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日本二戰後電影
擴展閱讀
股票代碼l意義 2024-11-28 15:06:49

日本二戰後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6-03 18:05:25

⑴ 電影《切腹》: 滴血的武士刀

  曾經看過一本關於美國人文學家對日本的研究作品,叫《菊與刀》,書中對日本有著如下評價:日本人的生性極其好鬥但又非常溫順;他們黷武卻又酷愛美麗;自負桀驁卻又文雅守禮;頑固不化卻又狡黠善變;性情溫順卻又不甘受人擺布;忠貞不武卻又容易叛變;勇敢卻又怯懦;保守卻又渴望新潮。這些看似完全矛盾的形容詞卻非常貼切的概括了日本的性格特點,包括日本這個民族的優點與缺陷。也許這就是我們很難完全理解日本的原因。

  扯得有點遠,最近看完了小林正樹的電影《切腹》,故事的情節並不復雜,但是看完卻讓人覺得內心沉重,彷彿在親眼目擊這場人神共憤的人間悲劇,以及後續親眼見證了岳父為女婿討回公道的復仇。在目睹著這個落魄的武士家庭一步步走向毀滅的過程後,也能窺探出導演小林正樹對二戰後電影《切腹》的一系列政治隱喻以及對日本武士道虛偽的諷刺。

  下面簡單講述一下故事情節:一個失業落魄的武士津雲半四郎一家,女兒與外孫身患重病無錢醫治,身為武士的女婿千千岩求女在賣完身邊所有物品後不得已到當權者家井伊家門前假裝切腹以求敲詐當權者一筆錢為自己的孩子與老婆治病。不料井伊家早就對無所事事的浪人借切腹之名到自己家中敲詐勒索的行為深惡痛絕,並且由於千千岩求女前去切腹所配的武士刀為竹製(武士刀為一個武士的象徵,所帶的都不是武士刀,自然不配被稱為武士),更加讓井伊家確認這個武士是來借機敲詐的。因此不由分說百般刁難,硬是逼得女婿用竹刀切腹,且擔任介錯人的那個武士澤瀉彥九郎一直以千千岩求女未完成切腹的儀式為由,始終不將他的頭砍下來讓他終結痛苦。最終,千千岩求女無法忍受痛苦咬舌自盡而死。

  女婿千千岩求女切腹而死之後,屍體被三位武士送回了津雲半次郎的家中,並且對女婿的死進行羞辱,覺得千千岩求女不配稱為真正的武士,因為他沒有佩戴武士的佩刀去切腹,明顯是為了敲詐井伊家,丟了武士階層的臉面,並且最終也沒有真正的切腹自盡而是忍受不了痛苦選擇咬舌自盡,沒有像武士道那樣體面而勇敢的赴死。

  此時津雲半次郎才明白,女婿為了救家人的性命將自己的武士刀已經賣掉了,而自己卻仍然因為武士精神的執念還戴著武士刀,卻白白看著家人喪命。於是津雲半次郎決定來到井伊家為女婿討個說法並以前去切腹為由前去抨擊當權者的冷酷與武士道的虛偽與道德綁架。

  津雲半次郎將由於主公被流放,自己無奈變成浪人的遭遇與後續困苦的生活,應朋友臨終之託撫養養子千千岩求女長大並將女兒嫁給他的事件告訴井伊家家老,隨著他從容而有力的講述,御家老已經明白自己之前已經做錯了事情並臉色大變。不僅如此,津雲半次郎之前幾日將三位井伊家羞辱女婿的家臣武士一一擊敗並割下他們的發髻,並要求選擇這三個人做他切腹儀式的介錯人。這三人均稱病不在,因為割下一個武士的發髻是對這個武士莫大的羞辱,切腹自盡才是最符合武士道精神的做法,而這三人均選擇躲在家中不出門。津雲半次郎用這種方式不僅為自己的女婿洗刷了屈辱,而且在井伊家御家老面前羞辱了他們虛偽的武士道精神。

  正如電影裡面講述的那句台詞那樣:「你們所謂的武士道,都只是為了門面,就像裝飾品而已」。是的,就是這番羞辱也將整個故事的情節推向了高潮,津雲半次郎也開始了他悲劇式的復仇之路。井伊家的御家老惱羞成怒,命人將其砍死,在津雲半次郎與眾武士廝殺許久後,自知已無力再廝殺下去的他最終留下最後一口氣完成了最後的切腹,但是諷刺的是最終他的切腹儀式也沒有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便被武士最厭惡的火槍給打死。

  電影中最後的情節也充滿了諷刺意味,在最終津雲半次郎死去後,井伊家的御家老命人將躲家中不肯切腹的三個武士全部命人將其切腹賜死,並且對外宣稱被津雲半次郎砍死的四位武士全部死於傷病而非戰斗致死,且傳出話浪人津雲半次郎最終在家中後院完成切腹,並記錄到《井伊家覺書》流傳後世,一切粉飾太平,彷彿這么羞辱的一天從來沒有來過一般。

   《切腹》開頭與結尾,都出現了古代諸侯曾經金戈鐵馬時身著的盔甲,那是武士道盛行時代的遺物。井伊家一直把這幅舊盔甲供在祠堂里,那彷彿就是武士道在現世的化身,然而在片尾,仲代達矢飾演的武士抱著這幅盔甲怒不可遏地大開殺戒,武士道的化身之上沾滿了鮮血,這種隱喻是不言自明的,曾經的武士道已經不再崇高幹凈,反而沾滿了不道義的殺戮和鮮血,而這無疑是武士道日薄西山的一個有力佐證。

同為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國好像也出現過電影這種情況。儒家宣揚的「仁、義、禮、智、信」到後期發展到了魯迅筆下的吃人的禮教,同理日本一開始宣揚忠君、宣揚勇敢無畏思想的武士刀精神最後也發揚成電影中這種吃人的存在,就像電影中的問題一樣,到底是命重要還是武士刀的門面重要呢。小林正樹也正是用這部電影對戰後日本宣揚的武士道精神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向世人表明,傳統真正的武士刀其實早就死了,現在的武士道精神都已經披上了一層軍國主義的外套。

⑵ 日本關於二戰的電影有哪一些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