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的蓋網給出的消息是十月份之前能兌換原始股是真的嗎
首先搞清楚,蓋網根本沒有賣股票的資格。股票都是假的,如何兌現?證監會電話12386,一問就清楚了。蓋網是打著電子商務幌子,從事非法集資的騙子公司。搞了很多大排場,主要就是拉人買它的假基金。funds9999(原betall168)是其非法基金平台。一定要自己打電話去證監會驗證。偷懶就會血本無歸。證監會電話12386.正規基金能查到備案信息和代碼,假的查不到。網路蓋網吧,新浪微博,知乎都有大量曝光內容。
② 蓋網澳門會議 我媽被人忽悠買了兩萬的蓋網原始股 那人讓我媽12月15日去澳門開大會面簽 我問了一下
要你買原始股。然後告訴你原始股都會升值賺錢的基本都是騙子
③ 蓋網在澳門宣布已經歐洲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是GATE,怎麼回事
納斯達克是美國的,不是歐洲!
④ 普諦恩lPDN 普諦恩與蓋網
普諦恩與蓋網的關系緊密,王茂基作為普諦恩的法人,同時也是蓋網的副總裁,多名蓋網同事涉及重大傳銷案。普諦恩在中國的角色被揭示為蓋網集資詐騙的工具。例如,IPDN、GATE、GENT等股票代碼,看似在海外上市,實則都是為了掩蓋非法集資活動,掛羊頭賣狗肉,利用殼公司的名義進行詐騙。
蓋網在2013年開始面向公眾以「原始股」名義集資,但實際上,根據基礎法規,蓋網並無資格面向公眾出售原始股。這一行為本身就是違法行為。蓋網的「原始股」都是虛構的,通過私搭平台,未經過任何備案私自發行。
蓋網通過境外注冊的皮包公司CFL,溢價收購納斯達克小公司IPDN的51%股權,再縮股拉升,將這只垃圾股迅速拉高,製造誤導,使投資者誤以為他們購買的原始股即將兌現,以此促使投資者追加投資。同時,此舉也用於拖延兌付時間,讓股價隨著時間推移而看似升高。
蓋網聲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IPDN只是個騙局。通過收購,製造上市假象,實際上銷售的只是私搭平台上的虛擬數字,根本不是宣傳的股票。蓋網的原始股、基金都是非法的,與正規股市上的東西完全不同。
普諦恩作為蓋網的棋子,其法人王茂基與蓋網的傳銷慣犯有密切關系,多名蓋網員工曾涉重大傳銷案。蓋網在英國AIM市場也有欺詐記錄。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壓力下,蓋網通過更名和改版網站,試圖繼續非法集資活動,但最終其詐騙歷史和失信行為被揭露,包括大量判決書證實蓋網的承諾無法兌現。
總之,普諦恩與蓋網之間的關系是非法集資與詐騙的共謀,從原始股、基金到商家碼、假借銀行名義銷售的黑卡等,都是為了非法集資而設的騙局。相關證據和法律判決揭露了蓋網的非法行為,以及其對社會的嚴重危害。
⑤ 蓋網商城上市了嗎 股價多少
1、目前,中國股市中沒有「蓋網商城」這個股票,所以該公司還沒有上市,不存在股價的說法。
2、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形式分配股票,又稱為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期望可以用高於認購價的價格售出。在中國環境下,上市分為中國公司在中國境內上市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或B股)、中國公司直接到境外證券交易所(比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H股)以及中國公司間接通過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並以該離岸公司的名義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三種方式。
⑥ 蓋網壹鍵哥合法嗎國家支持嗎
蓋網壹鍵哥不合法;國家不支持,並且是嚴厲打擊。2019年11月1日,廣州公安局官方通告,要求參與蓋網系犯罪活動的主動自首,要求投資者主動報案。通告一出,壹鍵哥、櫻桃贊平台都無法使用,現在換皮bitcherry、bittok,以一種叫BCHC的虛擬貨幣繼續行騙,利用境外平台,逃避查辦。
蓋網壹鍵哥以推銷蓋網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為名,要求會員以最低交納一定標準的費用購買蓋網產品,採用靜態返利、承諾購買的股權在海外上市升值等方式,引誘會員繼續發展他人購買蓋網產品。並按照各層級發展人員的數量、投資額作為計酬、返利依據,其行為屬傳銷活動,符合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構成要件。
(6)蓋網公司股票代碼是多少擴展閱讀
2011年12月27日,鄭永雄夥同陳某輝、魏某等人在廣西注冊成立廣西全益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復制「江西太平洋直購網」傳銷模式,依託全益網(後更名為蓋網)進行傳銷活動。寇某曾經是蓋網旗下公司股東,在全國打擊蓋網系公司傳銷活動的同時,寇某在北京注冊成立中天盛祥科技有限公司,並假借區塊鏈的名義,推出「中天碼」二維碼、「中天積分」虛擬幣,在各地迅速蔓延。
在《禁止傳銷條例》中,反復提到層級關系這個概念,一定規律組成層級關系只是眾多傳銷中的一個現象,必須與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行為才有可能涉嫌傳銷。當把回報描述得天花亂墜的時候就應該警惕,高回報必然有高風險;無論傳銷的形式如何變化發展,其實質仍是以購買份額作為繳納入門費,發展下線人員、拉人頭組成層級,以下線人員「業績」作為獲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