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斯安上市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瑞士銀行持有的中國股票 2025-01-23 14:31:12
拿法人股票賬戶出借 2025-01-23 13:51:44

斯安上市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4-11-29 02:36:38

A. 區塊鏈家族有哪些(「區塊鏈」)

什麼是區塊鏈,它有哪些家族成員?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以「賬本」舉例說明,傳統「賬本」是由中心控制的,而區塊鏈「賬本」沒有中心,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可以對「賬本」進行記錄。

區塊鏈一般指公有區塊鏈,家族成員還有私有區塊鏈,行業區塊鏈。

一、簡單易懂的區塊鏈概念介紹。

區塊鏈是一門強大的技術,很多讀者聽過區塊鏈,但是對於區塊鏈的概念了解可能有限,接下來小編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講講區塊鏈。各位讀者准備好小板凳呀。

為了將區塊鏈的概念講的更通俗易懂,小編決定用故事的方式舉例說明。話說,小明家,小明的老婆管賬,小明每個月的收入都要交給老婆,小明的老婆是個大手大腳的人,日常消費鋪張浪費,名牌包包各種買買買,小明對此很有意見,奈何財政大權都在老婆手中,哪裡鋪張浪費小明也無法查賬。後來,聰明的小明設計了一本公有賬本,規定每月的收入支出,雙方都必須記錄在上面。以後小明老婆錢都花在哪裡了小明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小明有哪些支出也清楚的寫在上面,雙方都能一目瞭然的了解家庭財政。

這個小故事就是區塊鏈的簡化版本了,區塊鏈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對「賬本」進行信息記錄,不存在中心系統操作,修改。

二、區塊鏈的家族成員介紹。

區塊鏈的家族成員有私有區塊鏈和行業區塊鏈,值得一說的是,私有區塊鏈和行業區塊鏈的差異相對很小,都是應用於個人或者某個群體的技術運用。

三者的區別在於,區塊鏈是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後兩者,只對特定群體或個人開放部分許可權,對「賬本」的某一模塊授權讀寫許可權。不完全去中心化。

三、結語。

區塊鏈技術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具有公平性的平台,小編相信,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范圍會越來越廣。

最後,關於區塊鏈讀者朋友們有任何看法歡迎留言。

區塊鏈總共有哪些

1、公有區塊鏈

世界上任何個體或者團體都可以發送交易,且交易能夠獲得該區塊鏈的有效確認,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共識過程。公有區塊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虛擬數字貨幣均基於公有區塊鏈,世界上有且僅有一條該幣種對應的區塊鏈。

2、聯合(行業)區塊鏈

由某個群體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預選節點參與共識過程),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

但不過問記賬過程(本質上還是託管記賬,只是變成分布式記賬,預選節點的多少,如何決定每個塊的記賬者成為該區塊鏈的主要風險點),其他任何人可以通過該區塊鏈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

3、私有區塊鏈

僅僅使用區塊鏈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許可權,本鏈與其他的分布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別。傳統金融都是想實驗嘗試私有區塊鏈,而公鏈的應用例如bitcoin已經工業化。

(1)斯安上市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

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

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區塊鏈都有哪些鏈?

一起了解下區塊鏈有哪些鏈,走著。

1、公有鏈(PublicBlockchain)

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區塊鏈。

@比特幣是代表。

公有鏈完全去中心化、不受任何機構控制,賬本完全公開透明、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的維護和數據讀取。

2、聯盟鏈(ConsortiumBlockchain)

參與區塊鏈的節點是事先選擇好的,對特定的組織或團體開放。

@R3CEV是聯盟鏈的代表。

聯盟鏈對特定的組織團體開放,是指參與區塊鏈的節點是事先選擇好的,節點間很可能有很好的網路連接。

特點:

(1)交易速度非常快;

可以做到很好的節點之間的連接,只需要極少的成本就能維持運轉,它的交易速度是非常的快,少量的節點也都具有很高的信任度,並不需要每個節點來驗證。

(2)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甚至為零;

當一個中心化的實體聯盟來處理記賬的時候,是不需要高昂的激勵機制的,也能夠促使節點們記賬,因此手續費會降低很多,甚至是零。

(3)數據可以有一定的隱私;

聯盟鏈中的數據讀取許可權是分級別的,對外和對內,以及內部各節點之間的許可權也可以不一樣。聯盟鏈也意味著這個區塊鏈的應用范圍不會太廣,它不太像比特幣的網路傳播效應。

3、私有鏈(PrivateBlockchain)

對單獨的個人或實體開放,參與的節點只有自己,數據的訪問和使用有嚴格的許可權管理,一般用作內部審計使用。

@由於是一個控制中心說了算,裡面的數據就無法保證無法更改的特性,對於第三方和公眾也沒有多大的保障,一般用作內部審計。

區塊鏈知識點,點點滴滴。

區塊鏈都有哪些種類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那麼區塊鏈有哪些種類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區塊鏈都有哪些種類?工具/原料區塊鏈方法/步驟1第一種:公有鏈,像一個大家共同記賬的公共賬本。

