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獅子城控股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中國上市汽車股票品牌 2025-02-13 19:08:37
如何開通多個股票賬戶 2025-02-13 18:57:25
股票賬戶密碼輸入幾次 2025-02-13 17:36:40

獅子城控股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7-24 16:33:25

Ⅰ 誰能具體說說新加坡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說漢語的是以漢語為第一母語的華人,他們中很多因為是幾代以前從福建或潮州等地移民而來,會使用福建話潮州話海南話廣東話的都有。

新加坡的確很安全,個人覺得原因在於地區太小,所以沒有資源紛爭。雖然自身也有自我防禦的一些武力,但是和大一點的國家不可相提並論。所以也不構成威脅。同時新加坡自己也沒有不良野心。另外作為亞洲少數的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新加坡與西方國家,與澳洲大陸的交流頻繁。所以很好地權衡著和亞洲國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

新加坡不屬於封閉國家。從很多方面比如宗教和文化都開放於世界。然而學術自由不等同於政a治a自由,新加坡其實也是一a黨a專a政a國家。

Ⅱ 請介紹一下世界上的一個名城。

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長安(今西安)
音樂之都一維也納
冰雕城—日本札幌
鼓城—西班牙卡萊達
橋城—德國漢堡
玫瑰城—保加利亞加布羅沃
書城—德國萊比錫
電影城—法國戛納;美國好萊塢;長春
科學城—日本築波
花都—法國巴黎
無煙城、藝術城—冰島首府雷克雅未克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市
春城—中國昆明
郵票城、假牙城—列支敦斯登首都瓦杜茲
汽車城—美國底特律市
噪音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綠化城—波蘭首都華沙
銅城—尚比亞盧薩卡
椰城—海口
暖城—伊朗德黑蘭
酒城—德國慕尼黑
鞋城—捷克哥德瓦爾多夫
表城—瑞士首都伯爾尼
塔城—緬甸文化古城蒲甘
賭城—美國大西洋域拉斯維加斯
火柴城—瑞典延徹平市
雷城—印度尼西亞茂物
熱城—蘇丹首都喀土穆
旱城—秘魯首都利馬
水城—義大利威尼斯
雨城—印度乞拉朋齊
冰城—俄羅斯雅庫茨克、中國哈爾濱
雪城—美國首都華盛頓
霧都、圖書館城—英國首都倫敦
日光城—中國拉薩
博物館城—義大利首都羅馬
大學城—英國牛津
古跡城—敘利亞大馬士革
足球城—巴西里約熱內盧
葡萄酒城—阿根廷門多薩
不夜城—中國黑龍江漠河
撲克城—德國的切布爾克
蛇城—義大利哥酋洛城
雞蛋城—美國洛杉磯
動物城—埃及首都開羅
蝙蝠城—印度的瓦丹索朋鎮
烏鴉城—尼泊爾加德滿都
鳥城—印度新德里;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
風城—紐西蘭惠靈頓
壁畫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
茉莉花城—希臘雅典
聖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巧克力城—美國赫爾希
金融城—英國倫敦
醫學城—美國休斯頓
甜城——內江
蓉城——成都
錫都——個舊
瓷都——景德鎮
雨都、雨港——基隆
雪城——美國華盛頓
陶都——宜興
石堡城——西寧
鹽城——自貢
足球城——大連
羊城——廣州
鍾城——瑞士伯爾尼
酒城——德國慕尼黑
塔城——緬甸蒲甘
旱城——智利伊基克市(沙漠)
潔城——倫敦、波恩
歐洲之門——馬德里
泉城——濟南
冰城——哈爾濱、俄羅斯雅庫茨克
江城——武漢
林城——伊春
青城——呼和浩特
煤城——撫順、銅川
文化城——桂林
霧都、山城——重慶
千古詩城——重慶奉節
花城——廣州花都、法國巴黎
鞋城——捷克哥特瓦爾德夫
橋城——德國漢堡
熱城——蘇丹喀士穆
笑城——保加利亞卡爾洛沃市
臟都——馬德里、雅典
低地、堤壩、青魚、風車、花卉之國——荷蘭
石頭城——南京
榕城——福州
水都、水城威尼斯
沙漠古都--開羅
立體都市--東京
七丘之城--羅馬
機形新都--巴西利亞
綠色首都--莫斯科
聖城--耶路撒冷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東方威尼斯--蘇州
北方威尼斯--斯德哥爾摩
博覽會之城--萊比錫
禁酒城—瑞典斯德哥爾摩
浴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世界之都一紐約
牡丹城一洛陽
山城一重慶
石油城一大慶
足球城一大連
冰城一哈爾濱
鹽城一自貢
北國江城一吉林
水城一蘇州
石堡城一西寧
北國春城 汽車城 電影城 森林城一長春
皮都一張家口
鋼都一鞍山
林城一伊春
月亮城一楊州
對稱的古都-北京

