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查詢股票30日均價和72日均價如何查
在股票行情系統,進入k線,把滑鼠放在任意一條均線上,可以進行參數設置,選2個分別填入30和72 就可以看到了。
股票均價就是幾天以來價格的平均價,比如5日均價,就是連續5天股票價格的平均數,10日均價就是10日股票價格的平均數。均價每天都在變動是因為每天都有一個新的價格,均價也隨之變動,比如今天6號,昨天的均價就是過去5個交易日的平均數,即1、2、3、4、5號價格的平均數(假設他們都是交易日),今天的均價就是2、3、4、5、6號的價格平均數。 10日均價、20均價等以此類推。
股票均價的計算公式為:
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簡單的計算:買入成本=股價*1.0064*股數;賣出收入=股價*0.9936*股數;式中系數構成為:印花稅0.003、手續費0.003、、雜費每手5元、過戶費0.001/每股(深市不收)。記住兩個系數就能算出相應的費用,簡單實用 。
❷ 股票代碼下有KRC的是什麼意思
你好,K是科創板的意思,R是融資融券的意思,C是新股上市前5天的意思。
❸ 投資組合的風險決策
誤區之一:債券等同於安全
事實是:債券的安全性各不相同
直到不久前,美國國債還被視為零風險產品,人們認為發行人(也就是山姆大叔)絕對不可能沒錢還債。在美國國債評級下調之後,投資者的認識也許能夠上升至更高層面,看到無論什麼債券都隱藏著風險。投資顧問們說,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否定,持有債券通常是為了產生收益並保證投資穩定──當股票下跌時,債券通常會上漲,至少跌幅不會像股票那麼大。但不同債券的風險水平差異很大,一些債券發生巨額損失的幾率比其他債券要大得多。請注意:債券收益率越高,風險就越大。比方說,高收益公司債(一般被稱為「垃圾債」)的收益率平均比美國國債高6.6個百分點,它們違約的風險也要高一些。
正解:不要追求高收益
就算投資高收益債券,賺錢比賠錢的幾率還是要大一些,但這類債券波動較大,價格的漲跌幅度與起伏不定的股票更類似,而不像一般債券那樣平穩。要降低風險,投資者債券投資組合中高收益債券的比例不應超過7%,投資組合應該多元化,既要有高收益債券,也要配置市政債券、投資級公司債和海外債券。此外,針對投資者無法控制的利率上升風險(會讓債券價值縮水),佛羅倫斯建議堅持投資期限較短的債券(7年期或以下),因為這類債券在利率上升時損失較小。
誤區之二:認為你的投資組合已經夠多元化了
事實是:持有十幾只基金(或者同時持有股票和債券)不一定等於投資多元化
2010年數據顯示,投資共同基金的家庭平均每戶持有七隻基金。這夠可以,夠多元化了吧?但事實並非如此,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即使持有一大批基金,投資組合的集中度可能仍比你最初想像的高得多。投資者通常認識不到他們可能會持有兩只或更多投資策略非常相似的基金,一隻基金的名稱或投資歷史並不總能反映出其投資策略。比方說,標准普爾的數據顯示,資產管理規模610億美元的富達逆勢基金(Fidelity Contrafund)與資產管理規模240億美元的T. Rowe Price成長型股票基金(T. Rowe Price Growth Stock)的主要投資目標都是信息技術類股和非消費必需品類股,投資者同時持有這兩只基金其實就是對以上兩類股雙倍下注。
與此同時,總部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Bethesda)的財富管理公司Absolut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董事總經理羅伯特口維德默(Robert Wiedemer)表示,有一些資產品種能在股票和債券等一般主流投資產品走勢欠佳時提振投資組合表現,但太多的投資者卻把它們給忽視了。他表示,他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將客戶投資組合約20%的資產配置到黃金和白銀中,在股票下挫時,黃金和白銀往往能保持堅挺。非盈利性投資顧問認證機構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的消費者維權專員埃莉諾口布萊尼(Eleanor Blayney)稱,在美國經濟增長疲弱之際,擴大海外股票敞口也許是個明智的選擇。
正解:掀開面紗,看看基金真面目
羅森布盧斯表示,投資者應該看看自己所持的共同基金到底投資些什麼,注意其中是否有重復的行業或公司名稱。他表示,一隻基金的網站上應該會列出這只基金的前10大持股以及投資行業分布。
誤區之三:你知道什麼時候該賣
事實是:多數人都拋得太遲
沒有人情願握著一隻不斷下跌的股票一路走到黑,其實許多投資者都計劃在一隻股票或股指跌破一定水平時平倉。但用資深人士的話來說就是,到了該拋售的時候,投資者卻下不了手了。結果情況只會越來越糟,最後投資者只得忍痛拋售,巨大的損失讓他們深受打擊,太長時間都不願回歸市場。
正解:建立自動拋售機制
你不是計劃在一定水平拋售嗎?那就為你的股票或基金頭寸設定止損指令吧,讓券商在股票跌破一定價位時自動拋售。
誤區之四:以為自己有計劃
事實是:你作投資決定只是心血來潮
霍蘭稱,8月初市場受到重挫,單日跌幅之大歷史罕見,許多投資者或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了。他還稱,多數投資者可能根本沒有長期投資計劃。就連那些有專業人士助陣的投資者也發現自己並沒有可靠的具體計劃。KRC Research 6月份為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所作的一項覆蓋1,011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僅有42%的受訪者以書面文檔方式列出了自己的投資計劃,另有11%的人僅有幾條筆記和幾點構想。但專家提醒道,從長遠來看,總是改變主意對投資者自身不利。Vanguard的菲爾普斯稱,「如果只關注眼前的得失,而忽視了長遠目標,最終是弊大於利的。」
正解:寫出書面計劃
霍蘭稱,列出你的投資偏好,列舉你想為投資組合設置的參數,這些都有好處。要確定自己能承受多大規模的股票風險敞口,還要確定最少須持有多少債券或現金等其他投資品種。霍蘭表示,你還可以在理財計劃中預先制定詳細的投資調整方案,為市場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作準備,「作計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駕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