2公有鏈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數據由大家共同記錄,去中心化的性質最強。

3第二種:私有鏈,有點像一個屬於個人或公司的私有賬本。

4私有鏈只對個人企業內部開放,效率會比公有鏈要高很多。

5第三種:聯盟鏈,有點像一個由多個公司組成的聯盟。

6聯盟鏈內部所用的公用賬本、數據由聯盟內部的成員共同維護,只對組織內部成員開放,它的去中心化程度適中。

中國合法的區塊鏈有哪些

1、以聯盟鏈為主的區塊鏈技術服務的公司,基本都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主要包括有騰訊區塊鏈、網路超級鏈、京東區塊鏈、螞蟻區塊鏈、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2、以區塊鏈信息服務為主的公司,比如區塊鏈資訊、區塊鏈社區、數字貨幣行情軟體等。主要包括巴比特、鏈節點、非小號等。

3、以礦機生產及提供相關算力服務的公司,比如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等等。

拓展資料: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市凈率可用於投資分析,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

開盤價:上午9:15—9:25為集合競價時間,在集合競價期間內,交易所的自動撮合系統只儲存而不撮合,當申報競價時間一結束,撮合系統將根據集合競價原則,產生該股票的當日開盤價。按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如開市後半小時內某證券無成交,則以前一天的收盤價為當日開盤價。有時某證券連續幾天無成交,則由證券交易所根據客戶對該證券買賣委託的價格走勢,提出指導價格,促使其成交後作為開盤價。首日上市買賣的證券經上市前一日櫃台轉讓平均價或平均發售價為開盤價。

收盤:收盤價是指某種證券在證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動結束前最後一筆交易的成交價格。如當日沒有成交,則採用最後一次的成交價格作為收盤價,因為收盤價是當日行情的標准,又是下一個交易日開盤價的依據,可據以預測未來證券市場行情;所以投資者對行情分析時,一般採用收盤價作為計算依據。

盤檔:是指投資者不積極買賣,多採取觀望態度,使當天股價的變動幅度很小,這種情況稱為盤檔。

整理:是指股價經過一段急劇上漲或下跌後,開始小幅度波動,進入穩定變動階段,這種現象稱為整理,整理是下一次大變動的准備階段。盤堅股價緩慢上漲,稱為盤堅。盤軟股價緩慢下跌,稱為盤軟。回檔是指股價上升過程中,因上漲過速而暫時回跌的現象。成交筆數是指當天各種股票交易的次數。成交額是指當天每種股票成交的價格總額。最後喊進價是指當天收盤後,買者欲買進的價格。最後喊出價是指當天收盤後,賣者的要價。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時常聽人們談起區塊鏈,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至今,各式各樣的區塊鏈系統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並被應用到大量的場景中,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在不停地變化和改進。

區塊鏈又被稱為分布式賬本,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心化賬本,比如銀行。與中心化賬本不同的是,分布式賬本依靠的是將賬本數據冗餘存儲在所有參與節點中,來保證賬本的安全性。簡單地說,區塊鏈會用到三種底層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密碼學技術和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而通常,區塊鏈系統還會「免費附贈」一種被稱為智能合約的功能。智能合約雖然不是區塊鏈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區塊鏈天生所具備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它可以很好地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計算環境。

為了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區塊鏈系統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會需要進行各種改造,以滿足特定業務的要求,比如身份認證、共識機制、密鑰管理、交易頻次、響應時間、隱私保護、監管要求等。而實際應用區塊鏈系統的公司往往沒有進行這種改造的能力,於是市場上慢慢出現了一些用於定製專用區塊鏈系統的框架,採用這些框架就可以很方便地定製出適用於企業自身業務的區塊鏈系統。

本文將對目前市場上幾個典型的區塊鏈框架進行橫向對比,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特點,以及它們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為了保持對比的公正性,本文將只針對開源的區塊鏈框架進行討論。

各區塊鏈架構的簡單介紹

1、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源自一名叫做中本聰(SatoshiNakamoto)的人在2008年發表的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的論文,文中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在之後的幾年裡,比特幣不斷成長和成熟,而它的底層技術也逐漸被人們認識並抽象出來,這就是區塊鏈技術。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鼻祖,在區塊鏈的大家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於比特幣技術開發出的山寨幣(altcoins)的數量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從論文中可以得知,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實現一種完全基於點對點網路的電子現金系統,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中介機構。總結來說,他希望比特幣的設計能夠實現以下這些目標:

●不需要中央機構就可以發行貨幣

●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以支付

●保持使用者的匿名性

●交易無法被撤銷

從電子現金系統的角度來看,以上這些目標在比特幣中基本都得到了實現,但是依然有一些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延展性攻擊、區塊容量限制、區塊分叉、擴展性等。

在應用場景方面,目前大量的數字貨幣項目都是基於比特幣架構來設計的,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彩色幣、t?等。

彩色幣(coloredcoin),通過仔細跟蹤一些特定比特幣的來龍去脈,可以將它們與其他的比特幣區分開來,這些特定的比特幣就叫作彩色幣。它們具有一些特殊的屬性,從而具有與比特幣面值無關的價值,利用彩色幣的這種特性,使得開發者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上創建其它的數字資產。彩色幣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儲和轉移不需要第三方,可以利用已經存在的比特幣的基礎。

t?是比特幣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是美國在線零售商Overstock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私有和公有股權交易平台。

2、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帶有圖靈完備語言的區塊鏈,用這種語言可以創建合約來編寫任意狀態轉換功能,用戶只要簡單地用幾行代碼來實現邏輯,就能夠創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並應用於貨幣以外的場景。

以太坊的設計思想是不直接「支持」任何應用,但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意味著理論上任意的合約邏輯和任何類型的應用都可以被創建出來。總結來說,以太坊在比特幣的設計目標之外,還需要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圖靈完備的合約語言