Ⅲ 水瓶座和獅子座相稱嗎

一定可以的 哈哈 因為現在有個獅子在追我 我也是瓶子 獅子很不錯 瓶子也比較溫柔的 一定有很美好的結果~

Ⅳ 獅子山下的傳奇人生

獅子山下的傳奇人生
1 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時國共兩黨正在打仗,廣東潮陽人、20出頭的劉錦木從家鄉順著海岸線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著一群鄉親去香港,以逃避戰亂、保全性命。劉七歲喪父,九歲喪母,離開家鄉沒有什麼牽掛。
他和鄉親們一起過了深圳河,踏足九龍半島,繼續向前推進。劉與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稱為難民潮。劉錦木來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來到的難民已經搭起了參差的木屋。人們都說這座山峰看起來像一頭威武的獅子,所以叫獅子山。
傳說以前這里有九條龍肆虐,上天派這頭獅子下凡鎮壓,遂成山水。劉錦木來到這里後學著鄉親們那樣,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他從一個潮陽人變成了一個香港人。他看到獅子山下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貧民區。
20年後,一首以獅子山下命名的歌曲開始流行,劉錦木的四兒子迷戀上了這首歌,因為他覺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懷。再30年後,在經濟蕭條中,時任香港財政司長的梁錦松唱起這首歌,勉勵香港市民攜手渡過難關。5個月後,朱鎔基總理也朗誦這首歌的歌詞,呼籲港人進行第二次創業。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一首歌寫出了香港上世紀70年代經濟騰飛時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紀之交,《獅子山下》又一次唱響香港,600萬港人重溫艱苦打拚信念。
獅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劉錦木的孩子們當年在山徑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層高的政府公屋的環伺下,獅子山愈發顯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沒有出現在介紹香港旅遊的手冊里,那裡也只有一個並不熱鬧的公園。然而,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經濟最低時,大家互相打氣,經常會說到它(獅子山),並相信只要勇敢面對,明天會更好。」49歲的公司老闆林振華說。
貧民區
2 居民都是一樣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
在西環碼頭賣苦力的多是「潮州幫」。
三年後,劉錦木有了些積蓄,他跑回汕頭,和一位老人家談起錢、豬和米。他把這些東西留下,帶走了這家18歲的姑娘程蘭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進了獅子山下簡陋的木屋。
剛到獅子山下的程蘭花一定看到瞭望不到邊的簡陋木屋和在木屋間出沒的男男女女,這里叫做竹園村。他們像她一樣窮,生存環境惡劣,隨時面臨火災的威脅。其時的背景是,內地難民的湧入,使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獅子山下的鄉村在日佔時期被大量拆毀,為新移民們提供了廣闊的土地搭建臨時木屋。這里也就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區。那時候貧民們還分布在馬仔坑、九龍城、沙田及屯門等處。
高大魁梧的劉錦木繼續到碼頭上扛米包,程蘭花在家裡穿塑料花,這在貧民區是婦女們極為普遍的活計。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靠經營塑料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劉家誕下了第四個兒子。這個俊俏的男孩在獅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過了自己的快樂童年,並喜歡上了音樂,20年後他成為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名噪一時的當紅小生,他叫劉錫明。劉家人丁興旺,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的寮屋區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獅子山給錫明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天刷牙時,一抬頭,山峰就進入眼簾,盡管他覺得它並不太像一頭獅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區的夥伴們廝混獅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戲是逮一種紅色的蜘蛛裝在樹葉折成的小房子里,小夥伴們碰到一起就把它們放出來,看紅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卻肩負著生活的重擔。錫明經常看到母親挑著兩個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擔水,她來回數趟,把一個水缸裝滿。錫明驚異於母親的力量和忍耐。8歲時,他幫著母親擔水,但只能吃力地裝三分之一桶水。
這個時候一家人已經住進了石屋。政府在獅子山山坡至平地蓋起了一排排石頭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棲身的難民們得以改善住宿條件。竹園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劉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廁所。學校設在第三段,劉家的四個孩子都是在這里讀完了小學。
五六十年代寮屋區的居民都是一樣的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風氣給錫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幾家都會來照看。誰家的孩子沒有照看,也會有鄰居來幫忙。
獅子山下的貧民區,現在看來,就是黃大仙行政區的范圍。實際上,從1948年起,政府就已經在獅子山下撥出偏僻的地區讓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磚屋。但頻仍的火災和惡劣的居住環境威脅著居民的生命。
由於人口激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獅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層高的徙置大廈,進入60年代,公屋建設進入興盛期,其中一個屋村堅起了66座大廈。
竹園村從1957年就開始清拆,將居民遷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廈。不過,當政府把劉家從石屋中搬遷到觀塘的公屋居住時,錫明的三個哥哥都已經各自成家。劉家新的居所有自來水和衛生間,在錫明看來這是很好的改善,母親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
