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融資30億,微創醫療機器人的故事怎麼講
雷鋒網消息,近日,上市公司微創醫療發布公告,旗下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微創醫療機器人」)已完成總額30億元(人民幣)融資。其中15億人民幣來自直接增資,另外15億來自微創股權轉讓款,並引入了包括高瓴資本、北京磐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貝霖資本、天津遠翼元福、易方慧達創業投資(廣東)合夥企業在內的多家戰略投資者。
本輪投資完成後,微創醫療機器人的估值將達到225億元,將仍為公司的附屬公司。
微創醫療的官網顯示,其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張江科學城,已上市產品300餘個,覆蓋心血管及結構性心臟病、電生理及心律管理、骨科與軟組織修復、大動脈及外周血管疾病、腦血管與神經科學、內分泌管理等生命 科技 、外科及醫療機器人,泌尿、婦科、呼吸、消化,醫美及康復醫療、體外診斷與影像等十大業務集群。
作為眾多業務線中的一員,微創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對象,和它的名字一樣——微創傷外科。
微創醫療機器人主要 探索 靈巧機器人、智能控制、信息感測等領域的技術,提供以腔鏡手術機器人、關節手術機器人、三維電子腹腔鏡為代表的多科室一體化智能微創傷手術產品。
2015年,微創醫療機器人成立,旗下有幾款核心產品。
作為輔助工具,「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是由圖像台車、患者手術平台、醫生控制台組成的,可以為醫生提供了立體真實反應解剖位置。手術器械優化人體力學,可以在狹窄空間中充分施展高靈活運動能力。
「鴻鵠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則是面向骨科醫生的「拿不穩,截不準,看不到」等3大難題。微創醫療機器人創始人孫洪斌表示,「鴻鵠」已經獲得國家批准,進入綠色通道,接下來將會擴大產品的量化生產,建立自己的全鏈條產品線。同時,與戰略合作方擴大市場規模和核心競爭力。
融資在很大程度取決於所在賽道的未來想像力,醫療機器人正是如此。
據雷鋒網了解,按照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分類,醫療機器人可分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四大類,主要用於傷病人員的手術、康復、救援和轉運。
其中,手術機器人大類包括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矯形外科機器人系統、神經外科機器人系統、可操縱的機器人導管、及其他臨床手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包括幫助護士進行輸液、配葯、體檢、情緒撫慰的機器人。
整體來看,康復機器人占的比重約為41%,輔助機器人為17%,手術機器人為16%。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表示,醫療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機器人市場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未來,應用機器人最多的領域或不再是 汽車 行業,而是醫療行業。
國內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當前,我國醫療機器人占服務機器人領域比重已經達到了約30%,2019年國內市場規模達到了約40億美元。
另外,國內醫療機器人及其核心技術也在監管層面不斷獲批。
從國內看,通過CFDA認證的醫療器械產品主要包括:天智航的骨科醫療機器人(2010,國內最早);安翰醫療的膠囊機器人;三壇醫療的激光定位系統;Remebot推出的「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2018)。
以「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為例,它採用手術治療帕金森綜合症方法稱為腦深部電刺激術,需要將毫米粗細的電極,精確植入到患者丘腦底部猶如花生米大小的特定神經核團內,對靶點定位的精準性要求極高,且只有在特定的部位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精度1-2mm。
龐大的 社會 需求和產品表現的不斷成熟,也滿足了人們對醫療機器人行業的期待。
從市值角度看,目前微創醫療市值是568.49億人民幣。上述提到的天智航發展迅猛,8月18日,天智航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截止到9月11日,天智航的市值也達到了292.49億元。
此外,博實股份的參股公司思哲睿醫療主從一體式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型式檢驗,目前處於臨床啟動階段;微創腹腔手術機器人系統目前進入型式檢驗階段。
雷鋒網了解到,2018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的思靈機器人也在醫療和工業製造領域布局。據36氪報道,在醫療方面,思靈機器人可以應用於骨科、神經外科、腔鏡、康復理療等許多醫療場景,搭載思靈機器人自研的「機器大腦」和操作系統,可以適應手術機器人末端的不同功能,同時保障安全性。
該產品已經拿到國內相關醫院及醫療類機器人公司的訂單,預計可以在明年通過醫療認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融資的一個關鍵角色——高瓴資本。
高瓴資本是醫療賽道的大玩家。擅長投資消費、TMT、企業服務、醫葯四大領域的高瓴資本,在今年大舉進軍醫療 健康 產業。23億元獨家全額凱萊英定增、12億元領投華蘭生物、11億元定增凱利泰。
有數據統計,2005年創立以來,高瓴資本已在全球醫療 健康 產業累計投資160餘家企業,國內企業100家,海外企業60家,上面提到的思靈機器人也是高瓴資本的跟投項目之一。
今年,高瓴資本宣布正式成立高瓴創投,首期規模100億元,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並將生物醫葯及醫療器械作為重點覆蓋的領域之一。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表示,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已經到了寒武紀階段,即大爆發階段,各種各樣的物種全部出現,這些現象背後,既有監管的原因,也有市場經濟的原因。「我們是堅定的重倉大 健康 大醫療行業,我們在這個行業已經投資了1200億人民幣。」
可以看到,國內的醫療機器人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無論是機器人本身的技術還是醫護人員對醫療機器人的操控能力,以及產業發展環境,都還在培育的過程中。
而且,隨著產、學、研、投等幾大要素的相互帶動,醫療機器人與人工智慧5G網路、AR/VR等前沿技術的交叉融合,醫生、患者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水平會進一步提高,並對數據、物體和環境等有更精準的感知。
但是,正如天智航自己所說的那樣,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業務,存在產能利用率較低、研發周期長、市場開發尚存有不確定性、研發費用均未資本化、未來將承擔大量資本性支出的情況,未來盈利時間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在產品實現規模化銷售前,公司需要持續進行投入。
除此之外,機器人進入臨床手術尚處於起步期,增進醫院、醫生、患者對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認知程度尚需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