●內置的持久化狀態存儲

目前基於以太坊的合約項目已達到數百個,比較有名的有Augur、TheDAO、Digix、FirstBlood等。

Augur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平台,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用戶可以用數字貨幣進行預測和下注,依靠群眾的智慧來預判事件的發展結果,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手方風險和伺服器的中心化風險。

限於篇幅,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平台的項目就不多介紹了。基於以太坊的代碼進行改造的區塊鏈項目也有不少,但幾乎都是閉源項目,只能依靠一些公開的特性來推斷,所以就不在本文展開討論了。

3、Fabric

Fabric是由IBM和DAH主導開發的一個區塊鏈框架,是超級帳本的項目成員之一。它的功能與以太坊類似,也是一個分布式的智能合約平台。但與以太坊和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框架,而不是一個公有鏈,也沒有內置的代幣(token)。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技術和標準的開源項目,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作為一個區塊鏈框架,Fabric採用了松耦合的設計,將共識機制、身份驗證等組件模塊化,使之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方便地替換成自定義的模塊。除此之外,Fabric還採用了容器技術,將智能合約代碼(chaincode)放在docker中運行,從而使得智能合約可以用幾乎任意的高級語言來編寫。

以下是Fabric的一些設計目標:

●模塊化設計,組件可替換

●運行於docker的智能合約

目前已經有不少採用Fabric架構進行開發的概念驗證(POC)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機構做出的嘗試,不過由於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落地應用。

4、DNA

DNA(,分布式網路架構),是由總部位於上海的區塊鏈創業公司「分布科技」開發的區塊鏈架構,可以同時支持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等不同應用類型和場景,並快速與業務系統集成。

與以太坊、Fabric不同的是,DNA在系統底層實現了對多種數字資產的支持,用戶可以直接在鏈上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並用智能合約來控制它的發行邏輯。對於絕大部分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數字資產是必不可少的,而為每一種數字資產都開發一套基於智能合約的轉賬、發行邏輯是非常浪費且低效的。因此,由區塊鏈底層提供直接的數字資產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於那些完全不需要數字資產的應用場景,同樣可以基於DNA提供的智能合約架構來編寫任意的自定義邏輯來實現。

DNA的設計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多種數字資產的底層支持

●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和狀態持久化

●跨鏈互操作性

●交易的最終性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機構採用DNA架構來進行區塊鏈概念驗證產品的開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已經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如小蟻區塊鏈、法鏈等。

小蟻(antshares)是一個定位於資產數字化的公有鏈,將實體世界的資產和權益進行數字化,通過點對點網路進行登記發行、轉讓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業務的去中心化網路協議。它採用社區化開發的模式,在架構上與DNA保持一致,從而可以與任何基於DNA的區塊鏈系統發生跨鏈互操作。

法鏈是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法律存證區塊鏈,一個底層基於DNA區塊鏈技術,並由多個機構參與建立和運營的證據記錄和保存系統。該系統沒有中心控制點,且數據一旦錄入,單個機構或節點無法篡改,從而滿足司法存證的要求。

5、Corda

Corda是由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區塊鏈創業公司R3CEV開發的,由其發起的R3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數十家巨頭銀行的參與,其中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法國興業銀行等。

從R3成員的組成上也可以看出,Corda是一款專門用於銀行與銀行間業務的區塊鏈架構。盡管R3自己聲稱Corda不是區塊鏈,但從各項特徵來看,它具備區塊鏈的一些特性。

技術對比

1、數字資產

接下來,將對前文中提到的這些區塊鏈框架進行一系列的技術對比,並從多個維度展開介紹它們的區別與相似之處。

區塊鏈的內置代幣通常是一種經濟激勵模型和防止垃圾交易的手段。比特幣天生就有且只有一種內置代幣,所以在比特幣系統中所有的「交易」本質上都是轉賬行為,除非通過外部的協議層來給比特幣增加額外的數字資產。

以太坊和DNA具有內置代幣,它們的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經濟激勵和防止垃圾交易之外,還具有為系統內置功能提供一個收費的渠道。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運行需要消耗GAS,而DNA的數字資產創建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代幣。

以太坊和Fabric沒有內置的多種數字資產支持,而是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相應的功能。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系統設計可以做到非常簡潔,而且資產的行為可以任意指定,自由度極高。然而這樣的設計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比如所有的資產創建者不得不自己編寫重復的業務邏輯,而用戶也沒有辦法通過統一的方式去操作自己的資產。

相比之下,DNA和Corda採用了在底層支持多種數字資產的方式,讓資產創建者可以方便地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而用戶也可以在同一個客戶端中管理所有的資產。對於邏輯更加復雜一點的業務場景來說,他們同樣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來強化資產的功能,或者創建一種與資產無關的業務邏輯。

2、賬戶系統

UTXO(UnspentTransactionOutput)是這樣一種機制:每一枚數字貨幣都會被登記在一個賬戶的所有權之下,一枚數字貨幣有兩種狀態,即要麼還沒有被花費,要麼已經被花費。當需要使用一枚數字貨幣的時候,就將它的狀態標記為已經花費,並創造一枚新的與之等額的數字貨幣,將它的所有權登記到新的賬戶之下。在這個過程中,被標記為已花費的數字貨幣就被稱為交易的輸入,而創造出來的新的數字貨幣被稱為交易的輸出,在一筆交易中,可以包含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但是輸入之和與輸出之和必須相等。要計算一個賬戶的余額時,只要將所有登記在該賬戶下的數字貨幣的面額相加即可得出。