劉家離開了獅子山。進入80年代,竹園村已經變成了翠竹花園,聳立起16幢30層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這里生活。劉錦木在過世之前,還常與程蘭花一起回到竹園看看,買菜。錫明每每憶及獅子山的快樂童年,母親卻總是嘆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時感傷:竹園認不出來了。
錫明覺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艱苦打拚中遺落在獅子山下,遺落在香港經濟騰飛中。
塑料花
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騰飛的信息
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時,不會想到那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轉型及騰飛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紀50-70年代,在朝鮮戰爭和聯合國對華禁運中,香港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實現第一次經濟轉型。此次經濟轉型主要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轉加工製造業,形成了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加工後到國外市場銷售的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工業。
程蘭花和其他家庭婦女手中的塑料花成為香港經濟的火車頭。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廠997家,僱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製品出口總值達8.23億港元,佔香港工業出口總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銳意將獅子山下的黃大仙區南部新蒲崗發展為工業區,周圍寮屋區為工廠准備了充足的勞動力,劉家人的左鄰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黃大仙工業區工開設3634間工廠,僱用了91036名員工。
獅子山下的9萬多勞工辛勤地工作在工業經濟的浪潮中,他們中半數以上就職於製造成衣、電子、塑膠及金屬製品行業,四成就職於服務業。勞工中女性佔了六成。他們從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時,有時還要輪兩班或三班,趕工時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這樣的熱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托撐起香港經濟。
劉錦木並沒有當工人,他也不再去碼頭做苦力。他跑到海邊買魚,拿到竹園的市場上出售。
劉錦木有了自己的鋪面,經營的魚類也多起來,並向一些酒樓供貨。錫明的大哥中學畢業後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逐漸,龍蝦、石斑魚、象拔蚌都出現在他們的鋪面上,多家酒樓長期從劉家訂購海鮮。錫明的二哥中學畢業後也加入了經營海鮮的行列。後來,劉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樓。
其實,獅子山下也住有少數的富人,比如影星喬宏、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導演們住在鑽石山,是為了在鑽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攝外景方便。作為工業經濟文化表現的電影業,在獅子山下拍攝了大量民初和古裝的電影。
廠房、工人、富豪、明星、電影,獅子山下的生態恰恰是香港工業經濟及與之相輔的明星文化心態的縮影。1973年,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的《獅子山下》開始播放,轟動全港。它以良鳴的屋邨為中心出發,內容涉及家庭倫理、兩性地位、鄰舍關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反映草根階層的生活,小市民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聲。從1973年到1994年21年間,該單元劇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黃沾撰寫了與節目同名的歌曲歌詞,由當紅歌星羅文演唱,此曲頓時紅遍香江,更成為《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有評論者認為,《獅子山下》是電視版的香港歷史,獅子山遂為香港精神代言。
錫明在《獅子山下》的劇集及歌聲中讀完中學考上了浸會大學音樂系,他的藝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時,他就喜歡上了《獅子山下》這首歌,並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喜歡歌星羅文,更感覺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奮進的情形。錫明走了跟哥哥們不同的路,他進入娛樂圈,在90年代成為影視明星。
1970年,工業出口佔到香港出口額的81%,這標志著香港第一次經濟轉型完成。獅子山下,工廠林立,工人們在機器聲中辛苦工作。香港經濟在加工製造業的喧囂中高歌狂進,並於80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
1972年,14歲的林振華跟隨父母從廣東來到香港九龍城。那時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過得還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從廣州「上山下鄉」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沖鋒槍放在沙灘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務是抓獲偷渡者,如今他也成了其中一員。他沒有去獅子山下,他來到深水埗一個親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廠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負資產
3 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同月,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量子基金進軍經濟疲軟的泰國,亞太金融危機破籠而出,向東南亞蔓延。10月,經濟高度國際化的香港被索羅斯攻擊,高樓價、高股市、高工資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經濟破碎,香港霎時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危城。此時的香港經濟,在經歷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續高揚之後,已經歷了第二次轉型,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轉向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格局。香港金融、貿易及各類工商服務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索羅斯的進攻之下,恆生股指狂瀉。香港成了國際炒家的自動取款機。1998年,香港經濟跌入最低潮。
