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大必看戰爭片電視劇 ,《雪豹》第9,《亮劍》僅排第2
—10—
《中國遠征軍》
2011年丨豆瓣8.0分
國內少見的反映遠征軍抗戰的電視劇力作,全劇大咖雲集,黃志忠、張豐毅、柯藍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均有出色發揮。
整部劇籌備了整整5年,講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國際格局發生變化,中美英結成同盟,中國遠征軍奉命進入緬甸。
本劇的主角是韓家三兄妹,長子韓紹功是戴安瀾將軍麾下的一名上校團長,其弟韓紹勛是跟隨孫立人將軍的少尉排長,妹妹韓紹英則是我黨滇西支委的重要成員。
韓家兄弟倆參與了同古戰役、仁安羌戰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見證了中國遠征軍的輝煌歷程。
本劇在雲南拍攝,劇中有大量戰爭和爆炸場面,但酷暑和蚊子給了劇組演職人員極大的考驗,拍攝時正值雲南雨季,演員在拍攝時經常被石頭絆倒或被樹枝劃傷,主演之一的劉小寧還因此摔傷骨折,劇組等了他整整45天。
同樣是講遠征軍的故事,這部劇在開播前的宣傳語是要超越《我的團長我的團》,看完整部劇能感覺主創的用心,全劇試圖勾勒出滇緬戰爭的全貌,對遠征軍也是採用了主旋律電視劇中正面歌頌的手法來表現,它的開拓意義大於電視劇本身,這也是大家給它打高分的原因。
不過就電視劇本身來說,整部劇過於求全,反而不夠精緻了,從情節的設計到人物的塑造都乏善可陳,出演本劇的全都是大咖,但本劇卻沒有成為他們的代表作,而且劇中的細節處理也欠缺嚴謹。
總的來說,《中國遠征軍》雖然差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個檔次,但也是一部難得的勇氣之作。
—9—
《雪豹》
2010年丨豆瓣8.1分
演員文章出事前的代表作品,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在全國大火,之後經常重播,和《仙劍2》、《愛情公寓》是十年前的「輪播三巨頭」。
本劇講述了文章飾演的富家公子哥周文棄筆從戎,改名周衛國,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之後被派往德國學習,期間認識了日本好友竹下俊,中日戰爭爆發後,周衛國回國,和昔日的好友在戰場上成為對手,周衛國經歷了戰友犧牲、未婚妻自殺、南京大屠殺後,北上參加了八路軍,在抗日根據地建立了中國首支特種作戰部隊,與竹下俊的日本特戰隊狹路相逢,最終取得了勝利。
本劇改編自網路小說《特戰先驅》,看劇就像網路爽文一樣,主角自帶光環,不斷打怪升級,有觀眾吐槽《雪豹》應該叫《衛國無敵》才對,主角光環太強了。
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主創在寫劇本時花了一番心思,觀眾獲得爽感的同時也不會感覺到劇情太過突兀,還能獲得共鳴,這也是這部劇如此受寵的原因。
演員文章最開始差點和這部劇失之交臂,後來在投資方協調下才出演了本劇,劇中主角周衛國精通英語德語和日語,而文章則全部「真聲」出演,表演上也是火力全開,使得整部劇呈現的氣質和他本人那種龍傲天氣質非常契合。
周衛國這個角色雖然能力值爆表,有些脫離實際,但總的來說也是有血有肉,充滿了一身的橫,不按常理出牌,有點年輕李雲龍的意思,受到了觀眾的喜歡。
看完《雪豹》你就會發現,文章或許不是個好父親和好丈夫,但確實是個好演員。
—8—
《民兵葛二蛋》
2012年丨豆瓣8.3分
黃渤拍過的電視劇里最高光的一部,當年在CCTV黃金強檔播出,黃渤不僅貢獻了精彩的表演,還演唱了片尾曲《正道之光》。
這部劇改編自真實故事《「另類民兵」葛二蛋》。
本劇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鬼子屠村後,葛二蛋(黃渤飾)、麥子(高虎飾)和苗子(方慧飾)僥幸逃生,三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葛二蛋加入了八路軍,苗子成為了國民黨特務,而麥子投靠日本人成為了漢奸,三人用三種不同的抉擇只為了完成相同的使命:復仇。
黃渤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另類的抗戰英雄,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有點混不吝,但性格直爽,敢為人先,最終走上了一條滄桑正道。
而高虎飾演的麥子和葛二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麥子本性善良,卻陰差陽錯地給偽軍當了卧底,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