比特幣和Corda就採用了UTXO這樣一種賬戶機制,而以太坊則採用了更加直觀的余額機制:每個賬戶有一個狀態,狀態中直接記錄了賬戶當前的余額,轉賬的邏輯就是從一個賬戶中減去一部分余額,並在另一個賬戶中加上相應的余額,減去的部分和加上的部分必須相等。DNA在賬戶機制上同時兼容這兩種模式。

那麼UTXO模式和余額模式,究竟有什麼優缺點呢?UTXO最大的好處就是,基於UTXO的交易可以並行驗證且任意排序,因為所有的UTXO之間都是沒有關聯的,這對區塊鏈未來的伸縮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基於余額的設計就沒有這個優勢了;反過來,余額設計的優點是設計思想非常簡潔和直覺化,便於程序實現,特別是在智能合約中,要處理UTXO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以智能合約為主要功能的以太坊選擇余額設計的原因,而比特幣、OnchainDNA、Corda這些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架構則更傾向於UTXO設計。

關於身份認證,比特幣和以太坊基本沒有身份認證的設計,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者的設計思想都是強調隱私和匿名,而反對監管和中心化,而身份認證就勢必要引入一些中心或者弱化的中心機構。Fabric、DNA和Corda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採用數字證書來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原因在於這三者都有應用於現有金融系統的設計目標,而金融系統必然要考慮合規化並接受監管,此外現有的金融系統已經大范圍地採用數字證書方案,這樣便可以和區塊鏈系統快速集成。

B. 銀行代碼是什麼

中國銀行總行的代碼為:BKCHCNBJ

中國銀行不同分行代碼也不同,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其銀行識別代碼為BKCHCNBJ300。其含義為:BKCH(銀行代碼)、CN(國家代碼)、BJ(地區代碼)、300(分行代碼);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代碼為BKCHCNBJ110;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代碼為BKCHCNBJ200,等等。

其他分行代碼可在這個網站查詢:網頁鏈接

(2)斯安上市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OC),簡稱中國銀行,是中國大陸的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並稱為中國大陸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銀行。中國銀行主要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等多項業務。

2012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2012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國銀行以111173億美元的資本總額位居第9位。2015年6月,中國銀行成為首家直接參與洲際交易所倫敦金定價的亞洲銀行。2015年7月8日,《財富》發布2015年中國500強排行榜,中國銀行位列第12名。

C. 什麼是票據號

票據號指票據的號碼,一般為票據右上角的字母加數字。

票據號是伴隨著票據的大量使用和批量印製而產生的,為會計資料的區分提供了依據。

票據(bill/receipt)根據國際上票據立法的慣例,我國的票據法所規范的對象,僅為狹義的票據,即匯票、本票和支票三種票據。

(3)斯安上市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在我國,票據即匯票(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支票及本票(銀行本票)的統稱。票據一般是指商業上由出票人簽發,無條件約定自己或委託他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可流通轉讓的有價證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權力的憑證。屬於票據的有:匯票、本票、支票、提單、存單、股票、債券等。

清朝未年,西方銀行業進入我國,錢庄逐漸衰落。我國固有的票據規則終被外來票據制度取代。1929年,國民政府制定票據法,規定票據為匯票、本票和支票,與西方國家票據制度接軌,我國原有的各種票據遂被淘汰。

D. 瑞典銀瑞達集團發展歷史

瑞典銀瑞達集團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1856年,當時André Oscar Wallenberg創立了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成為斯德哥爾摩首屈一指的私人銀行。在經濟繁榮時期,銀行支持了許多快速成長的企業。然而,1877年的經濟衰退迫使銀行進行債務重組,通過將債款轉為股權,銀瑞達成為了眾多企業的股東,這一策略至今仍是集團核心投資策略的基礎。


1916年,銀行法禁止銀行持有公司股權,導致SEB分裂為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和銀瑞達投資公司,銀瑞達開始擁有如阿特拉斯·科普柯和斯堪尼亞等公司的股權。1917年,銀瑞達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標志著其商業活動的進一步擴大。


隨著瓦倫博格家族的持續領導,銀瑞達經歷了多次重要轉型。1946年,雅各布·瓦倫博格成為董事會主席,1971年合並後,銀瑞達進一步獨立,並於1978年和1982年分別由馬庫斯·瓦倫博格和皮特·瓦倫博格擔任董事會主席。集團在90年代進行了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包括並購和股票交易,使其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實業控股公司。


瓦氏家族的遠見和堅持推動了瑞典工業革命,使瑞典成為世界強國。至今,瓦爾登堡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如Jacob Wallenberg和Peter Wallenberg Jr.,繼續領導銀瑞達,與中國的高層領導人保持緊密聯系,延續了家族的傳統和價值觀。




(4)斯安上市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瑞典銀瑞達集團(Investor AB),又譯投資者集團,其總部設在瑞典,是一家在全球均設有分支機構的上市控股公司,涉足中國市場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銀瑞達目前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實業控股公司,是多家頂尖跨國企業的長期主要股東,包括ABB、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阿斯利康制葯(AstraZeneca)、愛立信(Ericsson)、伊萊克斯電器公司(Electrolux)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

