惡意收購來看,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狗熊式擁抱(BearHug),第二種則是狙擊式公開購買。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歐洲企敵意收購准備業界最大敵意收購戰,當法國制葯巨頭塞諾菲宣布斥資480億歐元收購競爭對手安萬特,在全球制葯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的時候,卻有另外兩家看似與此無關的公司從中受益。它們就是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SA)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LOrealSA)這兩家大型法國公司都持有塞諾菲的大量股權。不管收購結果如何,它們都能最終獲利。如果塞諾菲能夠成功地以480億歐元出價收購安萬特,道達爾和歐萊雅就會更容易兌現它們所持新制葯巨頭的股票。如果塞諾菲落敗,自己就會一夜之間成為被收購的目標,那麼道達爾和歐萊雅所持的塞諾菲股票就會增值。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收購案都是惡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在美國證券史上,此類惡意收購也層出不窮,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