這悲劇把抗戰期間小人物的遭遇鑲嵌進了主旋律的敘事中,在抗戰劇中融進了喜劇和懸疑的要素,沒有醜化日軍,不落窠臼。
而方言的應用與細節的雕琢也讓本劇的故事更加接地氣,為抗戰劇的創作提供了全新的模板和方向。
—7—
《四十九日·祭》
2014年丨豆瓣8.4分
本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是《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張嘉益、宋佳、胡歌和黃志堅等一批實力派演員出演。
當年日本人在南京屠城六周,九州悲慟,本劇的故事就是從事發前一周開始講起,一共七周49天。而49天正是中國傳統中人去世後靈魂超度的節點。
電視劇向我們展現了當年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反映了絕境之下閃耀著的人性光輝。
這部劇投資高達1.2億,是一部品質卓越但皮哥不輕易推薦別人看的劇,因為南京大屠殺是所有中國人的痛點,要用46集來回顧這一幕慘劇,許多人承受不住這樣的壓抑。
而且相比於張藝謀的電影版,本劇去掉了風花雪月的修飾,將慘烈的氛圍拍攝得更加真實。
胡歌坦言本劇是他拍過的「最臟的戲」,張可佳因為入戲太深常常做噩夢,張嘉益希望導演能多加一些臟話,因為很多戲演的情緒到了,只有臟話才能代替心中的情感。而宋佳拍這部劇時每天有十幾場哭戲,拍完劇後她休息了8個月才緩過勁兒來。
這部劇提醒我們,南京大屠殺的痛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
—6—
《長沙保衛戰》
2014年丨豆瓣8.6分
本劇故事取材於長沙會戰,編劇是曹禺戲劇文學獎獲得者錢林森,為了寫好劇本,他翻閱了大量長沙會戰的資料,請教了權威專家,最終還原了鐵血將軍薛岳的真實面貌,張豐毅在劇中飾演了薛岳。
本劇堪比一本軍事教科書,用宏大的視角全方位還原了長沙會戰,對戰雙方從外交到諜戰,從糧草輜重到軍事裝備,從地形到氣象,新牆河抵抗、文夕大火、草鞋嶺苦戰、營田爭奪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接踵而來的劇情向觀眾呈現了真實的戰場,把三次會戰的思路講得深入淺出。
看完這部劇你就明白,抗日戰爭是幾百萬軍人靠著嚴明的軍紀和堅定的意志打下來的,它對於重塑觀眾的歷史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5—
《生死線》
2009年丨豆瓣8.7分
著名編劇蘭曉龍寫的「戰爭三部曲」都拍成了電視劇,其中《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可謂家喻戶曉,唯獨第三部曲《生死線》關注度不高。
《生死線》是在《團長》播出半年後於2009年9月與觀眾見面的,由張譯、廖凡、楊爍和李晨主演。
這三部曲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團長》里的龍文章和《生死線》里的龍文章穿著同樣的衣服,而《團長》里的孟煩了手下的那個團就是《士兵突擊》里的鋼七連原型。
《生死線》作為三部曲的收篇為啥沒火起來呢?
原來《生死線》原名叫《戰地三部曲》,全劇故事分為三個篇章:「戰地1938」、「戰地1941」和「戰地1945」。
張譯、廖凡、楊爍、李晨在劇中的角色組成了抗日組織「四道風」,聽起來像個組合的名字。這也是《生死線》失敗的地方。
整部劇就以「四道風」中的四個男子合作和友誼為主線,用三個年代剖面講述了一段平民的抗戰傳奇。
全劇跨度時間長,劇情也是跌宕起伏,製作也很精良,但過分誇大了「四道風」的作用,忽略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使得本劇在前期高能的情況下後期淪為了一部典型的抗日神劇。
不過它的拉胯是相對於《士兵突擊》和《團長》來說的,這部劇本身的質量還是過硬的,豆瓣8.7分就是最好的證明。
—4—
《永不磨滅的番號》
2011年丨豆瓣8.8分
10年後再看這部劇,多少有些唏噓。主演黃海波已經離開了公眾視野,主演王雷空有一身演技也沒有真正大紅大紫。
而劇中的主角也像這些演員的表演一樣,越耀眼,越無名。
本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小縣城,一群走投無路的窮人聚集在李大本事(黃海波飾)身邊,組成了一支雜牌軍隊。
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用戲劇舞台上「孫臏斗龐涓」、「岳飛大戰金兀術」、「火燒赤壁」的方法智斗日軍,牽制了華北的日軍,掩護了八路主力轉移。隨後他們又用地雷戰打跑了殺奔而來的偽軍。
這樣的草台班子,卻屢立戰功,先後挫敗了日軍細菌戰的陰謀,打敗了日軍的「治安戰」,擋住了鬼子的精銳之師,粉碎了日軍對八路軍的合圍。