E. 什麼是瑞典銀瑞達集團

銀瑞達總部設在瑞典,是一家在全球均設有分支機構的上市控股公司,涉足中國市場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銀瑞達目前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實業控股公司,是多家頂尖跨國企業的長期主要股東,包括ABB、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阿斯利康制葯(AstraZeneca)、愛立信(Ericsson)、伊萊克斯電器公司(Electrolux)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
目前銀瑞達在北京、香港和東京均設有辦事處,主要負責投資亞洲地區處於擴張階段的技術型公司,以及大中華地區成熟的中型企業。

銀瑞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6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一家私人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的成立。1916年成立銀瑞達,時值瑞典北歐斯安銀行的股權被轉入實業控股公司,以延續瓦氏家族投資及創建公司的傳統。
銀瑞達長期活躍於全球風險資本市場,透過全資子公司-銀瑞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IGC)和部分控股公司-殷拓集團(EQT)從事業務。
銀瑞達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美國、北歐和亞洲的非上市公司,現占集團總資產達10%到15%。截止2006年12月31日,銀瑞達的總資產凈值達1590億瑞典克朗,85%為上市公司,私有企業佔15%。最大的投資在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愛立信(Ericsson)和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攤占集團總資產的45%。
銀瑞達歷史
1856年André Oscar Wallenberg(1816 - 1886)創辦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第一家私人銀行。在經濟急速發展期,這家銀行快速成為很多高速成長型企業的重要支持。1877年的經濟驟然衰退,很多企業瞬即陷入困境。
為了挽救這些企業,瑞典北歐斯安銀行與部分企業進行債務重組,企業將債款轉為股權,令瑞典北歐斯安銀行成為很多企業的股東,如今這些公司仍然屬於銀瑞達的核心投資。為協助這些企業站穩腳跟,銀行的職能發生了轉變,透過對公司施加戰略性的影響力,銀行從過去單純的債權人轉變為幫助企業創建價值的企業所有人。瓦氏家族也開始尋找新興的企業和進取的企業家進行合作。銀瑞達的這一商業理念一直延續至今。
1916年,瑞典政府頒布了一項銀行法,禁止銀行擁有公司股權,這導致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分成兩個獨立的機構: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和銀瑞達投資公司。因此,銀瑞達成為了擁有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Copco)和斯堪尼亞(Scania)等公司股權的主要股東。
瓦氏家族最初的遠見卓識成為最終為「瑞典工業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100年的經濟增長使瑞典從19世紀中期一個貧困的歐洲國家一躍發展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150年來,瓦氏家族一直保持著優良的傳統,即篤信自由市場,為股東提升集團資產,加快環球拓展步伐。這一理念蘊含了誠懇的對話、堅韌執著的精神,以及深切的責任感。它的影響已經傳遞給第五代繼承人。每代瓦氏家族繼承人都遵守著André Oscar Wallenberg 100多年前設定的基本原則:好學、尊重、忠誠、勤奮。
現在Jacob Wallenberg(生於1956)和他的兄弟Peter Wallenberg Jr.(小Peter,生於1959)都加入銀瑞達董事會,Jacob Wallenberg任董事會主席。Marcus Wallenberg(生於1956,Jacob 和小Peter 的堂兄弟),是銀瑞達的前任CEO,現任SEB銀行主席。Peter Wallenberg(老Peter,生於1926年)是Jacob和小Peter的父親,現任銀瑞達名譽主席。
瓦氏家族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1987年至2005年,公司高層老Peter、Jacob和Marcus每年都會在北京或斯德哥爾摩與中國的高層領導人會晤。