劉錫明家在經濟衰退中遭受重大損失。大哥劉錫榮和二哥劉錫耀長年經營海鮮批發,到1997年前已經各自有上千萬的資產,向很多家酒樓供貨,自己家的酒樓也是紅紅火火。金融危機後,大家縮減開支,眾多酒樓沒有生意做,紛紛倒閉,兩個哥哥把自己的酒樓也關了,海鮮鋪位減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如今成了老徐,從事建築裝修行業。但是在1999、2000年兩年間,他心情沮喪,每天帶著兩歲的小女兒去公園打發時間。「那時只能吃老本(積蓄)。」他說。
林振華是開工廠的,他1984年從加拿大讀完大學返回香港,事業平穩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難的時期,「香港的中產受傷最重,資產貶值,我的房子從700萬跌成了200萬,銀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機後劉錫榮和劉錫耀在海鮮批發上還能苦苦支撐,但到了2003年SARS降臨,「沒人再去酒樓消費,中環到處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點多尖沙咀就已沒有人了。」錫明回憶說。他的兩個哥哥發現他們多年創下的基業一下子「歸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氣息中,香港需要振奮人心。2002年3月6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他勉勵港人在經濟困境中咬緊牙關踏實苦幹,彼此幫助關愛。他說:「香港是一個生氣蓬勃、生機處處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會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風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闖出一個新天地。」幾天後,在香港大學財政預算論壇上,他應師生之邀現場清唱《獅子山下》。
錫明還記得梁錦松以此歌與市民共勉的情形。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錫明說,政府顯然有意以這首歌喚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時電台電視台上經常可以聽到這首歌。亞視亦於同年4月重播了《獅子山下》部分劇集,獲該台當周全線節目收視之冠。重播之際,原羅文則表示這首歌不只屬於老一代港人,亦應屬於年輕人,使年輕人更認識同舟共濟的精神。
4 新生代:老一輩重溫《獅子山下》時,年輕人已轉向另一個方向
林振華對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撐過難關有著難忘的記憶。「香港從一個落後小島變成現在這個東方之珠,我們這一代人是與它一起走過來的,所以對以獅子山為典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很親切。」
小時候他在家裡的黑白電視機上看《獅子山下》,當他以公司老闆的身份再次聽到政府將它作為宣傳歌曲來唱,「又到了咬緊牙、共倡團結的時候,感觸的確很深」。
林振華和公司的雇員們共渡難關。他沒有炒掉人,但是減了他們的薪水,雇員也體諒他,沒有因為減薪而走人。他看到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工廠裡面,工人們情願減薪而繼續自己的工作。在鋪面里,業主減低了地租,勸經營者留下來。「大家私下聊起市面來往往很傷感,但是一到工作起來就立刻顯得很精神。」林振華的生活開支也縮減下來,家人到酒樓吃飯的次數少了,購物時也多了一層算計。
錫明的哥哥們掙扎著各奔前路,將生活和事業重心移向內地。劉錫榮在深圳開了一家小餐廳,從規模上來說跟他在香港時算得上是小打小鬧。劉錫耀則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廳做主管。雖然知道兩個哥哥想「東山再起」很難,但錫明覺得他們也會一天天好起來。「終歸有天龍傍鳳,難道天天褲穿洞?人生總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沒有什麼關是過不了的。」
SARS之後,香港經濟好轉。200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達到7.5%,是過去7年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年。
樓價和股市都漲起來了,媒體的說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職加薪,股票又大賺。老徐2001年後就在「西鐵」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錫明眼中,侄子劉文傑是個聰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鮮生意,隨著經濟復甦,他的鋪位又增加了兩三個,繼續向酒樓供貨。盡管他有時會向錫明抱怨說,鋪位租金好貴,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華看來,現時的香港經濟要比1997年健康,「那時好多泡沫,現在好穩健。」他同時認為,香港經濟上揚是從內地經濟發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錫明2005年出了一張碟。在選歌時,他說,其他歌都可以不錄,但一定要有《獅子山下》。而在黃大仙行政區,每當區里有活動人們必先齊唱《獅子山下》。
在林振華、劉錫明這一代人對香港精神仍倍感溫暖之際,年輕一代也許已經向另一個方向走去,這讓他們感到年輕人缺乏父輩吃苦耐勞的意志。
27歲的ANDY從黃大仙祠旁的鑽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從車窗里看到獅子山。小時候他跟同學們一起到那裡燒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個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如今則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職。回想起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他慶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當時的收入就會很拮據。」如今他的收入比那時多出了5000元。
他沒看過《獅子山下》劇集,但他會唱這首歌,「聽多了就會唱了」,他同時奇怪於努力、耐勞這些品質仍被政府及大眾推崇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應該是創新才對」。ANDY說他的很多夥伴都是這種看法。
這實際上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的共識:通過「創新」發展「高增值」產業,走向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經濟。

