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長征的故事有哪些_紅軍長征的著名故事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既然這樣,那麼你知道的紅軍長征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關於長征的故事有哪些_紅軍長征的著名故事,方便大家學習。
紅軍長征故事1:《金色的魚鉤》
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指導員的囑托,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魚鉤」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紅軍長征故事2:《倔強的小紅軍》
長征途中,陳賡看見一個非常瘦小的紅軍,於是便要把自己的糧食分給他。小紅軍拒絕了,並拍拍自己包說還有很多糧食。分開後,陳賡再一次看到小紅軍時,發現他已經死了,打開他裝糧食的袋子,發現裡面是一個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剛強的小紅軍戰士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意拖累別人,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
紅軍長征故事3:《豐碑》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依靠在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
紅軍長征故事4:《七根火柴》
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里的七根焦乾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紅軍戰士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及他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令人震撼。
紅軍長征故事5:《草地夜行》
「小鬼,快離開我!咱們兩個人都不能犧牲!??要??要記住革命!」小紅軍使勁伸手去拉老班長,可是什麼也沒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經沒了頂,小紅軍的心疼得像刀絞一樣,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多麼堅強的同志,為了「我」這樣的小鬼,為了革命,他被這可惡的草地奪去了生命??《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憶錄,講述在過草地時,老紅軍為了幫助一個小戰士趕上隊伍而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動人事跡。
紅軍長征故事6:《一袋干糧》
長征途中,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變成鼓鼓的。不久後,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真相,於是大家自願地分一些干糧給小蘭,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紅軍長征故事7:《半碗青稞面》
紅軍過草地時,糧食緊缺,只有一點青稞面當軍糧,小戰士吳開生餓了兩天的事被周恩來副主席知道後,他立即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分給他了兩碗。晚上狂風暴雨,用被單做的帳篷根本經不起風雨的襲擊,戰士們全部被淋成落湯雞,周副主席親自去命令戰士們去他的辦公帳篷避雨,溫暖了戰士們的心靈。在草地中又走了好幾天,青稞面吃完了,甚至軍馬都被殺掉吃了,戰士們唯有煮皮帶啃,找紙張咽,看到這種極度的困境,周副主席立即命令警衛員把他僅存的半碗青稞面拿出來給大家泡湯喝,自己卻忍飢挨餓。
紅軍長征故事8:《戰地女傑賀子珍》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敵機來襲,賀子珍為了搶救紅軍傷員,被炮彈炸傷,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紅軍長征故事9:《老山界》
這個故事真實、生動地講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老山界很高,上山30里,山勢又陡,特別是雷公岩,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寬,非常艱難,部隊行軍負載笨重,馬匹馱著受傷戰士,加上敵人追擊,形勢非常急迫,夜裡也得行軍,並且在作戰途中,任務緊急,不能及時開飯,開飯也不能吃飽,體力消耗大,戰士們只有忍飢挨餓。睡覺也只能風餐露宿,時已冬季,寒冷刺骨,但紅軍戰士們不怕苦難、艱苦奮斗,順利地翻越了這座難爬的高山。
紅軍長征故事10:《紅軍鞋》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說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我們不信什麼「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點神秘可怕。
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准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
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用手掂量著,心頭湧起很多感想。
我們離開老根據地時,捨不得離開那裡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群眾。老鄉們的心情也和我們一樣,知道我們要出發,清早就抬著各種慰勞品來送別。一位老大爺拉著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這是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綉著「慰勞紅軍戰士」「殺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動了半天才說:「孩子,帶上這雙鞋吧!這鞋一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我看著老大爺,看著手裡的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為我最好的夥伴;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它常常鼓舞著我奮勇前進,去消滅敵人。
記得在離開江西的最後一次戰斗中,我的腳負傷了,當時既沒有醫葯,也沒有擔架,我只得每天拖著負了傷的腳,艱難地走著。實在堅持不住了,才第一次從腰間解下「量天尺」,穿在腳上。鞋底軟綿綿的,特別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根據地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傷痛。不久傷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捨不得再穿,我就又把它包起來掛在腰上。
打遵義縣城,我們連擔任攻城任務。打得正有勁,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細一看,原來從遠處射來的一顆子彈,穿過鞋子,緊挨在腰骨旁的皮膚上。要不是這雙鞋,這顆子彈一定夠我受的。同志們都替我高興,說這雙鞋真是「救命鞋」。
現在要過大雪山了,我拿著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爺說的話,心裡充滿了力量。是的,老根據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我們就是用這個「尺」。從瑞金一步一步「量」到四川來的。今天我們又要用它來「量」這座連鳥也飛不過去的大雪山了。
天蒙蒙亮,我們就開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見雲霧蒙蒙,山頂直插雲霄。再往上走,天氣突然變了,狂風吼叫,雪花飄飄。我是江西人,很少看到下大雪,起先,東瞧瞧,西望望,倒覺得蠻有趣。誰知越向上爬,地勢越陡,天氣也越發變壞了。狂風夾著雞蛋那樣大的冰雹,吹打在我們只穿一件夾衣的身上,真像刀刮的一樣。我看雪的興致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時,只覺得呼吸緊迫,渾身無力,只要稍微一松勁,腳就抬不起來了,但又不敢坐下來休息。我親眼看見有三個同志坐下來抱在一起想暖和一下,但他們再也沒有站起來。我暗地裡留著眼淚,懷念著被大雪吞沒的同志,心裡十分難受。我是個炮兵,肩上扛著四十五斤重的迫擊炮筒,走起來就更難了。我踏著前面像雪梯似的腳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腳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覺,曾幾次跌倒。每次倒下,看到腳上的「量天尺」,心裡就感到一股熱勁,好像有許多老根據地的老鄉扶起我,在背後推著我前進。
終於爬過了雪山。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樹旁邊,低頭看看那雙「量天尺」,沾滿了冰泥,臟得不成樣子,真有點心疼。幸好除了子彈打的那個洞以外,別處還沒有破,我趕忙把它脫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
紅軍長征故事11:《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准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企圖憑借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
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
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鍾戰斗,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
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
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紅軍長征故事12:《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關於長征的故事有哪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