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國珍股票代碼是多少
擴展閱讀
浙江安集科技股票 2025-04-14 22:23:22
盛鑫化工股票代碼 2025-04-14 21:28:55

國珍股票代碼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4-10 09:50:46

❶ 新時代國珍有原始股嗎

新時代國珍並沒有上市,所歸屬公司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沒有給出明確的上市相關信息。網路上最早於2016年開始流傳新時代公司原始股的相關消息,但是沒有具體根據。
所謂的原始股,就是指公司在上市之前發行的股權份額。原始股往往代表的含義就是有巨大的商機,能賺大錢。這樣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公司經營都會存在風險,原始股是便宜,但是如果公司經營不善做不下去了,會導致其原始股持有者賠本。所以購買原始股雖然有機會讓投資者暴富,但是賠錢的風險也很大。
原始股在內部一般都是一塊錢一股,這個價格相對於二級市場中的股票來說是非常低的,而且如果這個公司後期一旦能夠上市,那麼公開發行股票的價格絕對會遠超原始股的價格,也就是說,投資者買了原始股,只要公司能夠上市,那麼至少也能賺上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再加上新股上市之初股價被超高,利潤就更為可觀了。當然,原始股的價格也會因為公司實行股份制的時間不同而有所不同,並不是所有的原始股都是一元的。
小編歸納,通過以上關於新時代國珍有原始股嗎內容介紹後,相信大家會對新時代國珍有原始股嗎有個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❷ 國珍松花粉股票是否上市

這不是設想,但是,的確現在還沒有成為事實,但是,公司已經開始著手主辦這件事.也已經發話10月份股票會上市,並且,每個有級別的人都可以參與股東分配,可以得到相關數額的原始股份.就算今天沒有成為事實,不久的將來,這是必然.因為,它代表中國的健康業和環保節能業的發展.