Ⅳ 股票問題

呵呵~~

最好的入門書電子版已經發給你了~~

給分給分~

Ⅵ 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獅子山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現在獅子山的位置,從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漿由西貢及九龍噴出,後來火山停止爆發,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卻成了花崗岩,地殼的變動令花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獅子山上那頭俯伏山頂的「獅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經過不斷的風雨侵蝕,直至最近的數百萬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獅子山則是花崗岩。花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風化侵蝕,但獅子山卻十分特別,經過千百年仍可清晰見到「獅子」的頭、身及尾。「獅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見,「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過一個世紀這頭「獅子」仍會一直坐鎮山上。 1 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時國共兩黨正在打仗,廣東潮陽人、20出頭的劉錦木從家鄉順著海岸線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著一群鄉親去香港,以逃避戰亂、保全性命。劉七歲喪父,九歲喪母,離開家鄉沒有什麼牽掛。
他和鄉親們一起過了深圳河,踏足九龍半島,繼續向前推進。劉與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稱為難民潮。劉錦木來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來到的難民已經搭起了參差的木屋。人們都說這座山峰看起來像一頭威武的獅子,所以叫獅子山。
傳說以前這里有九條龍肆虐,上天派這頭獅子下凡鎮壓,遂成山水。劉錦木來到這里後學著鄉親們那樣,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他從一個潮陽人變成了一個香港人。他看到獅子山下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貧民區。
20年後,一首以獅子山下命名的歌曲開始流行,劉錦木的四兒子迷戀上了這首歌,因為他覺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懷。再30年後,在經濟蕭條中,時任香港財政司長的梁錦松唱起這首歌,勉勵香港市民攜手渡過難關。5個月後,朱鎔基總理也朗誦這首歌的歌詞,呼籲港人進行第二次創業。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一首歌寫出了香港上世紀70年代經濟騰飛時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紀之交,《獅子山下》又一次唱響香港,600萬港人重溫艱苦打拚信念。
獅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劉錦木的孩子們當年在山徑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層高的政府公屋的環伺下,獅子山愈發顯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沒有出現在介紹香港旅遊的手冊里,那裡也只有一個並不熱鬧的公園。然而,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經濟最低時,大家互相打氣,經常會說到它(獅子山),並相信只要勇敢面對,明天會更好。」49歲的公司老闆林振華說。 2 居民都是一樣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
在西環碼頭賣苦力的多是「潮州幫」。
三年後,劉錦木有了些積蓄,他跑回汕頭,和一位老人家談起錢、豬和米。他把這些東西留下,帶走了這家18歲的姑娘程蘭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進了獅子山下簡陋的木屋。
剛到獅子山下的程蘭花一定看到瞭望不到邊的簡陋木屋和在木屋間出沒的男男女女,這里叫做竹園村。他們像她一樣窮,生存環境惡劣,隨時面臨火災的威脅。其時的背景是,內地難民的湧入,使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獅子山下的鄉村在日佔時期被大量拆毀,為新移民們提供了廣闊的土地搭建臨時木屋。這里也就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區。那時候貧民們還分布在馬仔坑、九龍城、沙田及屯門等處。
高大魁梧的劉錦木繼續到碼頭上扛米包,程蘭花在家裡穿塑料花,這在貧民區是婦女們極為普遍的活計。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靠經營塑料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劉家誕下了第四個兒子。這個俊俏的男孩在獅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過了自己的快樂童年,並喜歡上了音樂,20年後他成為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名噪一時的當紅小生,他叫劉錫明。劉家人丁興旺,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的寮屋區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獅子山給錫明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天刷牙時,一抬頭,山峰就進入眼簾,盡管他覺得它並不太像一頭獅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區的夥伴們廝混獅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戲是逮一種紅色的蜘蛛裝在樹葉折成的小房子里,小夥伴們碰到一起就把它們放出來,看紅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卻肩負著生活的重擔。錫明經常看到母親挑著兩個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擔水,她來回數趟,把一個水缸裝滿。錫明驚異於母親的力量和忍耐。8歲時,他幫著母親擔水,但只能吃力地裝三分之一桶水。
這個時候一家人已經住進了石屋。政府在獅子山山坡至平地蓋起了一排排石頭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棲身的難民們得以改善住宿條件。竹園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劉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廁所。學校設在第三段,劉家的四個孩子都是在這里讀完了小學。
五六十年代寮屋區的居民都是一樣的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風氣給錫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幾家都會來照看。誰家的孩子沒有照看,也會有鄰居來幫忙。
