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順治皇帝24歲就去世了,為何能生育14個子女哪個清朝皇帝子女最多
順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6歲在多爾袞等人的擁戴下繼承帝位,在位18年,24歲時就感染天花去世,24歲的年齡放在現在也就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正是前程似錦的時候,但是24歲的順治皇帝一生卻有14個子女。
順治皇帝在多爾袞去世的第二年開始親政,當時順治只有14歲(虛歲),同年八月,順治帝大婚,在生母孝庄文皇後的安排之下,迎娶孝庄文皇後的侄女,同時也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這是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後。
但是,順治帝的長子愛新覺羅·牛鈕生於1651年11月,按照懷胎九個多月生孩子的正常時間來算,說明順治帝在迎娶首任皇帝之前就已經有了妻妾,順治生於1638年3月15日,按時間來算,順治不滿13周歲就已經結婚生子了。
這個年齡對於今人來說,不過是個初中生,但是對於古人來說,卻是可以成家立業的年齡了,古人十三四歲結婚生子的情況比比皆是,非常普遍,作為皇族更是如此,順治帝從不滿13周歲開始娶妻生子,到他24歲(虛歲)去世,一共生了14個子女,平均一年生育1.4個子女,並不算多。順治帝之所以能在24歲的時候就生育出14個子女,主要有兩個原因:
清朝以武力強大立國,最初的清朝是以游牧與漁獵為生的,崇尚武力,戰鬥力強悍,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兵在清朝初年於野外作戰幾乎是戰無不勝的,就連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也被清朝征服,清朝的很多貴族在清初都是直接帶兵參戰的,以有戰功為榮耀。
在這種尚武風氣的影響之下,清朝貴族們的身體素質也得到極大的鍛煉,清朝皇帝從小就要學習騎馬射箭,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有這個習俗,但是這種尚武風氣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不說別的,就說八旗兵,到了清中期和後期,完全就變成了老爺兵,根本無法打仗了,這是因為享受榮華富貴的清朝貴族們已經安於享樂了,早就失去了先輩的尚武精神。
清朝的皇帝也是如此,早年積極開拓,經常鍛煉,到了後期就安於享樂,沉迷酒色,咸豐皇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八國聯軍都打進北京了,咸豐皇帝還躲在熱河看戲、飲酒作樂,沉迷在自己的享樂世界中,31歲就去世了。
順治帝是得了天花病去世的,當時不治之症,咸豐帝病死多半有享樂的原因在內,同時咸豐帝的身體也非常差了,這跟清朝初年的皇帝來比,差了很遠了,清初皇帝每年都要到木蘭打獵,這是滿族的一項傳統運動,可以鍛煉身體,同時還能激發尚武精神,但是到了後來已經無獵可打了,身體各方面素質也下降了,這對他們生育能力也是一個影響,所以越往後,皇帝生育子女數越少。
皇帝沒有生育子女,就意味著朝代的滅亡,中國歷史上不少朝代就是這樣滅亡的,比如西漢,最後幾位皇帝不是沒有兒子,就是兒子很少,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就是多子多福,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只要有生育能力,就會不斷生育,除非沒有。
⑵ 皇帝為什麼到後來都生不出兒子
花椒多子,皇帝的老婆們用花椒泥塗牆壁,希望自己也和花椒樹一樣繁殖力旺盛,花椒就是後妃們的圖騰。 按照規定,皇帝的任何一個後妃都不能專房,跟皇帝睡覺的權利必須讓各個後妃按照等級進行大致公平的輪值,這種制度,歷史上專門的名字,叫做「當夕」。按照《周禮》的規定,天子121個後妃,皇後可以每半月與皇帝睡一次,地位更低的夫人45天只能輪到一次,地位最低的御妻135天才能輪到一次。這個規定當然是具文,不能實行。就是實行了,皇帝後宮佳麗成千上萬,一個人猴年馬月才能輪到一個晚上?即使輪到了,哪兒有那麼好的事,一個晚上就能夠播下龍種,收獲貴子?所以,即使皇後皇妃們用花椒泥塗牆壁,結果往往還是令人失望的。歷史上皇帝的大多數妃子,沒有給皇帝生下兒女;絕大多數的後宮佳麗,沒有為皇帝生下兒子;有幸給皇帝生下孩子的女人們,也往往在激烈的後宮傾軋斗爭中悲慘死去,其兒子的性命往往也不能保全。 漢朝的趙飛燕人們可能知道,由妓女升至皇後的女能人,也是著名的舞蹈家。她生不出兒子,於是與自己的姊妹趙合德一起,把丈夫,也就是漢成帝劉驁的兒子們,統統折騰死了。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寵幸萬貴妃,萬貴妃奇妒無比,只要皇帝寵幸的女人,都難逃她毒手。所以,激烈的後宮斗爭中,要像花椒那樣多子,可能反而是取禍之道,而非幸福坦途。 當然,痴心妄想要像花椒一樣多子的,也不僅是皇帝的女人,皇帝也是痴心妄想者之一。在滿清推翻明王朝入住紫禁城後,宮殿宮門的名目多有改變,但有一個宮門的名字就沒有改,而且連滿清皇家也認為很好,一直保存下來,這就是「螽斯門」。 螽斯是一種蟲子,它們勤勉地交配,有很多子孫。於是,螽斯也和花椒一樣,成為多子多孫的象徵,進而成為宮廷尤其是皇帝的圖騰。 讓皇家多生子女,有兩個辦法。一是皇帝多娶老婆,讓更多的肚皮為皇帝孕育兒女。於是,我們看到,歷朝皇帝的後宮中,婦女充盈,有的多到數萬,如晉武帝、唐玄宗等。他們期望讓羊群一樣的女子,專門為皇帝生孩子,把攜帶著皇家高貴基因的種群無限擴大。二是早婚,把皇帝生殖的潛力完全挖掘出來。以滿清為例,嘉慶15歲結婚,道光13歲結婚,咸豐16歲結婚,同治16歲結婚,光緒帝18歲結婚。基本上都是超級早婚,而早婚無非是為了早生皇子。 雖然皇帝皇後都希望多多生子,他們也有足夠的能力養活所有的孩子,但是,造化總是弄人。歷史上,皇帝兒孫的繁殖力總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不少王朝到了後期,就面臨根本生不出兒子,沒有接班人的嚴重局面。漢朝、明朝基本如此,滿清也一樣。同治帝無子,光緒帝無子,末代皇帝溥儀也無子。 如花似玉的美女可供他播種龍種,天下糧倉都預備著為他養活子孫,可奇怪的是,這時候他們反而生不出兒子了。這其實也好理解,縱欲過度,人口質量一代代下降,惡性循環,到最後生不出孩子,等於自宮。