❸ 從草根一族成長為知名人士的事例

出身布衣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後改名元璋,字國瑞。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隨筆中》寫道:「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此於《元史》無征,冉證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舉當時紹興鄉間為例:「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命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據俞樾鉤沉,明朝大將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爺爺叫常重五,父親叫常六六;大將湯和的曾祖叫湯五一,爺爺叫湯六一,父親叫湯七一,等等,皆為佐證。
和大多數封建皇帝一樣,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為增加了幾分傳奇色彩,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母親剛懷孕時,曾經做了個夢,夢中有一個神仙給了她一粒仙葯,放在手中閃閃發光,於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親從夢中驚醒,但是仍余香滿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屋,時值夜晚,紅光從屋中射出,鄰居見後,以為失火,忙奔走相救,結果是虛驚一場。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元天歷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由於營養不良,朱元璋小時候體弱多病,瘦得皮包骨頭。朱元璋父母十分迷信,認為只有觀音菩薩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於是,他們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覺寺,並讓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為師。 當然也有說是朱元璋活不下去才去投奔寺院的。
朱元璋到了10歲時,其父親朱世珍為了躲避沉重的賦役,再次搬家。後來就在太平鄉的孤庄為地主劉德種地,朱元璋就為劉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過程中,朱元璋結識了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並成為要好的朋友。日後,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為建立明朝南征北戰,立下了功勛,成為開國元老。
朱元璋自幼聰明頑皮,並曾經讀過幾天書,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游戲就是扮皇帝,他穿著破衣爛衫,把棕樹葉撕成絲絲縷縷,粘在嘴上當鬍子,用一塊車輻板放在頭上頂著當作平天冠,然後往土堆上一坐,就裝模作樣稱起皇帝來,還讓夥伴每人撿一木塊,用雙手捧著,三跪九叩,並高呼萬歲。
當放牛娃,不僅常挨主人打罵,而且經常吃不飽,只有餓肚子放牛,於是發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時,朱元璋和徐達、湯和、周德興都覺得肚子餓,於是朱元璋出點子,將一頭小牛犢殺掉,大家烤著吃了。沒多久,只剩下一張牛皮、一堆骨頭和一條牛尾巴。吃完了,但回去怎麼向地主交待呢?大家都發愁了,於是互相埋怨。朱元璋於是站出來,想了個辦法,他讓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跡掩蓋起來,然後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縫里,就說小牛鑽進山洞裡去了,拉不出來。小夥伴都紛紛贊同。這個天真的想法當然瞞不過地主劉德,結果是朱元璋被毒打一頓並趕回了家,而且給父親增添了賠償小牛的債務。但是朱元璋卻因敢作敢當而深得小夥伴的信任。
流浪行童
元朝統治時期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中國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漢人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不料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被蝗蟲吃得乾乾凈凈。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生了瘟疫。一時間,家家戶戶都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其64歲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後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可嘆朱世珍一生勞苦,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朱元璋和二哥放聲痛哭,驚動鄰居劉繼祖,於是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他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後,朱元璋回憶起此事時,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寫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不到半個月,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愛也一去不復返了。家破人亡的慘痛,深深地影響著朱元璋的心境,使他彷彿跌進了無底深淵。這時,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實在走投無路之下,想起幼時曾經許願捨身的皇覺寺,於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掃地、上香、打鍾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日子一長,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氣。一天,他掃地,被伽藍神座絆了一下,於是他就順手打了伽藍神幾掃帚。
還有一次,老和尚見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咬壞了,就當眾訓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藍神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怎麼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罵,越想越氣。於是,朱元璋就找管筆,在伽藍神的背後寫了「發配三千里」幾個字。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於受壓迫的性格。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捨,主持高彬法師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游化緣。這樣,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這時朱元璋年僅17歲。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聽人說哪裡年景好就往哪裡走,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7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在外雲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他目睹國是日非、人民生活惡化的現狀,意識到天下大亂很快就會來臨了。於是在回到皇覺寺後,朱元璋發奮勤學,廣交朋友,准備干出一番事業來。
1351年,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今安徽阜陽)發動起義,並推韓山童為明王。同年八月,彭瑩玉、徐壽輝在蘄水(今湖北浠水)起義。這些起義者用紅巾裹頭,故稱紅巾軍。1352年,郭子興和孫德崖在濠州起義。
朱元璋聞聽起義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里,隨時可能被元官軍抓走,性命難保。正在此時,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信,湯和在信中邀請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朱元璋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放下缽盂,趕緊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將帥之才
朱元璋入伍後,因為他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郭子興就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 。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此時,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對自己的事業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便把21歲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從前的小名重八了,於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
當時,在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與其他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這年九月,徐州紅巾軍主將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彭大和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與郭子興交好,而孫德崖等人則拉攏趙均用。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並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准備殺掉郭子興。朱元璋聞訊後,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矛盾重重,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朱元璋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
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系,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傷心。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甚是可憐,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縣(今安徽泗縣)人胡大海為前鋒,一舉攻克了和州。消息傳來,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朱元璋問他為什麼哭,答說是等父親。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朱升獻策