獅子山下的貧民區,現在看來,就是黃大仙行政區的范圍。實際上,從1948年起,政府就已經在獅子山下撥出偏僻的地區讓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磚屋。但頻仍的火災和惡劣的居住環境威脅著居民的生命。
由於人口激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獅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層高的徙置大廈,進入60年代,公屋建設進入興盛期,其中一個屋村堅起了66座大廈。
竹園村從1957年就開始清拆,將居民遷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廈。不過,當政府把劉家從石屋中搬遷到觀塘的公屋居住時,錫明的三個哥哥都已經各自成家。劉家新的居所有自來水和衛生間,在錫明看來這是很好的改善,母親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
劉家離開了獅子山。進入80年代,竹園村已經變成了翠竹花園,聳立起16幢30層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這里生活。劉錦木在過世之前,還常與程蘭花一起回到竹園看看,買菜。錫明每每憶及獅子山的快樂童年,母親卻總是嘆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時感傷:竹園現在認不出來了。
錫明覺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艱苦打拚中遺落在獅子山下,遺落在香港經濟騰飛中。 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騰飛的信息
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時,不會想到那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轉型及騰飛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紀50-70年代,在朝鮮戰爭和聯合國對華禁運中,香港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實現第一次經濟轉型。此次經濟轉型主要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轉加工製造業,形成了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加工後到國外市場銷售的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工業。
程蘭花和其他家庭婦女手中的塑料花成為香港經濟的火車頭。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廠997家,僱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製品出口總值達8.23億港元,佔香港工業出口總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銳意將獅子山下的黃大仙區南部新蒲崗發展為工業區,周圍寮屋區為工廠准備了充足的勞動力,劉家人的左鄰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黃大仙工業區工開設3634間工廠,僱用了91036名員工。
獅子山下的9萬多勞工辛勤地工作在工業經濟的浪潮中,他們中半數以上就職於製造成衣、電子、塑膠及金屬製品行業,四成就職於服務業。勞工中女性佔了六成。他們從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時,有時還要輪兩班或三班,趕工時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這樣的熱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托撐起香港經濟。
劉錦木並沒有當工人,他也不再去碼頭做苦力。他跑到海邊買魚,拿到竹園的市場上出售。
劉錦木有了自己的鋪面,經營的魚類也多起來,並向一些酒樓供貨。錫明的大哥中學畢業後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逐漸,龍蝦、石斑魚、象拔蚌都出現在他們的鋪面上,多家酒樓長期從劉家訂購海鮮。錫明的二哥中學畢業後也加入了經營海鮮的行列。後來,劉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樓。
其實,獅子山下也住有少數的富人,比如影星喬宏、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導演們住在鑽石山,是為了在鑽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攝外景方便。作為工業經濟文化表現的電影業,在獅子山下拍攝了大量民初和古裝的電影。
廠房、工人、富豪、明星、電影,獅子山下的生態恰恰是香港工業經濟及與之相輔的明星文化心態的縮影。1973年,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的《獅子山下》開始播放,轟動全港。它以良鳴的屋邨為中心出發,內容涉及家庭倫理、兩性地位、鄰舍關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反映草根階層的生活,小市民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聲。從1973年到1994年21年間,該單元劇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黃沾撰寫了與節目同名的歌曲歌詞,由當紅歌星羅文演唱,此曲頓時紅遍香江,更成為《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有評論者認為,《獅子山下》是電視版的香港歷史,獅子山遂為香港精神代言。
錫明在《獅子山下》的劇集及歌聲中讀完中學考上了浸會大學音樂系,他的藝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時,他就喜歡上了《獅子山下》這首歌,並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喜歡歌星羅文,更感覺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奮進的情形。錫明走了跟哥哥們不同的路,他進入娛樂圈,在90年代成為影視明星。
1970年,工業出口佔到香港出口額的81%,這標志著香港第一次經濟轉型完成。獅子山下,工廠林立,工人們在機器聲中辛苦工作。香港經濟在加工製造業的喧囂中高歌狂進,並於80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
1972年,14歲的林振華跟隨父母從廣東來到香港九龍城。那時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過得還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從廣州「上山下鄉」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沖鋒槍放在沙灘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務是抓獲偷渡者,現在他也成了其中一員。他沒有去獅子山下,他來到深水埗一個親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廠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3 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同月,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量子基金進軍經濟疲軟的泰國,亞太金融危機破籠而出,向東南亞蔓延。10月,經濟高度國際化的香港被索羅斯攻擊,高樓價、高股市、高工資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經濟破碎,香港霎時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危城。此時的香港經濟,在經歷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續高揚之後,已經歷了第二次轉型,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轉向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格局。香港金融、貿易及各類工商服務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索羅斯的進攻之下,恆生股指狂瀉。香港成了國際炒家的自動取款機。1998年,香港經濟跌入最低潮。