銀瑞達的商業理念和戰略
銀瑞達的業務集中於四個領域:核心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運營投資和金融投資。投資對象包括業務較成熟的、業內領先企業,成長中的公司,全資子公司以及金融投資。這種投資組合巧妙的分散了風險,為股東創造健康、長期的回報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銀瑞達的商業理念就是投資有潛力、能夠創造價值的企業,並運用我們的經驗、知識和企業關系網把它們塑造成行業頂級企業,從而帶來長期回報。
銀瑞達認為,優秀的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的國際網路對確定投資機會,為所投資的企業招聘精英、提供信息和經驗,以及進行資產剝離等,都起到戰略性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創造長期價值。很多銀瑞達的控股公司一開始便被納入銀瑞達的長期投資方略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行動遲緩,或者一成不變。
自1856年已有150年歷史且繼承人也進入第五代的瓦氏(Wallenberg)家族,延續一貫的商業理念,強化核心業務,積極把握投資機遇,擴展投資領域,優化資產結構。
銀瑞達投資項目
核心投資
銀瑞達核心投資在全球收益超過1,00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達400,000人。核心投資占銀瑞達總資產的絕大部分比重(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是85%),因此它對銀瑞達至關重要。
目前,核心投資包括10個國際藍籌股公司:ABB、阿斯利康(AstraZeneca)、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伊萊克斯(Electrolux)、愛立信(Ericsson)、OMX、薩博(SAAB)、斯堪尼亞(Scania)、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和Husqvarna。核心投資在全球收益超過1,00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達400,000人。核心投資占銀瑞達總資產的絕大部分比重(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是85%),因此它對銀瑞達至關重要。針對這樣的投資我們採取長期的投資理念,透過成為這些企業第一或第二大股東,對企業運作施加重要影響。
銀瑞達核心投資企業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有強有力的競爭力:從伊萊克斯吸塵器到ABB變壓器;從斯勘尼亞卡車到阿斯利康的暢銷潰瘍葯;從愛立信手機到薩博(SAAB)戰斗機,這些讓瑞典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遠超過其900萬人口所應扮演的角色。幾代人的商業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企業網路賦予銀瑞達在工業和金融領域強有力的競爭力,讓我們具備獨特的能力支持集團所投資的核心企業迎接未來的挑戰。
銀瑞達積極參與公司的運作,制定商業計劃、設計公司發展遠景,提供我們所獨有的環球企業網路,從而為這些公司招募並建立起具有豐富經驗和實力的董事會及管理團隊。
私募股權投資
銀瑞達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對新興成長型企業進行小額投資、以及對較成熟公司進行債務融資。這兩部分業務分別透過全資子公司銀瑞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IGC)及部分控股子公司EQT進行投資。
銀瑞達創業投資(亞洲)有限公司(IGC Asia)
IGC Asia總部位於香港,並在東京和北京分設代表處。IGC Asia的投資策略是以少數股份來積極影響投資企業,並佔有董事席位。
IGC Asia的專家們透過IGC在紐約、矽谷和斯德哥爾摩的辦事處以及銀瑞達在全球范圍內由核心控股公司所組成的獨特的全球企業網路,幫助所投資的公司成長和發展。IGC Asia的投資重點主要集中於高新技術、互聯網路、傳媒等行業領域,平均單個企業投資額度在800-1,500萬美元,投資期一般為3至6年。
殷拓集團(亞洲)(EQT Partners Asia)
EQT Partners Asia是總部位於香港,在大中華地區從事以收購和控股中等規模公司為目標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EQT Partners Asia通過充分利用銀瑞達和EQT的國際資源及行業經驗,並結合對當地情況的熟悉和洞察進行頂目投資。
EQT Partners Asia的投資領域主要是品牌消費品、服務業、零售業,葯業及製造業。項目投資的平均股權價值約為5千萬美元,投資年限為3到5年。
運營投資
運營投資業務是指對未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控股,銀瑞達擁有控股權,或擁有決策權。
Scandinavia是為北歐地區提供3G服務的手機運營商,銀瑞達擁有其40%股權,另外60%股權為香港和記黃埔所擁有。
瑞典金寶(Gambro)醫葯技術公司也是銀瑞達的一個重要運營投資,該企業原為銀瑞達的核心投資企業,於2006年6月在斯德哥爾摩證券市場被銀瑞達全資收購。
Novare Human Capital成立於2001年,為銀瑞達全資控股公司,從事人力資源領域的研究、招募及提供建議等服務,為銀瑞達公司、銀瑞達控股公司及其它客戶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銀瑞達中國路徑
在中國加大私募股權投資力度,這是銀瑞達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銀瑞達投資的核心企業中,它參與了SAAB(Svenska Aeroplan AB,為航空、航天和國防提供高科技解決方案的企業)、OMX(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等企業最初的創建過程,但這些企業都已有好幾十年歷史,最近二三十年來,銀瑞達似乎並沒有發現、培育出世界級的新企業。
這也正是銀瑞達從十年前開始,大量進行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並希望發現好的投資機會和投資領域,進行「聰明」投資的原因所在。
側重於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進行私募股權投資,是銀瑞達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銀瑞達在中國的業務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核心投資,就是包括愛立信、伊萊克斯、ABB等銀瑞達處於第一或第二大股東位置的全球性大企業。
在核心企業中,銀瑞達往往有比較強勢的地位,這種強勢不僅表現在派駐董事,更主要的是通過銀瑞達對全球經濟形勢和行業走勢的判斷,來幫助企業作出決策。
第二部分是私募股權投資,分為銀瑞達創業投資(Investor Growth Capital,簡稱IGC)和EQT兩塊。其中,IGC主要投資一些成長型企業,EQT則主要是對一些大中型企業進行投資。
2006年3月,銀瑞達全資控股的IGC正式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並由IGC副總裁朱仁輝出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朱仁輝告訴《財經時報》,他目前在北京的時間非常多,IGC在中國主要投資於高科技、媒體、電信等行業。現在,IGC在亞洲主要有5位專業人士,分別在香港、北京、東京。
「一般來講,IGC每筆項目的投資數額在800萬到1500萬美元;IGC對被投資企業的持有期限為3到6年。」
而且,和銀瑞達參與項目希望獲得一定控制權的目標相近,IGC也盡可能在每家被投資公司中佔有一個董事會董事職位。
「去年我們在中國投資的5家公司中,都佔有一席董事會職位。」
從朱仁輝個人角度看,他更關注互聯網和外包業務的項目。這是因為,中國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市場,潛能很大。「去年,我們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互聯網加速方案的提供商,美國有一家類似公司在NASDAQ上市,市值已經達到60億美元,中國這家企業的性質相當於美國那家公司。」