在朱元璋稱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是指加強軍事防備,鞏固後方;廣積糧是指發展經濟生產,儲備糧食,增強經濟實力;緩稱王則是指不要過早稱帝,以免樹敵過多。這三條建議極具戰略眼光,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後,糧食供應成了問題。與和州相對,緊靠長江南岸的太平(今安徽當塗)、蕪湖是盛產稻米的地方,但是沒有船隻,只能望江興嘆。這時恰好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親自處理合並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只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採石,常遇春一馬當先,率軍沖殺,攻克採石,獲得大量糧食。將士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回和州慢慢享用。見此,朱元璋果斷地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攻克太平。進入太平,朱元璋重申軍紀,嚴禁擄掠,有個別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因此,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朱元璋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這樣,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乘此機會,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於是朱元璋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裡守衛,而自己身邊,只留有親兵統領馮國用一人。
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
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此時,盡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佔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並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沒有對付不了的敵人,並且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朱元璋目前首要的任務是鞏固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於是在佔領應天不久,朱元璋立即派徐達攻取鎮江。出戰前,為了嚴明軍紀,朱元璋故意以放縱士卒的罪名將徐達抓起來,並准備以軍法處斬。此時,李善長出來求情,眾將不知是計,也一起求情。於是朱元璋就順水推舟,說看在眾人的面上,暫時免去徐達死罪,不過要徐達攻下鎮江後,做到不燒不搶,方可完全赦免徐達之罪。眾將見對待主將尚且如此嚴厲,因此,無不嚴守軍紀,鎮江很快攻下。到1357年冬,朱元璋在一年的時間里先後攻下了金壇、丹陽、江陰、常州、常熟、揚州等地,控制了應天周圍的戰略據點。到1359年,從現在的地圖看,朱元璋已經佔領了江蘇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經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處,到浙東的一塊長方形地區。與四年前剛佔領應天時相比,形勢已大有改觀。
在完成了「高築牆」的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了。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征,即徵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徵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李善長、朱升。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見儒生唐解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封建皇朝。
削陳平張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後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佔了太平、採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採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劉基默不作聲,朱元璋知道劉基有主張,於是徵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只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
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康茂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朱元璋收太平,佔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統兵二十萬,進發洪都,陳友諒獲悉後,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至十月三日結束,進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軍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火攻陳軍,最終取勝,陳友諒被亂箭射死。
1364年元旦,朱元璋稱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陳理最終出城投降。在吞並了陳友諒後,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
張士誠是泰州(今屬江蘇大豐市草堰鎮)人,早年販賣私鹽為業。元末發動鹽徒起義,於1354年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建元天。1356年,建都平江(今蘇州)。消滅陳友諒父子後,朱元璋於至正二十五年十月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諸州縣,將東吳的勢力趕出江北地區。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檄文列舉了張士誠八大罪狀,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與西吳有關外,其餘的全都是指責張士誠背叛元朝。不看開頭和結尾,非常容易使人誤以為是元朝的討伐令。這表明朱元璋已經以順承天命的王自居,准備繼承王朝的正統。
朱元璋的軍隊攻勢迅猛,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平江成為孤城。於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戰役。
在圍城的同時,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來,但在瓜州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沉於江底。接著,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龍鳳紀年,稱1367年為吳元年。平江戰役開始時,朱元璋築牆圍城,並造有三層的木塔樓,高過城牆,以弓弩、火銃向城內射擊,還設襄陽炮日夜轟擊。城內一片恐慌,張士誠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張士誠反復無常,貪圖享受,對部下也十分放縱。平江被圍困的最後一天,張士誠弟弟張士信在城頭督戰,仍不忘享樂,坐在銀椅上飲酒,左右侍奉的人遞桃子給他,結果桃子還沒到口,恰好一炮打來,腦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勸降,都被張士誠拒絕。張士誠死守平江,糧盡後,便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了,便以屋瓦為彈。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展開巷戰相抵抗。最後,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朱元璋問話,他不搭理;李善長問他,他則破口謾罵。無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衛士以亂棍打死張士誠。當時張士誠47歲,東吳滅亡。
明朝統一
消滅東吳張士誠後,朱元璋大體上占據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東部、江西、安徽、江蘇和浙江,這些是全國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因此,進行大規模南征北伐的時機成熟了。
當時南方的形勢是方國珍占據浙東、陳友定據有福建、明玉珍控制著四川,廣東和廣西則仍處在元朝統治中。在平江戰役快結束之時,朱元璋已派參政朱亮祖率兵進攻方國珍,然後又命湯和為征南將軍,從寧波進攻方國珍,方國珍於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歸降。與此同時,朱元璋與劉基細細商定了北伐計劃。此時常遇春提議:直取大都,以其精兵消滅元朝的疲卒,佔領大都後,分兵出擊,則大功告成。為此,朱元璋不贊成,他認為大都是元朝經營了上百年的都城,防禦工事堅固,孤軍深入進攻,太過危險,應先取山東,再占河南,折攻潼關,取得東西南三方面的軍事要點,然後再攻取大都,必將成功。諸將對此表示贊同。
於是,朱元璋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統率全軍;以常遇春為副將軍,另以參將馮勝、右丞薛顯、參將傅友德各領一軍,全力北伐。
朱元璋再三申明軍紀,告誡出征將士,北伐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推翻蒙元暴政、解除人民痛苦。隨後還發布了由宋濂起草的告北方官吏和人民的檄文,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這對中原地區的廣大漢族人民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檄文還表示,對於蒙古人和色目人若願為新皇朝臣民,則與中原人民一樣看待。
北伐軍節節勝利,迅速攻下山東諸郡。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四月佔領開封,平定河南,同時攻克潼關。八月,攻克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順帝見孤城難守,於是帶著後妃太子慌忙棄城逃走,奔向漠北,統治中原長達九十九年的蒙元被趕出了中原。 一如宋之丞相文天祥所說的一樣,胡運不過百年。
在南征北伐不斷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至正二十八(公元1368年)正月,40歲的朱元璋告祀天地,於應天南郊登基,建國號大明,改元洪武,以應天為南京。經過了九十九年的努力,漢人終於重掌了政權,坐回自己的主人。
經過十六年的征戰討伐,朱元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從一個橫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1371年,明軍入川,夏主明升暗降,四川平定。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沐英、藍玉進攻雲南,次年攻破大理,基成上完成了南方的統一。1387年,馮勝、傅友德、藍玉奉命進攻遼東元朝殘將納哈出,納哈出無路可走,只好投降,遼東平定。至此,除漠北草原和新疆等地外,全國已基本上光復。