劉錫明家在經濟衰退中遭受重大損失。大哥劉錫榮和二哥劉錫耀長年經營海鮮批發,到1997年前已經各自有上千萬的資產,向很多家酒樓供貨,自己家的酒樓也是紅紅火火。金融危機後,大家縮減開支,眾多酒樓沒有生意做,紛紛倒閉,兩個哥哥把自己的酒樓也關了,海鮮鋪位減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現在成了老徐,從事建築裝修行業。但是在1999、2000年兩年間,他心情沮喪,每天帶著兩歲的小女兒去公園打發時間。「那時只能吃老本(積蓄)。」他說。
林振華是開工廠的,他1984年從加拿大讀完大學返回香港,事業平穩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難的時期,「香港的中產受傷最重,資產貶值,我的房子從700萬跌成了200萬,銀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機後劉錫榮和劉錫耀在海鮮批發上還能苦苦支撐,但到了2003年SARS降臨,「沒人再去酒樓消費,中環到處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點多尖沙咀就已沒有人了。」錫明回憶說。他的兩個哥哥發現他們多年創下的基業一下子「歸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氣息中,香港需要振奮人心。2002年3月6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他勉勵港人在經濟困境中咬緊牙關踏實苦幹,彼此幫助關愛。他說:「香港是一個生氣蓬勃、生機處處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會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風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闖出一個新天地。」幾天後,在香港大學財政預算論壇上,他應師生之邀現場清唱《獅子山下》。
錫明還記得梁錦松以此歌與市民共勉的情形。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錫明說,政府顯然有意以這首歌喚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時電台電視台上經常可以聽到這首歌。亞視亦於同年4月重播了《獅子山下》部分劇集,獲該台當周全線節目收視之冠。重播之際,原羅文則表示這首歌不只屬於老一代港人,亦應屬於年輕人,使年輕人更認識同舟共濟的精神。
4 新生代:老一輩重溫《獅子山下》時,年輕人已轉向另一個方向
林振華對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撐過難關有著難忘的記憶。「香港從一個落後小島變成現在這個東方之珠,我們這一代人是與它一起走過來的,所以對以獅子山為典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很親切。」
小時候他在家裡的黑白電視機上看《獅子山下》,當他以公司老闆的身份再次聽到政府將它作為宣傳歌曲來唱,「又到了咬緊牙、共倡團結的時候,感觸的確很深」。
林振華和公司的雇員們共渡難關。他沒有炒掉人,但是減了他們的薪水,雇員也體諒他,沒有因為減薪而走人。他看到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工廠裡面,工人們情願減薪而繼續自己的工作。在鋪面里,業主減低了地租,勸經營者留下來。「大家私下聊起市面來往往很傷感,但是一到工作起來就立刻顯得很精神。」林振華的生活開支也縮減下來,家人到酒樓吃飯的次數少了,購物時也多了一層算計。
錫明的哥哥們掙扎著各奔前路,將生活和事業重心移向內地。劉錫榮在深圳開了一家小餐廳,從規模上來說跟他在香港時算得上是小打小鬧。劉錫耀則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廳做主管。雖然知道兩個哥哥想「東山再起」很難,但錫明覺得他們也會一天天好起來。「終歸有天龍傍鳳,難道天天褲穿洞?人生總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沒有什麼關是過不了的。」
SARS之後,香港經濟好轉。200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達到7.5%,是過去7年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年。
樓價和股市都漲起來了,媒體的說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職加薪,股票又大賺。老徐2001年後就在「西鐵」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錫明眼中,侄子劉文傑是個聰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鮮生意,隨著經濟復甦,他的鋪位又增加了兩三個,繼續向酒樓供貨。盡管他有時會向錫明抱怨說,鋪位租金好貴,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華看來,現時的香港經濟要比1997年健康,「那時好多泡沫,現在好穩健。」他同時認為,香港經濟上揚是從內地經濟發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錫明2005年出了一張碟。在選歌時,他說,其他歌都可以不錄,但一定要有《獅子山下》。而在黃大仙行政區,每當區里有活動人們必先齊唱《獅子山下》。
在林振華、劉錫明這一代人對香港精神仍倍感溫暖之際,年輕一代也許已經向另一個方向走去,這讓他們感到年輕人缺乏父輩吃苦耐勞的意志。
27歲的ANDY從黃大仙祠旁的鑽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從車窗里看到獅子山。小時候他跟同學們一起到那裡燒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個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現在則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職。回想起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他慶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當時的收入就會很拮據。」現在他的收入比那時多出了5000元。
他沒看過《獅子山下》劇集,但他會唱這首歌,「聽多了就會唱了」,他同時奇怪於努力、耐勞這些品質仍被政府及大眾推崇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應該是創新才對」。ANDY說他的很多夥伴都是這種看法。
這實際上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的共識:通過「創新」發展「高增值」產業,走向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經濟。