然而,李大本事帶著鄉親們打了很多勝仗,卻遲遲無法贏得一個永不磨滅的番號。
整部劇故事新奇,不可避免多了很多抗日神劇的影子,比如手雷炸飛機、賽貂蟬與親王同歸於盡、混進日軍醫院偷葯等,不過整體的劇情還是經得起推敲的,而且劇中這支九路軍在歷史上也是有真實原型的。
本劇的結尾也是一大淚點,「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把許多人聽哭了。
—3—
《戰長沙》
2014年丨豆瓣9.1分
這部劇看名字血氣方剛,可實際上沒啥大的戰爭場面,主要就講述抗戰中長沙一家人的日常瑣事。
抗戰劇中以小見大的典範,導演用一個家族的抗爭史給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全劇都在說戰爭,可是主題卻是反戰。
整部劇呈現的眾生相十分精彩到位,我們能看到他們的勇敢和怯懦。
德國軍校畢業的軍官,一輩子只打了幾場遭遇戰;智勇雙全的男子剛上戰場就被子彈帶走溫度;胡家無心戀戰,卻在顛沛流離中成為了抗戰英雄家庭。
前半段鋪墊很長,胡家每個角色都刻畫得很深刻,可是到了後半段節奏突然加快,一集死三個,看得人十分戳心。
我們常常也會陷入疑問,如果國家捲入戰爭,我們作為凡人是否有勇氣拿起武器走上戰場,看完這部劇你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2—
《亮劍》
2005年丨豆瓣9.4分
《亮劍》是一代人心中難以逾越的經典。
2005年一經播出就引發收視狂潮,最高收視率達到了13.7%,壓過了《武林外傳》成為當年的收視冠軍。
16年過去了,它在人們的心中地位仍然不倒,全劇除了曲折的劇情、鮮活的人物,還誕生了無數台詞金句和梗,是網友心中的表情包資源庫和金句批發商。
很多90後甚至是00後還在網上反復刷著這部劇,劇中很多橋段大家都已經爛熟於心,去年到今年,本劇的豆瓣評分從9.3分漲到了9.4分,這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神劇。
過去的英雄人物都是唇紅齒白式的高大上人物,李幼斌成功飾演了一個帶著匪氣的另類英雄,這也深刻影響了之後的影視劇創作,我們現在看到的主角幾乎都帶一些無傷大雅的弱點,這樣人物更加真實鮮活,這基本是都是從李雲龍這個角色中得到的靈感。
不過一味的模仿也會誤入歧途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亮劍3:雷霆戰將》這樣的電視劇就是東施效顰,讓抗日戰士抹發膠住別墅,惹了眾怒。
就是為了痞帥而痞帥,就像小孩模仿大人說話一樣,看了讓人想笑。
《亮劍》中的李雲龍率性而為,後面抗戰劇里的另類英雄是拙劣的模仿,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亮劍》的經典不可復制,這是一部寶藏劇。
—1—
《我的團長我的團》
2009年丨豆瓣9.5分
《士兵突擊》火了之後,原班人馬集結拍攝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其中王寶強因為拍攝《我的兄弟叫順溜》錯過了這部劇的拍攝,只是在劇中友情客串了兩集,結果播出時全都被刪減掉了。
相比《士兵突擊》的正能量,《團長》色調昏暗,節奏緩慢,台詞晦澀,精神萎靡,觀眾看得很不得勁兒,《團長》在首播撲街後再也沒在電視上重播過。
多年後互聯網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觀眾在網上看到了這部劇才給它重新翻案。
最經典的評價是:《團長》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說它是中國版《兄弟連》那是抬舉了《兄弟連》。
其實《士兵突擊》和《團長》是風格完全不同的兩部劇,觀眾帶著看《士兵突擊2》的心態看這部劇自然會大失所望。
本劇講述的是中國遠征軍的故事,呈現的是真實殘酷的歷史,它的題材註定了它的曲高和寡。
導演康洪雷和蘭曉龍是去了雲南烈士墓園,了解了遠征軍的故事,兩人當場落淚,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拍攝的這部劇。
張譯讀完了劇本痛哭到凌晨六點,段奕宏在拍完劇後常對著劇照流淚,張國強在十年後回到拍攝地,給遠征軍的墓碑上灑了48瓶白酒。
而在拍攝時,劇組也歷經各種困難,煙火組組長被彈片炸穿胸膛不幸去世,拍一場戲時橋梁坍塌,數十名群眾演員受傷,劇組一度散夥,是導演康洪雷含淚給大家三鞠躬保住了這部戲。
《團長》就是戴著雙重鐐銬出現在電視熒屏上的,觀眾很難第一時間領略到這部劇的真正風采。
不過就像陳年酒一樣,初嘗味道因人而異,放幾年再嘗就很香,這幾年隨著彈幕文化流行起來,許多人一邊看這部劇一邊在彈幕里交流這部劇的精妙,使得《團長》的內涵被大家逐漸接受,這部劇的口碑也逐漸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