此外,去年IGC還投資了一家高爾夫球公司,這是目前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比較熱衷的「傳統行業加IT」的創新運營模式。
朱仁輝透露,他們主要在中國看的項目重點還有三類:一是能有大量的消費人群,所投資的項目能夠提供服務給這些消費人群;二是能提高生產力方案的公司;三是元件製造業,這是他們未來最關注的領域。
銀瑞達的第三條道路
Investor AB從事創業投資的做法既不同於傳統的有限合夥制基金,也跟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創業投資)不大一樣。
2006年春天,在正式成立後的第90個年頭,Investor AB終於給自己確定了一個中文名字—銀瑞達。不僅如此,中國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標志性事件也被記錄在了Investor AB的大事記當中。
Investor AB所有這些努力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好地把自己融入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去。
百年老店
「經濟正在強勢增長的中國對於Investor及旗下的公司而言都是一塊重要的市場。」Investor AB副總裁 Fredrik Lindgren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讓更多的中國人盡快了解和熟悉Investor AB這家瑞典最大的工業控股公司。
相對而言,Investor旗下的愛立信(Ericsson)、伊萊克斯(Electrolux)、ABB、阿斯利康制葯(AstraZeneca)等在中國的名氣要比Investor本身大得多,而且愛立信、ABB進入中國的時間甚至比Investor成立的時間還要早。
造成這種「先有兒子後有老子」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Investor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投資活動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截至2005年12月31日,Investor AB的總資產達到了190億美元。但是在龐大的核心企業體系當中,Investor AB只是參與了SAAB、OMX(Stockholm Option Market,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等少數企業最初的創建過程。
在被Investor AB稱為「核心投資」的企業當中,SEB銀行和Investor AB的關系顯得非同尋常。由André Oscar Wallenberg在1856年創辦的Stockholm Enskilda 銀行(SEB銀行)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第一家私人銀行。在經濟急速發展期,這家銀行迅速成為很多高速成長型公司的重要支持。1877年,瑞典經濟的驟然衰退直接導致了SEB的很多客戶瞬即陷入困境。為了拯救這些公司,部分企業的債務被轉換成了SEB的股權,SEB銀行由此成了很多公司的股東。
1916年,瑞典政府頒布了一項法律,禁止銀行擁有公司股權。SEB銀行因此被拆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企業實體:SEB銀行和Investor AB。新成立的Investor AB反過來成了SEB銀行的重要股東,並且同時成為了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Copco) 和斯堪尼亞 (Scania) 等公司的主要股東。
Investor AB股權關系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所謂的「雙層股票結構」,即把公司股票劃分為A類股票和B類股票,其中A類股票的股東1股享有1票投票權,B類股票的股東1股享有1/10票投票權。盡管在中國只有網路、蒙牛等少數企業採用了類似的「雙層股票結構」,但是由於這種股票結構在吸引盡可能多的投資者的同時又能夠有效地保證企業(決策)結構的穩定,因此「在瑞典以及其他很多國家,採用『雙層股票結構』的公司並不少見。」Fredrik Lindgren說。
企業成長曲線
2002年,作為大股東的Investor AB通過增持ABB、Ericsson公司的股票等手段成功地幫助後者渡過了低谷時期,並且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有消息稱,Investor AB總是經常性地評估其投資組合,以便採取相應的策略行動。
2006年6月14日,Investor AB正式宣布通過二級市場的收購,其持有的Electrolux公司股票比例已經由8.3%上升到了10.8%,相應地,其享有的投票權也從26.6%上升到了28.5%。這也是Investor AB「投資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創建、發展成功的企業」這一策略的一個最新例證。
為了發現更多的愛立信、ABB和伊萊克斯,1994年,銀瑞達聯合一些投資者共同創建了EQT,主要投資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型企業,單項投資規模一般在5000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
截至目前,EQT一共募集並且管理著8支不同種類的基金,成功投資並且實現退出的企業超過了20家。銀瑞達對每支基金的投資份額從17%到 32%不等。2000年,銀瑞達聯合EQT成立了Investor Capital Partners(ICP)。ICP總部位於中國香港,投資目標為大中華區的中型企業。ICP管理的基金規模為3.22億美元,其中僅來自銀瑞達的資金就高達2億美元。進入2006年,ICP完成了跟EQT的合並後更名為EQT Partners Asia。
在過去的6年時間里,ICP一共完成了Global Beauty 等4筆投資,並且退出了在imGO(建聯通)、Memorex、GEM等3家企業的投資。Fredrik Lindgren 透露,「ICP的投資回報情況還不錯。」
幾乎在創建EQT的同時,銀瑞達就開始了針對成長期企業的投資活動。2000年,銀瑞達正式成立了由其全資控股的Investor Growth Capital(IGC),IGC獲得的資本承諾最高可達15億美元~18億美元。其中一項大舉措就是跟和記黃埔共同投資3G運營商3 Scandinavia。
連同EQT在內,銀瑞達承諾用於私有股權投資的資金高達30億美元。
第三條道路
目前,IGC在其管理的公司組合當中的投資達8億美元。盡管這些受資公司和銀瑞達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其他企業之間相互可以在知識共享、經驗交流、關系網路、人員交流等方面產生協同效應,但是從創建伊始,IGC就不是一家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企業創業投資)。
「我們是一家純粹的財務投資者,沒有任何戰略性指標。」IGC亞洲董事總經理馮天樞強調IGC只是單純地從市場潛力、管理團隊、商業模型等方面來考察投資機會並且由投資委員會來判斷和決定是否要投資某個具體的項目。「這和VC們慣常採用的投資模式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
馮天樞本人於2002年6月加入IGC Asia(Investor Growth Capital亞洲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技術、互聯網、傳媒等領域的投資。加盟IGC Asia前,馮天樞曾在建聯通有限公司(imGO)任職。
但是,馮天樞所在的IGC亞洲和IGC在美國以及歐洲的投資重點還是有著顯著的差別,例如生命科學領域是IGC在美國和歐洲的投資重點,在亞洲卻並非如此。
盡管在投資決策程序上跟一般的有限合夥制基金沒有什麼不同,但是IGC在組織結構上卻和一般的GP-LP型的創投機構有著顯著的差別。IGC 只是銀瑞達的全資附屬機構,並且IGC的全部投資資金均來源於銀瑞達,因此IGC的11位合夥人看上去更像是銀瑞達的高層管理人員。
「這種結構也是有好處的,他使得我們沒有必要自己花時間去募集資金。」馮天樞表示自己因此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尋找優秀的項目和培育企業上面。
常青藤基金
在全球創投界,有限合夥制基金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以致於一些所謂的專家把有限合夥制看作是「創業投資基金的內在構成要素和重要特徵」。採用有限合夥制組織形式的創業投資基金存續期一般在7年~10年,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展期1年~4年。
「有限合夥制基金在這個周期內必須完成判斷選擇企業、投資、幫助企業成長等工作,而且在基金完全到期之前,必須從所投資的企業當中逐漸全部退出來。」在馮天樞和他的同事們看來,「這將使得有限合夥制基金的普通合夥人們面臨很大的壓力。」
相反,IGC卻是一支沒有固定存續期的基金,這就給了馮天樞們很大的自由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發展節奏來做出相應的投資安排。」IGC的這種特質和銀瑞達「創造長期的、可持續的價值」的投資哲學一脈相承,而且也使得IGC管理團隊免受外部有限合夥人追求流動性而產生的壓力。
但是在一個由有限合夥制基金主導的市場上,如果只是跟著別人投資,IGC的優勢將很難發揮出來。「我們很享受扮演領投或者共同領投的角色。」 馮天樞表示,IGC在其投資的絕大多數企業裡面都至少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IGC承諾給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主要就是通過積極參與董事會來實現的」。
不過為了能夠有效吸引具有其他附加價值的投資者參與共同投資,IGC還是給自己劃定了一個「3年~7年」不等的投資持有期。這跟絕大部分的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持有期幾乎完全一致,但是馮天樞強調,這更多的只是一個「預期值而不是規定值」。
IGC所具有的這種投資彈性在創業者具有選擇權的情況下更能顯示出優勢。例如,陳一舟之所以在1億多美元的投資承諾當中最後選擇了以GA為首的投資者,主要就是看中了GA跟IGC一樣是一支永續型基金。
和IGC一樣,GA的背後也是一些跟Wallenberg家族齊名的投資者。
國際化生存
「IGC總部在紐約。」Michael Ricks強調,盡管IGC的資金全部來源於Investor AB,但是從法律意義上來講,IGC卻是一家地道的美國創業投資機構。
Michael Ricks現任IGC亞洲區CEO,同時他還是IGC加州門羅公園辦公室的負責人。加入IGC之前,Michael Ricks是imGO(建聯通)的CEO。更早的時候,Michael Ricks還曾經擔任過愛立信中國的總裁兼CEO。
「美國市場仍然是IGC的投資重點,其次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Michael Ricks表示IGC未來投資資金的分配將主要取決於市場機會和項目來源。
為了更加貼近中國市場以便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2006年3月,IGC正式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並由IGC副總裁朱仁輝出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朱仁輝在2005年8月加入IGC之前,曾經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及其下屬投資機構EDBV任職達8年之久。在這期間,朱仁輝參與投資了一些中國內地企業,其中就包括掌中萬維。
在中國市場投資價值逐步得到驗證的大環境下,IGC經過4年的觀察後成立的北京代表處只不過是國際主流投資機構進軍中國的一個縮影。根據我們的統計,在過去的18個月當中,募集完成的以中國為主要目標市場的基金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60億美元。
「我們仍然會堅持在TMT領域尋找投資機會。因為TMT尤其技術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馮天樞表示IGC以及銀瑞達遍布全球的網路往往是創業者們選擇IGC的重要理由。