❹ 人們說今年生小孩最好,因為今年是個金豬年,有根據嗎

中國的農歷是太陰歷,以甲子紀年,每60年一輪回,稱為一甲子,60歲以上的年紀,被稱為花甲之年。從甲子乙丑起。。。。。至壬戌癸亥止。每個流年,由一天乾和一地支組合而成,就是我們常說的太歲。06年是丙戌年,則太歲的名字就叫作丙戌。在這一甲子當中,每個太歲輪上一次值班,60年周而復始。不知道這百年一遇的說法,是從何而來的? 07年是丁亥年,流年的太歲是丁亥當值。亥是豬年,這個是沒錯的。但是亥是地支,屬水,丁是天干,屬火,亥中所藏為壬甲,一水一木,根本沒有金,這金豬的說法肯定不是從這里來的。再看丁亥的納音,60甲子中,每兩年屬一個納音,06,07年,丙戌丁亥屬屋上土,這兩年所生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屋上土命。納音屬土,也不見金。那麼這金豬的說法來源也不是在此。 再從風水上九宮飛星上看一看,04年天道大運進入八運,是八白運,艮土當權,又沒有金。丁亥流年,飛星是二黑土入中宮,也沒有金。那麼,金豬的說法,也不是來源於此。 從上面幾點分析得出的結論,07年丁亥年是金豬年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不知道是什麼人編造出來,混淆視聽。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在60年當中,只有一個「金豬年」,上一個「金豬年」在1971年的「辛亥年」,下一個「金豬年」在2031年的「辛亥年」。而即將來臨的農歷「豬」年是「丁亥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屬於「土豬」。 趙之珩介紹說,我國古代歷法是用干支紀年,到了南北朝時期,找了12種動物,把12個地支一一貼上了標簽,叫做「十二生肖」。「干支紀年」又和「五行」相通。 天上的5顆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古代天文學家制定了「六十甲子別五行圖」,使每一年對應一顆行星,60年一循環。如「甲子」「乙丑」對應金星,這兩年出生的人屬於「金鼠」「金牛」。 這樣推算下來,1971年的農歷年份為辛亥,出生的人為「金豬」;2007年的農歷年份逢丁亥,出生的人為「土豬」;2019年的農歷年份逢己亥,出生的人為「木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