Ⅶ 聯美的米高梅發展史

打擊與中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米高梅電影公司遭遇了三大致命打擊。
1、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做出判決,要求大公司停止非法壟斷,製作公司只管製片,得放棄發行和電影院業務的經營。

像米高梅這樣集製作、發行、放映於一身的大公司,主要財源被切斷。

2、上世紀五十年代,電視開始大量湧入家庭,搶走近一半的電影觀眾。
3、由於董事會的猜疑,米高梅最大的功臣梅耶,在1951年被迫離開了公司。
1957年,米高梅持續了30年的盈利局面被打破。
為了尋求突破,米高梅開始在大製作上下功夫。1959年,它推出了新版的歷史巨片《賓虛》,該片耗資1500萬美元,創下當時電影攝製成本的最高紀錄。該片上映後火爆空前,同時在第32屆奧斯卡上共獲得11項大獎(這一紀錄直到《泰坦尼克號》才被追平)。《賓虛》的成功,使當時瀕臨破產的米高梅起死回生,同時為電影界帶來了「以大製作抗衡電視沖擊」的新理念,使20世紀50年代末的好萊塢電影業重獲生機。1962年起,米高梅開始推出經典系列「007」。
衰落的結局
短暫的中興之後,米高梅還是難逃連年虧損的厄運。1970年,米高梅被美國賭王柯克-克爾科里恩買下,此後,又兩度被轉賣。其間,在1981年,米高梅曾出現過一次小小的轉機——買下另一個不景氣的大製片公司「聯美公司」(該公司曾推出過《西區故事》、《飛越瘋人院》等優秀影片),但仍難挽頹勢。2002年,米高梅斥巨資投拍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米高梅再次進入拍賣行列。2005年,米高梅以近50億美元的價格被索尼公司收購,好萊塢八大公司中的最後一個獨立製片公司從此消失。

Ⅷ 中國的石獅總共有幾種 分別代表什麼

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但是中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那麼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的藝術的一部分的呢?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搜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中國的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逼真:頭披捲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

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檐角、石欄桿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姿態多樣,神情豐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靈活現。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綉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綉珠、出鑿崽子。」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卷發,威武雄壯。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綉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綉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

比較有名的獅子包括天安門前的獅子,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外的獅子,北京大學門前的獅子,滄州鐵獅和盧溝橋望柱上的四百多隻獅子,俗話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前後,各有一對點綴性的大石獅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極為精美。右側石獅子的腹部有一塊傷痕。關於這道傷痕有兩個傳說:一是說,明代時的將領李國禎被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追擊,躲藏在石獅子的後面,李自成發現了,舉劍狠狠刺去,結果使石獅子受到誤傷;另一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石獅子被侵略軍所破壞。

除了石獅子,獅子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獅子舞,即「舞獅」最遲在唐代已風靡各地,至今不衰。

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獅子又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別,蹄下為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徵子孫綿延,是雌獅。如果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鳥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稱「三王之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北獅威嚴雄壯,南獅活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