「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本地色彩顯著的創投行業也不例外。」馮天樞特別強調,華平、凱雷投資等都是一些全球知名的品牌,「這也是IGC努力的目標。」
銀瑞達的全球網路不但可以為IGC投資組合的擴張提供幫助,而且也有可能會成為其潛在的退出通道。「這種事情其實在瑞典就發生過。」Fredrik Lindgren更是期望IGC的投資組合當中能夠成長出像伊萊克斯、愛立信這樣的全球領袖型企業。
IGC在一些受資公司中的投資持有期甚至長達11年~12年;就是企業上市3年~4年後,IGC也依然還在伴隨企業一起成長。盡管如此,跟其他類型的VC一樣,IPO仍然是IGC退出時的首選。
「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倫敦甚至日本東京都可能成為我們投資組合的上市目的地。」Michael Ricks表示,盡管這些路徑對於中國企業尤其是TMT領域的企業而言還沒有獲得廣泛的證明,「但是8年前,中國也沒有一家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

F.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理財

理財角度來說,2007年對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十六世來說可不是一個好年頭。由於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價格大幅下挫,其金融資產縮水了將近1/3。
瑞典國王總共持有11家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其中8隻股票價格下跌了20%以上。在截止到2009年1月18日的近12個月里,其所持股票倉位中所佔比重最大的阿斯利康醫葯公司股票價格下跌了26%,比重第二大的愛立信公司股票價格跌幅更是高達48%。此外,他所持有的瑞典斯安銀行和薩博公司的股票價格也分別下跌了39%和36%。截至2009年1月18日,瑞典國王所持股票總市值為1.017億瑞典克朗(約合1580萬美元),在過去12個月里縮水了29%。
不過,瑞典國王持有的股票並沒有全軍覆沒,11隻股票中,電器製造ABB公司和瑞典卡車製造商斯堪尼亞公司的股票出現了不錯的行情,其價格在過去12個月內分別上漲了23%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