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穿越井岡山當紅軍
擴展閱讀
股票賬戶顯示的浮動盈虧 2025-02-07 17:49:32
德升科技股票代碼 2025-02-07 16:47:02

穿越井岡山當紅軍

發布時間: 2024-04-11 10:51:17

Ⅰ 重生到長征時期當紅軍的完結小說

1、《重生之鐵血八路劉華》作者:574981

內容簡介

一名二十一世紀的現役軍官,再一次意外中,重生到了一名在東征戰場上受了重傷的紅軍連長身上。從此,他履行了這個叫做張華連長的職責,從紅四師十團特務連,到115師686團特務連,一直脫離主力部隊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帶著部隊從弱小到強大,自己也從一名連長在經過抗大的學習以後,成為了分區司令員,就連遠在延安的主席,也因為他輝煌的戰績而親自接見.........

2、《抗日之鐵血軍魂》作者:長風

內容簡介

徐文,共和國最強特種部隊,天狼突擊隊第3任隊長,因在非洲營救受困僑民而犧牲,意外魂穿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紅旗不倒,沖鋒不止,血不流干,抗戰到底...

3、《重生之紅星傳奇》作者:豫西山人

內容簡介

一寸山河一寸血,歷史都是血寫成!國防大學研究生劉一民,在奧運安保值班時,與恐怖分子同歸於盡,重生於紅軍長征的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戰場。

4、《抗戰之紅色軍神》作者:我是我的國王

內容簡介

他,天之驕子,將門之後;他,連車帶人穿越到了1934年末的閩西,重新點燃紅色火焰;他,受到上天眷顧,金手指開得爽歪歪……於是,老蔣郁悶了,小島國災難降臨了,列強終日惶惶不安……

5、《紅星閃耀中華》作者:二兩酒量

內容簡介

一個小人物穿越到紅軍蘇區時代,和紅軍一起成長。嘿嘿,我腦海里是沒有技術,沒軍事才華,沒關系,但我能升級,打仗得功勛換武器。

Ⅱ 游記 || 井岡山紅色走讀記

游記編輯:    雁南征

推薦語:踏尋先輩足跡,傳承紅色精神,作者記錄了一次感悟頗深的紅色之旅。觀巍巍井岡山,聆聽感人紅軍故事,回顧歷史、牢記歷史、感悟歷史,對比往昔崢嶸歲月和今日和平盛世,讓人感慨萬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井岡山是信仰聖地,是精神家園,是革命的搖籃,是令我心馳神往的地方。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換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到達井岡山景區,已過正午。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撲面而來的都是「萬山紅遍,重上井岡「的旅遊紅博會宣傳廣告語,「嶺上開遍喲映山紅……」「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咳啰咳…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啰咳啰咳……」紅色歌曲在井岡山茨萍村的上空響起,久久回盪。

來井岡山,是緣於縣局舉辦的「踏尋先輩足跡,傳承紅色基因」黨史學習教育紅色走讀培訓活動。中午稍作休整,就參加開班儀式和江西幹部學院黨建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賴宏教授《井岡山斗爭和井岡山精神》黨史教育課,賴教授結合時代的特徵,以及公安心向黨、護航新征程的特殊性質,深入淺出的講解,語言風趣幽默。兩個小時的課程,學員們認真聆聽,意猶未盡,對井岡山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和深刻理解。

天公不作美,陰冷的秋風夾著綿綿細雨,山上的氣溫似乎比家鄉要低了許多。次日上午室內激情四射、鬥志昂揚的紅色團建活動結來後,我們冒雨瞻仰井岡山烈士陵園,站在鬱郁蔥蔥的井岡翠竹包裹著這座浸染了無數烈士鮮血的井岡山烈士陵園前,聆聽講解員的感人紅軍故事,我潸然淚下、感慨萬千。

井岡山長眠的這些紅軍戰士,在異常艱苦的戰爭條件下,只因他們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相信我們的黨,相信黨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跟隨黨就能實現遠大的革命理想,才能最終迎來了革命的勝利和全中國的解放!

井岡山啊,你是信念燈塔,八角樓微弱的燈光,照亮了無數革命先輩砥礪前行的道路。你是紅色聖地,無論從哪個角度讀你,處處可見紅色的印跡,軍旗、紅星、火炬與系著紅絲帶的勝利號角。

沿著石階緩步而行,一路欣賞重要歷史人物、古今文人墨客的石刻碑林,聆聽戰爭歲月與和平年代的傳奇故事,不知不覺到達井岡山最高峰,濃濃雲霧不斷升騰翻湧,如臨雲海仙境。遠處山峰上的酒店、民宿、亭台樓舍,時隱時現,就像神話故事裡的天上宮殿。翠竹蒼松,青山低垂,雲如墨天哭泣,給矗立峰頂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增添了幾分神秘和庄嚴肅穆!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毛委員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中國革命第一塊紅色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孕育了歷久彌新的井岡山精神。

」一炮定乾坤」的黃洋界因《西江月•井岡山》而威名大震,是遊客必到之處。從烈士陵園乘車約30分鍾的路程,本想體驗一次重走紅軍路,沿毛委員和朱老總的挑糧小道攀登黃洋界主峰,無奈雨越下越大,出於安全考慮,我們沿青石板台階筆直上陡坡,只覺得腳步越來越沉重,一百多個台階走完,已是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此時真切感受到在當年艱苦到極點的環境下紅軍戰士、共產黨人的那種堅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和不斷創新的精神,一個百年大黨,正是因為這些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才能在干錘百煉之後依然朝氣蓬勃,讓我們回望青史問初心,傳承精神再出發。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西江月•井岡山

黃洋界哨口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中最著名哨口,連接湘贛邊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地勢極其險要,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在此打響,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的瘋狂進攻,取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首個驕人戰績。

從軍十六載的我,從一名解放軍戰士成長為共和國軍官,轉業後橄欖綠變成了藏青藍。站在黃洋界炮台遺址,撫摸著銹跡斑斑的迫擊炮,向遠處眺望,峰巒疊嶂,群峰含黛,煙雨迷濛,雲霧繚繞,分不清是霧是雨還是雲,叢林中似乎有千軍萬馬,硝煙彌漫,穿越時空,那段戰斗歷史彷彿變成一段段影片在我腦海中反復播放。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我黨領導創造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保住了紅色的革命火種,使其燃遍閩西贛南,燎遍神州大地。

短暫的紅色走讀培訓在美女講解員催人淚下的《紅色氣質》影視訪談教學中結束了,賀子珍、康克清、彭儒、伍若蘭,一個個耳熟能詳、鮮活生動的女紅軍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她們是一個女人,更是一位英勇無畏的紅軍女戰士。「今天,我們站在這里,不可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但是我們可以是歷史的聆聽者和感悟者。」新時代青年要傳承好紅色基因,接好「紅色氣質」的接力棒,用心用情多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快樂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為警徽增光,為警旗添彩。

追尋歷史,是一次面向未來的重溫;回望歷史,是擁抱未來應有的姿態。今天就要離開這座光榮的山,告別這塊紅色的革命熱土,我們還沒有真正讀夠井岡精神的紅,看夠井岡翠竹的綠。期待有朝一日我們還能重走井岡、再讀井岡!

紅色走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